8個工業遺址改造公園精選案例|城市更新系列

中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存量更新為主”的新階段,城市更新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基於此背景,分享不同類型的精彩案例,為大傢提供借鑒與參考。

8個工業遺址改造公園精選案例

01. 煥活歷史元素的環廊公園|沈陽華潤置地·時代公園

02. 舊水廠蛻變30萬方生態綠地|長春水文化生態園

03. 北京城市更新新典范 | 北京首鋼園

04. 包豪斯工業遺跡的保留與重塑|鄭州二砂文創公園

05. 藍罐子的記憶|深圳華僑城 O·POWER文化藝術中心

06. 運河岸的工業遺址公園|杭州小河公園

07. 濱水岸公共空間改造典范|楊樹浦六廠濱江公共空間更新

08. 亞洲曾經最大糖廠|江門甘化濱江藝術公園

01 沈陽華潤置地·時代公園

項目概述

“時代公園”項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緊鄰沈海熱電廠,一期建設面積約48500㎡,場地原屬於沈陽儲運集團公司第一分公司,於1950年在此建設倉庫群,以倉儲、運輸、物流配送為主,俗稱“東貿庫”,是沈陽市現存建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倉儲建築群。 “沈海熱電廠”始建於1988年4月,是“七五”年期間國傢重點能源建設項目,曾被評為全國電力系統一流火力發電廠,在一個時代中的城市能源供給上,功不可沒。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原本在場地上的沈海熱電廠-沈海鐵路-東貿庫的三重歷史文化相互交織,在城市界面上形成瞭許多特色的城市肌理,並且也承襲瞭不同年代人群的記憶。

場地所處的區域生態問題、豐富的文化屬性、人民居住社會性使得場地成為瞭一個多元素復雜性系統,三者在時間與空間的維度中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難分難解。對三者關系的解題即是“東貿庫”時代公園設計的答案。

理念一:織佈生態空間短板

整體確定瞭“一個綠色基底”的調性。利用其所獨有的柔性、流動和滲透的特質,對城市肌理和公共空間破碎區和片段區進行填補和修復,融入城市結構,成為織補和整合被現代城市建設所肢解的城市肌理和公共空間的“粘合劑"。

同時運用“生態種植”與“景觀種植”兩種手法,打造多樣的生態景觀空間,“可臥草坪沐陽光,可於林下乘夏涼,可對花田描秀圖,又行林下談天長。”

△穿插於林間草坪的健康療愈動線

△景觀療愈花海

理念二:激活城市文化復興

歷史文化是詮釋一個城市的歷史基因、歷史遺跡、歷史文化和人文要素的濃縮點,代表城市形象,是城市“活著”的記憶。

城市更新的基調就是從增量建設到存量的提質,存量的城市文化景觀設計,本質就是舊地的更新。既是舊地,“城市更新”中的歷史元素有天然的符號性。

在激活城市文化復興的設計策略中,保留瞭原有的城市記憶的母題:將場地中原有的沈海熱電廠冷凝塔的基座進行保留,與東貿庫建築元素與鐵軌元素相融合,保留城市記憶。

沈海熱電廠冷凝塔基座、沈海鐵路的鐵軌,以東貿庫山墻為基因提取形成的廣場大門。通過內容與功能上異質,在歷史的細節中,依然是當下的生活氛圍。

△東貿庫內部結構原貌

△東貿庫山墻基因轉譯的時代之門

△時代之門與復建冷凝塔基座

△復建冷凝塔基座頂部環廊

△復建冷凝塔基座廣場鳥瞰

以植入新活動的方式來提升廣場活力,確立 “兒童秀場”的核心主題。打造瞭一個最大的中心主題表演舞臺,配合音樂噴泉,承載孩子的才藝匯報演出、小型發佈會等活動內容。

△廣場夜景

利用冷凝塔基座的頂部結構打造瞭一條空中廊道,遊人通過西南入口折行樓梯與場地內的環形樓梯登上廊道,登高遠望俯瞰整個公園,增加場地空間層次,讓活力不局限於同一個空間層級。

△復建冷凝塔基座頂部環廊鳥瞰

△復建冷凝塔基座頂部環廊

整個冷凝塔,在夜間像是一輪太陽,月牙形的噴泉位於中央。我們以這樣的空間形式,致敬沈海熱電廠冷凝塔在那些過去的年代,在城市能源供給上做出的貢獻。

△復建冷凝塔基座廣場夜景鳥瞰

△公園西南入口鳥瞰

△圍繞筒型電梯的環狀步梯

“城市更新” 是一個重新塑造城市文化載體的過程,是在埋葬歷史的同時竭盡所能地傳遞歷史,又竭盡所能地還於今夕。

理念三:促進完整社區形成

受限於場地的局限性,當下城市社區內的功能常有缺失。而城市內的公共空間則有義務去彌補社區功能上的缺失。

設計為居住在周圍的城市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滿足社會需求,建立長效的生活方式。並置入區域新的健康活力熱點,賦予樂活的場地概念。復合功能的交流模塊置入於綠茵萌萌的林下,圓形圍合的硬質景觀與自然形態的軟質景觀有機結合。

△復合功能交流模塊

△林間的窺探

讓復合功能模塊在一條以“軟景”為主的動線中成為最“宜留、宜聚”的空間,以提高空間首選性來化解鄰裡關系的冷漠,先在此相遇而後又相熟。

△可移動小品復合功能模塊

在一個“小微空間”中,設計瞭情感交流、園藝活動、兒童戲水、辨識花卉與色彩等一系列的活動,“去年齡、近距離、多復合”,使得多年齡層次在公共空間中均可“得其所”,均可有交互,全方位覆蓋各年齡段使用人群,對社區功能進行補型,提供健康療愈空間。引導居民健康生活,提高社區結構完整度。

設計特色

1.織佈生態空間短板

在東貿庫拆除之後,摒棄大面積硬質的方式,為城市增綠。在景觀設計中,以“以生態種植”與“景觀種植”相結合,註重適宜性,除常見的喬灌草搭配之外,還運用瞭近60種沈陽地區適宜生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多種時令花卉,在這片工業前身的土地上,構建新的生態系統。

2.激活城市文化復興

在文化的“去與留”、“新與舊”、“過去與未來”的關系中,平衡“東貿庫”、沈海鐵路、沈海熱電廠三條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文化線。冷凝塔基座的復建、沈海鐵路廢棄鐵軌的再利用、“東貿庫”山墻結構基因的提取等等,以未來雕飾過去,以文化喚醒城市的記憶。是設計對城市歷史的感懷與感恩。

3.促進完整社區形成

在敘述場地故事,記錄時代變遷的同時,同樣考慮這周邊住區對於公共空間需求的社會性問題,以城市場地補型住區空間,又通過草本植物與花卉的選取、種植方式的不同搭配,以健康景觀療愈社會身心。

寫在最後

時代公園設計,在對文化、社會、生態復雜性的解題中,找到瞭三者可以融合互促的策略與法門,以“織佈生態空間短板、激活城市文化復興、促進完整社區形成”的三大設計理念,支撐“時代公園”完成瞭一次在時間和空間上城市織就。人的痕跡終究會被埋葬,但那是屬於社會與人的活動記憶,如果埋葬的時候我們為他鋪上綠色,那就還給城市刻有記憶的生態。

△項目一期整體鳥瞰

△公園軸線中心空間

△廣場線性戲水空間

△廣場線性景觀種植

△復建冷凝塔基座廣場

△公園西南角入口

△復建冷凝塔基座夜景

△一期項目總平面圖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沈陽華潤置地·時代公園

項目地點:遼寧省沈陽市

設計單位:沈陽建築大學HA+STUDIO

項目負責人:朱玲

核心團隊:劉一達、魏宜、王振宇、鄭志宇、胡振國、冷雪冬、吳學成、王翀、石瀟鈴、王牧原、張萌、孟航旭、王睿、龍菊、張靜茹、張坤朋

甲方:沈陽華潤置地

施工圖設計:沈陽綠野建築景觀環境設計有限公司

工程方:深圳時代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金域景觀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總建設面積:6.5萬平方米

一期建設面積:4.8萬平方米

項目建成時間:2021年6月

攝影/圖片版權:zoom/琢墨建築攝影

02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

ASLA 2019綜合設計類 榮譽獎

Honor Award, General Design Winner

設計機構:水石設計(SHUISHI)

“項目不僅保存瞭場地的文化記憶,

且具有前瞻性地展示瞭先進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措施。”

“The design is at once an exercise in preserving cultural memory and a forward-looking demonstration of cutting-edge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

—— 2019 ASLA評委會

PART ONE

30萬方生態綠地,80年長春市供水文化印記

偽滿時期的保護建築,彌足珍貴的工業遺跡

水文化生態園項目位於中國東北部老工業基地吉林省長春市,占地32公頃。項目原址是一座具有80年歷史的水廠,其陸續建造瞭7套凈水系統,供應著整個城市的生活用水。

⊙ 歷史上的凈水廠

2015年,原南嶺水廠搬遷新址,老的廠區結束供水。2016年長春市政府希望針對水廠舊址進行改造,從而適應新的城市發展需求。

⊙總平

PART TWO

項目定位為基於城市再生的文化藝術社區

最大程度保留瞭原生態自然環境,最大程度尊重歷史痕跡,最大程度融入當代生活方式

設計特點一

基於策劃的地下水空間的再利用

蓄水池是園區的標志性遺址空間,現場情況比較復雜,地下空間的情況和管道很難摸排清楚。按照年代,歷史價值、場地情況等要素進行分析,分為二種類型的設計處理方式。

1.人工幹預:掀開頂蓋,展現水池地下結構空間。設計師掀開池子的過程充滿瞭各種不確定性和驚喜。池底場地痕跡大部分保留下來,在此基礎上增加必要的景觀設施。

2.低強度影響:保留地下池體結構,以池體頂蓋覆土層利用為主。

⊙同一類型的下沉水池不同的設計理念

及對於歷史遺跡利用的不同手法

作為唯一被打開頂蓋的水池,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承載和表達。水池將北側儀式感的老建築和南側小建築融合在一起,原有兩米高的通風道被改造為景觀通道,鋼格柵的立體交通讓上下兩層空間更加連通。

舊的池壁、鋼板、木格柵、玻璃等材料被並置在一個空間,與環境充分融合。通道下的墻體將水池分成兩個空間,一側結合雨水花園和趣味凈水設施的體驗區,另一側是柱陣與噴水雕塑形成的藝術空間。

設計特點二

景觀化的雨水調蓄系統

場地原有的池體管道除瞭凈化水源以外還是園區特有的雨洪凈化系統,重新利用場地落差和池體,通過地表徑流、雨水花園及池體凈化系統,使整個園區實現自凈化。

⊙雨水循環

原有露天水池被充分利用,賦予生態濕地功能,同時實現歷史感的充分再現,人與環境的充分互動。

設計特點三

景觀中的慢行系統

景觀設計突出系統性,結合原址動植物生態環境,嚴格控制設計強度,形成瞭慢行系統。

7a6cdcec0e8063fcccee8e030a6c7d91

結 語

因水而生的建築和場地

中國城市再生及工業遺產保護新典范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在設計中以景觀思維統籌規劃、建築、景觀、藝術裝置等多專業;突出系統性,形成慢行系統、原址動植物生態系統、水生態自凈化系統;嚴格控制設計強度,突出功能化、人文感;力求打造成中國城市更新及工業遺產保護新典范,開拓出與城市活動、產業結構升級充分融合的再生模式。這片因水而生的建築和場地,儼然已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水文化生態標桿,以及中國乃至世界城市再生與生態資源共享、工業遺產保護的新典范。

項目檔案

委托單位:長春建委 / 長春城投

設計總包:水石設計

策劃規劃:水石設計

景觀設計:水石設計

建築設計:水石設計

景觀設計合作:中邦園林

文保建築合作:吉林省城鄉規劃院

勘察測繪:長春市政工程設計院 / 建築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施工單位:中慶房建 / 中邦園林 / 吉林省建築消防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水石工作團隊:水石景觀四室 / 建築設計四部 / 水石工程(施工圖團隊、米川創作室)/ 建築設計七部 / 水石品牌

03 北京首鋼園

△總平面圖 ©易蘭規劃設計院

項目位於北京首鋼園內,這裡是百年鋼鐵企業——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所在地。為瞭首都的綠水藍天,為瞭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鋼實施史無前例的鋼廠大搬遷,留下來的8.63平方公裡老廠區涅槃重生,大力推進轉型發展,建設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借勢借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大機遇,首鋼園區打造山-水-冬奧-工業遺存特色景觀體系,努力推進“文化復興、產業復興、生態復興、活力復興”,成為北京城市深度轉型的重要標志,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發展的典范,成為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和工業區復興的典范,煥發出澎湃的能量和嶄新的活力。

易蘭規劃設計院作為首鋼大改造的參與者之一,近幾年深度參與到首鋼園區更新工作中,完成瞭冬奧會國傢體育總局訓練中心、北京六工匯、北七筒倉RE睿.國際創憶館、首鋼網球館及運動員公寓、洲際智選假日酒店秀池店、星巴克冬奧園區店、首鋼極限公園等項目的景觀設計工作。

首鋼的變遷史又折射出首都工業發展的軌跡,見證瞭百年來中國工業發展與進步的歷程。因此,設計不僅需要保護首鋼工業遺址風貌,修復受損生態環境,實現工業遺產資源的再利用;同時也要挖掘場地歷史記憶,考慮社會與經濟效益,註入新的業態與活力,實現工業廢棄地的景觀更新。易蘭用設計的智慧助力百年首鋼園轉型,沉浸式參與首個設立在城市工業遺址上的永久奧運場地設計工作,以設計之力賦能冬奧,為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和城市更新做出重要貢獻。

北京六工匯

六工匯位於北京首鋼園北區的核心地塊內,秀池和群明湖之間。共六個地塊,呈C字形與石景山一起環抱冬奧會國傢體育總局訓練中心。

項目占地13.2公頃,地上建築面積為16.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含地下)為22.3萬平方米,包括23個建築單體,是一個擁有國際甲級辦公樓、全新零售餐飲體驗和充滿藝術、文化多功能區域的綜合體項目。「六工匯」的名字源於《禮記》:“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

△六工匯模型實景

△生態廊道——冷卻塔濃縮池運動休閑公園

△生態定位 ©易蘭規劃設計院

△核心發展 ©易蘭規劃設計院

△商業辦公結合 ©易蘭規劃設計院

冬奧會國傢體育總局訓練中心

首鋼冬奧會組委會辦公區是在保留工業建築和構築物主要特征的基礎上,通過修復、改造、加建等織補方式,將一系列轉運站、原料倉主控室、聯合泵站、除塵設備等工業建築設施賦予辦公、展示、會議、停車等新的空間功能。

冬奧會國傢體育總局訓練中心地塊位於園區的北區,面積為12hm²。通過修復、改造和加建等織補方式,建設符合國際比賽場地規格的冰上訓練場館、高標準的運動員公寓與網球場館:利用精煤車間廠房的空間優勢打造“四塊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和冰球訓練場館;金工車間改造為配套商業;職工網球場改造為網球館。

這裡的景觀設計與建築功能緊密結合,將工業遺產與生態綠地、運動精神交織在一起。

△ 四高爐視線軸/冰球館南界面 ©一界攝影

△冬奧會國傢體育總局訓練中心廣場的“鐵軌”線性鋪裝 ©一界攝影

△冬奧會國傢體育總局訓練中心廣場與三號高爐遙遙相望 ©一界攝影

在宏偉的精煤車間東側開辟入口廣場,作為冬奧會國傢體育總局訓練中心建築前的一個可容納多種事件的開放性臨時空間。從建築立面延展出來的線條,將廣場切割、縫合出豐富多樣的功能區塊:可尋找旁落的集體歸屬,舉辦小型的儀式和演講,以及為遊客提供穿行的通道,以此實現與訓練中心的功能互惠。

在網球館、運動員公寓與冰球館之間的道路兩側穿插綠化,營造戶外活動空間,在網球館北側營造綠色靜謐空間。

△冬奧會國傢體育總局訓練中心廣場與建築立面 ©一界攝影

△場地內遠望四號高爐 ©一界攝影

項目檔案

項目業主:鐵獅門, 首鋼基金,首奧置業,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北京市石景山區

景觀設計:易蘭規劃設計院

建築設計:築境設計

視頻/圖片來源:CCTV5、鐵獅門、首鋼基金、根本堂建築攝影、Jerry Yin、鐵獅門-judi、黃建志、築境設計、一界攝影、張錦影像工作室、易蘭規劃設計院

04 鄭州二砂文創公園

項目概況

PROJECT OVERVIEW

二砂廠處於鄭州老城核心區,它曾經是亞洲最大的砂輪廠,為全國各地輸送“重工業牙齒”砂輪磨具,也是中國一五計劃時期東德援建的重要項目。其具有先鋒風格包豪斯特征的廠房建築結構體系,當年是在德國生產、中國組裝,體現著“超豪華”的建設規格,也承載著中德友誼以及新中國的工業夢想。但隨著城市發展與工業類型的變革,廠區生產任務的外遷,已完全空置化,成為中國國傢級歷史保護建築。

△ 歷史照片

現狀分析

SITE ANALYSIS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基礎薄弱,在蘇聯派遣援建的東德工程師幫助下,中國建設瞭全國最大的砂輪廠——鄭州二砂廠。廠房具有典型的包豪斯建築風格特征,也成為瞭當時鄭州的重要支柱產業,是每個鄭州人心中的時代記憶。在這亞洲最大的包豪斯建築群中,混凝土板制的老式蘇聯建築占據主導,建築之間巨大雪松和梧桐生長繁茂,錯綜復雜的管道系統,無處不在的砂輪模具,廢棄的工業生產工具,厚重的歷史氣息,深刻的工業痕跡,強烈的視覺沖擊讓我們感受到瞭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設計策略

DESIGN STRATEGY

二砂廠歷史的重生體現在廠區歷史遺跡的保留重塑,以及景觀生態環境的打造。以“記憶重生”為設計願景,景觀設計尊重老廠區原有空間格局,重新梳理場地公共空間佈局,還原廠區包豪斯現代主義建築風貌,通過改造賦予老物新生。

△ 總平面圖

△ 管道串聯整個場地

考慮到低成本和簡易工藝水平的要求,景觀設計中采用梧桐樹壓印混凝土的辦法,增加混凝土的細節。當年由東德、捷克、蘇聯捐贈的工業機械如今已經廢棄,我們將其回收,改造成遊樂設施、景觀構築物,錯綜復雜的管道和儀表盤也被重新利用,融入標識系統。

△ 記憶之環

砂輪樂園是將廠區原有生產工具重新利用而成的運動公園,以“砂輪”為設計母題,廢棄的機器被改造成攀爬網、滑梯、座椅等兒童遊樂互動設施。這些工業遺跡雖然沒瞭生產價值,卻在重生後被賦予新的功能與意義,以另一種形式為城市發光發熱。

社會意義

SOCIAL SERVICE

如今的二砂,告別曾經的工業輝煌,已經成為瞭一個超越時空的媒介。這次的景觀改造對公共領域重新規劃設計,尊重原有工業規劃格局,延續空間特色、歷史人文和生態環境,也讓老廠重新煥發新生,賦予新時代使命。

△ 草坪劇場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二砂文創公園

項目位置:鄭州,中國

項目面積:50000㎡

設計方:Lab D+H上海

設計負責人:李中偉

設計團隊:李中偉,林楠,張傢茜,潘曉雯,李秀娟,王佳俊,沈怡君,張其然,張婧妍

施工圖團隊:周建,秦超,劉歡,馬俊,羅龍淵

燈光顧問:倘思

標識顧問:良相

雕塑顧問:可已創意

建成周期:2020-2021

業主單位:星河地產

攝影版權:魯冰

05 深圳華僑城 O·POWER文化藝術中心

項目概述

PROJECT OVERVIEW

深圳O·POWER文化藝術中心是景觀建築師主導下的可持續城市“超更新”實踐,以具有批判性的更新方法承載城市多元功能、歷史文化與社區記憶。景觀團隊以具有創新性的設計手法激活場地,將工業記憶轉化為市民休閑的公共活動場所。O·POWER從華中發電廠工業遺址出發,融合自然生態與人居環境,創造出一個復合型文化藝術園區,涵蓋舞臺藝術、休閑商業、社區遊樂,成為激發公共社區活力的“新能源”,更是展示深圳年輕活力的城市新地標。

場地現狀

SITE CONDITION

華中發電廠場地緊靠僑香路,比鄰天鵝湖,西、北側與周邊地塊有高差,南側臨水,東側平緩。電廠曾作為“動力之源”為華僑城片區服務,年發電占局域電網總用電量的70%,以保障華僑城景區、社區用電。隨著周邊居民的增加,其使用的重油發電方式對區域居住環境產生嚴重污染,因此於2006年,發電廠全部機組停止發電生產,後逐漸荒廢,濾油系統僅剩三個儲油罐、幾個大煙囪、混凝土架、管道系統及部分廠房。

DESIGN STRATEGY

為瞭使工業遺址在現代重新煥發生機,景觀團隊尊重場地肌理,以油罐、構架、水塔、廠房等遺址要素作為場地核心提取圓形元素,根據原有功能區分,形成五大組團,呈向外擴散交織形,鏈接城市中的自然生態。這種創新性的城市“超更新”以時尚且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深圳藍作為場地的主基調,用現代的設計語言介入原有工業空間,生產性的巨型尺度被弱化為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生活尺度,構建出具有體驗性的“公共景觀系統”。

△O·POWER平面圖 ©Lab D+H SH

節點設計

NODE DESIGN

❒ 延續記憶

Industrial Heritage

電廠原空間佈局由卸貨區(三個重油和輕油罐)、存儲區(存油)、發電區(發電的設備)、冷卻區(冷卻冷凝塔)四個區域組成。為延續遺址的生命力,景觀團隊將新材料創新性地融入工業遺址,重塑場地空間。遺址的歷史信息與園區復合功能相疊加,曾經電廠的“光”與“熱”在新場所煥發現代意義。

場地中盡可能保留廠房建築的實體結構和細節痕跡,三個儲存重油的油罐被改造成多功能空間,承擔花園、劇場、遊樂、展陳等多種功能屬性,部分混凝土結構架經過加固後再利用,消失的管道和工業設施重新組合後形成景觀空間,甚至藏入瞭很多老電廠的發電設施,喚起人們對於場地的歷史記憶。

e5262fb6cf39b007f0c0f0a89e65998f

❒ 自然滲透

Blending of Nature

場地內部現存大量喬灌木,種類豐富,已形成茂密的林蔭。景觀團隊在保留大部分形態和長勢優良的樹木基礎上,創造性地加種瞭大尺度的樸樹、烏桕、小葉欖仁,使得電廠變身 “自然的森林”。不同層級景觀綠植的補充,讓自然元素滲透進園區。雨水生態花園位於天鵝湖畔,水杉樹與下木形成生態棲息地,落鳥樁吸引白鷺的回歸,而懸挑於水面之上的平臺為人們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

❒ 互動體驗

Interactive Experience

在歷史和現代的交融的核心廣場,曾經用於安全生產的混凝土構架被改造成落水瀑佈,架下是華中電廠地圖。原有的燈柱也被保留,變成瞭投影燈。

濾油罐被打造成兒童遊樂主題的“油樂園”,保留濾油罐外形,創造出一個連橋和一個遊樂場,中間圍合,樹影、秋千、滑梯攀爬各具趣味。小朋友在遊憩的同時,可以瞭解燃油過濾工作原理。

❒ 材料與細節

Materials and Other Details

為滿足市民使用的需求,景觀設計摒棄常用的石材,使用橙石混凝土UHPC等材料,一體化澆築,簡潔且統一。通過現場打樣、分步驟管控,以確保具有突破性的項目能夠完美落地。在景觀主導的設計過程中,良相、素水等顧問團隊通力協作,整合、推進標識系統與水景設計。

深圳新景觀地標

A NEW SHENZHEN LANDMARK

O·POWER文化藝術中心作為從景觀出發的城市更新實踐,延續遺址歷史信息,以社區性的立體景觀系統串聯創意文化主題,從而實現工業遺址、自然景觀、公園功能、商業空間的有機融合。重生後的工業遺址轉變為可持續的城市生態公園,承載多元活動,為周邊居民創造出可以同時滿足親子遊樂、社交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公共空間。建成後,O·POWER迅速成長為深圳又一重要景觀地標,展示出“花園城市”的態度與活力。


項目信息:

項目位置:深圳華僑城

項目面積:10000㎡

景觀設計:Lab D+H SH上海事務所

設計總監:李中偉,林楠

設計團隊:黃詩琪,潘曉雯,張其然,李秀娟,胡亞先,沈怡君,吳曄,張傢茜,肖雄鑫,秦超,劉歡,羅龍淵

深化施工圖設計:秦超、劉歡、羅龍淵

建成周期:2021.08-2022.08

業主單位:深圳華僑城

景觀對接人:魯克

景觀施工單位:福建華遠建工集團,深圳市國藝園林建設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深圳華匯建築

標識顧問:良相

水景顧問:素水

燈光顧問:倘思

攝影版權:魯冰,DID Studio,良相,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06 杭州小河公園

這個秋天

杭城人的朋友圈被兩件東西刷屏

——三秋桂子和小河公園

這座帶著運河工業記憶的公園

帶著小河油庫的故事

和油罐燈籠裡的夢幻星空

以懷舊工業風

讓運河邊多瞭一處文化新地標

也為杭城添瞭一處多彩生活發生器

自開放以來

精彩故事因為形形色色的人持續上演

這一次

我們想帶你感受

在那些網紅油罐以外

小河公園那些不可錯過的細節

老機器化身為孩子們的遊樂場

“秋高氣爽”含量最高的部分

還是在靠近運河邊的大草坪上

油桶狀的城市傢具

既是座椅

又是孩子們捉迷藏的大玩具

如果問城市傢具的意義是什麼

至少可以讓人們在這裡停留

觀察這座城市

傾聽運河的訴說

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從油庫老機器中提取的元素

衍化為孩子們別具一格的遊樂器械

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與爺爺奶奶的回憶重疊在一起

激蕩出運河邊的蝶變故事

最近一次去小河公園

遇見一些曾在這裡工作過的退休老人

他們坐在老機器改造的座椅上

遙望著在草坪上嬉戲的孩童

仔細閱讀著文化帶上的文字

那一刻

我真切地感受到瞭一股湧向心底的感動

這個融合工業遺址與生活溫度的地方

讓城市美好生活多瞭一處親密的空間

也讓棲居目的地多瞭一處溫情的樣本

項目名稱:杭州小河公園

項目地址:杭州市拱墅區小河支路

項目規模:49387㎡

業主單位:杭州運河綜合保護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方案設計: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施工圖設計: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城市傢具及標識系統:安道鯨空間

07 楊樹浦六廠濱江公共空間更新

項目總體區位在上海楊浦大橋以東,隸屬於楊浦濱江南段,這一片原先為“楊樹浦工業帶”——楊樹浦路以南、濱臨黃浦江,西起秦皇島路,東至黎平路的條帶狀工業聚集區域。自西向東橫跨六個歷史廠區,分別為電站輔機廠西廠、國棉九廠、電站輔機廠東廠、上海制皂廠、楊樹浦煤場及楊樹浦煤氣廠,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約1.2公裡的水岸線。作為上海近代工業的發源地濱江工業帶,綿延十數裡的工廠區具有時間早、類型多、分佈廣、規模大等特點。公共空間以密集的工業廠區(300-500m一段)為設計節點,體現瞭對空間多樣性的需求。

總體規劃與定位

繼完成浦東民生碼頭貫通項目之後,致正建築工作室、劉宇揚建築事務所和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三傢獨立事務所於2018年起受邀參與楊浦濱江南段公共空間的前期策劃與概念規劃,並以集群模式組織聯合工作組由致正建築工作室牽頭完成全過程貫通設計和分段區域的深化設計。最終希望實現有限介入,低沖擊開拓。以最小限度的人工介入,最大限度地保留工業碼頭的原真性。除瞭參與牽頭總體規劃和貫通設計,劉宇揚建築事務所也具體承擔瞭其中電站輔機廠東廠區域的深化設計及後期現場配合與落地。

△ 項目主體——改造後的共生構架 © 田方方

△ 共生構架與雨水花園夜景 © 田方方

電站輔機廠東廠

場地為上海電站輔機廠東廠原址。歷史時期由銅梁路為界,1949年前, 分別屬於一戰時期建立的三井木工廠及1921年間建立的慎昌洋行工廠。其中,慎昌洋行工廠專業制造機器,在三十年代,曾先後參與上海等地包含龍華機場,外灘中國銀行等重要工程。

1952年,兩廠與慎昌洋行在楊樹浦路西側另一廠區合並為浦江機器廠,本區域稱之為東廠;並於1953年成立上海鍋爐廠。1980年電站輔機廠由鍋爐廠分出獨立經營,分為東西兩廠,成為國內規格最大, 品種最多的電站輔機制造專業企業,以及我國核電設備制造的骨幹企業。2004年,東廠內原慎昌洋行地塊,作為上海濱江創意產業園試行,運行期間對上海及亞洲地區老廠房保護及功能再造多有啟發。

△ 場地原貌 © 陳顥

設計策略與景觀佈局

方案基於保野趣,保生鮮,保慢活,保自然的總體規劃願景,透過低擾動介入的方式,保留現場香樟林,並改造原有一座倉庫成為開放式的共生構架。設計重點挖掘場地歷史肌理,因地制宜地引入慢行系統,以歷史遺跡如內河,建物遺址為印記,重塑景觀結構,打造印記花園、野趣區、生態水池等景點。使場地不但是承載城市生活的濱江開放空間,也具備江南園林移步換景的悠遊趣味性。

△ 現場保留的原樟樹林 © 陳顥

△ 打開之後的共生構架 © 田方方

共生構架

共生構架原為鍋爐廠(1953-1979)期間建成的老廠房,因安浦路通過而需要被拆除; 設計利用道路斜切角度,對原結構采取一半拆除、一半保留的加固策略,所形成的特殊形態和幾何關系,結合新舊門窗洞口,打開屋頂,引入陽光和綠化, 加入親子沙坑、景觀造坡,使墻裡墻外形成一體。既保留瞭老鍋爐廠的空間樣貌, 又轉化成瞭供市民休憩活動的開放場所,成為建築與景觀、歷史與城市的共生構架。

△ 共生構架軸測分析圖

4215cc220f8352fdcbc41e9e1a2d0c49

△ 一半拆除一半保留加固的共生構架 © 陳顥

△ 共生構架與跑步道 © 田方方

△ 規劃道路穿過共生構架 © 田方方

△ 加固後的建築墻體和內外融合的景觀空間 © 田方方

印記花園

在原廠房的輪廓上, 以原建築破碎後再利用的材料砌牆, 再現瞭原場地的遺跡; 並透過景觀堆坡與園路的引入, 將室內的辦公空間轉化成瞭花園的日常, 與漫步道一同, 聯繫瞭工業廠區與黃浦江河岸景觀。

曾經的工業遺存

變成可以親近

可以撫摸

可以玩耍的城市傢具

運河的故事

又有瞭新的傾聽與傳承者

項目名稱:楊樹浦六廠濱江公共空間更新

場地位置:上海市楊浦區電站輔機廠東廠

設計公司:致正建築工作室、劉宇揚建築事務所、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建成時間:2018-2019年

委托方:楊浦濱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陳顥、田方方

08 江門甘化濱江藝術公園

在城市不斷演進中,

新老城區的交迭是必然的產物。

與其說新城區是朝陽蓬勃,老城區是落日餘暉,

不如說新城區是太陽光球層,光芒奪目,

而老城區則是太陽的內核,靜默深沉,

卻滿載城市發展的能量積淀。

,時長03:07

項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時針撥回到20世紀,江門是廣東老牌工業重鎮。自1902年江門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以來,蓬勃發展的工業讓江門成為南粵大地的璀璨明珠。其中,江門甘蔗化工廠(簡稱“江門甘化廠”),曾經的亞洲最大糖廠,更是無數江門人的驕傲。

甘化廠見證瞭20世紀江門工業的高速發展變遷,成為體現江門向現代城市發展的記憶年輪環。而今,甘化廠曾經的繁榮歸於沉寂,僅留下幾處空置的老舊建築。

新舊交融

時間微妙的碰撞

所有事物都在尋找著自己的生存法則,

或關乎城市更迭,或關乎文明時代的工業演變,

設計也是不斷嘗試著新的方式,

讓城市真正意義上實現情感的更新和回歸。

追憶西江

江景依伴

河堤邊吹著晚風

看看那遠處的河面上來往船隻

如同半世紀前繁忙依舊

時間更迭後的變化

讓人感覺就如昨天般記憶猶新

保護江畔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大基調下,城市微更新、微改造成為項目的熱點問題,以起伏的帶狀語言自然嵌入抬高的地形之間,並保留碼頭原有駁岸,將存著場地記憶的船隻舊物融入景觀設計當中,演繹一處靜謐的觀賞節點。以低幹預的形式讓碼頭廣場與城市空間共存,釋放新舊碰撞的魅力。

註入活力

全新的體驗

這是一場新與舊的碰撞

不僅有遺存已久的時代記憶

更有夜幕後的精彩

年輕人的活力註入其中

這個場地沒有歷經時間沖刷後沒落

它更像是越發生氣,充滿活力

不同時代的人們共同見證時間巨輪下的興與衰

保留策略

RETENTION POLICY

廠房、倉庫、起蔗吊車、碼頭、煙囪是具有強烈標志性的構築物,我們在改善這塊土地,為其註入新的活力的同時,保留工業遺存下來具有濃重的年代感的建築和特色元素。

這些老物件是江門市人們對糖廠的美好記憶的開始,也能讓更多年輕一代瞭解其中的‘奮進故事’,讓這份記憶繼續延續下去。

城市歷史文化旅遊名片

TRAVEL BUSINESS CARD

如今的甘化糖廠,告別曾經的工業輝煌,已經成為瞭一個超越時空的媒介。這次的景觀改造對公共領域重新規劃設計,尊重原有工業規劃格局,延續空間特色、歷史人文和生態環境,也讓老廠重新煥發新生,賦予新時代使命。

項目名稱 | 粵海江門甘化濱江藝術公園

項目業主 | 粵海置地

景觀設計 | BOX盒子實踐

(BOX博克斯林景觀事務所)

景觀施工 | 普邦園林

建築設計 | 博萬建築事務所

基準方中建築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Studio 10

室內設計 | 矩陣縱橫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室內軟裝 | 佈魯盟設計

攝影團隊 | 前方空間攝影 羅志宗

視頻素材 | 前方空間攝影 羅志宗 、貓爪工作室

項目地址 | 廣東江門

竣工時間 | 202109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貓咪尿閉

把我的經驗記錄下來給有用的傢長們吧……周元寶,田園橘貓,男孩子(小公公),第一次尿閉是2018年12月31日,因為搬傢。那時候...

· 9秒前

RSocket 基于消息传递的反应式应用层网络协议

首先根据RSocket官网的副标题,RSocket的一句话定义是:

· 2分钟前

女性創業平臺|人生中的第一百萬,你可以來九薈集團賺!

如果你還沒有賺到,你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那就抓緊準備瞭,2023年開始 一點都不晚!九薈集團將在疫情解放後的2023年...

· 2分钟前

405错误解决方法,哪种405解决方法更方便?

今天小编主要来和大家探讨一下405错误解决方法,哪种405解决方法更方便?相信大家都应该遇到过405错误吧?下面详细的说说其 ...

· 2分钟前

关于幸福的经典语录

1、幸福是什么?我觉得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情、一种滋味、更是一种满足。只要你细心地发现和用心地体会,你就会成为最幸福的人。

· 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