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簡稱MRI,從名字來看,核磁共振既有「核」,又有「磁」,聽起來就是個輻射量很大的輻射系檢查。所以不怪很多病員會有疑慮:“核磁共振檢查會不會有害健康?”。
首先說一下,這個核,是原子核的核,進一步說,是氫原子核的核,不是扔出去炸出一朵蘑菇雲的核彈的核。
氫原子核成像。可以簡單理解為身體裡的水分子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機器人為的制造一個磁場,利用電磁波信號成像,並沒有放射線的介入,人躺在核磁共振機產生的磁場裡,身體中的氫原子核能夠有規律地運動,然後通過計算機處理來形成我們看到的核磁共振圖像。
a5911d202f30b2075be1e9597f4f9814表 核磁共振量子計算
做個比喻吧:核磁共振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身體,讓身體裡的水分子振動,再平靜下來,然後感受裡面的振動。
和CT類似,核磁共振也是把人切成許多的薄片,然後取一片一片的薄片出來看,因為核磁的成像速度在骨科輻射檢查三兄弟中最慢,所以並不適合急診。
而人體中含水量最多的部位成像就最強,所以我們人體的大腦、脊髓、椎間盤和關節軟骨等部位因為含水量豐富,在臨床中是應用核磁的最佳受體。
b2b8616435328ae2f1c9c9066f13d29b
所以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核磁共振的優點,
它的優點就是沒有輻射。成像細節豐富,可以三維成像。
而缺點就是成像速度慢,掃一個部位就是大半個小時。
另外就是噪聲大,嗚啦嗚啦的噪聲堪比精神污染。
最後核磁的運動偽影嚴重,也就是被檢查的人需要一動不動地躺在機器裡,否則的話會因為活動造成不真實的影響幹擾,因此對於嬰幼兒和老邁的失能老人這些沒自控能力的患者在進行檢查時多需要輔助使用鎮定劑。
因為兩者的檢查目的不一樣。以急診經常出現的腦科病員為例,有患者突然出現偏癱或癱瘓癥狀,醫生會先選擇進行CT檢查,目的是排除顱內出血,因為CT成像速度快,而腦出血就是在和死神搶時間。在CT排除腦出血之後就要進行磁共振的檢查瞭,這時的目的是看看有沒有腫瘤等其他病變。
所以核磁共振和CT的不同點就可以總結一下瞭:
MRI不同於CT,它不依賴於電離射線成像,所以對人體無輻射危害,且對軟組織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以進行多序列、多參數的成像。
而因為核磁共振打娘胎裡出來名字就帶個核字,所以百姓們常誤解它可能有放射線和輻射,其實這個核指的是氫原子核。
所以,核磁共振完全是零輻射的,患者可以放心檢查。
3b0c1b0ec7def2f193c3f2f9666f55b3
但因為核磁共振人為制造瞭一個磁場,所以在患者體內如果置入過磁性物體,比如心臟起搏器、骨折開過刀植入的磁性金屬內固定或“胰島素泵”等,這些都是磁共振檢查的絕對或相對禁忌,一定要提前告知放射科醫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悲劇。
磁共振可以檢查的部位很多,包括腦部、血管、肌肉、韌帶、脊柱等,臨床上主要用於腦血管,腦組織,腫瘤,軟組織,乳腺及肝臟診斷。腫瘤及腦組織成像多要配合使用造影劑。但因為其成像速度慢且價格較貴的原因,還是建議在有癥狀或醫生建議下再進行磁共振檢查,而在正常的體檢中並沒有必要做核磁檢查。
大體而言,厚厚的鐵門有以下三個作用:
第一個作用:隔離幹擾。
來自於核磁共振機外界的各種電磁波,比如醫院的燈具、大傢的手機等都會發射電磁信號,進而幹擾機器的運行。所以必須要隔離磁共振室周圍的電磁波信號,才不會讓外界幹擾內部信號的采集。
第二個作用:隔離噪音。
做過磁共振檢查的人都知道,在核磁共振的檢查過程中,會聽到富有節奏但不停變化的嗚啦嗚啦的噪聲。這種聲音會讓人很不舒服,因此鐵門的作用,就是阻止這些惱人的噪聲幹擾到外界的正常工作秩序。
第三個作用:隔離對機器的傷害。
首先,核磁共振機很貴,即便是不是太好的磁共振機也要百八十萬的價格,而磁共振機工作時產生的巨大磁場會把所有的磁性物體都吸到機器裡。雖然磁共振對人體並沒有什麼危害,但是磁共振室之外醫院的氧氣瓶、輪椅,甚至你的皮帶扣或者手機都有被吸進機器裡造成損傷的案例,所以鐵門的作用,不是怕你受傷,而是機器金貴,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