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怎麼做到不聯系不想念?
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建議你先反思一下:
你是否真的為不想念、不聯系,去努力過?
睜開眼睛隱約還能察覺到眼角的濕潤,天空很晴朗,但給你帶來的感覺依舊是無比的陰沉,你清楚地記著自己做瞭一個關於他的夢,卻模糊的內容。
在夢裡,你們重歸於好,還完成瞭很多曾經的約定,一切都美的太不真實,而當你清醒過來,意識到一切都是假的,那種鉆心的疼是那麼的清楚,不過還好,來的快,去的也快,你接受瞭現實,已經忘瞭經歷瞭多少次這樣夢的洗禮。
明明已經盡力,想做到不聯系,不想念瞭,明明盡力的把對方淡出自己的生活瞭,為什麼這一切卻依舊陰魂不散。
這樣的情況可以用“煎熬”來形容,在分手之後,對於對方的思念打擾瞭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認為這份感情是真實存在的,對於當下的自己也確實是多餘的。
不能讓這段感情影響自己的生活,不能讓逝去的曾經妨礙我們的腳步,但我們又攔不住自己渴望去窺探對方生活的心,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拿起瞭手機,手指不聽使喚的點入瞭對方的朋友圈,抖音,微博動態。
如果對方沒有動靜,心裡稍微產生瞭一些安全感,這也許就是對於“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這句話最好的體現吧。
如果發現他出現瞭哪些新的內容,而這些新內容是自己無法掌控的,馬上就會被一種焦慮感所包圍,你渴望去發覺對方更多的信息,去找遍他所有的第三方社交平臺,甚至他的朋友,去打探他最近的情況。
為瞭忘記,你看似沒有聯系他,但是除瞭你沒有主動跟他通話,沒有出現在他的面前,你所做的一切事都跟他有關,你們的聯系從未真實切斷過。
現在想一想,你真的為“不聯系,不想念”努力瞭嗎?
很多人的努力都是“自認為努力”,這就是人類最可笑的一個觀念:
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人們“去做事”的動力,而做好事情需要一個良好的狀態,所以我們應該先準備狀態。
當我們執念於調整自己的狀態時,思想更容易被禁錮。
當你執著又忘記他,強迫自己不聯系,逼著自己不想念,你反而更難忘記他,因為你的專註,反而讓你更加無法自拔,就此形成一個死循環,周而復始。
這時候有人會說瞭:做點事情分散自己的註意力吧。
沒錯,這不乏是一個好的建議,身動腦不動,腦動身不動,當我們行動起來,我們大腦裡的思想更容易被簡單化,那些多餘的情緒也容易得到過濾。
這就是為什麼:在分手之後“淚水和回憶的波濤洶湧”都是在深夜時段,因為這個時候不隻是身體周遭的一切都靜瞭下來,都停止瞭運作,此時精力的齒輪就轉向瞭大腦的發動機,曾經的美好回憶和感動不斷的湧來,讓你經歷瞭一個又一個徹夜難眠的無助夜晚。
我們並不需要為瞭做事而糾結於“準備狀態”,思想和行動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他們需要同時進行“思考幫助你精準行動,行動幫助你過濾思想”所以無論如何,你先動起來,而不是單一的執念於忘記某些人。
還有一種方法也比較奏效,就是切斷你們的聯系,徹底的切斷。
你一直告訴自己多麼多麼的想忘記他,那看看手機,如果還有對方的聯系方式,對方的第三方社交平臺,那這個“為瞭忘記而做的努力”是不是有點太失敗瞭?
不要說:
忘刪瞭。
刪瞭又能怎麼樣,留著當一個紀念。
分手還是朋友,刪瞭不禮貌。
這些是你的真實想法還是借口,你心理最有數。
如果你攔不住自己聯系對方,你可以去瘋狂的聯系他,一天13個微信,8個電話號,對他的手機狂轟濫炸,相信你堅持不到兩天,影響到瞭對方的生活,對方就會徹底的刪除和拉黑你所有的聯系方式,面對你也會保持躲避和恐懼的心理。
這樣,對於“不聯系,不想念的努力”,就不是你一個人的孤軍奮戰瞭,而是變成兩個人一起努力瞭,那你還真是一個小機靈鬼呢。
哈哈,開一個玩笑,相信大多數“會攔不住自己想念對方的人”也不希望成為對方心裡一個有巨大負面印象的存在,而且以上兩個方法基本都屬於“逃避向”的。
當你的註意力被某一件事,帶回瞭兩個人的曾經,比如說一場夢,那麼那些痛苦的感覺又會從四面八方飛回來重新拼湊,占據你的大腦。
如果想做到真正的不聯系,不想念,並且用足夠健康的方法,那我們就需要用知性邏輯去分析整個問題。
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分手之後,為什麼還會想聯系?為什麼會想念?
一、對於曾經的感情,保有遺憾
可能我們真的意識到這段感情已經無法拯救,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回到過去瞭,所以我指的遺憾不是:
以前兩個人曾經許下的承諾
兩個人對未來共同的美好期許
因為這些事情已經沒有辦法完成瞭,這樣的遺憾是多餘的。
我所指的遺憾是,在分手這個節點上,我們並沒有把該說的話說完,我們積攢瞭太多的“延續情緒”。
比方說:
在分手的時候,對方對我們產生瞭極大的誤會,而因為分手的結果已成事實,當時我們認為也沒有必要去解開這樣的誤會瞭,這種怨氣在自己的心中隨時間發酵,變成瞭自己無法承擔的樣子,產生瞭焦慮,焦慮促使瞭我們想要關註對方。
或者說在分手之後,通過哪些學習或是經歷哪些事提高瞭“自己的格局”和“情商管理能力”意識到在以前的相處中,自己對於對方有些“連自己都無法接受的傷害”而產生瞭愧疚感,我們想聯系對方,不斷的去懷念對方的原因,其實就是想跟對方道個歉,把沒有吐露的心聲告訴對方,僅此而已,並沒有想過要破鏡重圓。
這個就是契爾尼定律:
人們對於已經完整完成的事是很容易忘卻的,但對於因為某些原因被迫終止無法繼續完成的事,總是銘記於心。
這些“在分手之後才積累下來的情感”,因為當下的情況無處釋放,其實不如坦然的找到對方面對問題,真心的跟對方傾訴之後,無論對方說給出的反饋是什麼,你基本都可以放下瞭,這不過是一份內疚罷瞭。
二、被動分手
分手的理由,其實你並不接受,或者說你根本不清楚“你們分手的真正問題在哪裡?”也許對於感情有分歧,但罪不至此啊,我們本身對於彼此相伴的未來,還是有一定期待的。
其實對於分手來說,兩個當事人有“主動位置”和“被動位置”之分。
簡單理解就是“甩人的”和“被甩的”,很多人認為提出分手的那個人,應該就處於分手的主動位置瞭吧?其實不一定,你有沒有想過:是對方故意的冷落你?讓你積攢怨氣,提出分歧,然後主動分手,對方順勢就下瞭呢?
如果是這種情況,哪怕對方是被甩的一方,卻依舊站在瞭分手的主動位置啊。
如何判斷是否站在分手主動位置?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是否掌握瞭你們分手的真正原因?
你們絕對不是因為一次吵架就分手瞭的,真正的原因也不是由對方給出的,當你們對於自己的分手感到迷茫,那麼很可能這段感情的結束是單方面的。對於你付出瞭很多精力和心血的一段感情,不明不白的結束,讓你覺著無法接受,可受制於當前的相處條件,又讓你認為復合的可能性不大,我也許沒有辦法找回這段令我無比回味的感情瞭。
不想放棄,又無法挽回,決定放棄,無比想念,這種尷尬的情況就容易產生“情感悖論”。
解決這類問題,首先要找到一個冷靜的平衡點,減少一些對於對方的渴望,以及過度期待的情緒。
客觀的面對你們曾經的感情問題,找出你們分手的真正原因,當你有瞭“對曾經這段愛情的掌控”時,就會產生“邊界感”和判斷能力。然後針對你所找到的問題,思考出面對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式,嘗試與對方產生聯系。
心理學也不是算命的,沒人知道你重新就接觸“那個讓你放不下的人”之後會有怎樣的結果。
也許此時你們的問題已經解決,對方也有瞭悔悟,他也在期待與你重逢,結果兩個人一拍即合,獲得瞭幸福的結局。
也許你發現他已經不再是你喜歡的樣子,或者他的生活中已經出現瞭新的人,無法在接受你的存在,現實就會重重的給你一巴掌,打醒你,也更容易讓你放下,不再顧慮去面對新的生活。
無論結果如何對自己都是有好處的,怎麼樣都不虧?何樂而不為呢?
三、自己的生活不夠完整
可能你本身就屬於一個“個人情商不夠成熟”的人,我們的生活本身就不夠精彩,再加上原生傢庭對於我們的影響,很可能塑造瞭我們缺乏認同感,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我們一直渴求著別人給予我們這些基本欲望的滿足,總是指望別人來到我們的生活中,帶來些什麼,去填補我們的空缺。
記住!愛情這個東西,對於我們的意義,應該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作為一個情感工作者,我肯定愛情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我也從沒說過它是我們生活的唯一。
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足夠完整的戀愛單位”,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給予自己幸福的能力。
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我們的幸福是是分層次,是有不同占比的:
愛情占其中的20%
親情占其中的20%
友誼和社交占30%
愛好占20%
成就占10%
你會發一個成熟的人,除瞭愛情,還有80%的幸福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所以這些人當愛情出現瞭問題,我們依舊有80%的豐富內容可以讓我們的生活保持精彩,而這些是需要我們對自己持續的增加垂直積累,才能換來的。當你本身即存在價值,本身既完整,就不會那麼渴望別人來填補瞭,也就沒有瞭聯系和想念的必要,反而更容易用心於自己積極的向前看。
思想簡單化,能用心於自己的事情太多瞭:
看一下自己的外表,身材是不是有可以加強的地方?去健身,去鍛煉,去學習化妝。
再看一下自己的文化素質,我們還有很多東西值得去學習:情商管理,個人價值提升,磨練脾氣與秉性,增加內秀。
回憶一下是否有讓生活不再平凡的愛好,它不但會成為你生活的調味劑,還會讓你認識到更多更適合你的社交圈子,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精致。
你的社交圈,你的傢人,是否都良好的維護瞭?回傢做幾個好菜,陪陪爸媽,約幾個朋友小酌一杯。
退一萬步講,再說一個最現實的:你錢掙夠瞭嗎?錢沒掙夠去想辦法賺錢啊。
當你有瞭自己的思想主旨,就會自然的過濾掉沒有意義的多餘想法。
當你完善於自己,你會發現不知不覺間,你以不再懷念那個想聯系的已經消失的人。
四、思想的不進步
回憶一下小學的時候,大多數人也都有暗戀對象吧?那個時候可能真的會因為沒辦法跟他在一起而難過,那個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一輩子就喜歡一個人,但現在你回頭看一看,發現自己已經喜歡過好多人瞭。
我們不會因為得不到小學時的暗戀對象而遺憾,原因很簡單,因為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對於另一半的要求也在慢慢增加,當我們的格局變高,我們會重新審視曾經喜歡的對象,你會發現對方並沒有那麼吸引我。
對於前任也是同樣的,在日常的積累中,我們能夠去接觸不一樣的人,去體驗新鮮的事物,去找到新的生活方式,當我們行動起來,格局很容易跳出本來的舒適圈,慢慢改變,此時我們對於對方的需求也就改變瞭,人的欲望需求會隨著不同的成長階段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慢慢的你會發現,原來你喜歡的並不是前任,你隻是因為曾經對於那段感情的執念,隻記住瞭他好的時候而忽視瞭對方的某些缺點,在自己的心中創造瞭一個虛擬的形象。
也就是說,你真正懷念的不是他,不過是一個以他的形象為基礎所產生的一個“念想”而已。
當你帶著更高的格局重新審視,你會發覺到現在的對方有很多的改變,也會去接受這些改變,而接受之後就不會執著於聯系和思念瞭。
不同的情況,對應不同的問題,也對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面對這類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情況。
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執著於自己的焦慮,把“忘記對方”當成一項任務,這反而會讓自己更加的執念,最後不斷的重蹈覆轍,再一次又一次逃避,之後回到原點。
找到一個適合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情緒,其實你正在面臨的問題並不艱難。
當然,這是需要你有一定的“自制力”的,如果你真的想做到不想念,不聯系。
第一個要杜絕的就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這樣的想法。
當你有瞭這樣的想法時,你就會放任自己的想念,當你回過神來,對於自己放任的感覺又會產生一定的負罪感,這些多餘的情感會讓你徒增焦慮。
把心放回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在其他方面附著意義,相信意義,我們就可以得到意義。
這才是一條足夠健康的道路。
所以現在冷靜下來,想一想我開頭所提出的問題:你真的,為瞭不想念,不聯系,做過正確的努力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