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老十針?一是治療胃腸病開始多選用中脘、氣海、內關、足三裡的傳統“老穴”,也就是“老十針”的“雛形”。二是“老”比擬成熟、肯定的意思。三是“養胃實脾”的食品,都是成熟的果實,“老瞭”。根據以上三層意思,“老十針”的命名,既通俗而又深刻。老十針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氣海、雙側天樞、雙側內關、雙側足三裡,辨證加減。操作:穴位消毒,常規進針,手法施以瀉法。嘔吐為多種疾病常見的伴發癥狀之一。多因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其氣主降,以下行為順,胃氣上逆則發嘔吐。如《聖濟總錄·嘔吐篇》中說:“嘔吐者,胃氣上而不下也。”影響胃氣和降的因素多為外感六淫、內傷七情,以及飲食不節、脾胃虛弱等。王樂亭老醫生治療此癥多選用他的經驗方“老十針”加減,根據他的“治其本,以胃為先”的學術觀點,對於胃氣失和而致嘔吐的證候則更為切中。“老十針”之功能為調中健脾,理氣和血,升清降濁,調理胃腸。病例舉隅吳某,男,28歲。初診曰期:1954年3月。患者一月前開始自覺晚飯後胃中不適,隨即嘔吐,吐出物均為不消化的食物,嘔吐之後胃中不適隨之消失。次日,早飯後又發作,且伴有呃逆。曾服西藥好轉,但進食則嘔吐約半。現癥:胃中嘈雜,由於嘔吐較重而不敢進食,曾經檢查診為神經性嘔吐。夜寐不安、多夢,大便幹,每3天1行。小便量少,口幹無味,體痩,面色黃。舌苔薄白,舌質紅, 脈細弱。辨證:肝氣不舒,橫逆犯胃,胃氣上逆而作嘔。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嘔。處方:方1:左章門、右合谷;方2:“老十針”方。手法:瀉法。治療經過:用方1針刺3次,呃逆已除。但仍時有嘔吐,睡眠尚差。繼用老十方治療3次,進食後胃脘部仍感不適。再用“老十針”方針刺,另配一藥方旋覆花9g,代赭石12g,沙參9g,陳皮9g,竹茹9g,枳殼9g,3劑;1個月後疾愈
宝子们,赶上双11,一年才一次,不管你打算买啥,咱先领了红包,薅了羊毛,再考虑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