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术语汇总,高中政治名词解释,高考政治关键词归纳,背下来就能做大题
ps:学习方法以及更多科目资料,点我头像见签名有获取方式
整理资料不易,希望大家可以给@李黑谷说逆袭关注赞评论,感谢。
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3、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效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5、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以维护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为前提的。
6、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8、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9、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10、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1、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1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14、顾全大局,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5、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16、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17、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的。
18、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19、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2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2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2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三、目标
1、世界贸易组织是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2、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发行事宜,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对各金融机构实行监管。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目的
1、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
2、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3、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4、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产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目的是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
7、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8、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9、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10、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五、标准
1、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衡量现阶段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标志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4、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重要标志。
5、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6、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段手里,实行为哪个阶段服务的政策。
7、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8、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9、近代国际法诞生的标志,是1688年签定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1、1949年9月出1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七、主导
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国际商品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一国对外贸易中的传统形式。
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八、主体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2、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3、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5、“一国两制”下,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6、我国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7、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九、性质
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3、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5、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十、属性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5、阶级性是政治、国家的根本属性。
6、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7、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十一、核心
1、企业兼并的核心是竞争。
2、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
3、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
4、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6、要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的地位。
7、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的政权问题。
8、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10、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
1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
12、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十二、关键
1、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2、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谁手里。
3、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4、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5、在我国,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
6、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是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否使主观符合客观。
7、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性的作用。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而加快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深化改革。
11、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国家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这一划分原则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的 两个积极性,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关键。
12、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 导,加强党的建设。
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3、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资产阶级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十三、本质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反映。
7、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本质上一致的。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0、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11、宗教的本质是: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1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议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十四、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小团体主义实质上是极其狭隘的个人主义。
3、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的矛盾的革命斗争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6、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成为社会主义事的领导核心。
7、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 位。
十五、支柱
1、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国民经济的支柱。
3、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是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
4、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十六、宗旨
1、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十七、方针
1、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2、改革开放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我国宗教实行三自方针,即:自传、自治、自养。
十八、依据
1、从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立论依 据。
2、当前,我国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是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3、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
4、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是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
5、国际商品价值是世界市场商品交换的唯一依据。
十九、首先、首要、首位
1、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2、人类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 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4、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5、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
6、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7、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9、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10、集体主义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11、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应该是居于首位的。
12、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1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4、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15、保持社会稳定,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16、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
17、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1954年中国和印 度、中国和缅甸政府先后共同倡导的。
二十、根源(根本原因、根据、源泉)、来源、
1、银行吸收存款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存款;一个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
2、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3、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4、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根据)。
5、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根源于社会存在。
6、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7、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8、知识创新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
9、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0、实践中认识的来源。
11、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12、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13、政治根源于经济。
14、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
15、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
16、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间磨擦或冲突的根源。
二十一、动力
1、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十二、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
3、我国军队承担著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任务。
4、我国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团结教徒,爱教爱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代表教徒的合法权益,组织和带领领信 教群众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办好教务。
二十三、立足点、出发点、基本点
1、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 发点。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根本立足点。
4、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 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6、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 和国 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7、团结信教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十四、途径
1、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收入。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3、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局面的根本途径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4、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争议的途径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协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5、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缩短个别劳动时 间。
6、提高企业效益,正确方法和途径有两条:第一,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职工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消耗。
7、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就是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观察,进行调查研究,忠实地记录各种数据、资料。
8、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9、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根本途径。
11、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宗教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途径,只能是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根源。
二十五、职能
1、货币的五项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此外,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3、国家具有对内和对外两项职能。国家的对内职能是政治统治、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是保卫、交往职能。
4、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调、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二十六、类型
1、商品经济有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个类型。
2、企业的类型,根据企业的经营内容及行业属性,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根据企业规模,可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根据企业的组织形 式,可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联营企业和企业集团。
3、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4、当代国家的结构形式,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5、政党制度按其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 类型。
6、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两大类。
7、国际组织,按其目的任务和职权范围来划分,可分为政治性和专业性的两大类。按其活动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世界性和区域性的两大类。按其主体的构成来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两大类。
二十七、形式、方式
1、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有:欺诈性交易行为,不公平交易行为,地区封锁、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本地区商品流向外地市场,商业贿赂,虚假广告,窃取或泄露他人商业机密,以悬赏方式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推销商品,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经营者之间的联合行为。
4、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有税、利、债、费。
6、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7、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
8、企业职代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9、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10、税收是我国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2、理性认识的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3、推理的形式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4、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物质、精神贡献这两种形式。
15、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
1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8、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二十八、表现、体现
1、企业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2、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我国税收体现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
6、当今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7、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
8、现象是本质和规律的表现。
9、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10、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与主观认识的关系。
11、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左邻右舍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古往今来的联系。
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13、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14、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15、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16、矛盾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17、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18、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引起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19、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
20、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21、小团体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22、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人与动物一
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3、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24、在阶级社会里,人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25、人们的物质贡献或精神贡献,大量的表现在平凡工作的默默奉献中。
26、科学实验的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级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27、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
29、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
3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32、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3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34、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二十九、要求
1、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
2、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存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4、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做到概念明确,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同一思维 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要保持一致。
6、在新时期,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7、我国政府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要求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三十、保证、保障
1、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对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起著促进和保证作用。
2、合法取金钱,成为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3、商业保险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5、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7、暴力机关的存在是其他国家机关权力得以实现的保障。
8、国家的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重要保证。
9、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10、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1、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2、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14、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者密不可分,其中组织领导是保证。
三十一、特点
1、个体经济的特点是: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2、债券与股本相比,有如下特点:性质不同;受益权不同;偿还方式不同。
3、我国政府债券的特点是: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流通性强。
4、金融债券的特点是:安全系数较政府债券低,但比公司债券高;利率一般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可以进入一定的市场流通转让,流通性较强。
5、消费者市场的特点是:购买者人数众多;商品品种繁多,花色多样,规格齐全,并有一定的差异性;商品交易次数频繁;供求关系复杂多变,购买力流动性大;购买者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
6、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是: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购买次数少,使用周 期长;购买者对商品的要求高。
7、服务市场的特点是:交易的对象是无形的服务性活动;生产和消费同时 进行;服务门类繁多,功能多样。
8、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是: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竞争激烈化;区域集团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9、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0、价值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1、党的基本路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二是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
1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聚居,小杂居,交错杂居。
13、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点是: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公民只有一促国籍;全国按地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接受中央政权机关的统一领导;国家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也是国际交往中的单一主体。
14、复合制国家的主要特点是:除有联邦的宪法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联邦公民同时也是成员国公民;在对外关系上,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但有的联邦制国家允许其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
三十二、特征、特性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法制性。
4、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5、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物质性的活动;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6、政党的特征是:鲜明的阶级性、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7、民族的基本特征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8、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第三,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9、议会制共和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 关报,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等权力;第二,政府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第三,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10、总统制共和制的主要持征是:第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 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第二,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第三,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
三十三、最
1、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2、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社会保险。
3、积累的最低限是要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要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4、市场上最常见的现象是:商品。
5、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6、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可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7、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8、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
9、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原则。
10、债券中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的是政府债券。
11、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是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
12、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出现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
13、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金融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4、厂长(经理)负责制最明显的特征是明确了厂长(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行使职权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突出了厂长(经理)在行政指挥中的作用。
15、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
16、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17、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18、人不同物,人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9、理想按其内容来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20、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重要的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
22、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2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4、推理最重要的作用是获得新知识。
25、在人们指导行为活动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世界观、价值观。
26、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
27、人类最崇高、最科学、最进步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28、人类最早的实践是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9、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
3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31、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
32、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33、美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34、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35、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是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活动进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37、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纲领。
38、资本主义两党制最典型国家是英国、美国。
39、资本主义多党制最典型国家是法国、意大利。
40、共同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
41、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是三大宗教。
42、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主权。
43、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国际活动的最重要的参加者是主权国家。
44、资产阶级政党的最早萌芽是在英国。
45、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是民主共和制。
三十四、条件
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和章程;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有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和从业人员;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3、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4、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5、权利的实现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
6、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7、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8、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十五、观点
1、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2、世界是物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
3、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 看问题。
6、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7、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三十六、根本、归根到底
1、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2、居民消费,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
3、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5、个人与社会相比,社会是根本,起著决定作用。
6、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只有抓住了它,才能从根本上抓住了可靠的东西。
7、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0、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11、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从根本上说,完全是从属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的。
1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1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4、我国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个人利益的不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巩固发展,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
16、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17、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18、国家之间的关系,无论表现为友好合作还是表现为冲突对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利益。
三十七、统一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3、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6、想问题、办事情要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9、我们懂得了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0、邓小平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2、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质变和量变和统一。
13、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纪律、奉献与索取……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4、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主观与客观相脱节。
15、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6、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17、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
18、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
三十八、必由之路
1、走“二高一优”农业发展道路,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 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3、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4、在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 除东西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5、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十九、制度、体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5、民主集中制是我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
6、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重要政治制度。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四十、原则、准则
1、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有;平等自愿,协调一致,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 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原则是: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 础上,两者都应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 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5、银行储蓄存款的基本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 保密。
6、市场交易原则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原则。
8、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政治原则、道德原则。
10、、世界观不仅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和想问题办事情的价值原则,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现实生活中人价 值选择。
11、我们每个人都应把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 斗,作为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最高准则。
1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 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13、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 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 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14、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三个: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 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5、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1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 繁荣。
17、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十一、决定、规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3、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4、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5、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 果。
8、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 盾。
9、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0、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11、实践决定认识。
12、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3、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
15、经济决定政治。
16、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17、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18、国体决定政体。
1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20、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21、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冷热亲疏的复杂关系,主要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2、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外交政策。
2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由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
四十二、(根本、主要、基本)内容
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 内容。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
4、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5、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互结合,促进社 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 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 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6、、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本身就是 目的,社会、集体、国家和他人只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第二,个 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强调个个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集体、社 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第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强调 个人的私有财产制度,保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7、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 路线的重要内容。
8、“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 国”。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一国 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中 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 党;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 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第四,宪法和法律是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本的活动准则。
四十三、理想
1、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四十四、矛盾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
2、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十五、制约
1、家庭生产消费,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
2、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3、人的社会性制约了人的自然性。
4、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始终制约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四十六、一致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3、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4、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四十七、作用
1、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2、价值观对个人、社会具有导向作用。
3、崇高理想对人生、社会有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
5、税收、财政、存款储蓄、银行、对外贸易…………… 的作用?
四十八、特有
1、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
2、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3、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的的能力与活动。
四十九、关系(关系到)
1、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前途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2、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 大问题。
3、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 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5、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6、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 求,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 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五十、杠杆
1、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 杆。
2、科学实验是历史进步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 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五十一、相辅相成
1、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
2、贡献与索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3、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ps:学习方法以及更多科目资料,点我头像见签名有获取方式
整理资料不易,希望大家可以给@李黑谷说逆袭关注赞评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