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买马道的时候我们见识了两个国家:罗殿国和自杞国,讲到唐宋时期的贵州状况时我们又提到了一个罗氏鬼国。这三个国家都是贵州当地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它们的详细情况,都笼罩在历史的迷雾里。尤其是罗殿国和罗氏鬼国,学者历来有很多争论。引用王燕玉先生的话:“在贵州古代史上,有罗甸(一作殿)与罗氏(一作施)鬼国,二者间的名、实、时、地,有关文献歧出,正误夹杂,使人迷惘。”有学者认为二者是一个国家,认为是不同国家的学者则对这两个国家的来历有不同说法。王燕玉先生对罗甸国和罗氏鬼国做了比较详细的考证,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王燕玉先生考证,当年诸葛亮南征时,彝族土著济火因帮助诸葛亮有功,受封为罗甸国王。这是罗甸国的来历。济火这一族的首领被称为 “闽君”,闽不是福建,而是今天云南东川。济火受封罗甸国王,地盘也在云南东川一带。(这与前面笔者讲到诸葛亮亲领的西路军未到过贵州,而只在云南境内活动相符。)
到南北朝齐梁时期,济火闽支第十九世易翁者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阿台出走东南,占据了今天黔西南的兴义;二儿子阿轮占领今天的盘县;小儿子者阿纳向东北扩张,一直到今天的鸭池河,拥有今天水城、大方和黔西,是日后鬼国水西的开端。
后来云南土豪爨氏占据宁州(今云南大部),遥降北周以自重,爨瓒被北周封为宁州刺史。爨瓒死后两个儿子分为东西二爨,阿台和阿轮所部都依附于东爨,贵族穿黑色衣服,老百姓穿白色衣服,时称“乌蛮”,加上小弟阿纳的部落,乌蛮一共有七个部落,叫做“乌蛮七部”,阿台和阿轮自称他们的部落为“暴蛮”。
隋代文帝征伐爨氏,东爨衰落,暴蛮取而代之,习俗崇拜巫鬼,大祭师被称为鬼主,每一百户人家推举一个小鬼主,部落推举一个大鬼主。他们成立的国就叫“鬼国”,后来受到中原文化的感染自称罗王,向东迁徙到今天的贵州贞丰。但是迁徙到贞丰的罗王是什么名字,是阿台还是阿轮的后代就没法考证了。
唐代以后,乌蛮七部与唐中央关系几经变迁,到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27年),乌蛮鬼主阿珮内附,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暴蛮别帅被封为罗甸王。这个时候的罗甸国与三国时候济火的罗甸国已经不是一回事。
首先这个罗甸国的首领不是济火的直系,而是阿轮或阿台的后人,是济火的同族分支而已。其次地盘也不一样,三国时罗甸国在云南东川,唐朝时的罗甸国在贵州贞丰。小弟阿纳的那一支此时并不发达,依附于云南的南诏国生存。
到了五代末期,济火直系第四十五世纳志主色入侵贵阳,赶走谢氏,派儿子若藏驻守,若藏的儿子就是得到赵匡胤敕书的普贵。到宋仁宗年间,这一系的则额自号“罗氏鬼主”,以和罗甸国区别,这便是罗氏鬼国的来历。
普贵得到宋太祖敕书的第二年,矩州北边的土豪宋景阳入主黑羊箐(即矩州,黑羊箐与矩州的关系参看上一节),普贵退回原来的地盘。到宋宁宗时候,宋氏衰落,罗氏鬼国卷土重来,双方以鸭池河为界。河东归宋氏,河西归罗氏称罗氏鬼国,大约包括今天的大方、黔西、金沙、毕节等地。
这就是罗甸国和罗氏鬼国的来历。罗氏鬼国和罗甸国不是一个国家,罗氏鬼国在毕节,是水西土司的前身;罗甸国在黔西南贞丰一带,是买马道广西入云南的必经之路。
同时,王燕玉先生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唐代的罗甸国到宋代已经分化,南宋买马道时候说的“罗甸”是地名,“罗甸国”已经不再存在了。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不影响贵州故事的讲述,所我们还是采用“罗甸国”(或“罗殿国”)的说法,来指称买马道上的这个地方。
至于自杞国,见诸文献的都是叙述买马道而涉及,仿佛这个国家专为买马道存在一样。这个小国一部分在云南东南部,一部分在贵州西南部,包括兴义、普安、安龙、册亨、望谟、贞丰、盘县等地,首府在兴义黄草坝。但这是根据《岭外代答》、《宋史·兵志》、《桂海虞衡志》等史书涉及买马道的有关描述推断出来的,属于间接证据,不仅不准确,而且有可能有误。但在更有力证据出来以前,可以姑且这么认为。
自杞国是幸运的,因为与买马道有关,被中国史籍记载了下来。事实上,更多的贵州往事,因为与中央王朝无涉,不入主流文化体系的法眼,就此淹没于历史之中。
宋末《文献通考》对自杞国有直接的描述,当时的国王叫阿已,听上去像“阿姨”。不过这个国王其实很彪悍,麾下精骑上万。自杞人脾气暴躁,又很狡猾,而且像鲨鱼追逐血腥一样追逐利益,话不投机便拔刀伤人。肤色黝黑,牙齿雪白(适合做牙膏广告)。个子很高,眼眶深凹。头发梳成椎形发髻,身穿兽毛或麻布做成的短上衣,头戴斗笠,身披毛毡,佩戴耳环,手臂上戴着金环。喜欢刷牙,吃完饭一定要刷牙。不吃猪肉。
之所以耐著性子把这段翻成现代汉语,是希望读者对宋代部分贵州当地人的长相打扮有一个感性认识。不过按照中国传统文人只重经义不论事实细节的习惯,其中哪些是讹传哪些是真实就难说了。从不吃猪肉看来,自杞国应当是乌蛮部贵州彝族的祖先。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