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画,单色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一种颜色”,在艺术领域,是指由一种颜色,或者连同该颜色的阴影组成的绘画作品。是20世纪到21世纪先锋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一直可以在当代艺术作品中找到它的影子,这是一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一百多年来,艺术家一直使用这种单一的颜色去探索绘画的潜力和局限性,研究单一颜色带来的细微差别,以这种细微差别的表现力去传达作品的情感和含义。
单色画通过特定的色调作为绘画主题,艺术家可以去发现观众与该色调产生的情感、灵性和思想的互动。我们对色彩的感知来自我们的经历,我们每个人以不同的、微妙的方式看待它,当我们看到一种色彩时,总是容易将它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联系起来,所以同一种颜色会引起不同的反应,这也是单色画的解释经常引起争议的原因。
若将单色画向前追溯,可以追溯到1882年在巴黎举办的第一次Incoherent arts展览上,诗人Paul Bilhaud 创作了一幅名为"Combat de Nègres dans un tunnel" (Negroes fight in a tunnel)的黑色绘画。
Incoherent 是由法国的作家和出版商在1882年倡导的一个短暂的文化运动,由于其包含讽刺精神,所以人们总是将Incoherent和后来的达达主义、前卫和反艺术等联系起来,这场艺术运动结束于1890年代中期。
在随后的Incoherent艺术展览中,Alphonse Allais也创作了单色画(见下图),他还在1897那年出版了单色艺术品专辑Album primo-avrilesque,专辑中有7副单色画。19世纪的这几幅单色画,并未产生理论意义,更多像是一种“玩笑”。
下图为First communion ofanaemic young girls in the snow", white
下图为Tomato harvesting by apoplectic cardinals on the shore of the RedSea", red
更具有现代艺术理论意义上的单色画,人们普遍认为起源于俄罗斯,莫斯科的至上主义艺术之父Kazimir Malevich在1915年创作出他著名的Black Square时,他改变了艺术应该表现现实世界的观念,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叙事,将抽象艺术发挥到极致,色彩和图形纹理在其自身中终结,这一概念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极简主义和概念艺术,随后他在1918年创作了作品White on White。下图为Black Square
下图为White on White
小知识:至上主义是20世纪俄罗斯抽象绘画的重要艺术流派,至上主义强调使用有限的颜色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
俄罗斯艺术家Alexander Rodchenko ,他也是建构主义的奠基人,在1921年对外展示了三幅画,这三幅画分别是红黄蓝三种单一的颜色,他想通过这个作品来说明绘画的死亡。
这里两个人对待单色画的想法是不一样的,Rodchenko认为单色画预示著绘画的死亡,而Malevich则认为,单色画是对绘画的一种关注,这是对所追求的纯粹的感觉以及艺术本质的一种沉思。这两张截然不同的想法,说明了单色画有它矛盾的地方,如果离开艺术家的说明,人们很难知道艺术家在想什么,只能凭自己的去感受。
还有一位著名的单色画家Yves Klein,他发明了一种明亮的蓝色,并命名为International Klein Blue,这位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东方的宗教,这些宗教经常把蓝色与无线联系在一起,并试图将人们与自然的四种要素:风、土、水和火联系起来,是人们觉得自己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
Malevich将单色画视为绘画的本质,而Klein则将单色画视为一个通向自由的窗口,透过克莱因的蓝,观众通常会觉得正在透过一扇窗户望向蓝天或海浪。有个小插曲,Klein第一次将他的作品蓝,送去展览时,美术馆以未完成为由拒绝了,因为他的蓝没有深浅变化,但最终这幅蓝成就了克莱因。
意大利艺术家Piero Manzoni(1933-1963)除了著名的艺术家的屎之外,在1958年,也创作过单色画作品,名为Achrome。
像他的许多同代人一样,Manzoni希望消除绘画中的叙事内容,这对于他来说,意味着消除作品中的色彩,于是他创作了这个作品,他首先将画布浸入一种做瓷器的瓷土中,这种瓷土是没有颜色的,达到了他想要消除颜色的目的,达到了他想到的虚无的程度,材料的重量导致其下垂滴落,从而在画布上形成褶皱。他解释为:这种不间断的、连续的表面,排除了任何多余的、可能的诠释。
德国艺术家Gerhard Richter曾在1974年创作了作品Gray,这是一幅灰色的画,代表着他对色相的探索,对灰色的探索,他认为,灰色代表着“无陈述”,它不会触发感觉或联想,它是可见的,也是不可见的,没有任何颜色比灰色更能说明“无”这个概念了。
单色画使颜色变得很醒目,因为画布上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观众别无选择,只能专注于颜色本身。作品和观众进行的是非常个人的交流,因为同一种颜色,在不同人的眼中会唤起不同的感受。比如Malevich的白色,让人联想到纯净和纯真,而黑色则具有另一个独特的能力,可以唤起被拉入黑洞的感觉,观众在观看Malevich的Black Square,或者Ad Reinhardt的全黑绘画时,许多观众会觉得自己正在注视著一个虚空,引发对生存和死亡的思考,Ad Reinhardt曾这样解释他的全黑绘画:“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想消除很多象征意义,因为黑色有趣的是,它不仅是一种颜色,而且是一种没有颜色的颜色。
下图为Ad Reinhardt的全黑绘画
总体来讲,单色画通常表现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传达精神的纯洁性;通过选择一种颜色,让差异性消失,艺术家可以探索完全抽象的宁静。比如伊夫·克莱恩(Yves Klein)的作品。对一些艺术家来说,第二个目的是将绘画或雕塑简化为最简单的形式,使作品的焦点集中在其纯粹的物理元素上:颜色及其深浅、形式、纹理或其制作方式,比如上文中Kazimir Malevich的作品,以及英国的BenNicholson在三十年代创作的一系列白色浮雕作品(见下图)
德裔美国艺术家Josef Albers(1888-1976),被认为是单色画和其色彩理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曾在包豪斯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了那里的教授,后来因为纳粹关闭学校,他搬到了美国,成为Black Mountain College的负责人,这所新的艺术学校吸引了包豪斯风格的很多老师,1949年,他离开了Black MountainCollege,开始担任耶鲁大学设计系主任,开始了长达25年的Homage to the Square系列作品的探索,Homageto the Square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色画,而是不同的颜色,以正方形的形式叠加在一幅画中(见下图),是一种对色彩的探索。Josef Albers 认为,如果有人对着50个人说“红色”,那么他们的脑海中会有50个不同的红色,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这些红色会有很大的不同。他在1963年出版了Interaction of Color,这本书旨在探讨色彩的欺骗性和感知的重要性。
八十年代,韩国的单色画之父Park Seo-Bo在80年代开始白色的画布上绘制出具有质感和节奏感的线条,这一些列作品名为Ecriture(意为用法语书写),这一系列作品描绘了实现自我净化的精神之旅,他的作品具有修禅般的宁静。下图为Ecriture
小知识:韩国的单色画运动,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从风格上来讲,艺术家拒绝使用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realism and formalism)来创作现代抽象,他们选择单色,并且强调画布的平整度,通过在图片中使用重复的图案和手势,他们试图创造出一种普遍的,不属于任何人的美学风格。相关的艺术家有 Ha Chong-hyun, Hur Hwang, Lee Dong-Youb, LeeUfan, Park Seo-bo和 Yun Hyong-keun.
美国艺术家Jessica Dickinson则在他的单色画上塑造出蚀刻的感觉,以传达一种痛苦情绪。
单色画在自我重塑的过程中,从最初的黑白画,将色彩剥离,将艺术与现实分离,到后来单色画成为自我质疑和自我净化的工具,由于单色画具有可以转变为多种含义和情感的能力,所以单色画持续的成为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解读单色画的空间很大(也包括无法解释),单色画相比其他艺术风格,它从未成为主导,很少有艺术家专门致力于单色画创作,但是它从未消失,并且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和评论家去研究它,在20世纪下半叶达到顶峰,它是现代主义的象征之一。
这一期就到这里,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的生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点击关注专栏:你好当代艺术,一个认真讲当代艺术理论的人,伴你学习同你成长。
写于2020年11月24号
欢迎点击关注原创现当代艺术类专栏:你好当代艺术(原名仲夏说当代艺术)
所有内容均为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