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廣州功能神外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是指局限在三叉神經支配區域(主要是頭面部)內的一種反復發作的短暫性劇痛。由於疼痛過於劇烈,很多人將其稱為“天下第一痛”。
面對反復發作的劇烈疼痛,一部分患者希望及早治愈,盲目就醫,采取一些偏方、祖傳秘方,用一些不正規的治療;另一部分患者則認為去醫院也就是開止疼藥,吃多瞭反而對身體不好,選擇硬抗,最終延誤瞭病情,還徒增患者的煩惱。下面,我們就將給大傢講講三叉神經痛該怎麼治療,讓大傢明白如何“拯救”自己的三叉神經痛。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聊聊三叉神經。
三叉神經屬於十二對腦神經中的一對,是一組混合神經,意思就是三叉神經中既有感覺功能,又有運動功能,主要起支配人體面部、鼻子、口腔部位的感覺,以及支配人體咀嚼功能的作用。三叉神經從大腦裡面發出,經過一個名叫“三叉神經半月節”的結構,這裡主要是神經細胞主體所在的部位,之後分為三支,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因此被稱為三叉神經。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原則上首選藥物治療,對於藥物治療療效不好、或療效越來越差、或難以承受藥物副作用的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
在三叉神經痛起病前期,像卡馬西平、奧卡西平等藥物通常療效較好,能顯著控制疼痛發作,但隨著疾病的發展,後期藥物療效可能會逐漸減退,並且隨著藥量的增加,許多患者出現藥物的副作用,如頑固性頭暈等,因此在疾病後期,需要尋求更加有效的治療方式,也即手術治療。
三叉神經痛的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微血管減壓術、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術。
①微血管減壓術
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首選的手術方法,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現在一般認為是由於三叉神經根被血管壓迫引起的。三叉神經就像一根電線,外圍包裹著一層“絕緣層”,醫學的名稱叫髓鞘。三叉神經在從大腦發出之後,沿途會經過很多血管,這些血管可能會對三叉神經產生壓迫,在長期血管壓迫的影響下,三叉神經局部的“絕緣層”就會被破壞,使得相鄰的神經纖維之間發生短路,患者就會感受到劇烈的疼痛。
微血管減壓術其實就是在全麻下,在耳朵後面切開一個長約5cm左右的皮膚切口,暴露出顱骨,然後打開顱骨進入顱內,在顯微鏡下把壓迫三叉神經的血管移開,然後再用一些特殊的墊片將血管和神經分隔開來,從根本上解決產生疼痛的根源。
微血管減壓術可以有效控制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研究發現,術後1周疼痛控制率在80.3%-96.0%, 5年內為72%-85%, 10年內的隨訪發現有70%的患者疼痛完全緩解。
②經皮穿刺半月神經節微球囊壓迫術
對於不願意做開顱微血管減壓術,或身體條件不適合開顱手術的三叉神經痛患者,經皮穿刺三叉半月節微球囊壓迫術則是另一個較好的選擇。
經皮穿刺三叉半月節微球囊壓迫術是在影像引導下,利用套管穿刺針,經皮膚穿刺,將球囊通過套管針精確地送到前面所說的“三叉神經半月節”所在的部位,之後往球囊中註射造影劑讓球囊充盈,壓迫三叉神經半月節數分鐘,以破壞神經節中傳導疼痛的神經纖維,從而達到緩解三叉神經痛的目的。
微球囊壓迫術是通過損毀神經來達到止痛效果的,故其中89%-100%的患者術後會出現面部麻木感,因此微球囊壓迫術適合能接受面部麻木風險的患者。
相對於微血管減壓術來說,微球囊壓迫術不需要開顱、手術創傷小,因此適合高齡或身體條件差而不能耐受開顱手術、微血管減壓術術後無效或復發等患者。
LGF淡如水
微球囊壓迫術初始有效率為82.0%-93.8%, 1年內復發率為25.4%,10年內復發率為31.9%。
總體上來說,微血管壓迫術是針對發病機制進行的手術治療,因此對於術前檢查有明確壓迫神經的血管,或不能明確責任血管但高度懷疑可能的患者,都應該優先選擇微血管減壓術。對於不能耐受開顱手術或微血管減壓術術後復發的患者,也可以選擇微球囊壓迫術進行治療。
經過規范的藥物和手術治療,相信大傢的三叉神經痛都能被“拯救”,從此擺脫這難纏的“天下第一痛”。
功能神經外科與神經調控中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與神經調控中心是醫院重點發展專科,為全國首個帕金森康復專科培訓基地,專科實力居於全國前列,團隊成員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康復科、神經心理等優秀醫療專傢組成,將世界前沿水平的疾病治療理論和技術創造性地應用到神經系統功能性疾病的治療中,依托醫院的支持,利用先進的手術設備,以優質的服務態度,解除廣大患者之病痛,深受患者和業內的好評。
功能神經外科與神經調控中心引入目前國內外先進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即通過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采用多學科會診討論的形式,使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康復、神經心理等亞專科醫生一起制定適合患者當前病情的最佳治療方案,同時定期對患者診療進行反饋和評估,不斷優化診療方案的臨床模式。其診療模式是以患者與疾病為中心,多學科強強聯手,適合復雜性與難治性疾病的診療,以達到臨床診療的個體化和利益最大化,目的是在多學科討論論證的基礎上為病人提供一個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生活質量最好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這一診療模式,使病人能夠實現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一所醫院內,便可以完成疾病的確診、藥物治療、術前評估、手術治療、術後的藥物治療及康復訓練等全流程,大大減輕病人及傢屬的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中心成立以來,依托我院腦科專科醫院優勢,積極開拓進取,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除常規開展神經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診治外,重點開展功能性神經疾病的診治,開展瞭腦深部刺激器置入術(腦起搏器置入術、DBS)、迷走神經刺激術(VNS)等手術治療運動障礙病(如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等)、肌張力障礙、難治性精神疾病,開展瞭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開展瞭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中心團隊醫生包含瞭國內第一批開展腦深部刺激手術(DBS)治療運動障礙病(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特發性震顫等)的專傢,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水平在國內處於前列。其中神經外科團隊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采用雙側GPi-DBS治療遲發性運動障礙、采用VNS(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難治性抑鬱癥,最新行雙側下丘腦後內側部DBS治療精神發育遲滯伴沖動和攻擊行為,采用雙側伏隔核-內囊前肢DBS治療強迫癥,均取得良好療效。
功能神經外科與神經調控中心目前致力於以下疾病的診治和研究,對於這些疾病所導致的肢體功能、智力、記憶和語言功能下降、以及伴發的情緒和精神異常的康復有成熟的經驗。
專傢介紹
7cbe8cd7b57aea482876e316887f954a
邵明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神經病學科帶頭人
•神經病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原四川省康復醫院院長,現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神經病學科帶頭人。
•2004年,在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瞭全國第一個多學科融合模式的帕金森與運動障礙疾病診療中心,開展腦DBS(深部電極植入)治療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疾病。曾獲得四川省衛生廳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四川省衛計委神經病學科學術帶頭人稱號。
•擅長帕金森病、原發性震顫、扭轉痙攣以及重度強迫癥、抑鬱癥的內科與腦深部電極植入的治療,在腦血管病、頭痛、眩暈、睡眠障礙以及其它神經系統的疑難雜癥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診治心得,在帕金森病與腦卒中的臨床與康復一體化有獨到的見解與經驗。
•門診時間: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芳村總院)
周二下午(江村分院)
周三下午(荔灣門診)
•門診地點:
芳村總院 廣州市荔灣區芳村明心路36號
江村分院 廣州市白雲區廣花二路800號
荔灣門診 廣州市荔灣區荔灣路53路
49e1a647db5c5873fce27f9b1d071f1e
秦明筠
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
•現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腦系科部副主任。廣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委員、廣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帕金森與運動障礙病康復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精神疾病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第五屆委員會中樞痛學組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腦活檢技術分會常務委員。榮獲2020年、2021年“嶺南名醫”及第四屆“羊城好醫生”稱號。
•1999-2002年於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生,師從李勇傑教授,專業方向為功能神經外科。是國內第一批開展腦深部刺激手術(DBS)治療運動障礙病(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特發性震顫等)的專傢之一,長期從事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的手術治療,對運動障礙病、難治性癲癇、難治性精神疾病(強迫癥、抑鬱癥、抽動穢語綜合征等)、顱神經疾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等)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
•門診地點:芳村總院 廣州市荔灣區芳村明心路36號
張訓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神經外科病區主任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再生與修復專業委員會腦認知與神經調控學組常委,廣東抗癌學會神經外科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腦腫瘤、顱腦損傷、及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腦腫瘤、三叉神經痛的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及帕金森病、難治性精神疾病的手術治療。
•門診時間:每周五上午、下午(芳村總院)
•門診地點:芳村總院 廣州市荔灣區芳村明心路36號
上一篇
新品发布会对商界而言是与目标消费者互动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其关系著未来产品的销售。通常企业举办的发布会都分为产品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