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一個國傢,或者說,一個經濟體,想要發展,是一定要做增量的。
節約是很難節約出一個很好的經濟結果的,隻有不斷做增量,經濟數據也好,社會面基本盤也好,就業等經濟指標也好,才能慢慢變好。
三明模式或類·三明模式的核心機制,從操作上看,是:
1.把藥品、耗材的非生產費用砍掉,然後獲取價格相對低的藥品和耗材
2.動員生產商生產零利潤甚至負利潤的藥品、器械
3.政府財政作為員工工資的背書,考評完全由行政機構把控,即薪資待遇不與醫院本身業務水平、業務量掛鉤
從一個市的醫保來說,這種操作肯定可以大量結餘醫保資金,畢竟支出少瞭。
但這個支出減少是必然伴隨代價的。
三明市這幾年的債務餘額是與日俱增,年平均增長達到瞭10億級別,去年更是增加瞭近40億元的債務,但財政收入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增量。
而三明市的醫療相關業務量也呈現明顯的連續下滑趨勢,招聘范圍更是逐年放寬,我很難相信這是一個有活力的地區醫療產業所能表現的趨勢。
如果是單純的一個三明市,其實改也就改瞭,沒什麼問題,畢竟偌大的中國市場,少瞭一個經濟潛力較差的城市的市場,對任何一個醫藥企業來講,問題都不大。
但當這個模式被擴大化後,對於整個行業的打擊必然是毀滅性的,同時也會牽涉到大量其他相關行業,進而影響到整個稅收和就業。
開發廉價藥品的初衷是對的,能惠及更多人,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推廣廉價藥品的初衷也是對的,能惠及更多人,也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取消差價以節約醫保支出的初衷也沒錯,至少能解決短期內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樣沒毛病。
但為什麼整個做下來之後就搞的行業隱隱崩盤呢?
因為這個操作在減少瞭行業利潤的同時,並沒有增加整個經濟的實際收益。
簡單比喻的話,就是蛋糕被刮下去瞭奶油、草莓等點綴,但蛋糕胚並沒有做大做實,導致吃到的人並不會產生滿足感或者飽腹感。
醫保資金的確是短期內得到瞭明顯的緩解,但由於大量相關從業人員失業,導致醫保資金的收入也出現瞭下降。
生存艱難,70%醫藥代表被迫準備轉型!_藥智新聞 300萬醫藥代表“失業”的背後:是普通老百姓看得起病,用得起藥
以目前的統計數據看,僅醫藥代表就達到瞭70%以上的轉型,有數字說是300萬人的級別,咱樂觀點兒看,其中200萬找到瞭給交五險一金的工作,那就是剩下100萬人說白瞭實際上就是失業,轉回普通的銷售崗。
而在實際操作中,大多說銷售崗是沒有基礎工資的,流動性也很大,所以也很難涉及繳納五險一金的具體操作。
按繳存基數5000計算(即踩在個稅起征點上),僅由於醫藥代表被優化,產生的醫保收入損失就是:5000×9.5%×100萬=4.75億元,養老保險收入損失為5000×24%×100萬=12億元。
而醫藥代表失業,連帶的是廣告產業的收入大量降低,裁員也就勢在必行瞭。
畢竟大部分醫藥代表並不會做PPT,這類工作往往都外包給專業團隊去做,那麼當這些業務被砍之後相關公司會裁員還是硬撐以找到新的出路?
同時,由於收入下降,藥企舉辦會議的意願也必然下降,那麼會務相關的支出降低,自然會導致承辦方的業務收入降低,那麼這些老板會選擇繼續加大招聘力度還是選擇裁員呢?
再同時,藥企的信息化業務會選擇更便宜的還是更貴的?如果選擇瞭更便宜的,那相關企業會選擇裁員還是硬撐以找到新的出路?
那麼當這些人被裁員之後,如果沒能找到第二份給正經上五險一金的工作,會選擇去打零工自己繳納社保,還是會選擇全都拿在自己手裡呢?
那麼社保相關損失會達到?
中國現在靈活就業人口2億人,連年增長,企業為什麼不選擇能穩定提供服務的員工,而選擇靈活就業員工?
因為企業要繳納個人繳納比例的2倍,當企業利潤不足以支撐他擴招人員的時候,必然會選擇靈活就業人員,對嗎?
那麼,我們未能統計的失業人口呢?完全不在統計范圍內的農民工兄弟呢?
這些人總共產生瞭多少社保空缺呢?
那麼,當藥企承接瞭集采任務後,他會選擇裁員還是選擇擴大相關生產線呢?
而對於跨國公司來講,他們生產藥品的工藝更先進,成本更低,容錯更大,市場是會被他們全拿走然後壟斷,還是由地方持續出血來維持集采呢?
說實話,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已經執行的確實沒啥辦法瞭,但政策應當還是可以有調整餘地的,就是技術上會存在比較多的麻煩。但受限於眼界,所以能提出的辦法看起來可能會比較幼稚。
比如:
1.“零差價”政策隻執行於非集采相關藥品器械,集采藥品器械允許階梯型差價收費,比如單次集采支付總價低於100元的,允許10%,101~500元允許8%,501~1000允許5%,1000以上3%,通過經濟手段鼓勵醫療機構開具集采藥品、器械,但又不至於產生過大的利潤,導致以藥養醫亂象的再次產生(三個月的藥大多數都在100以內,少部分在100~500的區間,極少在500~1000的)
2.鼓勵本土企業承辦集采藥品,予以配額免稅政策,比如生產瞭價值100億的集采藥品,予以相當於100億交易額的免稅額度。
3.鼓勵本土藥企投入集采藥品研發,探索在不降低甚至能提高品質的情況下降低成本的方式方法,對有突破的企業進行渠道保護,強化鋪貨。
4.需要更多有識之士去琢磨瞭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