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高度动物的繁殖方式通常都是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可以简单分为卵生和卵胎生(少数为真正的胎生)两种形式。
卵生是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为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卵生在动物中很普遍,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就叫卵生,卵生的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作为营养。卵生动物产生的卵数量虽然多,但幼体发育程度低,受自然界温度、气候等外部条件影响很大,身处自然界会显得非常脆弱,因此成活率非常低,如青蛙在野外一次产卵可达几千至几万枚,但能成功发育为成年青蛙的个体仅有0.2%。
卵胎生是动物在受精卵成熟后,并不将卵产出,而是将卵生的过程移居到了体内,让受精卵继续留在母体内,待发育成较成熟的幼体之后,再由母体产出。卵胎生动物的胚胎由于受到母体的适当保护,孵化存活率比卵生者要高。
但卵胎生动物与哺乳动物的胎生完全不同,幼体在母体体内发育期间,胚胎发育得所需要的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并不由母体提供,仍需依靠吸收自身的卵黄来实现发育,显得较为原始。但实行卵胎生这一生殖方式,改善了胚胎和幼体的发育环境,使孵化存活率比卵生者较有保障,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由卵生到胎生的一种过渡形式。
田螺 熟的卵在输卵管顶端与精子相遇受精,受精卵在母螺的子宫内进行胚胎发育。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每年3~4月份是田螺的繁殖季节,田螺幼体出生时就已经是带着硬壳的小田螺形态,因此吃炒田螺时,经常能吃到田螺肉中有“小田螺”,显得很尴尬。
田螺繁殖时,直接产出的是长好硬壳的小田螺
蝎子 蝎子有胎生种类也有卵胎生种类,卵胎生的种类更常见,卵内所含卵黄也较大,卵在卵巢的管腔内发育;胎生的种类如链蝎的卵几乎没有卵黄,胚胎在卵巢盲管内发育,盲管内甚至进化出了类似脐带的结构,将养分传送给胚胎。我们常用“蛇蝎心肠”来表示狠毒,但蝎子母亲确对子女非常“慈爱”,新出生的幼蝎会密密麻麻地趴在母亲背上受到严格保护,这也极大提高了幼蝎的成活率。
蝎子
蚜虫 蚜虫拥有昆虫界最奇特的繁殖方式,能够在夏季以”孤雌生殖”+“卵胎生”的“孤雌卵胎生”的强悍方式进行繁衍,秋季则通过雌雄交配后产卵,产下的卵可以在越冬后发育。这样的繁殖方式既保证了蚜虫种群的越冬,还可以让蚜虫数量实现短期内爆发式增长。
蚜虫
孔雀鱼 胎生的鱼类较多,多数是卵胎生的形式,最为常见的就是孔雀鱼、红箭、黑玛丽等热带鱼。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作为观赏鱼引入我国,孔雀鱼本人也很喜欢饲养,雌鱼比雄鱼个头达得多,通常每月都能产一窝小鱼,每次产仔20~30只,鱼缸里的母鱼永远处于肚子鼓鼓的怀孕状态,鱼苗在体内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直接产出小鱼,小鱼出生前需要将母鱼单独隔开,以防止其他成年鱼将新出生的鱼苗吃掉,小鱼一经出生就具备游动和摄食能力,因此孔雀鱼繁殖得非常快。
孔雀鱼
值得一提的是,鱼类中的海马繁殖方式更为奇特,雌海马虽然产卵,但雌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囊中,经受精后,受精卵在雄海马的育儿囊中发育,发育好的幼体再从雄海马育儿囊中产出。因此,海马的繁殖类似胎生,更类似袋鼠式育儿袋繁殖方式,而且还是雄性“怀孕”。
海马
鲨鱼 多数鲨鱼采用卵生的方式,它们会产下带有卵鞘的卵,这种卵可以附着在岩石或海藻上,能有效躲避捕食者。
部分鲨鱼种类进行卵胎生,一般情况下,一头母鲨鱼会产生数百个卵细胞,而且所有的卵细胞都能够完成受精过程。鲨鱼并不会将这些受精卵直接排出,而是将受精卵存放在自己体内,等到小鲨鱼破壳而出之后,直接在母鲨鱼的体内进行撕咬。留下十几条比较强壮的后代,由母鲨鱼直接排出。
海洋深处的一些鲨鱼种类采用真正胎生的方式,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母体会分泌出子宫液等营养物质为其提供养分,直到幼体完全成型才被产出。这种先进的繁殖方式已经非常接近哺乳动物的胎生形式。
鱼龙 鱼龙是恐龙时代的水生爬行动物,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鱼龙也像海龟那样在繁殖区将卵产在陆地上孵化的方式进行繁殖,但在1846年,人们在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不断发现了体内保存著幼体的鱼龙化石,开始认识到鱼龙也是采用卵胎生的方式进行繁殖。由于鱼龙常年生活在海洋中,鱼龙分娩时,鱼龙幼体不是先露出头部,而是尾巴先从母体中出来,这是为了保证小鱼龙出生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升到水面进行呼吸。如果小鱼龙的头先伸出母体,极有可能会被淹死,进而危及母体的生命。
但鱼龙究竟采用的是卵胎生还是完全胎生的方式,仍需进一步研究。
非常经典的“鱼龙分娩”化石,注意小鱼龙的尾部先出生
蜥蜴 地球上有大约3000种蜥蜴,而目前大约有20%的蜥蜴能够以胎生的方式产下后代,因此,对于蜥蜴来说,卵胎生方式并不算罕见。甚至一些生活在高山区的蜥蜴种类,如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三趾石龙子可以在卵生和卵胎生直接进行“转换”,另一种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一种蜥蜴,在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时,选择卵胎生提高后代成活率;在气候温和的平原地区,选择更为便捷的卵生方式。
以一夫一妻著称的澳洲松果蜥,一胎通常只能生下2只发育完全的小蜥蜴,新出生松果蜥加起来的重量,能够占到其母亲体重的三分之一,因此出生时就已经发育得相当完全,小松果蜥一生下来,很快就能独立生活了,可谓是将胎生发挥到了极致。
松果蜥
蛇类 与蜥蜴相似,大多数的蛇类都是产卵的,也有不少种类的蛇实行卵胎生的繁殖方式,如生活高寒地区、海中或多水地区的蛇,由于缺少孵化卵的环境条件,因此很多进化出了让卵留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蛇繁殖策略,譬如海蛇和南美的水蚺就是卵胎生的代表蛇类。
需要说强调的是,与卵生相比,胎生确实先进,能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较为稳定的发育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高,胎生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自然界中,除了哺乳动物外,其他类型的动物多数仍以卵生为主要的繁殖方式,这些动物的繁荣程度也并不比胎生动物低,甚至哺乳动物中仍有鸭嘴兽和针鼹这两种动物实行卵生繁殖。
卵生这种繁殖方式最大的优势是产生的后代数量多,如鲤鱼可以一次产生上万枚卵,即使最终的成活率仅有1‰,也会有少量的个体数量能够幸存,用以保证物种延续,巨大的数量完全可以抵消成活率低的缺点,因此卵生动物一样有其独特的优势存在,卵生这种繁殖方式并没有被自然界完全淘汰,更没有被胎生动物完全碾压,仍是一种能成功适应环境的繁殖形式。
高考政治必背資料,高考政治知識點匯總,高考政治必備知識點,高考政治知識點必備,都整理好瞭,拿去背吧|小窩全科資料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