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背景
樓梯是建築物的重要組成,承擔著豎向交通作用,也是地震時的重要疏散和逃生通道。然而,國內外的多次地震震害表明,地震中樓梯普遍先於主體結構破壞,使得本該成為“安全島”的樓梯卻成瞭應急逃生和震後救援的通行障礙。
在發生地震時,傳統樓梯作為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常常首先發生破壞,忽視瞭樓梯與主體結構的相互作用,通常將樓梯與主體結構采取剛性連接,樓梯和主體之間形成“k”型支撐作用,見圖 1-1,這會導致樓梯發生以下幾種典型的地震震害形式,見圖 1-2:
(1)梯段板破壞,見圖 1-2-1(a)。由於梯段板存在“k”型支撐效應,它在地震中會承受水平、縱向的拉力,在施工縫或靠近平臺梁的薄弱部位會發生斷裂,踏步出;(2)梯柱柱腳柱頭破壞,圖 1-2-1(b)。由於樓梯平臺板與梯段板的分割,框架柱易發生剪切破壞,導致瞭梯柱的上下兩端混凝土破碎,鋼筋屈服;(3)梯柱形成短柱破壞,見圖 1-2-1(c)。樓梯的佈置時,樓梯休息平臺處和框架柱采用剛性連接,形成短柱,地震作用時剪力相對較大,容易發生短柱破壞;(4)梯梁與休息平臺破壞,見圖 1-2-1(d)。由於樓梯與梯梁采用固結,受到梯板傳來的分解成豎向力和水平力的作用下,導致梯梁或平臺板最大的剪力會出現在跨中或兩端,容易在該處發生剪扭破壞。現水平裂縫,板內鋼筋壓曲;
設計應用依據(1)《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 6.1.15 條規定:對於框架結構,樓梯構件與主體結構整澆時,應計入樓梯構件對地震作用及其效應的影響,應進行樓梯構件抗震承載力驗算;宜采取構造措施,減少樓梯構件對主體結構剛度的影響;
(2)《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第 6.1.4 條規定:抗震設計時,樓梯間為主要疏散通道,其結構應有足夠的抗倒塌能力,樓梯應作為結構構件進行設計;
(3)《預制混凝土樓梯》(JG/T 562-2018)第 A.2.2 條規定:樓梯試件上端設置固定鉸支座,下端設置滑動鉸支座;鉸支座長度對板式樓梯應為預制樓梯寬度,對梁式樓梯應為梁寬度;
(4)《建築物抗震構造詳圖》(20G329-1)給出在樓梯的梯段板下端設置滑動支座的具體做法,在梯梁與梯板之間設置滑動支座,見圖 1-3,通過梯板在地震作用下的滑動釋放掉“k”型支撐效應;
(5)《橡膠支座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17CG34)提出在梯段板下端設置橡膠支座的做法,見圖 1-4。橡膠支座的水平變形可釋放掉梯板的“k”型支撐效應,同時可以保證大震時梯段板不會發生脫落,從而有效地保證樓梯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知識產權本產品涉及以下專利
1.結構及安裝大樣圖3-1 安裝大樣圖1-梯梁;2-梯梁懸挑板;3-梯板;4-建築面層;5-橡膠層;6-封板;7-連接板;8-沉頭螺絲;9-泡沫類材料填充(預留變形區);10-泡沫類材料填充;11-栓釘2.作用原理圖3-2 地震下的變形狀態
(1)地震作用下,梯板下端與梯梁之間的 LTZZ 產生水平變位,釋放梯板的“剪刀撐”效應。梯板的“剪刀撐”效應是樓梯對主體結構剛度、規則性產生不利影響的主要因素,地震時會造成樓梯部位應力集中,導致梯板拉壓破壞,梯梁剪扭破壞,梯柱壓彎或剪切破壞,與樓梯結構直接相連的主體結構框架柱剪切破壞等。由於 LTZZ剛度較小,地震時發生水平變位,能有效釋放局部集中應力,減少樓梯結構構件的破壞。
(2)大震作用下,如果梯柱率先破壞,LTZZ 可作為樓梯結構的二道防線,避免其先於主體結構倒塌。框架類結構樓梯間的梯柱,一般截面較小,其與梯梁難以滿足強柱弱梁的破壞機制,大震時梯柱兩端率先破壞很難避免。梯柱破壞後,LTZZ 通過其與主體結構的拉結力(橡膠層的抗壓、抗拉、抗剪承載力),使梯板在水平向、豎向不會脫離平臺梁(或樓層梁),提高樓梯結構的大震安全性。設計使用參考或者按照陜西省建築標準設計《隔震橡膠支座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陜14G10圖集選型設計使用。1.型號參數
9b6aa15e8c14c7f82157cec05bd401b6cf02cac9e15416811ab31bfc2cc10fff
圖4-12.適用樓梯類型
21670c0f42ea1a04764f243c7744f0b6
圖4-2
項目應用及產品實物1.部分項目應用情況統計
序號 | 項目名稱 | 規格型號 | 數量 |
1 | 陜西廣播電視發展基地(二期)暨中國(陜西)國傢級融媒體綜合實驗區建設項目 | LTZZ-500-100 | 22 |
LTZZ-800-100 | 20 | ||
2 | 西鳳酒廠科技研發文化綜合服務區項目 | LTZZ-500-100 | 47 |
LTZZ-600-100 | 107 |
2.產品實物照片
圖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