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疾病的隐喻》:疫病是如何被当作隐喻被人们使用的?

《疾病的隐喻》:让疾病回归疾病本身

【美】苏珊·桑塔格


《疾病的隐喻》这本书是苏珊•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与《艾滋病及其隐喻》两篇文章的合集。第一篇《作为隐喻的疾病》主要是讲结核病在19世纪是如何被人们当作隐喻去使用,以及当结核病被曝光它其实不过是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后,癌症这种治愈率如今仍旧飘忽不定、神秘莫测的疾病,又是如何一步步地取代了结核的隐喻地位,成了新时代人们对于疾病隐喻的对象,第二篇《艾滋病及其隐喻》,讲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当艾滋病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病时,人们又发明了哪些对于艾滋病的隐喻?

苏珊•桑塔格被誉为是美国公众的良心,她言辞锋利,毫不留情,相比于她的小说,其实她的论文是更为大家熟知的,特别是《作为疾病的隐喻》是她的成名作。苏珊•桑塔格之所以写作这本书的两篇论文,是与她的人生轨迹分不开的。第一篇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里面写到的结核病和癌症都真实的发生在了苏珊•桑塔格的身上。其实苏珊•桑塔格并不是她的本名,桑塔格是她继承了继父的姓氏。苏珊•桑塔格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商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来到中国做生意,然后便客死在了中国,而且夺走她父亲生命的疾病就是结核病。

隐喻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真相背离的,或者可以说文学世界的修辞,比如说比喻,拟人等等,当我们在使用这些修辞的时候,我们其实就与纯粹的真相拉开了距离。所以,这本讨论疾病的书,想要告诉读者的就是曝光那些隐喻,把将疾病还给疾病,将加注在疾病身上的想象还给科学。

那隐喻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这本书里面解释道,隐喻是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他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我想,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最早接触的关于疾病的隐喻,大概就是鲁迅先生的那篇小说《药》,华老栓夫妇为了得病的儿子小栓去买药,而这个药居然是人血馒头。小时候,我们在做这篇小说的阅读理解时,都会说,小栓的病就代表着生病的旧社会,那华老栓夫妇买人血馒头的行为就表明了封建社会人们的愚昧和无知,这就是疾病的隐喻。

象征著罗曼蒂克的结核病


在这本书里,苏珊写到结核是文学作品中涉及隐喻最多的一种疾病,很多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是因为患结核病而去世的,比如说肖邦、济慈、契诃夫、卡夫卡、鲁迅等等。而且结核病又通常与肺部有关,肺部是在人体的上半部分,所以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不断的渲染 ,结核病就成了向上的、灵魂上的、浪漫的优雅病。得了结核病的人会终日咳嗽,皮肤苍白,身体也极度消瘦,似乎变得透明,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艺术家最完美的形象。所以在19世纪,结核病也是罗曼蒂克的代名词,在浪漫主义者看来结核病就是艺术家最完美的归宿,甚至有很多人为了变成这种形象而故意去感染结核病。不过,直到1882年之后,当人们发现结核病不过是由于结核杆菌这种细菌的感染时,人们才揭开了结核病神秘的面纱,对它的隐喻才逐渐消退。

作为恶魔的癌症


与浪漫的结核病相比,人们对于癌症的态度可谓是截然不同的,等大多数人并没有把癌症当作一种疾病去治疗、去对待、而是将其当作了恶魔般的敌人。这种呈现不仅让癌症变成了一种不治之症,甚至是一种可耻之症。在桑塔格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她就发现自己和病友对癌症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并且以此为耻。桑塔格认为,癌症本身被污名化了,疾病被人们人为地加上了诸多隐喻后,甚至成了患者治疗的心理障碍和负担。我想这并不难以理解,我们总是会听到病人说这种话“反正癌症也治不好,还要花那么多钱,要不干脆就别治了”,同时,面对疾病,旁人的反应也通常都是避而不谈的。我们会对癌症患者撒谎,害怕他接受不,就请求医院不要告诉他得了癌症。甚至于癌症病患者也会因为羞耻而对旁人撒谎,甚至是自我欺骗。这一切都证明了,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多么难以正视死亡,那么被作为死亡同义词去使用的重大疾病,比如说癌症、艾滋病等等,自然就成了需要被遮掩的东西。在最初,癌症被认为是妖魔的附体、恶魔的妊娠是上帝给予罪人的惩罚,它以人的血肉为食,在体内进行恶性的自我繁殖。癌症这个词的英文词源是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结合,两个词的意思都是:蟹。之所以蟹来隐喻癌症,是因为肿瘤暴露在外的肿大血管酷似螃蟹的爪子,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语境下,人们对待癌症就失去了理性。

但也不少人相信科学的治疗是能够帮助癌症患者更好地战胜癌症,很多人在鼓励患癌病人的时候,都会用到战胜这个词,这无疑又是疾病的隐喻,对我们施加的影响,我们将癌症视为敌人,对癌症的描述也有着一套军事术语,比如说癌细胞的扩散,就是它在我们体内殖民,再比如说对癌症的治疗,我们会采用空战领域,我们会把治疗的方法称为放射疗法,化疗就是化学疗法,就是化学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癌细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隐喻。

那通过桑塔格本身的经历以及她的书写,我们可以说,当我们揭开了覆蓋在癌症身上的那些隐喻看到了它的本质,它不过是一种疾病,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它的来源,因此它是神秘的。但我们只要不被这种神秘性打败,就可以以一种更好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癌症,积极治疗。而如我们这般健康的人,也不用再谈癌色变了。

作为道德沦丧的艾滋病


再来说说第二篇《艾滋病及其隐喻》,从1981年12月1号第一例艾滋病在美国被确诊,40年来,艾滋病不仅是一种疾病,它更是与社会全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于艾滋病的讨论远远超过了疾病本身的范畴。放眼全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所处的语境其实都是相同的。艾滋病永远被排除在我们之外,而被话语建构了另外一个遥远的他者,恐艾使我们和他者作为区分,其后果就是滋长了公众对于艾滋病的恐怖幻想,也不断的拉开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主流社会的距离,使他们边缘化,最终成为事实上的他们。桑塔格认为,疾病最让人恐惧的并不是丧失生命,而是丧失人格。1980年代,突然出现且迅速传播全球的艾滋病,仿佛就是世界末日的审判。

但其实严格说来,艾滋这个词AIDS的全拼其实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它根本就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只是对一种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临床状态的命名,如果了解这种状态的人就知道,当艾滋病病毒侵入到我们体内之后,会逐渐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让身体机能崩溃。只是一个小感冒可能就会要了我们的性命。然而,又因为艾滋病的传染性,且它的传染方式,包括母体传染、血液传染和性传染,尤为刺眼的就是性传染,就让艾滋病被隐喻成了一种人格和道德的沦丧。当大多数人都认可这种隐喻之后,那疾病的社会属性就远远超过了疾病本身的自然属性,从而更多的人就仅仅只是会去关注疾病背后所代表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不再关心疾病本身。所以很多人,而且是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其实在面对艾滋病病毒患者的时候,总是冷漠的、充满恶意地。面对艾滋病所隐喻的道德沦丧,我们仿佛可以永远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说出很多冷漠的话语,做出很多充满恶意的事情。但其实艾滋病并不只是单一的性传染,还有很多经过母体传染的孩子,他们从一出生就携带了艾滋病病毒。面对他们,乃至面对所有人,我想我们都应该更善良,更以人为本一些。我看到很多关于艾滋病新闻的评论都是很刺耳的,比如说如果艾滋病的疫苗研发出来了,那这个社会就无药可救了。甚至前一段时间,国家对于进口艾滋病药物实行关税全免政策,本来是天大的好事情,但微博底下还是会有很多人说刺耳的话。

让疾病回归疾病本身


桑塔格呼吁,抛弃疾病的种种隐喻与象征,将疾病还给疾病。当患者得知自己所患疾病时,第一反应是羞耻。随后这种羞耻感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相比身体承受的病痛,心理上的病痛更令他们感到折磨。社会的偏见与歧视,让本脆弱的他们更加不堪一击。患者的病名被人当作邪恶的象征抛来抛去,这对他们有害无益。除此之外,人们还给癌症患者加上了一些责任和人格构成方面的偏见。对疾病的妖魔化将错误归咎于患者,然而事实是,错误不在于患者,而在于他者对疾病的隐喻。正如苏珊•桑塔格在开篇的第一段就说,“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活在健康的王国和疾病的王国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会生病”,所以她又在最后一段劝诫大家放下歧视、放下偏见、曝光隐喻。患者不是在劫难逃的牺牲品,也不是敌人,把我们的敌意交还给战争的制造者——疾病本身。

结语:这本书是在讲疾病,但更多的是在讲疾病背后的人与人性。作为一本论文,它有着更为柔软的部分,我想,在我们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的心也理应如此柔软。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如何成為一個幽默的人

有這樣一個調查,對737位CEO的采訪結果表明,98%的人都喜歡雇傭有幽默感的求職者,但做一個有趣的人可不是讓你去嘲笑他人,或...

· 54秒前

缓存淘汰算法(LFU、LRU、ARC、FIFO、2Q)分析

缓存算法用于决定缓存系统中哪些数据应该被删去。

· 4分钟前

「盘点」韩语萌新必备!10大超级实用的韩语学习网站和APP

谢邀~ 안녕하세요. 你好(an niong ha se yo) 或许你打算赴韩旅行,或许你看了韩剧韩综韩语歌对韩国语产生兴趣~ 很高兴能和 ...

· 4分钟前

天賜材料深度估值分析,研報圖解這位生產鋰電池電解液的領先企業

廣州天賜高新材料殷份有限公司,國內生產鋰電池電解液的領先企業。主營精細化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一、天賜材料的概...

· 5分钟前

财务指标分析(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在财务分析过程中,离不开各种财务指标的分析。

· 5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