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恩格斯于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所做的表述。看到这,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重大的,基本问题呢?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每一个哲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青年马克思》剧照
自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对“死亡”充满了好奇。“人死后,人的意识还会存在吗?”“人究竟有没有灵魂?”一句话概括,就是古代人对死亡和灵魂的追问。到了11-14世纪的欧洲经院哲学,哲学家们更是从思想意识、概念、范畴等超感性出发,企图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烦琐辩证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譬如,天使吃什么?上帝能不能造出一个自己搬不动的大山?等一系列脱离了实际的问题。
《上帝也疯狂》剧照
从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朴素描述,到德国古典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精神定位。这些”经典的问题“都表明了人们自古以来,就已经在思考,世界的本体,究竟是什么。
那么,让我们再回到开始,恩格斯所说的这句话,“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里面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有两层次的意思。
《青年马克思》中的恩格斯
第一个层次,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如何进行划分。如果承认创世说,认为精神对自然是本原的,那么就被划分为唯心主义阵营;如果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那么就会被划分到唯物主义阵容之中。
第二个层次,是在同一性问题上,换句话说,关于思维是否能够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上。同样分为两类阵营,一类是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认识现实世界。第二类是不可知论或怀疑论,分别对应的是,不认为思维能够认识现实世界和怀疑认识的可能性。
其中,在不可知论的问题上,有许多代表人物,这里,我们选取了休谟和康德,两位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哲学家。
剖析人性的大师—休谟
“哲学界的哥白尼”-康德
通过对休谟和康德观点剖析,二者存在以下的不同:
他们二者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否认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
那么,有什么可以很好反驳他们的东西吗?
有的。俩字,实践。恩格斯曾举过一个很好例子,在过去,茜素这种红色有机染料,人们只知道从植物的根种提取出来。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光知道了茜素是可以从无机物煤焦烟中提取,还了解到它的化学成分。经过科学实验,同样论证了人们观点的正确合理性。显然,这是与休谟康德的不可知论观点相矛盾,让其”不可知论“不攻自破。
茜素红
在19世纪下半叶,依然有着不少”新康德主义”,打着”回到康德去“的口号,鼓吹康德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抛弃唯物主义因素。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传播,彻底粉碎了休谟和康德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可知论。
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毅然闪耀着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