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个工程,一项伟大的事业!致敬!!!

当“天上宫阙”有了日渐清晰的模样那是天宫一号上开设的首次太空授课那是天宫二号中失重30天的独特体验那是天宫空间站的明亮宽敞和“家”的味道……202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立项实施30周年三十载沧桑巨变,蓝图壮阔30载初心不改,30载书写忠诚!

载人航天时间线

1992年9月21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9年11月20日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考核了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2002年发射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30日,先后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飞船,通过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多项科学实(试)验的在轨完成,为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校2021届毕业生冯哲,目前就职于某卫星发射基地。

冯哲与发射塔台合影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茍秉宸教授是著名的载人航天工业设计专家,长期从事载人航天器的工业设计与工效评价工作,主持和参与过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梦天实验舱的工业设计任务。2018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载人航天国际会议上的一个互动中,茍教授作为设计师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现场进行了一次现场用户调查。从中了解到了航天员在外太空如何使用他们设计的产品,到底有什么用户反馈?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和改进的建议?那次跟王亚平的交流对茍教授印象非常深。除了英雄航天员王亚平,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和德国宇航员乌尔奇教授也在现场参与互动。在此之前,茍教授已经与杨利伟将军有过深入接触。2012年12月,杨利伟将军第一次到访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茍教授负责给杨利伟将军汇报载人航天工业设计的科研进展,那次密切的接触和交流也成为工业设计学科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茍秉宸教授向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汇报载人航天工业设计成果(郭友军 摄)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正常飞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任务目标,掌握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飞行器控制、航天医学保障等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承担了其中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

我校06届毕业生孙宏轩、刘航远、曹金鹏、张双虎、张利都是目前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的航天工匠,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光发热。

我校06届毕业生孙宏轩、刘航远、曹金鹏、张双虎、张利在母校明德湖畔合影留念

2008年9月25日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翟志刚于9月27日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9月2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我校2016届毕业生周君权,目前就职于某航天研究所。

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在轨期间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

2011年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于11月3日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11月14日成功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11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6月16日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于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6月24日,刘旺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9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刘洋成为我国首飞女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于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6月20日,3名航天员成功开展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任务,王亚平成为首位太空教师;6月23日,聂海胜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进一步考核了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圆满完成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乘坐神舟载人飞船,到四百公里近地轨道,和空间站核心舱实现对接,穿舱进入空间站核心舱,在这一过程里,从神舟飞船到空间站核心舱,我校茍秉宸教授和他的工业设计团队都参与了其中的工作。具体的产品主要围绕着神舟飞船、包括天宫实验室、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二号实验舱,航天器的内环境以及和航天员密切相关的这些舱载人机交互设备,其中的工业设计工作主要都是由茍秉宸教授团队来承担完成的。通过直播,他们能直接看到航天员返回时使用操纵杆在操控神舟飞船的仪表板,飞船操纵杆的工业设计和人机工效的改良,是茍秉宸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在直播的时候,茍秉宸教授表示看到这些画面是非常的亲切。

茍秉宸教授与航天员王亚平现场互动(谢元昊 摄)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现了“成功首飞”的任务目标,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不仅为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主要任务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在轨期间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为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于2019年7月19日再入大气层。

2016年10月17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工作和生活;11月1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了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2017年4月20日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于4月22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于4月27日完成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试验,于6月19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巩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间交会技术。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2021年4月29日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4月29日,我校茍秉宸院长作为央视频直播嘉宾前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全程参加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现场直播,我校融媒体中心三位同学(艺术设计类专业、能源经济专业)参与直播画面采集。除此之外,茍秉宸教授也多次受邀参加我国载人航天器发射的现场直播。

茍秉宸教授和明德学子参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直播

2021年5月29日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天舟二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也是天舟货运飞船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核心舱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按计划完成了飞船绕飞、机械臂转位舱段验证、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多项拓展应用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1年6月17日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于9月17日安全返回。在轨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了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2021年9月20日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天舟三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了2次交会对接,进行了绕飞试验;与组合体分离后,还开展了空间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2021年10月16日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于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2022年5月10日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天舟四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是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

2022年6月5日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为期6个月的驻留任务,将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在轨期间已顺利实施2次出舱活动,后续将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

2022年7月24日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宇宙无边无际,探索永无止境,每一个新高度都是一个新起点,每一次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新开始,更壮丽的事业还在前方,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三十而立中国航天,加油!

https://www.zhihu.com/video/1556208259538890752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素材来源: 央视军事 CCTV国家记忆 新华网 央视新闻 央视军事 中国航天报 中国载人航天等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零基础语法】九大词性-介词

Weoftendoourhomeworkafterschool. 我们经常在放学后做家庭作业。(表示时间) Iusuallygotoschoolatseveninthemorning. 我通 ...

· 2分钟前

我的胸部,為何一大一小?

專註生殖科學,解析兩性秘密,歡迎關註“春路花語”微信公眾號。女性的兩邊乳房幾乎不是絕對的對稱,一般都會一側稍大,一側稍...

· 4分钟前

哈嘍!樹先生

我想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電影的名字。《哈嘍!樹先生》應該是王寶強主演過的知名度最低的電影瞭。但是從這部電...

· 5分钟前

英語詞匯:表示“致死的”、“致命的”的形容詞

英語詞匯 表示“致死的”、“致命的”的形容詞嘉中deadly 、fatal、lethal、mortal 這組形容詞都可表示“致死的”、“致命的”意思。d...

· 7分钟前

2021八省联考数学试卷及答案和分析

本次八省联考数学试卷 整体难度值与高考难度值相差不大(距离高考还有134天) 但是本次考试的题目新颖度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

· 9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