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業、有深度、有趣味的保險號
大魚測評 原創文第24篇
作者:大魚tony
“現在理財保險的 收益太低瞭,沒什麼興趣,我那時候給我兒子買的一款中國人壽的保險,可牛瞭。 20年每年交1000多一點,60年後僅僅返還的收益就有77萬呢!累計復利有到8%!”
聊起保險,這位在國企幹瞭多年財務的阿姨給我說道。她所說的這款保險,正是中國人壽20多年前推出的一款產品。名叫“瀟灑明天”。“瀟灑明天”是中國人壽十多年前的一份產品,是中國人壽推出的第一款針對普通人的個險產品,其本質就是一份增額的終身人壽保險。然而記者在公司網站上並沒有看到這款產品的介紹,原來這款產品在1999年就已經停售瞭。
“瀟灑明天”賣得如何?
“剛開始買的人很少,後來隨著利率的降低,很多人意識到這款產品的好處,買的人就多起來瞭!”
銷售人員石秀琴在後來接受報紙的采訪中說,雖然隻有短短的三年時間,但是在她這裡購買“瀟灑明天”的客戶就超過瞭700人。
“最初很多人都是買一份,後來就是兩份、五份的買,還有個老板直接買瞭50份。”不過雖然買的人很的多,但真正享受到巨大收益的客戶卻並不多。“剛開始的一批客戶有一半左右都是選擇瞭每3年領取生存金,而選擇累計的也大多是20年、21年和30年。”
石秀琴說,選擇這三個時間的客戶最多,所以她記得也最清楚。而選擇最高60年的大概隻有三四個人。“記得有一個好像是做會計的,他自己計算後說收益不錯,於是就定瞭60年[1]。”
說起當年火爆銷售的激情歲月,石秀琴多年後依然記憶猶新。
“瀟灑明天 '的收益是固定的,而且是累計生息的。從這一點上講,這款產品不僅是我們公司唯一的,也是所有公司保險產品中唯一的。”
石秀琴說,現在不少客戶談起這款產品,都感慨說買得太少瞭,現在要找到達到同樣收益的產品已經不可能瞭[1]。
時間拉回到今天的2019,說起年金保險竟然有8%、9%確定收益的產品,很多是從業者都認為不可思議。
然而歷史車輪裡的1996,正如那股市的沉浮飄渺,年金保險巔峰時刻的背後,必然是也是帶著它獨有的歷史印記。
回憶起1996年,那會兒傢裡看好萊塢大片還用的是錄像機,我爸的工資也才700多元。當年,中國經濟剛剛實現瞭”軟著陸” ,金融體系改革進入探索和轉變階段。中國第一部保險法剛剛頒佈不到一年,整個保險行業受到瞭國傢政策的大力支持,如沐春風。
6178a66b0629b1739fc4dd6bc19a09d81996年6月14日,泰康人壽在北京成立
後來的保險人眼裡的“老五傢”的其中兩傢,新華保險和泰康保險在當年成立。第一傢合資險企中宏人壽在上海閃亮登場,拉開瞭合資險企進軍中國的序幕。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等老牌險企招兵買馬,大力擴充營銷員。保險產品越來越廣的逐漸進入老百姓的視野。“瀟灑明天” 、“鴻福99” 、”為瞭明天“等產品都以動輒8%以上的利率打響市場。其底氣,就在於當時的一年期存款利率高達10.98%,而這一利率已經保持瞭將近3年之久瞭。
不用怕,擼起袖子就是幹。
這是當年那些保險產品設計者的普遍心態。初生牛犢不怕虎,當年中國保險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國傢給的支持力度大,這批保險產品的設計在今天看來十分大膽。
然而風雲突變。很快,國傢就認為經濟過熱、用貨膨脹得以控制,物價指數下滑,在1996年,央行逐漸開啟瞭降息的周期。降息之初,很多保險公司的管理人員還洋洋得意。
“這些保險產品長期確定收益的高利率比存銀行優勢更大瞭,保險產品的好時候來瞭” 一名區域銷售分管領導得意洋洋的說。
b585c8e41724eb3034600c6009bf824c中國人壽1999年在貴州本地報紙上刊登的99鴻福廣告【2】
當年的保險從業者由於缺乏實戰經驗,對金融風險缺乏基本的敬畏。緊接著,央行此後的連續降息超過瞭所有人的預期,這為保險公司後來的危局埋下瞭伏筆。
1997年下半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7月2日當天, 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瞭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傢的攻擊對象。到1997年10月,亞洲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 國際炒傢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 港股連續暴跌。而此時, 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已經是世界第二,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手中掌握著1400億美元的龐大資金。而由於中國內地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國際炒傢無法直接對人民幣“賣空”,成功逃過一劫[3]。 然而與此同時,為瞭 抑制本外幣利差,成功捍衛瞭人民幣幣值和保證瞭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形勢。人行將一年期存款利率直接從7.47%下降到5.67%。
1996年的港交所
1998年的中國新年,金融風暴逐漸褪去,國內以房地產為主的內需求疲軟,投資低迷。 整個2018年前三季度商品零售物價同比負增長。為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央行連續三次降息。 一年期存款利率從5.67%下降至3.78%。之後的1999年為繼續拉動內需,央行再次降息到2.25%。
短短的3年多時間,中國的一年期利率從最高的10.98%直接降至2.25%!保險公司都傻瞭眼。賣出去的高利率產品不少是把利率寫進瞭合同,不僅是固定的,好些還會持續幾十年,甚至終身,那麼該如何收尾?
當時,我國的壽險資金運用主要以銀行存款為主,利率下降會導致瞭保險產品的巨大的收益缺口。2002年第八次降息之後,1年期存款利率掉落至1.98%。當年,我國雖然實現瞭壽險保費同比增長 61%,保費規模突破2000億元的神話,但是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率卻隻有3.14%。
90年代大量承保,預定利率在7%-9%的產品依然在大量存續。
怎麼辦?
2000年的上海陸傢嘴
巨大的收益缺口將中國保險業推向瞭十字路口。
當時的一篇分析報告預測,到2009年中國五大保險公司的利差 損累計將達到3666億元,償付能力缺口將達到2699億元。中國的保險行業面臨著巨大隱患[4]。
後來的2009年,在保監會的 一把手開閉門會議,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的一番話,使得舉座皆驚。“他在保監會大吐苦水,說平安的利差有800億,一下子把所有人都震住瞭。”一位與會人士回憶說[5]。
面對當年的危機,當年還在中國人壽任職的保險業泰鬥萬峰這樣寫到:在競爭中絕大多數公司都把“搶市場、爭份額”當作這一時期的主要經營思想和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各傢公司都競相以高預定利率推出自己的產品,以一些不正常的手段去“創造”保費,這些行為都為如今的利差損埋下瞭隱患,是產生利差損的根本原因[6]。
在利率八連降的同時,國傢也將人壽保險的預定利率從1997年的8.8%,降到6.5%,5%。
到1999年,保險公司發現情況遠比想的嚴峻。
當年的6月10日,保監會當機立斷,發佈《關於調整壽險保單預定利率的緊急通知》(保監發[1999]93號),直接把壽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就被牢牢卡在年復利2.5%,並明確支出不得附加利差返還條款[7]。
2.5%,這一卡,就是長達14年之久。
同時,面對巨大的潛在窟窿,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和太平洋這三傢最大的險企也開始尋求自己的解決之道。不約而同地,三傢公司都推出瞭"保險保障低,投資風險部分或全部由投保人承擔" 的投資型產品[7]。
"國壽保守,選擇瞭分紅險,平安最激進,借助投連;太保則居遊,啟用萬能。不同風險的選擇,亦選擇瞭各自的命運,長遠而言,這類產品,成為保險行業的一劑毒藥。" 陳懇在《迷失的盛宴》一書中如此評論道[8]。
激進的產品,往往賣得最好,靠著風險高,回報也高的投連險,在2001年平安人壽一舉超越老大哥中國人壽,成為中國壽險市場份額第一。
老大哥中國人壽也不甘落後,其主打的一款產品國壽鴻泰,其賣點非常突出:保本、免稅、可以分紅、收益上不封頂,還附加一些壽險責任。事後統計,2002年上半年,這款產品就實現瞭保費收入340億。當年靠著這款產品重回老大寶座。
然後,由於銷售人員在售賣這些保險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誤導,過分強調收益,而沒有充分的揭示產品的風險。甚至有些代理人還宣傳,買分紅險就是買的公司原始股。然後當投連險收益、分紅比預期低很多時,大量的退保和投訴席卷而來,一些產品紛紛被叫停,相關的監管和處罰接踵而至。
不僅如此,那些買瞭高利率年金險的客戶,由於合同規定每年都要兌付高額的利率,一些保險公司想出瞭奇招,他們以"產品升級"、或者送禮為名,讓投保人簽下瞭補充協議。然而當年買這些產品的很多人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對自己買的產品認知並不深刻,糊裡糊塗就後來去簽瞭補充協議。
他們不知道,自己買的那些產品中,本來的權益可是年化8%、9%,是寫進瞭保單的合同裡面,終身復利。結果卻撿瞭芝麻,丟瞭西瓜。
當年的這些處理方式飽受爭議,受到瞭監管的批評,雖然某種意義上對沖掉瞭部分利差損的包袱,但從長遠來看,可以說是一劑毒藥,影響瞭長期保險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譽和口碑。
步入20世紀,中國的保費規模以極高的速度增長,然而利差損的危機依然沒有得到全方面的解決。
資料來源:中國保險業2003年經營狀況分析[9]
針對利差損的問題,高盛為中國開出瞭四種藥方:國傢財政買單、消費者買單、股東買單,或是通過拓寬保險資金投資渠道實現共贏局面[10]。
薑還是老的辣,如今巨頭林立的中國保險業,當年依然在蹣跚學步, 精算方面更是經驗缺乏。在老道的資本老大哥高盛面前,中國的保險公司像個毛頭青的學生。
中國人壽選擇瞭“國傢財政買單”模式,和財政部已經設立瞭一個共同基金,管理剝離出來的舊保單,把包袱留給瞭母公司和財政部。
而“消費者買單”是日本和香港應對利差損危機時都曾采取的措施。但是,這種方案的風險包括消費者處於被動地位,可能對壽險公司信譽產生質疑。這種方法也就是後來被采納,至今仍被廣為詬病的低利率萬能、分紅險等。
此外,股東買單和拓寬投資渠道也是後來保險公司積極采取的措施。如今,保險公司的投資標的中,權益類的比例大幅度提升,有利提升瞭險資的收益率。
2004年,中國平安在香港上市
2003年、2004年、200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陸續在海內外上市,有力的擴充瞭資本金。再加上入世以來經濟的騰飛,保費規模的高速增長,利差損的巨大包袱總算逐漸得到瞭化解。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20多年前的利率差事件,是監管層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但十多年間,經濟騰飛,物價上漲,預定利率2.5%讓保險公司走出瞭利差損的泥潭,卻讓老百姓覺得吃瞭虧。年金保險,也逐漸失去瞭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十幾年前看似很好的年金保單,現在取出來,啥都幹不瞭。買的時候工資才幾百元,繳的保費是一個月的工資,說的利益金,現在這利益金拿出來能幹啥,基本生活都不夠”
說起當年在鄰居那裡買的年金保單,我的一位親戚曾這樣吐槽。
2013,人身險產品高度同質化, 為更好的發展保險業,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終於再次啟幕 。 8月份監管規定: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法定評估利率為3.5%。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養老年金或保險期間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保單,保險公司采用的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可適當上浮,上限為4.02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11]。
cab8fbb68dbe47269c4604f6ad347df4歷年一年期存款利率與壽險預定利率走勢
政策一響,黃金萬兩。
此後幾幾年, 為搶占市場,很多公司都順勢推出瞭預定利率達到4.025%產品,爆款一個接一個,開門紅的銷售風頭無兩。
然而好景不長,新的問題又來瞭,2018年,全球資本市場遭遇寒冬。前些年大多保險公司每年都能獲得5%以上的穩健投資收益,2018年卻遭遇重創。中國人壽2018年總投資收益率僅為3.28%,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率為3.7%。
新光海航人壽臨時負責人萬峰,在“2019慧保天下保險大會”上就曾表示:3.3-4.8%的投資回報率,與3.5-4.025%的定價利率之間的區間已經很小,整體看來,目前壽險行業產品定價利率在向上走,而投資回報率在向下走[12]。
反以觀往,復以驗來。縱觀發達國傢的利率史,事實也是如此。90年代利差損的陰影,再次浮現。
中國銀保監會.2018年
2019年初,陽光人壽報送備案的某養老年金險保險(萬能型)最低保證利率為3.5%,突破備案產品監管規定上限,被點名批評[13]。監管悄然叫停瞭相關產品的備案。
截至文稿時,詢問瞭相關渠道,幾款預定利率4.025%或接近4.025%的產品依然在售。然而在險資投資回報不佳的大環境下, 監管悄然叫停預定利率4.025%的相關新產品審批,這被業內人士普遍解讀為,釋放出強烈的防范利差損風險之意。我的一些精算師朋友也認為,長期年化保證利率3.75%以上的年金產品,預計不久就會被停售。
(來自某壽險公司精算師朋友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監管叫停,在售的產品就顯得稀缺。加上2018年全球資產收益率大幅縮水,使得2019年的年金產品的銷售非常火爆。一傢老牌壽險企業,今年開門紅產品依靠就依靠這類年金產品一掃18年的低迷經營,前2個月,保費正增長22%。同樣,我們瞭解到,某傢人壽公司的一款預定利率在4.025%的產品,算下來長期IRR復利基本定格到預定利率上限,又是寫進合同的確定收益,其銷售非常火熱,曾多個月霸占一些主流經代渠道的保費規模榜第一。
“以前大傢都看不上年金,保費銷售前列幾乎都是重疾險,然而18年股市下行,各種暴雷也比較多,銀行理財、餘額寶收益也一直往下,未來這些產品低收益感覺是個常態,理財產品在資管新規後還會凈值化,不能說保底。所以這類保底寫進合同的年金反而優勢很大,賣的很火爆。”
和我聊起年金險,一位經紀公司的銷售經理這樣說。
然而對於50、60後的監管層來說,面對著未來險企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4.025%的預定利率還是太高瞭。20多年前的那場利差損危機,依然歷歷在目。
疑今者,察之古; 不知來者,視之往。
立足當下,全球經濟前景並不樂觀,利率持續保持低位。我相信,4.025%的預定利率,很快又會成為過去。如同曾經的90年代,帶著時代的烙印,作為一個利率浪潮的又一個頂點,被書寫進成新的年金歷史。
參考資料
[1].今日早報. 2010.03.11
[2].貴州政報.1999年11期
[3].孫驍驥. 讀史:1997亞洲金融風暴實錄. 2018
[4].張玉潔.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問題研究. 《鄭州大學》.2007
[5].歐陽曉紅.平安虛驚. 馬明哲在保監會吐苦水稱利差損800億. 《經濟觀察報》.2009
[6].萬峰.利差損產生的原因及化解方法.上海保險.2001.04
[7].關於調整壽險保單預定利率的緊急通知.保監發〔1999〕93號. 銀保監會
[8].陳懇.迷失的盛宴.2014-8-1
[9].中國保險業2003年經營情況分析.中國保險年鑒編輯部. 2003
[11].中國保監會關於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 保監發〔2013〕62號. 銀保監會
[12].銀保監會叫停3.025%預定利率產品,預警利差損風險?.慧保天下.2019.1.31
[13].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人身保險產品近期典型問題的通報.銀保監辦發〔2019〕4號文.銀保監會
[14].樓興望.利差損:壽險的心腹大患.中國保險.2001
[15].蘭桂隼.利差損與壽險投資.蘭州學報.2003年第六期
【大魚測評】有專業、有深度、有趣味的保險號。歡迎關註公眾號【大魚測評】
文章內容為大魚測評原創,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抄襲。轉載或和作者交流,請聯系
微信號 | windrunner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