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我煩悶無聊,讀完瞭美國卡倫·霍尼的名著《我們內心的沖突》一書,感慨良多。
人生一世,本不容易。然人自始至終便處於內心與外在環境的沖突當中,有人單純的適應社會,此自是逃避真理,盲目隨流,無有尊嚴,不講道德之類。
人若有理想,有尊嚴,便必處於與尚未實現理想的現實環境的沖突之中,然理想又分合情理不合情理,何為情理何為不情理,卻又尚待討論。然人一旦有追求,便與現實有矛盾,矛盾不可解決,則心生怨望,挫敗生氣,久而絕望反復,失去生活的勇氣,喪失鬥志。追求不可得,可舍棄之,則名圖而知返;理想不可實現,則改換之,則重建新生。反在一棵樹上吊死,於廣袤之人生,不僅不算明智,反或自毀前程。
但另種矛盾,則相當難辦。即有思想檔次之人,有明確主觀的價值理念之人,若在現實社會中,處處不協,事事難合主張。而又生活逼迫,無所逃遁。必然如上所述,心理產生病變,人格出現分裂。為化解矛盾,必隱藏心智,外表統一,然心累乏術,生活也難有滿意。人之思想不一定合理,而社會現實,更是問題種種。因有矛盾,人心才奮力改變,社會才有前行,而社會之弊端哪容易解決。故局促之人,憂思困苦不得,逃避厭世,抱情懷於風花雪月,詩詞歌章之中,沉淪於遊戲網絡,虛擬空間之內。上至聖哲,下至凡俗,無不包括,蓋人心之矛盾本與生俱在,非人力之可為。
但細查其因,必與傢庭、學校、社會的種種經歷脫不瞭幹系。若傢庭不睦,父母不引導教育,則孩子成長心理便脆弱不堪,或不能秉持正道。學校教育,隻不過引導人去適應腐爛之社會,應付考試而已,更難提修身做人。而社會問題,囊括更多,故人心矛盾反復,心理出現病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知識文化的不高端,未有宏大的思想給平凡的人以合理性的引導,必會為功利思想所引誘,官僚思想所毒食。
周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長久。而這“變” 字則大有學問:究竟要怎麼變,如何變。人不能改變環境,就要改變自己,這也隻是站在一定角度而言的。但事事復雜,人際關系的相互算計,社會成本提高,效率低下,沒法達成像發達國傢那些遵規守紀的普遍的法制信仰。故在中國,有合理性的思想,也難有被挖掘的時機,也難有大行於世的機會。
而人受逼迫,竟在一群不負責任的人群中痛苦掙紮,傢庭矛盾,工作矛盾,教育矛盾,人際關系矛盾,大到社會矛盾,難有化解的機遇。而惡性循環又使得問題更加嚴重。思想麻木,行動遲鈍,人處於生活的枷鎖之種而無可自拔,悵然自失,迷失本性,難以解決。
故智者言,天道悠遠,眾生萬象,均屬平常。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