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的度量衡包括穴位丈量、下針深淺、針的型號、留針時間等等,是對針灸尺度的基本要求和規則。
01—丈量穴位的方法
同身寸:主要用於四肢上、經絡之間穴位的丈量。
085c8dda427772a944a83597acfd3532
腹部、胸部獨立丈量方式:均等法,用於胸腹部穴位丈量。如肚臍(神闕穴)至恥骨上沿之間的距離五等分,每一段為1寸,恥骨上第一段所至處(1寸)為中極穴,再上1寸為關元穴。
度骨法:即按照穴位與骨骼的相對關系來丈量取穴。
02—下針的深淺
下針的深淺主要有以下影響因素:
03—下針的方法
受制於古代冶煉技術,古代的針都比較粗,下針比較困難,需要借助患者咳嗽之際刺入,以減少痛苦。黃帝九針是《黃帝內經》裡記錄的一套針,共九種針具,即鑱針、圓針、鍉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後世用的針主要是其中的毫針,即細針。
九針圖
現代用的針主要是鋼針,通常直徑都在零點幾毫米,針灸時疼痛感很輕。而且現在有套管針,一拍就能進去刺進去,速度快、效率高,疼痛小。針的粗細、材質對療效並無明顯影響,所以不必迷信古針或銀針。
101609dee6e19e7eca33872e258f1506
在穴位下針時要仔細摸,在肌肉與肌肉之間、肌肉與骨頭之間、肌肉與筋之間、筋與筋之間、筋與骨之間等間隙下針,沒有任何穴位在血管或筋或骨上,所以不要紮在肌肉、筋、骨、血管上。
04—下針、留針、取針、暈針
下針:患者一般采取臥姿、躺平、坐姿。進針方向有直刺、斜刺、平次、透針等方法,要根據穴位選取下針角度。下針要準、快,捻轉得氣,並配合補瀉(後面專門講述)。
b740c0eb7404c219fb937fed04e49c25
留針:針刺入,捻轉得氣和補瀉之後,需要留針,留針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
取針:直出平出,不挑針(針尖很鋒利),否則容易劃傷內部的血管。取針至到皮膚毛孔深度時停3、4秒,再出來,就會一滴血都沒有。
暈針:藥不瞑眩疾弗繆,暈針者一般療效都較好。對於容易暈針者,站立、坐立的姿勢都不采用,采用平躺會好一些。暈針的搶救法包括掐人中等急救法,也可胸部扣子打開,空氣流通,休息5、10分鐘。
05—針的型號
針的型號包括兩個指標:粗細、長短。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針,通常用毫米表示粗細,例如0.2毫米是比較細的針;用寸來表示長短,如1.5寸的針比較常用。
某寶常見的型號有:
圖中第一個數字為粗細(毫米),括號裡的寸為長短(寸),第二個數字是長短用毫米表示。
一般開刀傷口、淤塊、硬皮等難刺的部位用粗一點的針,正常情況用0.2mm以內的針就可以,疼痛感小。
1.5寸用的最多,肌肉、四肢、身上都可,瘦小的人可用1寸。手指用1寸針或0.5寸針。2寸、3寸用於透穴(透穴作為一種針法,效果顯著,且一滴血都不出,不傷血脈筋骨,如手腕痛、腳扭傷、頭劇痛,幾秒見效)
06—其他
過去老師傅用針,嘴巴抿一下針就是消毒,然後刺入,若針彎瞭,就在地上磨一下。過去都是金針、銀針,比較粗,比較軟。現在的鋼針強度高、細、鋒利,且都是消過毒的一次性針,非常方便、衛生,隻需用酒精棉球在下針前對皮膚消毒,用消毒棉對取針後的部位按揉。
鋼針基本不會斷針,針最脆弱的地方在針與針柄結合部,不要全部刺入,針柄留一點,若真的發生斷針,兩側皮膚壓下針就出來瞭。
針灸做得好,會立竿見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