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yuè】,甲骨文的字形像是在“山”頂上長瞭鹿角,有至尊的意思。古文的字形是在山的上面還有兩座相連的山峰。篆文寫成由山和獄組成的形聲字。簡體字回復到古文“嶽”的字形。
《說文解字·山部》嶽:東岱、南靃(霍)、西華、北恆,中泰(太)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從山獄聲。嶽,古文象高形。
“嶽”的本義是指高大的名山。
文獻選讀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恒,江南衡。······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高為中嶽。
黃河以南有華山,黃河以西有嶽山,黃河以東有泰(岱)山,黃河以北有恒山,長江以南有衡山。
嶽山,即今陜西隴西的吳山,古時候叫虞山,也叫嶽山。
《爾雅》又說: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恒山為北嶽,嵩高山為中嶽。嵩高山,即河南登封的嵩山。
西漢·劉向《説苑·辨物》:五嶽者,何謂也?泰山,東嶽也;霍山,南嶽也;華山,西嶽也;常山,北嶽也;嵩高山,中嶽也。
五嶽是指:東嶽泰山,南嶽霍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霍山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說法:今天的南嶽是在湖南衡陽的衡山。但漢武帝時的霍山,是指安徽霍山縣的天柱山。但更早的霍山,是指山西臨汾的霍太山,也叫太嶽山。
古時候的北嶽恒山是在河北曲陽,因避諱漢文帝劉恒而改名為常山。明末清初將北嶽改至山西渾源的恒山。
《尚書·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
《周禮·春官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
古時候的帝王每年要巡守,即視察四方。農歷二月去東方,一直要到東嶽泰山。五月去南方,一直要到南嶽衡山。八月去西方,一直要到西嶽華山。十一月去北方,一直要到北嶽恒山。 《尚書》中說的燒柴升煙,是在四嶽祭天;《周禮》中說的以牲血,這是祭祀四嶽。
《周禮·夏官司馬》: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會稽。······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東曰青州,其山鎮曰沂山。······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河內曰冀州,其山鎮曰霍山。······正北曰並州,其山鎮曰恒山。
除瞭五嶽之外,九州的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山鎮。
東南方揚州的山鎮是紹興的會稽山。
南方荊州的山鎮是湖南的衡山。
豫州的山鎮是陜西的華山。
青州的山鎮是山東的沂山。
兗州的山鎮是山東岱山,即泰山。
西方雍州的山鎮是嶽山,即隴西的吳山。
東北方幽州的山鎮是遼寧錦州的醫巫閭山。
中原冀州的山鎮是山西臨汾的霍太山,也叫太嶽山。
北方並州的山鎮是山西渾源的恒山。
《詩經·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峻)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崧,是指山高而大。嶽,在這裡應該是指山西臨汾的太嶽山。峻極,即極其高。
那太嶽降下神靈,生下瞭尹吉甫和申伯這樣的大人物。
《詩經·周頌·般》:陟其高山,嶞山喬嶽。
登上高山,在高大的山腳下是狹長的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