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光源語文課在這裡可以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歡迎關註、點贊和轉發
魯迅先生的父親周伯宜出生在1861年,他於1896年去世,去世的時候魯迅才15歲。在魯迅的文字中自己的父親出現的次數很少,大多時候父親這個角色是隱身的狀態中。在魯迅先生關於父親的直接描寫中,收錄在《朝花夕拾》這部散文集中的《父親的病》是為數不多的一篇。
在《父親的病》中,魯迅魯迅先生記敘瞭自己父親的最後時光,以及自己對父親的深深的愧疚之情。
魯迅先生
對父親最大的錯處
在《父親的病》這篇文章的結尾的處,魯迅先生寫到:“我現在還聽到那時候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確實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
對父親最大的錯處是什麼呢?是在父親的最後的時候對父親的叫喚聲,在叫喚聲中父親已經平靜下來的臉,忽然緊張瞭,他將眼微微一睜,仿佛有一些苦痛。是兒子的叫喚聲讓父親再度痛苦起來。當父親再一次平靜下來之後,在衍太太的催促下,15歲的魯迅又一次叫喚自己的父親,父親低聲的說:“什麼呢?.....不要嚷。......不........”好一會兒,才恢復原狀,平靜下來。最後父親在兒子的叫喚聲中咽瞭氣。
作為旁人,我們能夠理解15歲的魯迅在父親最後的時光中會多次叫喚自己的父親,因為害怕平靜下來的父親忽然一下子就離開瞭,對父親的不舍之情讓他一遍一遍的叫著自己的父親。似乎自己的叫聲能夠將父親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樣。對於活人來說,這是一種慰藉,但是對於將死的父親來說卻是一次次痛苦的折磨。
父親就這樣在兒子的叫喚聲中不平靜的痛苦的死去瞭。多年之後的魯迅在寫《父親的病》的時候認為讓父親在痛苦的不平靜中離去是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
82c3dad108e5e52e128c59c48e8edb5b
魯迅先生
那麼這樣讓父親痛苦死去的做法是不是說魯迅不愛他的父親呢?答案是否定的。魯迅先生說自己很愛自己的父親。在《父親的病》中寫15歲的他看到父親躺在床上喘氣很久,最後連自己都聽得很吃力,誰也不能幫助父親的時候,腦子裡閃過:“還是快一點喘完瞭罷.......”這種期望自己的父親快一點喘完氣的想法看起來很可怕,我們甚至可以以這個理由指責15歲的魯迅太過於冷酷無情,哪有希望自己的父親快一點死的道理呢?但是如果我們站在15歲的魯迅的角度去看父親最後的時光——喘氣對父親來說是那樣的痛苦,父親早一點喘完氣實際上是一種解脫。減輕父親去世時的痛苦和負擔是對父親生命的尊重。也是對父親深愛的一種體現。
當成年瞭的魯迅回憶起自己在最後的時刻叫喚父親,增加父親的痛苦的做法時候,內心中是充滿瞭愧疚的。
對所謂名醫的痛恨
父親的病日漸一日的嚴重起來,個中的原因不外乎s城中名醫的治療。
魯迅先生
少年時的魯迅和s城的名醫周旋整整兩年,花費無數,用過的藥也很多,但是父親的病並不見好轉,反而逐日厲害,將要不能起床瞭。這個時候這位s城的名醫便推薦陳連河來代替自己,用這種方式推脫自己的責任。這位s城的名醫所推薦的名醫陳連河用藥和別人不同,有特別的藥引和特別的藥丸。要用原配的蟋蟀一對,別人都不知道的平地木十株作為藥引。用全城隻有一傢有賣的敗鼓皮丸做藥。此外還要請人看一看父親是不是有什麼前世的怨愆。這些看起來就讓人忍俊不禁的藥引和藥丸卻是有一個“名醫”所開,用現在的眼光看的話就是騙人的把戲。但是在那個年代,魯迅隻能選擇用這名醫所開的藥。不出所料,在他的治療下父親的病更嚴重瞭,終於躺在床上喘氣瞭。
這兩位名醫的治療之下,父親的病越加嚴重起來,最後在痛苦中死去。後來魯迅先生《<吶喊>自序》裡說:“我還記得先前的醫生的議論和方藥,和現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漸漸的悟得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者無意的騙子。”在魯迅先生的眼中,這兩位名醫實則是徒有虛名的騙子,在騙子的治療之下,不僅耽誤瞭父親的病讓父親更加痛苦,還使得自己的傢庭情況從此變得更壞。
在《父親的病》中魯迅先生除瞭對父親愧疚之外,還從自己父親的病中認識到庸醫害人的道理。帶著對庸醫誤人的痛恨,他後來攻讀醫學。
總結
在《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懷著愧疚的心情回憶父親的最後時光,在這種愧疚之中還包含中自己對中醫的是騙子的看法。而父親的病是魯迅人生中的重要的轉折點,父親去世之後,他考取瞭南京離開瞭傢鄉,走上瞭救國救民的探索道路。
歡迎點贊、關註和轉發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