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栗子社
栗子社 | Xi小小
现代意义上的地铁始于一个半世纪前的伦敦。而后,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6座城市建成了地铁。
之于中国,地铁的发展史就没这么久远了。在地铁诞生于伦敦一百年之后,中国城市才拥有了第一条地下铁道。
1969年,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十九世纪,刚建成的伦敦地铁还是使用矿车作为车厢
195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
从当时的交通状况看,筹建地铁是一个相当奢侈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常住人口还不到三百万人,大街上人多车少。但据当年的地铁筹备处总工程师谢仁德回忆,周总理曾一语道破:“北京修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
1961年,中国经济受到重创,北京地铁建设暂时下马。但随后中苏两国迅速交恶,苏联陈兵百万于北方边境,甚至威胁对中国施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为了防备随时可能到来的核打击,北京及全国所有城市开始了规模浩大的人防设施建设,北京地铁就是其中之一。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典礼在京西玉泉路西侧两棵大白果树下举行。
北京地铁与充满时代感的绿军装
由于是战备工程,工程的保密工作非常严格。设计图纸等核心资料,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每个标段的技术人员只能得到各自的图纸,总图是看不到的。技术员领图纸需要登记,施工完毕后,无论图纸多么破旧都必须如数归还。
1969年10月1日,第一辆地铁机车从古城站驶出。经过四年多的紧张施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了。由于是战备工程,并且在设备调试和管理调度上都缺乏经验,在1969年通车以后,地铁只是小范围接受参观性质的乘客。想乘坐地铁,都需要持单位统一领取的参观券。
1971年,北京地铁开始面向大众售票,票价只要一角钱。那时北京地铁的主要任务仍是战备。1971年至1975年,因执行国防任务,先后三次全线停运,累计达398天。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及紧接其后的天津地铁一期工程修建完毕后(天津地铁的这条线路于2001年被拆除重建),中国大陆的地铁建设进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停滞期。
但对于快速发展的港台来说,这正是地铁诞生发展的年代。1979年,香港第一条地铁开通营运。今日被称为“世界地铁运营典范”的港铁在那二十年内迅猛发展,线路数量增至五条。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也大修地铁,世纪之交时,台北都市区已经拥有了四条地铁线。
四十年前,港铁第一辆列车开出
中国大陆这边,上海的第一条地铁于1993年开通。世纪之交时,中国大陆也只有京沪津广四座城市拥有为数不多的地铁线路。
毕竟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这个国家还被称作“自行车帝国”。马路上没有几辆汽车,绝大多数人口还都居住在农村。没有足够的政府财政及市民出行需求,此时中国大部分城市修建地铁显然是一种浪费。
九十年代末的北京地铁二号线雍和宫站
如今,我们把2001年至2011年这十年称为“经济腾飞黄金十年”。对于中国地铁发展格局而言,这十年是奠定基础的十年。中国一众大城市实现了地铁零的突破。例如长春,作为亚洲最早规划地铁的城市,终于在69年后将当初伪满洲国的新京地铁规划变为现实。
2008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北上广等城市在这一年一口气开通了数条线路。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地铁大发展的元年。而后,随着中国大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四万亿计划”的连带反应,中国地铁修建进入了一波热潮。这波地铁修建热潮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背景与基础的,同时这波地铁热潮帮助重新洗牌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大格局。
例如成都、昆明等西部城市,大修地铁使得整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增强,帮助城市的资本出入形成良性循环。
成都地铁在七年时间里开通了六条线路
在这段地铁建设热潮中,中国地铁也在逐渐向资本化与市场化靠近。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实现全线长期盈利的地铁运营公司,港铁与中国大陆的地铁公司在近年来也有着密切的商业合作。(北)京港地铁、杭(州)港地铁就是引入港铁资本与运营管理的例子。目前,京港地铁所属的北京地铁四号线-大兴线已经成为北京第二繁忙同时也是综合运营效率最高的地铁线路。
如今的北京地铁一号线也装上了屏蔽门
今年七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要求严格轨道交通建设申报标准,大幅度地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城市标准。全国十余座城市的地铁建设因此受到了限制。
但这项新规并不会阻碍中国全民地铁时代的到来。相反,这为地铁建设提供了一扇防范城市财政风险的保护门,也倒逼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种类形式的多样化。
先来科普一下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划分。在中国一般把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量不少于三万人的轨道交通划为地铁,不足三万人的则称作轻轨。除了地铁与轻轨,城市轨道交通还包括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和市域铁路等。
对于许多交通压力巨大但资金不足或是需求有限的中型城市,修建轻轨、有轨电车是更为经济的方案。同时PPP融资与TOD建设管理模式在中国的推广,也使许多中国城市有信心与建设资金修建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
重庆的特色:穿楼入地的轻轨/跨座式单轨
2012年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目前,全国有绍兴、芜湖等14个地级市正在运营或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普通地级市更是超过五十个。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地铁发展的趋势是联城通勤、加大密度、中型城市加入修建。上海地铁十一号线于2009年成为首条跨省地铁、南京地铁在今年完成了对所有下辖区的覆蓋。在建与规划的广州-佛山地铁、上海-苏州地铁、杭州-绍兴地铁、深圳-东莞地铁也将于不久后建成面世。
截止2018年11月,全国(包括港澳台)共有37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地铁,运营总里程接近6000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开通地铁的城市将接近五十个,并且地铁修建的热潮将继续向二三线城市扩散,未来中国地铁的辐射人口将达到数亿城市居民,全民地铁时代即将到来。
2018年11月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分布图(本图在领土标记与政治问题上有错误,需注意)
从最初用于战备的北京地铁,到世纪初期一线城市陆续修建地铁,再到地铁成为普通地级市也能修建运营的交通系统,中国地铁五十年的发展波澜壮阔。但试着翻开中国地铁发展史,你会发现这就是一部中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历史。
可能现在很少北京人知道五十年前北京地铁与核讹诈的故事。因为在今天,地铁已经成为数亿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地铁之于他们,就像城市之于他们一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地铁让城市更美好。
1990-2020 中国地铁发展史(动图)图源见水印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栗子社
甘而美,年轻人的综合频道
编辑 | 从迅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