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佬与藻类的斗争总是无休无止的,要么在烦恼为什么还不爆藻,要么就是在烦恼为什么出现的都是不想要的藻。那么本篇就将介绍一下给藻类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理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简介:是最常见也通常是最先见到的一种藻,外观上看呈暗褐色,会出现在缸壁、石头、水草、底砂、水草泥等表面。基本无害,一般出现在开缸初期。
形成原因:水体营养充足但光照相对较弱,硝化系统不完善氮磷过高,深水易出褐藻。
治理方式:减少光照或加大光照,适当换水减少水体营养,使用虾、螺、吃藻的鱼类如金苔鼠等进行去除,人工刮除。
简介:呈绿色,质体形状随种类不同有较大变化,大多数附着在缸壁、石头、底砂或水草上,形成薄薄的一层绿色。较为严重的有球状、丝状的变种。基本无害。长期存在,难以根除。
形成原因:水体过肥灯光过强,放置在露天环境接受自然光长时间照射的鱼缸尤其容易爆发绿藻。
治理方式:减少光照,减少喂食,提高换水频率,使用虾、螺、吃藻的鱼类如金苔鼠等进行去除,人工刮除。
简介:属绿藻中的一个属,一般呈绿色有分支的丝状,质地坚硬比较扎手,多长成一片分布在石头或水草上。
形成原因: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阳光直射。
治理方式:直接拔除即可。
简介:绿色柔软的藻类,看起来毛绒绒的,较多分布在石头或水草上,饲养金鱼的鱼友喜欢绿毛藻所形成的绿色草坪,长度一般不超过4cm。基本无害。
形成原因: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水体富营养化,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治理方式:减少光照,调整温度,适当换水减少水体营养;若缸内有种植水草的话可以增加二氧化碳,促进水草生长以吸收绿毛藻生长所需养分;使用牙刷刷除;可使用黑壳虾进行生物清除,金鱼也会食用绿毛藻;
简介:一般呈淡绿色,质地较硬,偏向头发的触感,较多分布在石头或水草上;因为本身质地原因,几乎没有鱼虾能够食用这种藻类;基本无害,较难处理。
形成原因:外来水草、石头等本身带有藻类孢子;光照过强,喂食过多,水体富营养化;水质较好,适宜丝藻生长。
治理方式:手动拔除;使用除藻剂使丝藻软化,再下鳑鲏、黑线飞狐、虾、螺等食藻生物;
简介:又称蓝藻,该藻类蓝色有色体含量较多,因此呈蓝绿色。质体形状有所不同,大多呈片状或线状。该藻对水体和鱼类都有害,若出现应及时去除。
形成原因:缸内硝酸和磷酸比例失调,一定光照,底砂或水草泥缺氧、缺氮、缺磷。大多出现在水草缸中,水草大量吸收水草泥中养分,使得蓝绿藻从河床底蔓延开来。
治理方式:减少光照,提高换水频率,增加二氧化碳使得蓝绿藻生长受阻;减少底砂或水草泥厚度,可在底层铺上火山泥透气;少量蓝绿藻可使用注射器点射52、双氧水,大片蓝绿藻可使用罗红霉素。
简介:属于蓝绿藻的一种,颜色为黑色或红褐色。形态为放射状的簇丛,大多分布在水草边缘、石头、底砂上。比较难清除。
形成原因:残渣、粪便多,水质富营养化;水体pH值和硬度都较高;过滤系统薄弱。
治理方式:手动摘除,如果水草上长有直接剪去长藻部分即可;减少光照,多次少量换水,减少喂食量;养殖黑线飞狐;使用2%浓度的戊二醛对黑毛藻进行点射。
简介:直径小鱼0.5mm的绿色斑点状藻类,多出现在缸壁或水草上。质地较硬,一般的虾类或清藻类鱼很难清理。基本无害。
形成原因:缸内二氧化碳及磷含量过少,大多出现在水草缸内。如果是非水草缸形成原因可能是光照过强,及爆氧过多。另外缸内出现绿斑藻可证明磷酸含量较少,也就是残余饵料较少。
治理方式:因质地坚硬的缘故,可以用斑马螺尝试清除,缸壁上的绿斑藻可人工刮除。减少光照,增加缸内二氧化碳,减少氧分,调高水体磷酸含量。
简介:绿色尘土状黏膜,大多出现在缸壁上,质地较软。一些水草缸内,绿尘藻也有可能覆蓋在水草上。较易溶于水,使得水体变绿,并重新附着在缸壁、石头或水草上。
形成原因:光照过强,磷酸含量过多,这点与绿斑藻正好相反,很大原因是饵料大量残留,水体过肥。
治理方式:减少光照,提高换水频率;使用黑壳虾或小精灵鱼等进行去除;人工刮除时最好先放水,然后擦除露出水面的部分,否则绿尘藻容易混在水体中再次附着。
简介:大量爆发后会导致水体变绿,也可能出现一夜返清现象,但大量藻类的死亡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过多,对鱼体有害。
形成原因:喂食过多,过滤系统不完善,缸中饲养密度大,水体富营养化,长时间强光照。
治理方式:减少光照,多次大量换水,增加过滤系统强度。可辅助使用UV灭菌灯,但注意避免直射缸中生物和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