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傢來到凡波高論的《易經贏傢思維》課堂!
用5000年的智慧,知天命、懂人事、贏人生。
64卦裡蘊含豐富的人生智慧:其乾卦為自強不息,坤卦為厚德載物……
這些思維認知正是所有人生贏傢成功的秘訣。
本課堂立足從思維認知解讀去解讀易經,從中總結出贏傢的思維,指導大傢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贏傢思維去化解生活中的麻煩與難題。
真正做到讓國學智慧照進現實,而不隻是束之高閣的無用的絕學。
梁啟超先生曾在《蒞山西票商歡迎會學說詞》裡說:“夫舊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為人之處於世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意思是:能沿襲遵循那些舊的成就成果,這樣完成也算可以!但人生在世,就像逆水行舟,不前進便隻會倒退。
世間萬物,包括人,都在自然規律的運轉軌跡中,一個人想做出成就,“破舊立新”地做出努力和突破是必然的。若不能主動求變,那麼,遲早會被規律作用推動著被動地承受後果。
可以說,“變化”之下,生靈萬物都處在“優勝劣汰”的考驗之中。所謂“優”就是適應規律,調動主觀能動力不懈地努力。而那些需要攻克的困難,正是逆向而來的河流,隻要人持續地努力,迎風而上,人生的步伐必定是前進的。
不過,所謂“努力”也有“動”、“靜”之分。順水推舟、勇往直前、披荊斬棘是“動”的努力;臥薪嘗膽、韜光養晦、深耕研學是“靜”的努力。
何時該“動”的努力?何時該“靜”的努力?人在得勢時,一定要把握機會,“動”起來,一飛沖天;相反的,人在不得勢時,潛伏起來韜光養晦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1.時機未到,潛伏勝過妄動
《易經》裡乾卦“潛龍勿用”告訴世人,當人不得勢的時候,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像龍一樣,先深潛入海,一邊蝸居著,保存實力,一邊靜心修養,拓展自己的實力。時機未到,不要急於秀自己那“騰雲吐霧,興風降雨”的才能。
所謂時機是由規律推動“陰”、“陽”兩股力量產生的變化呈現出來的,若時機未到,就“硬”出頭,那定然會碰壁。此時,若能把“戰場”轉向暗處,將自己放在“場外”的位置,就能把事情利害看得更清楚,便不會忽略規律,做出更明智的行止。
眾所周知,韜光養晦是增強自身能力升級逆襲的必備階段。那麼,如何潛伏?
12961f6be49ff0f445c7f44cd7fcc595
第一,靜心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大意是:人若內心保持清凈,天地的力量皆回歸至你的身上。
換句話來說,你以往“動”的努力,向外施加的力量,在你靜下心來,沉靜潛修,向內而發的時候,又會回歸到你的內心。這就是一種內在自省,凝聚力量的過程。
例如:運動員在休假期間加強訓練,琢磨如何提升技巧;手藝人為瞭做出好的作品,獨自趕往沙漠采風,尋找新思路;演員為能演好某個角色,推辭其他商演活動,空出一段時間,深入生活,體驗角色。
唯心靜瞭,才能在潛伏期間,潤物細無聲地將實力打磨,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沉靜有力的努力呢?
第二,凝神
現代社會,各種欲望和焦慮感交織,人的心神往往處於分散狀態。做事業不專心,今天被這個資訊誘導瞭,本該韜光養晦,又忍不住想跳出來做點什麼。明天又被別人的成就刺激瞭,嫉妒心爆棚,也顧不得什麼規律,就想立刻翻盤。
殊不知,人在潛伏期最忌諱心神分散,若不能專心於“靜”中蓄力,時機到來,又如何厚積薄發?
第三,專註
智者視潛伏期為一個“閉關修煉”的黃金時期,他們能把全部專註力都投放於一個既定目標上,並不會被其他目標引誘。
消除身邊的負能量。與志同道合的人相交,切勿接觸那種整日怨天尤人、消極自私的人。老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人與人之間相交,講究順其自然,要隨緣,不要刻意地相容。
《易經》坤卦說:“括囊,無咎無譽。”就是說,無事不生非。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難免出現口舌跟利益的交鋒,要知道,是是非非最是消耗人。
所以,一定要切斷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在潛伏期,要“回收”動作,能量回歸至我們生命本體,才能有力量供給在自我提升上。
2 藏得住,才存得住
bf20d865db5c1e4d62ce94929bbb734a
在講究“快”的現代社會裡,仿佛人們甚少有“靜待花開”的耐心。但須知,花開一瞬,是蓄積許久的能量釋放。在“花開”之前,隻見它,或是空枝伴著綠葉,或是含苞待放已待瞭多時。所有成功的“花開”,均因之前的積蓄勢能。
潛伏期一定要藏住,才能不受外界影響或打擾,專心致志地一點一滴地提升實力。就像我們剛學瞭某個技能,不要急於在臺前展示。
如果太性急表現,不但容易演砸瞭,另一方面還會遭到對手的挑剔與打擊,無異於“授人以柄”。若待掌握熟練,再等好機會,拿出來驚艷全場豈不更好?
fd6007f324de391234c48451e50b222c
將自己藏起來,由明轉暗,既能屏蔽對手的威脅,又能給自己保留餘地。如此,讓自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易經》坤卦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的是大地養育萬物,是一種承載,內收的力量,包括:堅韌、寬厚、百折不撓。
所以,要做出成就,就必須有這種大地般沉靜厚重的力量。不得勢時,也能在蟄伏中,堅持有序地積累能量,不輕言放棄。
藏的過程中,要控制好個人的能量,才能在潛伏的狀態中,遊刃有餘,達到蓄積勢能的結果。具體可以這麼做:
第一,戒多欲
欲望多瞭,人心輕浮、躁動,無法長時間承擔使命。想要越多,身上負擔越重,到頭來,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得不到。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認為,人不要長期浸淫在聲色犬馬的物欲之中,過度消耗精氣。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潛伏就是“休閑時光”,真的吃喝玩樂起來,不幹正事瞭。潛伏並不是躺平休息,而是安靜地暗自積累。
第二,戒多思
人一旦退出“戰場”,就容易因為不得勢而胡思亂想,或急於求成想找捷徑快速地“咸魚翻身”。
想法多瞭,就容易顧此失彼,給自己制造思想混亂,到頭來,抓瞭芝麻丟瞭西瓜,本末倒置,沒把握好潛伏期的積累階段,更容易錯失掉隨後到來的機會。
制定好計劃,把所有思想行動集中在一個目標上,做好時間管理,就不容易把心力消耗在有害無益的多思上。
第三,戒多動
人在潛伏過程中,要穩住內心,切勿因為外部環境的任何風吹草動,就牽一發動全身。我們要把有限的精力能量放置在一個目標上,堅定內心信念,以防“東一榔頭西一棒”這種不必要的自我消耗。
3.收放自如,守中正
《易經》裡說:“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簡而言之,智者能夠做到進退自如。
一個高明劍客不可能隻會向前猛刺的招數,蓄勢而發的回收劍招,同樣做得好。一個好的拳擊手不可能隻會出拳攻擊,而不懂得收拳回避。
控制好自身能量,在該“動”的時候“動”,該“靜”的時候“靜”。在行動與蟄伏之間能夠遵從規律,應時地來回轉換狀態,不受困於得勢與失勢的格局,用變化的全局觀來審視自身與外境。那麼,萬般困境均可解。
在這裡,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方法:
第一,勿求“滿”
《易傳系辭上》曰:“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這裡的一關,一開;一收,一放,其實講的就是“易”之乾坤變化,也正是“陰”、“陽”兩股力量相互交匯作用的變化。
當兩種力量相互調和,趨向自然的“中正”,這就是規律所要達到的平衡。這也是孔子“過猶不及”思想的來源。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凡事若求滿,就容易走向極端。比方說在出擊的時候,急於求成或用力過猛;在該蓄力的時候,無法靜心積累。
歷史上,多次發生“兔死狗烹”。那些曾經的名士名將在功成時,無法做到隱退,後來個個悲慘收場。相反,孔子十分佩服他的一位朋友,就是衛國大夫蘧伯玉,在國傢政治符合大道時,他就為官;有違大道,他就辭官隱退。
凡事但求依從規律行事,把握進退的時機,不偏不倚,是永遠處在“中正”狀態的訣竅。
第二,保持平常心
《易經》講述的變化之規律,是想告訴世人,世事多變,起伏不變,周而復始,無需執念。過程中,得勢、失勢、順境、逆境,這些都是規律所致,無需太過執著於短期成敗。
要以全局的視角,看待整個發展過程。“勝不驕,敗不餒”,得勢不得意,失勢不失意,保持一顆平常心。
總之,切勿小瞧潛伏期的好處。
人生的成敗榮衰,輕重緩急,皆在“動”“靜”結合中,將“動”與“靜”運用到得心應手,搞清楚什麼時候強勢進攻,什麼時候後撤整頓。
得勢時,緊抓勢頭發力;
不得勢時,潛伏起來蓄力。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作者:凡波高論
解析哲學認知、人性密碼、商業思維等等,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隻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
上一篇
*翻譯自維基百科*一、“黑手”的起源有關美國黑手黨的首次報道要追溯到1869年的春季。《新奧爾良時報》(New Orleans Times)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