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更新:本次修改刪除瞭大量個人私貨,盡量隻討論本書中的內容。(開始的時候在氣頭上,有些不客觀。)
文章開頭先下個結論,這本書就是作者一開始發佈在博客上的連載小說,後來火瞭之後以科普的名義出版撈錢,我並不認為他是一本科普書。
在我看它之前,我對它的定義是:一本故事說得不錯,順便講一點科學的基礎科普書。但是,當我真正讀過這本書後,我震驚於其中的錯漏百出,並且改變瞭我最初的看法:這其實是一本網絡爽文(後來我發現它真的是網絡爽文)。但是想到這本書在國內如此受歡迎,豆瓣評分如此之高,我覺得有必要向大傢說明其中的錯誤,為此我需要一個一個知識點的去尋找相關材料。真正的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下圖是對前面25%內容的總結,以便沒看過的朋友有個基礎的瞭解,看過的朋友能回憶起來(也可以直接跳過看我之後的分析),標紅的部分是存在錯誤和我覺得不合適的地方。
赫茲實驗:
這本書在開頭就有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對赫茲電磁感應實驗的描述。書上部分原文是這樣的:
1593bdfebe911350b75868149840f542
這裡面最大的錯誤是"赫茲合上開關,然後註視著電壓升高直到電流擊穿空氣。”這一點放在今天沒有什麼問題,因為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制造出足以擊穿空氣的電壓。但是在赫茲那個時代,也就是十九世紀,高電壓並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得到的。真正的實驗與本書描述的正好相反,是先對感應線圈通電,然後瞬間斷開開關,使感應線圈中產生巨大的感應電壓從而擊穿空氣。
古希臘對光的認識:
這一段中古希臘人普遍接受光原子論也是存疑的,現在的主流理論認為原子論並沒有在古希臘被普遍接受。物質是由原子組成這一說法是由留基伯提出,並由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完善。但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並沒有成為古希臘的主流,反而是亞裡士多德的五元素說(土,水,火,空氣,以太)得到廣泛傳播。還有一點,亞裡士多德的元素一詞指的是連續的物質,他認為物質都是連續的,並且否認原子論中原子之間存在不連續的絕對真空的說法。亞裡士多德可以說是原子論的敵人,在他的作品中有大量對原子論的抨擊,光原子論怎麼就符合元素說瞭?所以說,作者這裡完全是為瞭制造光波動說和粒子說的對立而進行的臆想。
普朗克能量量子化
940fe9c3607864fd8a0db907223a43fa
對於普朗克能量量子化的錯誤主要集中在,作者忘記瞭普朗克研究的前提是黑體輻射。普朗克的理論是用來解釋黑體輻射的,而不是作者之後舉例的溫度,化學反應等。作者的描述讓人覺得所有能量的傳遞都是不連續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化學反應釋放能量,溫度變化改變能量都是連續的。作者忘瞭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共識——真理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無比重要。牛頓經典力學的前提是宏觀低速系統,相對論的前提是接近光速,量子力學的前提是微觀。拿著量子力學去解釋宏觀現象,並且還不及時說明,這會嚴重誤導讀者。就這句話還有幾千個人標記,真是害人不淺。
康普頓實驗:
f3936a771b5751ea5b3a84033f260bae
這段話的問題主要在“沖量”,這個詞在物理中並不常見 ,應該在工科中比較常見。沖量的定義是:力的時間累積效應的量度,是矢量,是過程量。沖量I 等於力F和時間t的乘積。而且,在物理學上,我們一般用動量。而運動擁有的能量和動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具有能量必然有動量,誰也不會廢話說一個物體既有能量也有動量。所以這句話非常的不物理。我懷疑這句話是作者杜撰出來讓康普頓‘說’的,或者其工科的認知把momentum翻譯成瞭沖量,因為動量momentum另一個翻譯就是沖量。
盧瑟福和波爾的原子模型:
這裡說盧瑟福提出瞭原子的行星模型,但事實上提出行星模型的是Jean Baptiste Perrin。湯姆遜的梅子佈丁模型認為原子就像是梅子佈丁蛋糕,帶負電的電子(梅子)鑲嵌在一個帶正電的實體(佈丁)中。1901年法國的Jean Baptiste Perrin第一次提出瞭行星模型的概念,1904年日本科學傢Nagaoka提出瞭原子的土星模型,1911年盧瑟福在他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的論文中提到瞭Nagaoka,但他最後采納瞭Jean Baptiste Perrin的行星模型。而波爾作為盧瑟福的學生是在老師的基礎上,通過對氫原子光譜進行研究才發現瞭電子能量的不連續,從而提出瞭電子軌道量子化的模型。(ps:我花瞭好大的力氣才追溯到Jean Baptiste Perrin,甚至讀瞭盧瑟福1911年的論文。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甚至書裡,都是說盧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有出瞭名後自己的成果才能被人記住啊。)
泡利不相容原理:
本書很多的物理描述都讓我很別扭,比如這個“沒有兩個電子能夠享有同樣的狀態”。你不能說它錯,但是又不能說它對。泡利不相容原理在電子上應該是這麼描述的:由於電子擁有自旋,自旋可以是1/2和-1/2,所以每一個能級可以同時存在一個自旋為1/2的電子和一個自旋為-1/2的電子,但是不能同時存在兩個自旋相同的電子。所以它這裡的狀態如果隻是指能量,那他就是錯的,如果這個狀態也包括瞭自旋那就是對的。
總之,本書充滿瞭各種描述不準確甚至有根本性錯誤的物理知識,並且充滿瞭鼓動人心的誇張臆想,特別是對科學傢們想法的過度推測。就是用瞭一堆著名的科學傢編造瞭受作者知識所限的量子物理歷史。我認為它充其量是本小說,而不是科普書。至於其文學性,那的文學相關專業的人去分析瞭。有人會說他就是個寫歷史的書,又不是專業書,專業知識欠缺沒有關系。但我認為專業知識欠缺沒有問題,但是不能錯誤,否則會誤導讀者。而且這本書歷史部分有太多的誇張,我也不認為其歷史可信度有多高。所以,我覺得對於物理科普書大傢還是看一些大佬的書,比如霍金的《時間簡史》,費曼的《費曼物理學講義》。其他非專業人員寫的書大傢就當小說看看。
(ps:歡迎大傢在評論裡面討論,但是我本人基本不會看評論瞭。任何事情都有人討厭有人喜歡。但是,對我來說,十句誇獎帶來的快樂比不上一句批評帶來的痛苦。這是我個人的問題,而且這本書也沒有讓我多花時間的價值瞭。如果你真的有問題和我交流,歡迎私信我。)
最後感謝大傢能看完,祝大傢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2021/08/17 第二篇寫好瞭
2021/10/23==========================================
開始起的標題因為在氣頭上情緒比較激動,覺得比較引戰,今天改瞭吧(原標題:一本上物理人憤怒的書)。雖然評論區看瞭好多這本書的支持者的觀點,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本書不是什麼合格的科普讀物,歷史歷史瞎編,物理物理到處都是錯。唯一的優點就是所謂的引起瞭大眾對物理的興趣吧,就是不知道因為這本書讀物理學的人有多少。還是那句話,當小說看吧。
最近又看瞭兩本科普書一本輕科普(面向對象為沒有受過物理教育的人)《The atom:A Visual Tour 》(作者是一個英國科普作傢),一本重科普(面向受過物理教育的人)《Superconductivit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作者是牛津大學教授)。前者除瞭一些拼寫錯誤,我倒是看到一個物理知識點錯誤,後者以我的水平是發現不瞭錯誤的瞭。但是我從這兩本書上都學到瞭很多我在課本上沒有學過的內容,解決瞭很多我在學習物理時留下的小疑惑。我認為這才是好的科普,哪怕像前者這種內容並不高深的書,也有它的廣度。前者雖然主要寫原子,但是它能從古希臘開始講起,一直講到原子理論到場論的突破。這才是歷史,這才是科普。而不是《上帝擲骰子》這種在網上找幾個故事,自己編一下,就敢說自己是科普。
歡迎大傢在評論裡面討論,但是我本人基本不會看評論瞭。任何事情都有人討厭有人喜歡。但是,對我來說,十句誇獎帶來的快樂比不上一句批評帶來的痛苦。這是我個人的問題,而且這本書也沒有讓我多花時間的價值瞭。如果你真的有問題和我交流,歡迎私信我。
最後感謝大傢能看完,祝大傢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