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来县委办的老同事来市里办事,顺便到我办公室坐了会。刚进门,就看到他满面春风、喜不自禁的样子。一番寒暄后,才知道原来前段时间,他刚刚被提拔为信息科科长,而且是两办最年轻的科长。
在体制内,很多人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得到提拔的那一刻。苦苦地干了三年五年,受尽磨难、历经煎熬,终于得到领导的赏识、组织的肯定。这种感觉,比涨薪要快乐很多,毕竟体制内对一个人的肯定程度,更多地还是体现在职级的晋升上。
当然,这样的场景,不会经常出现。三年提一级算是火箭速度,多数人是五年提一级,甚至八年、十年提一级。日日夜夜干着类似的工作,时常加班加点,但个人职务却一直原地不动,这种感觉确实不好受。这个过程中,有人熬过来了,一举成名;也有人放弃了,风轻云淡。
我是挺为这个同事高兴的,他这就叫苦尽甘来吧。他们信息科只有三个人,一个科长,一个挂职的同志,还有一个就是他这个副科长。科长年纪大了,基本不管具体的事情。挂职的同志,主要是协助做一些琐碎的工作。只有他这个副科长,真正挑起了大梁。他是个工作狂,平时可以为了几个信息标题,苦思冥想、夜不能寐;把每一篇信息都当成艺术品来雕琢,反复修改、力求完美。在他的手中,他们的信息排名从过去的全市倒数第三,跃升为全市第二名,这也是他能得到提拔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他们信息科只有三个人呢?其实这个是体制内的普遍现象。体制内的工作力量配比,属于倒金字塔结构。越到上级,人员编制就越多;越到基层,人就越少。比如我们这里省委办公厅的信息处,加上挂职的有十来号人;市委办的信息处,也有五六个人;到县委办的信息科,那就只剩下两三个人了;到了乡镇,那基本是一个人扛起一片天,而且这个人不仅要写信息,还要干一堆杂七杂八的事情。
不光是两办,所有单位其实都差不多,越到下面,人就越少。但好玩的是,各方面的责任和压力,又统统压到基层,什么考核啊、调研啊、检查啊之类的,让基层苦不堪言。所以才有那么一句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很多事情,基层也只能敷衍敷衍上级了,因为根本忙不过来。
好,继续说回我的同事。他的性格就是工作狂+完美主义者,得到晋升是应该的。不过说实话,像他这种类型的人,领导是最喜欢的,既听话,又卖力,可有朝一日他自己成为领导的话,那他手下的人,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试想一下,你的领导要求你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得像艺术品一样精致,而且领导还常常带头加班,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有一个词可以很好地形容:生无可恋。
当然,我这个同事能被这样快速提拔,工作业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县委办主任非常重视信息工作。其实很多情况都是这样,领导重视的工作,你做出成绩,就容易得到赏识。领导无所谓的事情,你再苦再累,那也多是自娱自乐。
在体制内,领导是决定一个人前程的最重要因素。而遇到什么样的领导,则完全看运气。有的领导喜欢提拔身边亲密的人,觉得这样的人最靠谱;有的领导喜欢提拔年轻干部,觉得他们有活力、有冲劲;有的领导喜欢按资排辈搞平衡,将内部团结稳定摆在第一位。不同的领导,就有不一样的单位氛围。所以大家才会经常讲:好的领导,比好的单位更重要。
我跟这个同事的关系比较普通,过去接触交流的也不多。这个工作狂,平时其他场合基本也见不着人。所以跟他聊天的时候,也没说什么有营养的话题,基本就是互相吹捧。他说我真厉害啊,我夸他太牛X了,他说我大有可为,我夸他前程似锦。两个人互相给对方吹气球,个个都被吹上了天。对于这种同事间吹捧的话,我现在基本上都能脱口而出,反正都是一个套路。
其实普通同事之间的聊天,大致也就是这个模式。祸从口出,说多了容易出事,只有那些“甜言蜜语”,才是最安全的言论。别人不仅不会觉得你虚伪,反而会认为这是政治成熟的表现。当然,这种模式只适用于普通同事,以及那些泛泛之交。对于真正的朋友,还是应该交心的,不然就太寂寞了。
我的这位老同事这次来市里,主要是来市委办的信息处,跟他们沟通交流,搞好关系。体制内,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一般是没有直接隶属管理关系的。现在的机关单位,多数还是以属地管理为主。当然,中直部门例外,就是国考考进来的那些单位。那上级机关如何体现自己的权威呢?对于下级部门,既管不了人,也管不了钱,如何让他听你的话呢?
这个时候考核这个“杀手锏”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们没有隶属关系,你不听我的话,那我多没面子。那就考核一下吧,弄个排名来刺激一下你,搞个比拼竞赛之类的让你坐立不安、有危机感。而且现在很多单位都聪明了,不会仅仅把排名情况公布在网上,这个知晓率太低了。他们会把情况扩散出去,让最重要的人知道。那谁最重要呢?举个例子,市委办对县委办信息工作的排名情况,就不会仅仅传达到县委办主任,而是会把排名情况以纸质文件的形式,寄给当地县委书记,以此来增强考核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有些考核是必要的,但还有很多考核根本就是形式主义。当前,各种考核种类繁多,让基层苦不堪言。虽说考核也是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但如果什么部门都来考核,任何工作都搞考核,那还让底下的人怎么干事,哪有精力干事呢?光应付考核就忙不过来了。人民日报对这类现象,也曾多次刊文抨击,可是效果不太好,依旧是屡禁不止,其根源还是在于官僚主义的思想在作祟。
好,再说回信息工作。搞信息,不仅要有拿得出手的干货,更要懂得跟上级机关处好关系。体制内,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国企,统统都要搞信息。信息的目的是什么?“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对于大领导而言,他才不管你信息的标题弄得有多新,信息的内容写得有多亮,他在意的是,你这个月被上级机关录用了几条,在上级刊物上发表了几条,被上级领导批示了几条,在全市全省的排名如何。而达到这些目的的关键,就是上级机关,确切的说,就是分管信息的那几个人。所以,跟他们处好关系很要紧。现在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八股文,千篇一律,用你的用他的,其实都差不多。这时候个人选择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我觉得在跟上级机关同志的交流过程中,不一定非要刻板地叫XX处长、XX主任,特别是对上级机关的年轻人,可以直接喊XX哥,XX姐。特别是男生喊别人姐姐,女生喊别人哥哥,是拉近关系的有效途径。
抓住最关键的人,做好最关键的事,是职场上最重要的工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