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innovation),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已经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创新,如今成了中国最震耳欲聋的词。不仅企业要自主创新,学校要创新教育,政府要创新体制,连社会也要转变成创新型社会,国家要打造成创新型国家。创新,甚至上升至关系到民族发展进步的高度。为什么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以往在创新方面做得非常不够,恰恰因为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创新的环境和因素。
记得多年前在一个教学研讨会上,当有人提出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时,某位主管教学的大学副校长不以为然地说:创新,那是研究生的事吧?大学生应该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领导认为,创新是少数尖端人才的事,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创新的。
真的是这样吗?
国外有研究证明,儿童的创造力最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创造力却在不断减退。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可能与经验和教育有关。儿童什么都没学过,也缺乏经验,因而当遇到新问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寻找解决办法,尽管这些办法未必可行,但确实表现出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成人由于受教育和既往经验的影响,即使在遇到新问题时,也会首先想到书上是怎么说的?或者前人是怎样做的?或者到自己的经验中去寻找现成的答案,虽然往往有效,却由于容易受固定思维影响,很少表现出创造性。
印度有一位哲人说过一段这样的话:
“每一个孩子在最初入学时都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离开大学时仍然是聪明的,那非常少见。大学教育总是成功的。没错,你拥有了学位,但是你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来购买那些文凭。你失去了你的聪慧,失去了你的喜悦,也失去了生命力,因为你失去了右脑的功能。
“制造者和创造者的区别在哪里?制造者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来做事,他会用最富经济效益的方法做事,用最少的力气制造出最大的成果,他是一个制造者。
“而创造者是个四处玩耍、探险的人,他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所以他不断地寻找、追寻各种不同的方法;他常常会走错方向,但不论走到哪里,他总是能够从中学习,也因而变得愈来愈丰富。创造者会做出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如果他只遵循正确的方法做事,就永远无法做出那些没有人尝试过的事情。”
这段话将创造者和制造者的区别很好地点了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教育把我们每个人变成了一个制造者,而不是创造者。如果按照那位大学副校长的观点,要等到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岂不太晚了?!
那么,是不是只有少数尖端人才才需要创新?如果你只是普通的工人或职员,就无须创新了?其实不是!创新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创新能使你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也更有趣味,创新还能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国际发明奖获得者包起帆的“平凡人创新论”就很有启示性。他说:“我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工作,曾是一名装卸工人。我认为,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会产生创新想法,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创新可以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工作,更应该是千百万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实践,创新不分岗位。”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包起帆由一个普通的装卸工人,成长为一名9项国家专利和多项国际发明创造金银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抓斗大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即使没有发明创造,掌握创新思维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有莫大的好处。创新思维里的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立体思维等方法,让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避免消极和片面,可以为我们带来“心态创新”。
对于国家来说,创新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我曾经看到过如图1-5所示的一张幻灯片。
图 1-5
画面的上半部分,冰山的尖顶代表创造性工作,包括研究、开发、设计、销售、全球供应链和管理这类工作,都是由美国在做的;冰山下半部分是主要依靠人力和机器完成的工作,由像中国这样的非发达国家完成。这幅图画给我们的震撼与警示不言而喻。
读到这里,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创新了。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