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出品:喻观财经
大约13年前,当时刚刚回国不久、任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的宣昌能,在伦敦出席G20(二十国集团)峰会时,会议间歇来书店逛的时候,看到威廉·西尔伯所著的《关闭华尔街》。
这本书以一个独特视角,讲述了1914年金融危机以及美元霸权的崛起过程,描绘了美国第46任财长麦卡杜(William Gibbs McAdoo)在主持筹建和成立美联储之时,与各方的博弈以及处理危机的过程。该书作者认为,正是麦卡杜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时的处理方式,才催生了美国国际金融领导地位以及美元时代的早日到来。
当时,那场金融危机刚刚硝烟散去,国内的金融监管者和金融从业者们,都在反思这场危机,希望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国际金融的发展脉络,找到一些可以为我国的金融监管所借鉴的他山之石。
宣昌能曾是华尔街金融精英里的一员,见证了华尔街“金钱永不眠”的众生相。后来二度回国后,他加盟央行出任金融研究所所长,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和金融监管的高度,对金融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当时他很想亲自翻译《关闭华尔街》这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不过没多久,他调任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工作更加忙碌,已无暇再担翻译重任(后来为此书中文版作了个序)。
自从2008年9月回国后,宣昌能的职业生涯开始走上快车道,14年来,从金融研究所到金融稳定局,从央行到证监会再到外管局。
如今,他又重返央行,职级有了新的提升:升任央行副行长。10月20日,宣昌能的名字出现在央行会领导一栏里,成为最年轻的央行副行长。
重返央行
转眼之间,宣昌能离开成方街32号已有六年了。六年前,他从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调任CSRC主席助理,重新回到富凯大厦。那年他刚刚迈入50岁的门槛。
六年间,宣昌能从CSRC调到央行旗下的外管局,又从外管局调回央行,职级则从主席助理到副局长再到副行长。在他职业生涯的每次转折之际,正逢重大历史时刻发生之时,是诸多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
自从21岁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宣昌能在34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多次重返:两度出国而返,两度出入CSRC和央行,三度出入体制内。
他同时又经历了多重跨界:从科技信息专业转向金融和法学,从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跨界进入金融业,从体制内到海外又回到体制内。在金融领域,则从金融机构跨界到金融监管,从证券业跨界到银行业,涵盖投资、私募基金、银行、证券监管、央行、外汇管理等诸多领域。
在这种少有的极其丰富的职业历练下,宣昌能曾被业内称作“少有的体制内人才”。
2008年9月,时任美国JC.Flowers公司董事总经理的宣昌能回到国内,加盟央行金融研究所出任所长。彼时正值继美国“黑色星期五”以后最大的金融危机爆发期间。
这是宣昌能首次与央行结缘。
五个月后(2009年2月),宣昌能接替已转赶上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的张新,成为金融稳定局第三任局长。
CSRC的首批海归
2016年5月,CSRC主席助理赵争平升任副主席。随后,宣昌能重返CSRC,接下了赵争平留下的主席助理的空位。
说起来,CSRC是宣昌能在国内金融业起步的原点,是他作为海归精英回国效力的首家金融单位。
2000年8月,华尔街精英宣昌能回国了。这一年他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毕业,拿到了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手里握有工科学士、经济学和法学硕士、金融学博士等一大把金光闪闪的文凭,堪称“多料”人才。
宣昌能的本科母校中国科技大学以科研著称,不过在这些理工科莘莘学子里,也有相当一批人后来选择投身于金融业。比如跟随诺奖得主导师研究物理学的张自力,后来成了金融业大咖。被称作华尔街华裔三剑客的江平、李斌和黎彦修,亦出自中国科技大学。
宣昌能198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政策局,学以致用地当了一名助理工程师。
不过,与他同时代的天之骄子们一样,宣昌能也选择了出国深造,1997年获得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商学院奥斯汀分校金融学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在课堂之外,宣昌能还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留美金融学会并任第五任会长,在中美经济界建立了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博士毕业后,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宣昌能,成为华尔街一员,在JP摩根银行衍生产品研究部担任高级分析师,从事衍生证券的交易和定价以及公司的风险管理,开启了金融实战。
在这家顶级金融机构工作了两年后,宣昌能又重返校园,在2000年获得宾西法尼亚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律硕士学位。
拥有名校多学科学历,又有知名金融机构的工作履历,如果继续留在华尔街,宣昌能也会像他的校友一样,拥有华丽人生。
不过,宣昌能却毅然选择回国。他的选择充满了“理工+金融”人的理性而冷静。彼时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及,他们这一代留学生,在美国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语言方面存在着普遍的劣势。此外,华尔街的分工很细,每个人只能接触金融世界的一小块,边际效应越来越小,而回中国施展的空间会更大。
在宣昌能回国的前一年(1999年),国内首部《证券法》正式实施,中国资本市场法制化进入新阶段。CSRC各地派出机构正式挂牌,证券市场的统一监管体系正式形成。
2000年,证券期货行业顺利通过了“千年虫”的考验,这一年7月26日,上证综指首次站上2000点,当月,沪深两市的股票总数已达上千家,市场上已有5000多万股民。国内资本市场正欣欣向荣。
这一年2月24日,周先生出任CSRC新一任掌门,开启引入“外脑”工作,向海外金融精英伸出了橄榄枝,引入了一批“海归人士”。这一年引入的“海归”近50人,占CSRC总人数近二成,宣昌能便是其中一员。
2000年8月,宣昌能出任CSRC规划委委员(副局级),并在八个月后出任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亲历建行股改
在CSRC工作四年后(2004年9月),宣昌能跨界进入银行业,加盟中国建设银行(下称“建行”),出任重组改制办公室资深顾问(部门总经理级),并在两个月后任董秘。如今与他同为央行副行长的范一飞,此时正担任建行副行长。
在CSRC,宣昌能亲历了彼时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诸多历史时刻。而此时来到建行,他又成为重大历史的亲历者,在建行股改和上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与他同列央行副行长的潘功胜,则是工、农两大行股改和上市的操盘手,与宣昌能分别在各自所在的银行,参与书写了国有银行股改上市这一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中最辉煌的篇章。
宣昌能出任建行董事会秘书后,时任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先生也来到建行,临危受命出任该行新掌门。
根据彼时的官方说法,四大行股改上市不单单是为了筹资,更是希望通过上市建立达到国际标准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更应对未来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基于此,几大行都引入了外资战略投资者,期望形成来自市场力量的硬约束。
2004年,美洲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旗下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相继成为建行的“洋股东”,建行也由此率先建立了四大行战略引资的基本框架。
作为曾经的华尔街精英,同时拥有金融与法学学位的宣昌能,熟悉海外金融市场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同时其在CSRC工作时又对国内资本市场和证券监管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作为建行董秘在股改上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国有四大行之中率先登陆海外资本市场。
据彼时媒体报道,宣昌能在建行首批发行次级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与花旗集团谈判时,识破对方以美国法律法规为托词的谈判策略,助力建行摆脱了被动局面。当年的那场谈判,甚至成为银行业的著称案例教材。
此外,在路演中的表现亦博得建行高层和境外投资者的好评。
完成了助力建行实现上市的重大使命后,39岁的宣昌能在2006年递交了辞呈,飘然而去,重返华尔街,在一家私人股权投资基金JC.Flowers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他的这一决定,彼时颇有些出人意料。
从华尔街到金融街
不过,宣昌能的二度华尔街之行也只持续了两年,2008年9月再次回国,首次加盟央行。
宣昌能回国的当月,雷曼兄弟宣告破产,成为这场金融危机的标志性事件,曾经纸醉金迷的华尔街哀鸿遍野。
宣昌能又一次在重大历史时刻,做出了冷静而理智的选择。
彼时执掌央行的,是当初在CSRC引入包括宣昌能在内的一批海归精英的伯乐周先生。
宣昌能在金融稳定局的前任张新,亦是与他同属CSRC引入的首批海归精英。两人在金融稳定局是前后任,2018年宣昌能调任外管局后,两人一度共事,同任副局长。
央行金融稳定局被视为央行的核心部门之一。执掌该部门七年间,宣昌能作为牵头人,推动了存款保险制度、政策性银行改革等重大金融改革。
2016年,宣昌能的职业生涯又发生了重大变化:重返CSRC。距离16年前首次加盟CSRC时,这一次重返富凯大厦,宣昌能的职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出任党委委员、主席助理。
这一次的调动,亦是发生在一个重大历史节点之际。2015年的那场资本市场风雨之后,CSRC多名高层“熔断了”职业生涯。彼时在8人的领导班子中,有4人履新,其中之一便是宣昌能。
回到CSRC任主席助理的宣昌能,分管发行部。彼时清理IPO“堰塞湖”正是CSRC的重头戏,而发行部担此重任。到宣昌能再次离开CSRC的2018年7月,“堰塞湖”现象已得到极大的缓解,被“堰塞”的IPO待审企业数量比上年减少近半。
从外管局到央行
外管局副局长杨国中调任中投公司监事长,宣昌能接替杨国中出任外管局副局长。
此时宣昌能职业生涯的变动,又一次发生在重大历史时刻。
2017年底,高层提出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2018年,正值中美贸易纷争升温,2月7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下6.2519的最高点,一举创下2015年8月汇改以来的新高。
宣昌能的境内外金融业务和监管经验,亦被市场认为其将在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两年以来,央行和外管局一直秉持“风险中性”理念,一方面督促企业提前锁定风险敞口,一方面又推出了多项汇率套保便利化措施。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引发市场关注。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局势主要因强美元导致,而非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结构性恶化。即便在美国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依然保持了稳定。
今年2月,宣昌能在《跨境资本流动与风险防控》一文中谈到,在新发展格局下,要从我国国际收支更加均衡、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程加快、以及着眼于全球这三个层面,来理解当下的跨境资本流动与风险防控问题,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
任职外管局两年多之后,55岁的宣昌能此次出任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成为六名副行长里最年轻的一位。
今年以来,央行领导层已有多起调整。目前的领导层里,包括宣昌能在内,已有三人履新。
今年,自然又是发生重大历史时刻的一年。
【宣昌能简介】
1967年2月生,安徽无为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信息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8月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商学院,先后获经济学硕士、金融学博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获法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政策局助理工程师。
1997年8月,任JP摩根(纽约)衍生产品研究部高级分析师。
2000年8月,任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副局级干部、委员。
2001年4月,任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2004年9月,任中国建设银行重组改制办公室资深顾问(部门总经理级)。2004年11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
2006年9月,任美国JC.Flowers公司董事总经理。2008年9月,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2009年2月,任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
2016年8月,任证监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
2018年7月,任外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2年10月20日,任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图片:网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