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損傷的後果很嚴重,所以生物進化出瞭各種修復手段,針對不同類型的損傷。真核生物的DNA修復主要有4種類型:核苷酸切除修復(NER)、堿基切除修復(BER)、錯配修復(MMR)和雙鏈斷裂修復(DSBR)。
真核生物的四種DNA修復類型。Prog Neurobiol. 2011
NER可切除大片段的DNA損傷,BER可修復個別堿基的損傷,MMR用於修復堿基的錯配,而DSBR又包括兩種機制: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和同源重組(HR)。NHEJ直接連接斷端而不需要模板,HR使用完整的姐妹染色單體作為修復模板。
多數DNA修復用的蛋白在平時不會大量表達。例如很多修復途徑需要核酸內切酶,但內切酶同時也可以降解核酸,造成額外的損傷,所以隻有在需要時才會大量合成。其它與修復相關蛋白的表達以及活性也同樣需要一個調控機制。
另一方面,修復會涉及DNA合成、染色質重塑等過程,需要足夠的核苷酸、還原力、甲基和乙酰基供體等,所以這個調控機制還要負責啟動代謝重編程,以提供代謝方面的支持。
1a4795cd9936f9b0e3a9b388914c2847DNA損傷修復需要代謝支持。Front Oncol. 2018
這種調控機制由DNA的損傷觸發,引起細胞內的一系列相關反應,統稱為DNA損傷反應(DNA damage response,DDR)。DDR識別損傷,然後啟動級聯反應,根據損傷程度決定細胞命運。如果損傷嚴重到難以修復,細胞會進入凋亡甚至壞死;如果損傷輕微並可修復,細胞繼續存活並啟動修復程序。
cb145b2dec12fd79ccc13233e86f9d74DNA損傷反應調控細胞命運。Cancer Biol Ther. 2015
DDR從兩個方面對需要修復的細胞進行調整:一方面通過激活DNA損傷檢查點阻止細胞進入有絲分裂期,直至修復完成;另一方面則激活並協調各種修復途徑,以及誘導代謝重編程。
一般認為,DDR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三個PI3K相關激酶(PIKK)傢族的激酶:DNA依賴性蛋白激酶(DNA-PK)、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癥突變激酶(ATM),以及ATM和Rad3相關激酶(ATR)。
三種DDR激酶的結構。Mol Cell. 2017
DNA-PK和ATM主要參與DSB(雙鏈斷裂)修復,而ATR參與多種DNA損傷的修復,特別是與DNA復制相關的損傷。ATR的多功能性使其對於復制細胞的生存能力至關重要。
DNA-PK發現於1985年,1993年有人意識到它可能在體內被DNA雙鏈斷裂(DSB)激活。後來在腫瘤細胞和修復缺陷小鼠中的一系列實驗證明DNA-PK對於DSB修復中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途徑非常重要。
DNA-PK本身並不能識別損傷部位,它需要一種輔助的蛋白因子Ku80。其實DDR的三個激酶都是被特定的蛋白因子募集至DNA損傷位點的,ATM需要NBS1,ATR需要ATRIP。
d9a6feabfa217a625edb29b263b341b5DDR的募集和激活。Mol Cell. 2017
Ku異二聚體的結構為籃狀,具有容納dsDNA末端的中心腔。Ku與斷裂的雙鏈DNA末端結合,然後募集DNA-PK並激活。DNA-PK結合並穩定DNA末端,隨後募集其他NHEJ核心因子,將末端緊密對齊並連接起來。
DNA-PK參與NHEJ修復過程。Mol Cell. 2017
NHEJ將兩個斷裂的DNA末端連接起來,無需修復模板。盡管NHEJ可能引入錯誤,但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大多數DSB是由此途徑修復的。隻有當NHEJ失效時,細胞才必須使用其他末端連接途徑,例如由DNA聚合酶θ介導的末端引入途徑,該途徑可以引入廣泛的突變。
在淋巴細胞發育過程中,需要通過基因重排產生抗體多樣性,所以抗體和T細胞受體基因座中會產生DSB。這些DSB需要NHEJ進行修復,因此大多數NHEJ相關缺陷會導致哺乳動物嚴重的免疫缺陷。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在新榮線上一路向南,越過瞭育新村、小五隊、育紅村、志紅村、江南村、東海燕、東方紅村後,於15:00時許到達瞭趙圈河鄉——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