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可能有些冲动和冒险,但人生需要去经历。而与其自己耗费长时间盲目摸索,可能付出大量精力但没有理想结果,不如在懂行的老师带领下直取目标,节省下来摸索的时间用来提升自我。在听完整套课程之后,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职业翻译魔鬼训练营这门课程是我翻译知乎时发现的,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大学专业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但期间并没有放弃过对英语的学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喜欢,一直有想半路出家笔译的想法,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对这个想法周边朋友和父母都认为半路出家需要从零开始,并不是很支持。在经过漫长的纠结,思考和尝试后,我仍不能确定笔译该如何有效学习,在我感到最烦躁和低沉,甚至怀疑是否自己一个人能否转行做笔译的时候,在知乎上看到了文刀刀的课程推荐后,让我坚定了这个可以倾力而为的目标。一个人不大可能,也不应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更希望这件事能与我的爱好结合在一起,并为此投身其中。虽然可能有些冲动和冒险,但人生需要去经历。而与其自己耗费长时间盲目摸索,可能付出大量精力但没有理想结果,不如在懂行的老师带领下直取目标,节省下来摸索的时间用来提升自我。在听完整套课程之后,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我之前的翻译一般都是直译的,偶尔也会调整一下顺序来翻译。在英译汉中,我在句子中一旦碰到不认识的单词,我第一反应就是查单词,找出最符合句子中的意思,就这样解决。如果翻译出来的句子的意思仍然不通顺,或者无法解决就会上网找答案,不会多加思考。我的翻译水平感觉一直停留在初中的阶段,只会用最简单的句式,不懂得变通。所以总的来说,我的翻译确实很糟糕,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此前看过韩刚老师编写的笔译书籍,但也只是用书中给出的技巧生搬硬套,事实上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在学习课程期间,发现这门课程不同于市面上拘泥于表面形式的传统翻译,是由因入果,总结提取规律,具有极高的实操性,是实打实的干货。其题材涉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基本上每个专业领域的文章都包含其中,涵盖了法律、医药、工程机械、政府文本、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而且步步为营,每一章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无论是技术角度还是知识角度,几乎每个章节都让我重获新知,有所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术语:
(1)术语的本质:
即“字对字”翻译,是指名词从左向右逐字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应时刻牢记人脑主导电脑,否则与机器翻译无二。
(2)术语确定:
术语确定之前,一直认为这不过是以充实的词汇量外加扎实的语法为基础,学完整个课程之后,意识到这完全是错误的学习思路,背诵大量的单词不但费事费力,而且事倍功半。在上课前曾咨询老师,是否需要至少几万个单词词汇量,是否词汇量越多翻译就越顺手,对此问题,老师予以否定。这让我心中不免打了个问号,之前学校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强调词汇的重要性,怎么会不需要扩充词汇呢?带着这个问题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明白了单词确实不用特意去记忆,从实战学习中去总结和积累即可;在翻译中译英的过程中,英文同义词用法偏向不同,也需要不断积累。值得注意的是术语确定这一理论,术语针对名词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对于广义术语传统纸质词典存在局限性,主要通过在线词典如有道词典,如遇到无法确定的术语可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来进行正反双向查找并验证,只要搜索词条显示结果大于或等于二,便可确定术语;还可以根据构词法进行加工,如构词法,如转义词,合成词,派生词。
(3)遵守原则:
首先遵循术语的本质,进行字对字翻译,要求名词堆叠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五个,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以上规则不是百分百绝对,也存在例外情况,若出现超过五个的超长叠加术语,此时可通过音译和意译的构词法进行造词,或参考和模仿专业词典文件排序规律。其次,无论术语长短,还应考虑术语重心,对称平衡的原则。另外,专有名词翻译包括公司名称,地址,人名,书名等,若可以查到目前市面上通用的现成译文,则可直接使用;若没有,应以意译为原则,机翻译文以辅助作为参考。此外,还需要把握一些专有名词细节性问题,如: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小写,合同协议中的地址名称保留至译文,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翻译顺序,数字换算等,细节决定成败,应避免此类低级错误的发生。
(4)提升技巧:
可下载类似金山词霸2007等词典文件,把词典转为自己私有词库,也可导入到翻译软件雅兴,塔洛斯里,多看多感受,产生语感和共鸣。
二、核心理论:
翻译的核心—术语确定+框架转换,框架转换即翻译需要将英文思维作为一条轨道,提取词与词之间的排布规律,并顺着摸清英文的行文走向和共性,从而建立一个英文思维的框架模型,以此有效的对中英文进行双语解码或编码,才能对英文理解透彻。而框架解码需要以功能性词法和句法作为根基。
所谓词法,经课程讲解,本人理解的是,所有单词可分为10大类,构成万能词法规律表,通过规律表得知,10类词汇之间可以互相进行修饰(包括词类自我修饰的情况)因此在翻译编码时避免了对词序排列的额外考虑,只需要注重句法即可。
所谓句法,经课程讲解,可分为两种,功能性语法,是词与词之间的修饰,句与句的以一定的规则彼此的嵌套,组成英文这一形合语言,具有规律可言;另一种是描述性语法,也是多年传统教育中所学的语法,这种语法极大可能会越学越矛盾,无科学性规律可言。在20种功能性句法中,复合句也好,从句也罢,并不需要严格的进行成分定位,只需要解码为多个简单句,如状语可解码为2个简单句加连词,确定主动、受动对象,配合谓语的时态。所有的句子可规划为谓语、主语、宾语共同组成的一个句子主干,而一个句子有且只有一个谓语,无论多长的复合句,只要找准谓语,便可定位到主语,由此切分为简单句,看清主干后进行解码。而单从框架上看,会出现重复的情况,不能一蹴而就,受其局限,还需要进行语义逻辑推理。在推理过程中,由于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嵌著连词及介词,须具备上下文意识,否则无法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综上所述,句法及词法可以归纳为一个万句模型,是所有句子结果的缩影,遵循对称平衡和循环重复的原则,因此在结构和语义上对称且重复,在术语重心,句子强调部分,也构成英文的对称平衡。除上述主干外,定语和状语组成枝干部分,修饰主干,各自可前置可后置,也同样遵循对称循环原则。
坚固的句法知识是翻译行业一定做到的实质工作,会帮助我们理解和翻译。若句法不牢,那就根本无法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然而,理论需要不断地实践,重复验证,才能吸收知识转变为属于自己的能力。
三、中英双向翻译:
按照老师要求,在中英双向翻译的章节部分,只要看懂即可,但由于我并非英语专业出身,与那些已经在这方面深造了四年的英专生相比,基础相对薄弱。为了有个良好的学习效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每一节课都落实到用word手动翻译后,再去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做虽然可能花费的时间较多,一节课可能要听两个小时,但会对犯的错误印象深刻,而且能够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底。并严格遵守老师反复强调的要求,遇到的所有问题要多思考多总结,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彻底理清,每个人的问题数量有限,但随便一个小问题都会阻碍英文的进步。本章的核心是,利用中英两种语法框架和行文思维走向相反的规律,建立框架思维,分解原文后,对原文加以理解,分块表达,在其基础上进行顺句驱动,不断整合译文。总结如下:
(1)背景知识获取途径:
对于不熟悉的专业,可能存在背景知识盲区,可随时采用百度百科或图片搜索,以精准且快的速度调用出来。这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对各领域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基础了解。这也是翻译专业差别于非翻译专业的一个特点。不单是文化方面,经济,政治,机械工程等都需要或多或少的累积和了解。未来要从事翻译,将涉及到知识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因此平时多积累行业背景知识,才能做到八面玲珑。同时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利用好翻译的两大核心,所有专业性文件都无法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
(2)中英文对比:
英文比中文更科学更准确;中英语序相同,思维相反;中文重宏观,英文重微观;中文重意,英文重形。
(3)英译中:
对于句子解码,虽然术语须遵循“字对字”的原则,但文章中的句子翻译却要避免,否则行文无法脱离原文语法结构框架,便会出现英式汉语,类似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并不用逐词翻译,在节约时间并不改变原文语义的前提下,简洁用词即可,既高效又准确。而且,由于中英差异,遇到省略部分也应予以补充,否则会表意不清,主要以传达意思为主旨,机动应变。译文的语法结构与原文的语法结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各自有各自的语法规律,因此应跳出原文框架,不受其影响,在传达意思的过程中尽量减小误差,但要注意不是主观发挥,拒绝意识流。在翻译的同时,还应纵观全文,要擅于“憋气”,初步宏观把控,有利于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它的本质意思。之后,再经过“思维存储”,跳出框架,对译文进行重组,翻译出来的译文才能达到等于或高于原文的水平,这才是一个优秀的翻译的所要完成的工作。
当句子解码后,还需结合语境确定关键词的含义,由于我国英语学习环境,并未从形上着手学习,因此有时会遇到关键词无法与实体对等的情况,此时只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整体语境进行推测。这部分是我能力欠缺的部分,日后会针对性练习。
对于术语确定,除上述第二节所说术语遵循的基本原则外,某些情况下,应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要合理搭配。
在学习初期,有时学习效率低下,会有些着急,翻译一会就感觉脑子有点转不过弯儿,好在课程中老师说这是正常现象,熬过去就好了,负重前行以后遇到简单的材料才会游刃有余,于是又可以安心沉下心来继续学习。
(4)中译英:
中译英部分与英译中部分核心原理相同,秉承得意忘形的原则,在解码后,记住意思,忘形,重组意思,逐渐脱离框架的局限,再进行输出。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如果没有理解原文,那么翻译出来的句子再漂亮也是徒劳的。因此要避免字对字翻译,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揣摩,用简洁的英文表达。中文最小单位同样是由主谓组成,在翻译为英文时,应注意介词连词冠词这类小词的使用,词,句,段之间逻辑无处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信息衰减。顺句驱动,避免半加工。其次,把握细节上的略微不同,注意语气转换,推测语气不能译成肯定;讲究用词,增减一个词都会导致意思的不同;定语前置和后置的选择。
(5)整体把控:
翻译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工作,在进行翻译之前,应该了解自己翻译的文件受众是哪一类人,要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翻译。例如,一篇重要的政府公文报告,在介绍某一位主讲人或发言人时,如果译文受众群体是中国人或者对中国非常了解的外国友人,可以不用过于详细地介绍发言人的身份,但是对于不了解的听众而言,介绍一下发言人的身份信息就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他们了解。
个人理解,翻译的目的是打破文化壁垒,完成含义的“近似等值”转换的沟通。是一种理解原文本质含义,并向读者准确传达的过程。在翻译时,原文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虽然我们希望将原文的意思原原本本传达出来,但有的时候考虑到翻译效果,必须要做出适当的取舍,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范围与类型,受众的接受能力,必要时弱化不好理解和容易产生误解的信息,比如在政府公文包稿中可能出现很多无实际意义,意识形态过重的词汇,此时可适当进行改译处理,但要注意拒绝意识流想象,不能带有任何主观色彩。因此站在受众者的角度,小到句与句之间,大到段与段之间,要具备上下文意识,确保框架起承转合的流畅性。此外,整体译文也要贴合不同行业的措辞风格,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用词和表达手法,不能千篇一律,这样不至于让受众者一头雾水。比如法律文本,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因此行文也要考虑其本身的格式规律和套路。这方面较为薄弱,在我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积累。
四、速度提升:
(1)技术
在技术层面,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大环境下,我国很多行业已经应用自动化技术,完成具备一定规则的重复任务,不仅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大量减轻了繁琐重复的无意义劳动。再回过头来看职业翻译,更是一个按照时间计费的行业,因此分秒必争。必须选择通过电脑技术这一高效的方式,实现速度的提升。
主要选择谷歌翻译配合word进行翻译工作,目前谷歌的双语结构和行文走向的成果,是全球范围内最全面先进的,翻译速度成倍高于手工翻译。此外,在利用谷歌辅助翻译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是一个提升、总结、进步的机会。而word主要利用本身强大的功能。对于一些超大文件,重复的过程可以通过程序化word来完成,例如批处理、宏命令等。同时养成使用快捷键的习惯,或设置方便自己的快捷键。由于收到的译件需要进行格式转换,还会涉及到一些快速转换的其他辅助软件。这些都是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方法。
(2)知识
在知识能力层面,首先,针对最基本的术语确定环节,速度也是尤为重要。相较于直接在谷歌引擎上搜索术语,利用谷歌翻译结果,再经过在线词典进行反向验证更为高效。其次,针对译文的提速,在保证译文准确流畅和高质量的前提下,核心在于最大化利用机器翻译结果,在原文框架和译文框架之间进行最小的改动,不断的修改整合,形成第三种框架,再进而产出最终的译文。我理解的第三种框架本质上是一种大脑动态的思维活动,在此意识形态之下,主要利用顺句驱动的方法,对原文、译文、第三种框架三者不断进行驱动并杂糅,按照原文思维逆向调整译文的思维,但同时还要符合译文的规则,在不断翻译推演过程中,对译文进行最小化调节。为了达到增速的目的,任何环节中只要还存在提升速度的潜在空间,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在平时都应有意识地探索思考如何才能更快。拒绝局限于目前已知的提速技巧。
而对于知识的提速离不开能力的夯实,要想具备强悍的框架转换能力,还需要精通中英双语的语法和行文思维差异,这就需要配合高强度耐力训练,量变产生质变,思维最终也会得到质的飞跃。在实战过程的同时,还要注意积累项目经验和相关背景知识、常用表达和单词。这也有助于增强我们中英转换的反应速度、熟悉度、翻译的自信心,英文写作和阅读自然水到渠成。
五、信息素养: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作出的科学结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的主导要素。”科技是劳动力的放大器。人的劳动能力称为劳动力,它取决于人的办公速度、智力等因素。在科技的帮助下,人类已经可以将速度等能力放大,智力在科技的帮助下也得到巨大进步。
(1)排版技术应用:
排版是一个译文的门面,就如老师所说,翻译公司的对接人一般是外行,译文质量好与不好他无法说出一二,所以会着重看版面排版,由于我们是独立作战,对于一个长达几百页的译件手动操作可行,但不实际,无法在客户所要求的交付时间内完成。而且大多数的文件涉及到转换格式等问题,手动操作显得更为笨重,因此需要利用技术,借助辅助翻译工具便是一个能弥补所欠缺的排版问题的极为正确的选择。
工作时,对excel接触更多,而word的了解局限于码字排版,只会一些基础操作,并不知道类似宏程序这种强大的功能,因此觉得excel自动化的能力远强于word。在学习过课程后,了解到word里甚至有比excel更好用且强大的功能,对于超多字数的word文档,在我想着是不是只能硬著头皮从头到尾笨拙的操作时,没想到可以通过宏命令完成自动化操作,设置程序后,相似的工作便能通过宏程序命令一键完成,节省了相当大的人力和时间。同时,还可以将word设置成方便自己工作的模式,例如设置多个快捷键,节省了鼠标按键的时间。在所有人只能一小时死磕几百字的翻译内容时,我们借助科学技术在同样的时间完成其他人无法完成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翻译行业是一个在单位时间内要求速度和质量的行业,其中要拼的一点就是时间,而我们节省出来的时间恰恰印证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
在我学习老师课程的同时还在进行三笔考试的备考,出于考试要求,只能手动翻译,尽量少的借助机器翻译,在翻译实务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纯人工翻译所消耗的精力与时间带来的疲惫感。对此,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就算打字速度和英语能力达到极限,所能完成的内容恐怕也是有限的,那么这之中的竞争力除了多年熟练的经验还能有什么?这门课程让我好像搭上了一辆特快车超速前进,这个问题随之迎刃而解。借助科技外力,我们可以让翻译速度成倍速提高。
万事万物遵循熵增定律,如果一件事情不经过外力作用,其混乱程度必然增加,如果我作为翻译小白对翻译行业有诸多不解,那么目前我个人的学识和眼界必然无法理解透彻。而这门课程正是对抗熵增的手段,它能有效进行熵减,使我豁然开朗。根据二八法则,“任何一个工具学习了20%基本都可以上手,但是剩下的80%是在实践摸索中才能真正参透。”课程中教授的一些技术技巧也只是冰山一角,我还需要在之后的实战中进一步体会和应用,也会找相关资料进行深耕挖掘,确保在速度方面成为自己的一项优势。
(2)利用得当
对于机器翻译是否会取代人工翻译,经过课程的学习,我的心中也有了答案。
第一,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扩展得更详细一些,什么样的机器翻译能取代什么人?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固步自封,安于现状,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机器翻译绝对可以淘汰这类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断汲取知识,努力提升自身能力,那么也许今天的机器能替代昨天的自己,却无法替代未来的自己。
第二,目前为止,虽然谷歌翻译的确能完成一个翻译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量,甚至译文质量高于二把刀翻译质量,但是欠缺对上下文的逻辑衔接的把控,个别术语确定也不够精确,其次对于中文所表达更深层次的意思挖掘不透彻,浮于表面,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对并修改。因此只有个人能力水平越高,才能达到高效使用机器的目的,进而提升翻译效率。
第三,机器翻译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效率质量双丰收;使用不当,严重会影响到翻译的职业生涯,始终牢记是人主导机器。
(3)项目管理
系统规划翻译工作,在译文多而杂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译前和译后处理,明确划分步骤。同时,建立备份意识,备份能帮助完成替补的工作,避免文件丢失。比如,云端备份,不限容量不限地点都可以随时取用。如果缺乏备份意识,与之对应的代价或许是自己无法承担的成本。
六、译者素养:
个人守时性、个人水平、对译文的忠诚度和完成译文的质量都是译者素养的必要条件。
(1)明确彼此职责。为了避免矛盾产生一定要明确各自的边界,接单之前提示合作方各自完成好彼此的职责,不越界。
(2)秉承著只要接了译件,不管其他任何原因,一定保证质量的首要原则。一定要严格把握译文质量,杜绝在压力之下,出现商家无法联系到的情况。如果翻译项目对自己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完成,不要轻易接受,这是译者的尊严和个人人格的体现。对于交付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推后,否则影响个人口碑。如果对完成时间却有问题,可提前与商家进行沟通说明。在翻译过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沟通是否到位,稿件的细节是否沟通清楚,信息是否及时传达,这些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每个环节,沟通稍有偏差,都会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以有限的精力探索无限的语言世界。应主动以开阔的眼界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除了应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主动以开阔的眼界去不断学习、涉猎新的知识,不仅要深耕自己擅长的领域还要懂得政治、经济、科技、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等方方面面的学科知识来加强自身的综合语言能力。不应只懂得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不能只懂得翻译技巧和理论,脱离实践的理论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因此,在平时必须拿出时间,了解社会,总结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切实提高自身修养。译品就是人品的体现。凡有志于翻译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养成一丝不茍、严谨认真的作风。
(4)降低风险。与翻译公司合作时,对于可能存在的信任陷阱,可通过官网和企业信用信息事先调查相关信息。还可利用官网信息上留有的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进一步确认验证合作关系的真实性。合作过程中,指定邮件和QQ的方式,尽量用文字沟通,避免语音,可保留聊天记录,作为日后保护自己的一个有利证据。不管是否签署合同,都要确定支付日期和周期,商定字数统计的方式。对于支付周期为季度甚至半年结算,直接拒绝,避免之后的风险。对于支付价格没必要与外行或其他人探讨价格是否值得,这取决于自身水平。
七、结束语
整体上看,这门课让我对翻译有了全新的认识,翻译需要大量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并且,翻译过来的句子和文章也要有既定的逻辑性才又意义,让读者能读明白,才是真实可用的翻译。课程不仅教授如何提升译文质量和速度,更反复强调译者的职业道德,三者合一便是翻译的尊严。除此之外,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了“鱼”与“渔”之分,掌握了打鱼的工具、技巧和步骤,不再贪恋到手的小鱼。
一位长辈曾经对我说过,不要做旁观者,而是要直接从实践者那里学到经验。而我有幸跟着Jackie老师学习,让我可以在直接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走,避免了无效努力。起初,刚有想法从事翻译的时候,曾经在网络各大平台上查阅过很多相关人士的看法,说实话劝退了不少,有人说行业水深,都是韭菜,报酬低的可怜,完全没意义。还有人说,不是英专的基本没有发展空间。这些负面信息,让我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也没有了转行的勇气。在我报课时,问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隐含着对自己的疑虑,我真的行吗?上课之后,印象中有一节课,老师谈到抱怨这个问题,说一个行业的存在必定有它的道理,如果真的不行随着趋势会自然消亡,那些抱怨的人无非是行业的菜鸟,做到中端以上的人对行业很少会抱怨。这彷佛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觉得网络上的这些话对我来说无疑是在贩卖焦虑。如果一个人认为一件事没有意义,那它就是没有意义。即使对其他人有天大的意义,对于你而言,毫无意义。就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而翻译于我而言,是我想以后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想清楚这点,让我明白目前为止自己能做的只要跟着老师朝前走就行了,这些繁杂的信息除了消极作用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学习期间,会有让我痛苦的时候,或是质疑自己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告诉自己这是逐渐变的感觉良好的起点,这就是成长的起点。这个世界上容易得到的事情往往都是错误的道路。事物的发展是呈螺旋上升,做难事必有所得是一个被验证了千万次的真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再接下来的课程里,我一定会更用心的去学习,将知识转为自己的东西,只有正确和持续的应用知识,才能成为属于我个人的智慧。
作为“特种兵”级别的职业翻译,需要具备比翻译公司更强悍的技术,达到一人能顶几人的水准。因此这就需要在之后的实战训练中不断突破自己,厚植技术和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语料和术语知识中,要想实现抽象概括这些语言本质,并加以利用,需要毅力和时间,在正确的方法下,加以有效实战下,两种语言思维不断切换,量变产生质变。此外,还要尝试塑造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框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翻译本身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译文也许只是短短的几段文字,却必须做大量的调查论证。但我很享受翻译的推敲过程,它就像琢玉,是个由粗及细不断雕琢的过程。准确谨慎地剖开材料表层后,一点点去掉无用之材,最终真正展现其光彩夺目的内里。尤其当自己解决了一个个的问题时,能明显的感到一种挑战成功的欣喜。态度决定一切,虽然我在翻译方面才刚刚起步,后面实战部分也没有开始,但我已经不再心急了,但只要始终抱着客观求实的态度,相信有老师所授的知识和技能加上个人努力,相信每一次的翻译实践都会使我的能力得到提高,一定会有一番小小的作为。Jackie老师不仅专业素养高,道德三观也令人称道,值得学习,而且对工作认真负责,每次有问题基本上秒回解答,确实是这个社会中少见的用心育人的好老师。真的有幸找到老师作为我翻译的引路人,在我最迷茫的时候助我入门翻译,说雪中送炭也不为过。希望在之后的实战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