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emon
福利:在微信号“门仔碎碎念”(tinysemon)后台回复“网站”,可得运营人必备网站全集!(内含 70+ 网站,包括素材库、工具库、效率工具库等各方面)
裂变,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效的增长手段之一,似乎也是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一个象征。受益于裂变的产品数不胜数:绝处逢生的支付宝口令红包、几乎已经绝迹的英语阅读打卡、拼团砍价、帮好友加速抢火车票、拼多多口令、给好友送一杯瑞幸咖啡……
但同时,裂变也因为消费好友关系等原因而遭人诟病,同时一些互联网人对于“裂变”这个词的滥用,也无意间拉低了大家对这个词的好感度,使其成为了与“区块链”、“私域流量”等词齐名的玄乎其神的互联网名词的代表。
我呢是一个做了三个月裂变的小白实习生,前几天一次面试失败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除了本身的人岗匹配度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陈述自己的工作经验时,比讲清楚自己做了什么更重要的事情是,自己做的是什么。特别是,对于“裂变”这种互联网名词,如果没有讲清楚,很容易给人留下卖弄名词、不脚踏实地的坏印象。
因此,我决定好好梳理一下我对于裂变的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这段实习经历做一个总复盘。我尽量避免使用各种玄乎名词,争取让所有人都能轻松看懂~
当然由于这些都来源于自己的经验,所以可能会有些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这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正文开始~
先从“裂变”没有成为一个互联网名词之前的定义讲起:
应用到互联网领域,就是:由一个用户扩散到很多个用户的变化。而且,这里的“很多个用户”的来源,是最开始的“一个用户”。
说人话:让用户拉动他的好友,成为你的用户。
用两张图来更形象地表现裂变原理:
当我导出图片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可能还是有点难看懂……绘图功力不行求放过。但看明白了就知道,这是个很简单的过程。好友拉好友,你的已有用户不断扩大,同时你能触及到的用户也越来越大。当这两张图成功循环起来后,你就可以坐等指数级的增长了。
可能有的人会问:增长不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吗?那增长是不是就等于裂变?
不是的。裂变属于增长的一种方式,它跟一传十十传百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能是用户的自发行为,比如觉得这个产品/平台做得不错,分享给朋友。而裂变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用户的分享是被运营者通过一定的利益来引导的。
说到裂变的种类,可能会有人告诉你:裂变的种类有社群裂变、海报裂变、拼团裂变等等……
但我认为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不严谨的。社群是流量导入口,海报和拼团小程序是信息载体,这些分别是裂变活动中的不同组成元素。如“网易戏精课”这类在朋友圈刷屏的裂变活动,一般都是以一张海报为载体,把你导到社群里去。这种裂变该如何分类呢?
所以,我并不打算给大家讲裂变分为哪几类,而是告诉大家裂变的组成。这些组成元素像一块块拼图,只要每个部分有合理的组成元素,你就可以做出一场属于自己的裂变活动。
裂变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启动流量、流量导入口、信息载体、价值提供。无论多复杂或是多简单的裂变,都离不开这四个部分。
也可以叫做初始流量,简单来说,就是你的活动最开始的投放渠道里面的用户。你在公众号发布活动,公众号的粉丝就是你的启动流量;你在几个群里面发海报,群成员就是你的启动流量。
2. 流量导入池
你要把参与活动的用户导向哪里。让 APP 的用户增长,或是让公众号涨粉,还是制造出很多很多个爆满的群聊……APP、公众号、个人号、群聊就是你的流量导入池。一般来说,裂变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用户增长,因此,流量导入池增长的大小(用户增长数量),就是裂变活动的主要 KPI。(其他 KPI 还包括活动参与率、转化率等等)
哦还有一点,一场活动可以有多个流量导入池,后面详细讲。
3. 信息载体
信息载体是用户参与活动需要向好友传播的东西,比如带有二维码的海报、公众号文章、小程序、文字口令等。信息载体里需要有明确的流量导入池入口,也就是说,用户的好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一定会成为你的用户。
举例:
(注:小程序里,微信绑定手机号后就支持快速用手机号注册,点个“确认”按钮就可以,导致很多人甚至没有察觉就注册成为了平台用户)
公众号文章应该是大家最常见的了,“转发文章到朋友圈集 n 个赞领取资料”,现在还是留学/求职/资料类公众号最常用的裂变信息载体。优点是微信不会屏蔽,缺点是需要人工审核,工作量较大。
海报还可以继续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有普通二维码的海报,扫描后直接进入群聊/公众号/小程序/网页;
另一种是带有活码的海报,往往这种海报上方还会带有参与者的头像和昵称,活码为参与者专属,可以在后台看到有多少人、是谁扫描了用户的专属二维码。这种海报一般可以保证比较好的裂变效果,能保证用户一定是拉了好友,也省去了人工审核的步骤。但这种海报的生成需要用到付费裂变工具,而且带有二维码的海报已经很难再在朋友圈传播,经常会被微信屏蔽。
就是这种海报啦,上方带有用户头像和昵称
文字口令也是近年来大平台们使用的裂变信息载体,起源是前几年春节支付宝红包和微信红包打得不可开交时,支付宝红包反复被微信屏蔽,使得他们想出了口令红包这一形式,愣是打破了微信的封锁,逆风翻盘;后来口令发展成为复制后在其他 APP 内打开可弹出指定页面,现在玩得最 6 的是淘宝分享,以及拼多多拆红包。
4. 价值提供
这个就好理解了,就是你想给用户送什么。资料、优惠、礼品……确定能吸引用户把活动转发出去来领取你提供的价值,就可以了(说得轻巧,但这其实是做裂变的第一大难题哈哈哈哈哈)。同时,也要保证用户参与活动、完成任务后能确定领取到价值,不然会极大损害品牌形象。
当你准备好了裂变的这四大组成要素,该如何把它们串联起来呢?这就涉及到裂变是否能跑起来的最关键环节,用户路径。
用户路径是指用户参与活动的行为流程,在裂变活动里可简单表现为 看到活动→参与活动→成为用户→分享活动→领取奖品。顺序并非固定,各种组成部分也可以前置或后置,但是要保证路径里的每一步都是有效且连通的,路径一旦断开,整个裂变活动就废了。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清楚,我在这里分析几个比较典型的裂变活动,提取出用户路径给大家参考~
先分析一个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裂变,随便打开一个留学公众号:
就你了哈
很容易可以看出,这个活动的价值提供是雅思口语资料。
点进链接,跳过一通套话,直接刷到最下方:
让你关注公众号,主导入池的入口
扫描二维码,弹出来的是本公众号。
按要求回复之后,公众号回复以下消息:
你以为要拿到资料了,结果还让你添加个人号
朋友圈我就不转发了,这类活动相信大家都参加过不少,按要求完成后领取到资料,活动结束。
将用户行为总结为用户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活动有一主一副两个流量池。主副是我取的名字,因为根据漏斗模型,可以知道,在这个活动中,添加个人号的用户一定会少于关注公众号的用户。
一般而言裂变活动都可以设置多个流量池,以提高后续信息对单个用户的触及率(说人话:要是你同时关注了我的公众号和个人号,我以后发个公众号你可能看不到,但我再发条朋友圈你看到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主副流量池的顺序可以调换,取决于你的重视程度,以及你把流量池的入口放在哪里。放在最前面的流量池入口就是主流量池,进入的用户也越多。
2. 社群为流量池,海报为载体的裂变
这是我实习期间做的裂变活动类型(带普通二维码),也是经常刷大家屏的裂变活动类型(带活码),接下来给大家分别提取一下这两种活动的不同路径~
首先是我做的一个活动
用 QQ 扫码(做的是 Q 群)后进入群聊,得到任务提示:邀请三个好友进入群聊后可获得留群资格听讲座,讲座开始前没邀请的会被踢出群。
用户路径提取如下:
这是一条相对简单的路径,裂变点不是用户传播,而是邀请 n 位好友入群。相比于转发朋友圈来说,效果更为稳定,因为你无法预测看到用户转发朋友圈并参与活动的好友是 0 个还是 100 个。
(因为图有点简单,所以我正好在这张图里表明,价值提供是可以自由发挥的,其他裂变也适用)
接下来讲大家更熟悉的活码裂变,我找了一张实习时某竞品的海报:
这个友商做的裂变挺狂野(不是贬义哈)的,建了无数个公众号,扫码时你无法知道你将要关注的是哪一个。
关注之后给我发来任务提醒:
还给我发来一张专属的海报:
左上角有我的微信头像和用户名
要是有好友扫了这张海报上的二维码,公众号会给你发消息提醒,直到扫满规定人数,就会给你一个链接让你填收货地址,或者先弹出来一个个人号二维码,让你先加了再填收货地址,这里我就不试下去了,我怎么可能找得到 28 个人帮我扫码呢。
用户路径提取如下:
比前两种稍微复杂一点点,但是工具配置好之后就全自动化,因此对于运营者来说其实挺简单的(有钱买工具就是爹)。这种工具一般还会带有数据监测、备用海报设置(以防被微信屏蔽)等功能,还是做得挺全面的。
剩下的裂变我就不提取用户路径啦,相信你们看完之后自己也可以举一反三~
到这里其实应该讲讲做裂变的注意事项的,但是因为我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都是来源于其他文章 + 试错总结,而且全部写下来估计可以写出一本书的厚度,在此就按下不表,主要是这几个方面,我在评论区也会整理出一些网址给你们的~
(另外,自己的试错和总结真的很重要,别人告诉你怎么避坑,远不如你自己掉进坑里一次来得深刻)
在这里我想讲的是,在微信严加监管的现在,我们还能再做裂变吗?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2019 年开始,英语读书和背单词打卡在朋友圈销声匿迹,课程海报也鲜有见到,拼团砍价只剩下了京东、拼多多等正规军……这与微信的监管和限制离不开关系。
微信一直以来的立场是更支持内容创作者,而不是我们这些靠裂变来涨粉的运营狗。
2019 年 5 月 13 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对流利阅读、薄荷阅读等打卡裂变判了死刑。
2019 年 10 月 28 日,微信最严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开始实行,连自家的腾讯新闻、微视、腾讯游戏都被重拳出击。
微信类似的行动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初看这些规范很吓人,但仔细研究起来,裂变其实也并非完全失去了生存空间。
其实这两次规范,针对的都是一个关键点:外链。
简单来说,被封杀的这些裂变,都是诱导用户下载其他 APP,也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流量导入池为其他 APP 的情况。你把微信的流量往外引,微信怎么会放过你?当然要重拳出击。
但如果,流量导入池为个人号或公众号,且裂变载体为公众号文章,流量全程不跳出微信的话,微信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像是留学类公众号常用的转发朋友圈截图返后台的裂变,现在依然活得好好的(当然,个人号每天被添加好友的数量有大概 200 人的限制)。
毕竟微信可以屏蔽带二维码的海报,但公众号文章的链接,微信总不好屏蔽吧。一是没必要,二是容易误伤。
对于大公司来说,仍然可以用烧钱、技术等方法来跟微信硬碰硬,比如口令这种东西,我们小运营狗是做不出来的。拼多多烧了几百亿再加上用口令作为载体,硬是在 2019 还能用裂变杀出一条血路。
但对于普通公众号和留学机构等中小公司来说,没有技术底子,也没有那么多钱可以烧,只能跟微信躲猫猫,要么就做公众号文章,做海报的就每天出 100 张,被屏蔽了就换,跟人工智能拼体力。
裂变的疯狂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但是还是有操作空间的。多研究研究微信的规则,不跳出微信,多积累几个流量池(做个人号,搭建所谓“私域流量”),安安心心做好每一场裂变,把控好细节,同时搭建好真正有价值的平台避免用户流失,才是风口过去后,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
以上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给出自己的见解~
这篇文章就到这里,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篇文章,之后会在这里通过输出的方式来倒逼自己多输入,就不做裂变诱导大家分享了哈哈哈哈,如果觉得对你有用的话希望可以点赞关注收藏分享~希望 2020 能对运营狗好一些 T_T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大家私信跟我交流!!!
下一篇
《一》什么是DSD?这种格式有什么优缺点?DSD是Direct Stream Digital的缩写,是Sony与Philips推出SACD时所注册的商标。这种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