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
【1865年10月5日】沙畹小傳:第一位翻譯《史記》的西方人,實地考察中國的漢學泰鬥
1865年10月5日,沙畹出生於法國裡昂,法語名:Édouard Émmannuel Chavannes。1885年(20歲),他考入法國的精英大學讀文學,這是類似於美國的“常青藤”大學。
1888年(23歲),大學畢業後,在老師的建議下,開始研究中國哲學,但不久便決定專註於西方人很少人研究的中國歷史。他利用朋友關系,獲得瞭北京法國公使館的一個職位。1889年,他抵達中國,取瞭一個中國名字沙畹,字滋蘭,號獅城博士。(裡昂的本意就是獅子)
(1907年,沙畹拍攝的開封府相國寺)
在中國,他結識清朝駐法使館參贊唐夏禮,得到瞭許多幫助。1890年,他將司馬遷的《封禪書》翻譯成法文,並正式發表。這是他的第一篇學術文章,受到廣泛好評。沙畹大受鼓勵,決定翻譯整部《史記》。
他對中國大量古代碑文,非常感興趣。首次采用西方科學方法,系統研究金石碑文,可以說他是現代金石學的先驅。據說,魯迅對金石學的研究,就曾受到沙畹作品的影響。
(約1892年,沙畹和妻子在訪問日本期間)
1893年(28歲),沙畹奉命回到巴黎。雖然他隻研究瞭五年中國,但學術成就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因此他被推舉進入法蘭西學院,主持漢語言文學講座。
1895年,法語版的司馬遷《史記》第一卷,正式出版。此後10年裡,又先後出版瞭4卷。其中包含瞭史記130篇中的47篇,並附有完整的評論和索引。這是西方第一次翻譯《史記》,沙畹在漢學界聲名鵲起。
7bb3b6827e01166ca905eb5deb5bdf85
(1907年,沙畹拍攝的登封少林寺)
1903年(38歲),他在著作《西突厥史料》中,提出:“絲路有陸、海兩道。北道出康居,南道為通印度諸港之海道。”因此,他被認為第一個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人。
1904年起,他擔任法國漢學雜志編輯長達12年。
94acf8127d205d6b616bfcdb20f46b2a
(1905年的沙畹)
1907年,他回到中國,考察瞭遼寧、山東、河南、山西等地,為期一年。在參觀沈陽故宮,他得到瞭保存在故宮裡的60多面金屬鏡子的模具。如今這些模具保存在法國吉美博物館。
在法國漢學傢中,沙畹屬於第三代,但第一代開創者雷慕沙、第二代繼承者儒蓮,都沒有來過中國。因此,沙畹是第一位真正實地考察中國的漢學傢,開啟瞭歐洲現代漢學的先河。
(1907年,實地考察中的沙畹)
一路上,他對石窟、寺廟、石刻等遺跡,做瞭詳細的記錄,並拍攝大量的實景照片,拓印瞭許多金石拓片。如雲岡石窟圖78幅、龍門石窟圖118幅、河南鞏縣石窟圖18幅等等。由於後來中國陷入戰亂,許多遺跡都被毀壞瞭,沙畹收集的資料顯得非常珍貴。
憑借收集的資料,在隨後幾年裡,沙畹寫成瞭《泰山志》、《中國兩漢石刻》、《華北考古圖譜》、《華北訪古記》等等。
(1907年,沙畹拍攝的龍門石窟)
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俄國、英國探險傢紛紛來到敦煌,卷走瞭藏經洞中眾多的珍貴寫本。1908年,法國學者伯希和趕到敦煌,從挑剩的寫本中,也帶走瞭大量的珍品。
1912年,沙畹和他的學生一起編輯並翻譯瞭,伯希和從敦煌莫高窟拿回來的手稿。沙畹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整理研究敦煌與新疆文物的學者之一,是法國敦煌學研究的先驅。
fcec1a4ef3e4bd3dffcbe70a01d823a0
(1908年,伯希和拍攝的莫高窟)
1915年,沙畹當選為法蘭西文學院主席。
他的著作很多,如《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譯註》、《摩尼教流行中國考》、《中國佛藏中五百故事選》等等。他是現代最有成就的漢學傢之一,被譽為“歐洲漢學泰鬥”。繼他之後,成為法國漢學與敦煌學大師伯希和與馬伯樂都出自他的門下。在他們的影響下,漢學在法國科學界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918年,沙畹病逝,享年52歲,今年正好是逝世100周年。
(1907年,沙畹拍攝的山海關孟薑女廟)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125篇作品,營員“東西望”的第28篇作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