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最初的中心法则认为,DNA转录成RNA,然后再由RNA翻译成蛋白质。但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两支科研团队(分别为威斯康星大学的Howard Temin领导的团队和麻省理工大学David Baltimore领导的团队)各地独立发现了与RNA病毒(逆转录酶病毒)复制相关的新酶,这一理论遇到了挑战 。这些酶可以将病毒RNA基因组转换成互补DNA (cDNA)分子,随后即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这些酶为RNA依赖性DNA聚合酶,又称逆转录酶。因为它们与核心理论的DNA到RNA流程不同,而是由RNA模板转录成cDNA分子(图1)。1975年,Temin 和 Baltimore凭借在发现逆转录酶方面的创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Renato Dulbecco共同获得,后者凭借在诱导肿瘤病毒方面的成果获奖)。
图1,中心法则
在RT-PCR中,通过逆转录(RT)将RNA转化为cDNA,然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DNA(图2)。利用cDNA扩增步骤,有望对初始RNA进行进一步研究,即便RNA样本数量有限或低丰度表达。RT-PCR的常见应用包括表达基因检测、转录物变异检测,以及克隆和测序用cDNA模板制备。
由于逆转录可为PCR扩增和下游实验提供cDNA模板,因此,它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选定的逆转录酶应对所有样本均具有最高效率,即便是难转录RNA样本,如降解、抑制剂残留或具有高度二级结构的RNA样本。
图2,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RT=逆转录,RTase=逆转录酶
一步法和两步法是两种最常用的RT-PCR方法,每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图3)。顾名思义,一步法RT-PCR在单个反应管中将第一链cDNA合成(RT)和后续PCR反应结合在一起。该反应设置可简化工作流程、减少结果差异,并将污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一步法RT-PCR简化了大量样本的处理,适用于高通量应用。但是,一步法RT-PCR采用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将分析局限于每个RNA样本中的几个基因。由于反应需兼顾逆转录和扩增条件,因此,一步法RT-PCR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较低的灵敏度和效率。但是,在RT-PCR中使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有助于最大化目标cDNA的得率,并最小化扩增背景。
图3,一步法和两步法RT-PCR的比较
两步法RT-PCR包含两个独立反应,首先进行第一链cDNA合成(RT),然后在单个反应管中通过PCR扩增第一步骤中所得cDNA。因此,两步法RT-PCR可用于检测单个RNA样本中的多个基因。RT和PCR反应独立进行,可对每个步骤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使逆转录引物选择(oligo(dT)引物、随机六聚体或基因特异性引物)和PCR反应建立(如DNA聚合酶选择和PCR组分)更灵活。与一步法RT-PCR相比,两步法RT-PCR的缺点包括多个步骤延长了工作流程、增加样本处理和操作步骤以及提高污染和结果变异的可能性。
表1,对比一步法和两步法RT-PCR
荧光定量RT-PCR(RT-qPCR)的最常见应用之一是通过对细胞和组织经过一些处理(如药物治疗)后对体内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与RT-PCR工作流程相似,RT-qPCR首先将RNA转化为cDNA,然后进行PCR扩增。主要区别在于,RT-qPCR通过荧光法测定扩增cDNA的水平(图4)。
图4,定量RT-PCR(RT-qPCR)
RT-qPCR基因表达定量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DNA模板的质量和数量。因此,逆转录对于RT-qPCR的成功至关重要。逆转录步骤应产生可代表初始RNA的cDNA产物。因此,所选择的逆转录酶应该具有有效合成cDNA的能力,即使是对低丰度基因、次优质和难转录RNA样本(即富含GC、存在抑制剂或降解RNA样本)。
除高效逆转录酶之外,在选择逆转录反应试剂方面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首先,在宽的RNA起始量范围内,cDNA的动态范围或线性扩增是至关重要的。使cDNA得率与RNA起始量成正比,可确保基因表达定量的准确性。
此外,所选试剂在扩增过程中应产生较高且一致的cDNA得率,以获得具有高灵敏度和低变异性的基因表达结果。单管预混液含有逆转录所需的所有必需组分,有助于将实验变异、交叉污染和移液误差降至最低。
逆转录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首要应用之一是构建cDNA文库。cDNA文库由可代表特定样本中转录序列的cDNA克隆组成。因此,文库提供了关于特定细胞类型、器官或发育阶段的基因时空表达信息。cDNA文库克隆可用于鉴定新型RNA转录物、测定基因序列和重组蛋白的表达。
构建cDNA文库的必要条件是RNA可适当代表其全长和/或相对丰度,因此,逆转录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具有高持续合成能力的逆转录酶可以合成长cDNA,并捕获低丰度RNA。同样,在对具有高度二级结构的RNA进行逆转录时,建议使用热稳定性较强的逆转录酶。
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是一种基于PCR的方法,可用于确定cDNA 5'和3'末端的未知序列。通常,这些方法分别被称为5' RACE和3' RACE。RACE的实验目标包括鉴定5'和3'非翻译区、研究异质性转录起始位点、表征启动子区域、测定完整cDNA序列以及用于蛋白质表达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测序。
起始RNA的质量和逆转录反应的设置对于成功完成RACE实验至关重要。在5'RACE中,任何长度的(甚至包括未到达mRNA 5'末端的)第一链cDNA都将具有添加序列(即同聚物尾部结构或接头),随后通过PCR进行扩增。为了最大化全长cDNA的合成,应选择具有最小RNA酶H活性、高持续合成能力和高热稳定性的逆转录酶。
RNA测序,又称为RNA-Seq,通常可用于研究从基因组转录的RNA及其调控作用。随着二代测序(NGS)的出现,RNA-Seq已经成为用于分析全转录组(即转录的编码和长非编码RNA)、测定基因表达、发现剪接变异和融合转录物以及检测低丰度基因的的高通量方法。与基因芯片相比,RNA-Seq的优点包括动态范围更大、灵敏度更高以及可在无基因组信息的情况下表征RNA序列。
由于大多数测序平台是为DNA设计的,因此,RNA-Seq模板制备需要进行逆转录。最好的结果是所得cDNA能够无偏差代表初始RNA,包括低丰度转录物。全长cDNA合成对于捕获样本中的所有RNA序列也很重要。逆转录的错误率非常关键,其取决于序列文库的大小和数据质量。因此,应认真选择逆转录酶。
在20世纪90年代,DNA芯片的发展开辟了大规模无偏差或先前假说的基因表达图谱分析。芯片由玻璃或矽晶片上数千个被称为“features”或“spots”的腔室组成。每个腔室的表面上固定有相同拷贝数的单链DNA序列,称为“探针”,每个探针代表一个基因。探针与用于微阵列的荧光标记cDNA靶标杂交,可同时比较两个样本之间的基因表达。
在选择逆转录酶以制备用于基因芯片实验的cDNA靶标时,获得高产量全长cDNA的能力对于良好覆蓋RNA来说至关重要,包括富含GC或具有二级结构的RNA序列。同样重要的是,为确保获得高信噪比,逆转录酶必须能够有效整合修饰的核苷酸,从而能够准确且无偏差地检测输起始RNA。
注:本文节选自赛默飞官网,旨在分享知识。
下期内容:逆转录酶的性质,敬请期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