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写湖南,写王夫之。
王夫之,因隐居船山,也称王船山。
他可以很好写,也可以很难写。
很好写,只要写出这两个点就行。
1、王船山很牛逼
2、近代湖南人乃至中国人,都因王船山而牛逼
写出这两点,这篇文章就能结束了。
比如说王船山到底有多牛逼呢?
——张岱年:王船山是中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峰。
——熊十力:儒者尚法治,独推王船山,船山固东方之孟德斯鸠也。
——谭嗣同: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曾国藩: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秉刚直之性,真命世独立之君子。
——美国学者布莱克:“对于那些寻找哲学根源和现代观点、现代思想来源的人来说,王夫之可以说是空前未有地受到注意。”
——1985年美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评出古今八大哲学家,其中有四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们依次是:德谟克利特、王夫之、费尔巴哈、马克思。
西方学界将王船山与马克思并列,这是西方学界第一次如此高标准认定中国哲学家。
比如说王船山对近代湖南人乃至中国人,影响有多大呢?
——章太炎分析辛亥革命成功思想源头时说:“船山学术,为汉族光复之原。近代倡议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端在于斯。”
——新儒家代表熊十力也认为:“清季学人,都提倡王船山民族大义。革命之成也,船山先生影响极大”。
——梁启超:近世的曾文正、胡文忠都受他的熏陶,最近的谭嗣同、黄兴亦都受他的影响。清末民初之际,知识阶级没有不知道王船山的人,并且有许多青年作很热烈的研究,亦可谓潜德幽光,久而愈昌了。
就连教员的老师扬昌济,都深受影响。
——“王船山一生卓绝之处,在于主张民族主义,以汉族之受制于外来之民族为深耻极痛。此是船山之大节,吾辈所当知也。"
不愿成佛,愿见船山——这是人们对王夫之的最高评价。教员的恩师杨昌济一生景仰王船山。杨昌济对王船山的认识深深影响到以教员、蔡和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五四进步青年
教员称赞王船山“开一代风气之先”,“对湖南学风有着巨大的影响”,建国后数次亲笔题写“船山学社”。
教员到达延安后,开始从理论上探寻中国革命成功之道,撰写《实践论》和《矛盾论》。写作“两论”时,教员曾写信给长沙师友,请其找寻王夫之的哲学著作。教员的成功,根本一条就是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播种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其中也有船山思想的无形影响。
王船山推崇豪杰圣贤的刚健精神,认为杜甫总是哀叹牢骚,像个柔弱女人一样,没有刚健大丈夫的气象,所以王船山很贬低杜甫,教员也受王船山的影响,他说过:“杜甫的诗有的好,大多数并不怎么样,不愿看杜甫、白居易那种哭哭啼啼的作品。”
是的,都不用岱岱详细的分析,光凭这些声名显赫的人物和西方学界对王船山的推崇,大家就可知道王船山有多牛逼。
光凭这些近代史牛逼哄哄的人物如此受王船山影响,大家就可知道王船山影响近代多么强烈。
连教员这样的千古伟人,都如此推崇王船山,都在船山遗学中受益匪浅,可想而知的牛逼哄哄影响巨大。
那么,搞清楚以上这两点,王夫之的文章就能到此结束了?
是可以结束了。
但是,岱岱不满足。
岱岱一向喜欢上帝视角,全球格局。
别人写王夫之,最多从明末写到新中国,从曾国藩深受影响,写到教员深受影响。
但是,岱岱不满足。
因为岱岱探索后发现,王夫之是剖析中国几百年国运的一个绝佳切入口。
要研究透王夫之,需要有一个概念,两个维度。
一个概念,就是中国版本的思想启蒙运动。
两个维度,就是横向和纵向。
西方能产生科技革命并步入现代社会,思想启蒙运动居功甚伟,基本上当代西方建国的思想理论和人文通识,都源于几百年前的思想启蒙。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我们中国人常常恨,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思想启蒙运动?
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因为几乎在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同时期,中国也有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是的,就在明末清初。
侯外庐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中认为中国启蒙思潮始于16、17世纪,表现为何心隐、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和颜元等人强调教育、自治和自由的思想主线,指出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具体反映(见明清实学)。
萧萐父进而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问题讨论中阐发了关于明清之际文化思潮性质的观点,肯定明清之际反理学思潮的启蒙性质,指出和欧洲一样,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伴随着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出现的,并且发展成为17世纪强大的反理学思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分别以李贽、王夫之、戴震为代表,体现为个性解放思想、初步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精神三大时代主题。
是的,明末清初时代,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几乎和欧洲同时期,甚至还早了50年。
1644年,明亡
顾炎武,1613年—1682年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黄宗羲,1610年—1695年
朱舜水,1600年—1682年
方以智,1611年—1671年
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1689年—1755年
伏尔泰 ,1694年—1778年
狄德罗 ,1713年—1784年
约翰·洛克,1632—1704
卢梭 ,1712年—1778年
康德,1724年—1804 年
霍布斯,1588年—1679年
哲人说,历史多次证明,天才总是成群的来,成群的走。
在欧洲天才闪耀人类星空掀起思想启蒙运动的时候,东方也有一群天才在跃动。
西方这些启蒙思想,大家都知道,关于人本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还有社会契约论,关于建国理论的三权分立,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介绍下东方明末清初的思想运动。
1、华夷之辨
这个当然是最主要的,明亡清兴,异族统治,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那个时代的汉族读书人怎么可能没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呢?
三大儒里面,王船山是华夷之辨最强烈的,黄宗羲后来让自己的儿子投靠清朝,但王夫之至死都不投靠清朝。
甚至王船山的民族主义,极端到了民粹主义的地步。
王船山将孔子的华夷之辨发展到了种族偏见,让种族代替了价值判断,似乎华夷之分是天经地义的。他说“天下之大防二,中国,夷狄也,君子,小人也”。
在王船山著作的语境里,夷狄是他骂人的话,类似于“畜生”,他评论历史人物的不好,说的最严重的定语就是“此人和夷狄一样”。
因为其他两大儒在民族意识上,还不是那么的激烈,所以其他两大儒的著述在清初还能部分选择性发行,两大儒得以享誉海内。
王船山知道自己的书有多“反动”,一出书就要被清朝诛九族,所以他500万的著述都是家族内部传阅,他在学术上也完全与官方乃至与江、浙、中原学者断绝往来,他严格告诫子孙:“尽藏其书,二百年后乃可出。”
以至于清代初中期的读书人,只知顾炎武黄宗羲,而不知王船山,船山遗学仅在湖南士人的核心圈子里小范围流行。
直到徒子徒孙的曾国藩,打下太平天国的南京后,才被第一次公开刊登出来,让船山遗学在200年后公开于世间。
2、痛斥儒学空谈和门户党争
华夏陆沉之后,明末三儒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皆痛感明末士大夫空谈心性,不重实际,“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根本不懂经世致用,不会办实事只会党争而导致明亡。
“宋后,二氏学兴,儒者浸淫其说,静坐内视,论性谈天,与夫子之言,一一乖反,而至于扶危定倾大经大法,则拱手张目,授其柄干武人俗士。当明季世,朝庙无一可倚之臣。”
明末的三大儒,不约而同将矛头直指在他们心中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王阳明:
顾炎武说明朝因王阳明一人而局势大乱:
“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风至于有百余年之久者,则王伯安(守仁)之良知是也。”,“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讲危微精一之说。”——顾炎武《日知录》
我们的王夫之,更是痛骂王阳明的心学导致党争亡国:
“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其究也为刑戮之民,为阉贼之党,皆争附焉。”——《张子正蒙注》序论
就黄宗羲比较客观。
黄宗羲说,王阳明的心学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王阳明的徒子徒孙。
“阳明心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前言
黄宗羲帮王阳明说话,说阳明先生是讲究知行合一的,从来没空谈,但他的徒子徒孙过于偏重心学中“心外无物求诸己身”这个概念,过分追求“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导致心学发展走上了空谈的邪路。
让明末的心学成为一种完全修身养性的学说,类似佛教的禅宗,无法经世致用的理论。
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宋明理学那里只要通过以身作则,教化百姓,君王正心就可以天下大治,这显然在现实政治的残酷面前多少有些幼稚。
黄宗羲这一点是对的。
日本明治维新那帮人很多都是心学的信徒,但他们没有空谈成性,因为阳明心学传到日本的时候,泰州龙溪等徒子徒孙们还没改掉心学本来面目,所以日本的心学没有脱实就虚。
明末清初的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如此批判王阳明的心学,不是和王阳明过不去。
而是鉴于明亡的教训太惨痛,他们要改革儒学中的空谈党争,所以对心学开炮。
明末对王阳明的批判,影响很大,直到清代中期,“海内士大夫,以宗阳明为耻”。
阳明心学再度在中国找回地位,是留日归来的蒋介石时期的事了。
这里岱岱要特意指出这一点。
——清代经学家并没有停下批判宋明理学的脚步,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三大家的经世致用思路,希冀在故纸堆中重新发掘儒学的意义,即“廓清宋明,直归孔孟”,想排除宋学脱实就虚的错误。
而在同时,聪明的乾隆看到了汉学(也就是经学)在民间的影响,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一方面成立四库全书馆,给经学家们良好的条件去引经据典,整理国故;另一方面乾隆用过烈的文字狱压制经学家们的质疑精神和政治实践。也因此经学家们只能在小学训诂上下工夫,而清代经学的顶峰就是著名的乾嘉汉学。
这种乾嘉汉学比后期的阳明心学还无用,完全就是雕虫小技,是A4雕花术,中国最聪明的一群人,天天就在故纸堆里翻来翻去,无益于社会治理,无益于发展科技。
在清朝的思想钳制下,汉族读书人想突破儒学的脱实就虚,但最终失败,陷入更空谈无用的死地。
而上面提到,王船山的学说因为极度反清,没公开发行,只在湖南士人的核心圈流行,为楚湘士人的精神导师,并没有外露到别的省份。
而王船山是当时硕果仅存的,讲究经世致用的实学。
两者结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别省读书人都在卷八股文卷考据学,只有湖南读书人在研究政治制度,研究军事用兵,曾国藩打呆仗结硬寨是因为他懂营地防御设施的建设,懂军事工程学。左宗棠有商业意识所以扶了一个胡雪岩,甚至左宗棠连水利学都专门研究过,结果这类知识被左宗棠用在了新疆屯垦的农业建设上。
人比人气死人,清后期的湖南读书人,对别省读书人,那就是降维打击啊!
清朝后期为什么都是湖南人打仗湖南人干事?为什么是湖南人能人辈出稳压全国?
就是这个原因!
不是湖南士人天赋异禀比其他省的人更聪明,而是其他省的士人都卷错了赛道做的都是无用功,只有湖南读书人走在正确的赛道上,一遇乱世自然大放异彩。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这是思想优势,当然还有物质优势。
这个都是学界说烂的事了,岱岱写也不是原创认知,所以转发补充下。
3、反对君主专制,初步人本思想
——黄宗羲提出“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宣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否定了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王朝中国是一姓之私,代兴代废。唯有文化中国,从炎黄至今,贯穿中国历史始终,只要守住中国文化,捍卫了中国文化价值,中国就永远不会败亡。顾炎武的以“众治”代“独治”,扩大郡县守令职权的主张,都是限制君主专制,追求人民权力的思想体现。
这是很难得很难得的事。
儒学的宗旨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专制是儒学绝对的政治正确,“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明君思想更是一代代读书人的思想钢印。
当年欧洲为了突破宗教统治爆发了多少论战,死了多少人啊。
明末清初的他们竟然敢跨越儒学这个绝对禁区,真的是给我太大的震撼和惊喜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明朝没亡,这些思想家是不可能激进到如此的地步的。
没办法,明朝的皇帝太辣鸡了,除了少数几个有水平外,其他的万历天启是一个比一个的辣鸡。
如果明朝多出几个明君振作国势,这帮思想家还会走儒学的老路子,抱着明君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但明朝皇帝过于辣鸡导致被小不点一样的满清给灭了,让当时的思想家集体反思这种君主专制的弊端。
4、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农商都重要
儒学重农抑商几千年,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及社会巨变,却迫使著一批精英士大夫对旧有的政治经济学说进行重新思考。
明末读书人是抗清打仗过的,王夫之就曾当过南明的军师幕僚,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你懂的,这些思想家否定心学的空谈心性,要儒学经世致用,懂干事能干事,就必然将商业地位提高。
其他还有物理学的综合认知, 还有三教统一的突破,这些也是明末清初的思想结晶,就不多介绍了。
二、横向维度
以上,是介绍那次思想启蒙运动,是介绍清楚概念。
现在,让我们进入维度比较,横向维度。
现在的我们知道了,东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思想启蒙运动,但西方的思想运动如火如荼越演越烈,最终让欧洲乃至人类都进入到了新纪元,而东方的思想启蒙运动则戛然而止。
是的,西方越演越烈,东方戛然而止。
为何?
主要原因两个。
1、清朝打断历史进程
清朝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巅峰,是集大成者。
满清为了维护统治,自然对汉族进行思想阉割,硬的有文字狱,软的有借四库全书修书而毁书。
可以说,如果南明能和满清划江而治,维持几百年统治,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运动,还能继续下去有所发展。
历史多次证明,中国只有乱世才能有理论的百家争鸣,才能有思想的突破创新,统一后就是一管就死。
更别说这个统一的政权是满清这个异族统治了。
所以中国版本的思想启蒙运动,在清朝建立后,也就戛然而止了。
2、西方主要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东方主要推动力是亡国的刺激
这点是最根本的。
明末虽然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相比同时期的欧洲还是孱弱。
西方启蒙运动是典型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为了继续发展生产力需要改革生产关系,于是发动了思想启蒙运动。
而东方这批思想天才们,则是受异族侵略统治的刺激,华夏读书人因此“天崩地裂”的乱世,而产生了对儒学权威对封建专制的一系列质疑挑战。
所以你看明末三大儒,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最强烈的主张都是华夏夷狄论,然后才是对君主专制的攻击,对儒学的突破。
他们对君主专制的攻击的确带有朴素的民本思想,和卢梭伏尔泰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有一定的相似。
但终究不是彻底的民主思想。
原因很简单,如果明朝没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满清怎么可能坐朱明的江山?
是的,即使后面农民军帮助南明抗清,但当时士大夫,都是怨恨这些农民的。
时代注定那代中国思想家群体,无法脱离儒家君子小人的分野,孕育出真正的“人人平等”思想。
比如王船山到死,都敌视农民起义。
也因生产力局限,东方的思想启蒙家并没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们没有打破儒学对科学技术“奇技淫巧”的桎梏。
比如王船山就不相信地圆说,他认为地圆说是利玛窦靠天文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死算”出来的。
中国那次思想启蒙运动,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但依然是朴素的,不是科学的。
有人民为重的论述,但只是论述而不是“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的理论体系。
反对君主专制,但没有成熟的“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制度设计理论。
有讲究实用的经世致用,但忽视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简而言之,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明显且强烈的局限性。
就算满清的阉割不成功,中国这场思想启蒙运动,也注定无法再往前走远走深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运动的基础在异族侵略统治的刺激上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上,就注定无法走远。
一句话就能解释:
1644年明亡清兴,随后清朝闭关锁国。
1698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爆发。
就像大航海运动,东西方几乎同时开启了大航海,大明航海远远领先于欧洲。
但建立在朝贡体系上的郑和下西洋,虽然开始就强大无比,但最终昙花一现。
建立在商业殖民体系上的欧洲大航海,虽然开始落后弱小,但最终引爆全球。
东西方几乎同步的思想启蒙运动,和几乎同步的大航海,结果都是中国可惜了。
这一点,是直指中国思想启蒙的本质,岱岱特意圈出的。
以上这些,就是看王船山的维度之一,横向的维度。
二、纵向维度
将王船山等人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运动,和横向的几乎同时期的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做对比。
才能跳出船山看船山,跳出中国看中国。
这就是第一个维度,横向维度。
现在,我们开始第二个维度。
纵向维度。
这个维度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只是没人去点破罢了。
中国思想启蒙运动,一直以来说的都是近代的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创建《新青年》为标志,特点是引进西方的民主科学。
其实,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有上下两场。
上半场,是明末清初时期以王船山为代表的思想启蒙,到清朝结束统治。
下场,才是陈独秀开启的新文化运动。
上半场怎么这么久?持续200多年?
我们都知道,王船山的书在200年内都没有流传世间,是太平天国覆灭后才公布的。
而那次,带动了中国绵延20年的晚明热潮——"无报不谈明末事"。
这个现象,有本书详细的描述了:
在1898-1918年间,有一股晚明热潮,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在谈论晚明之事。
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当年的盛况和原因。
1、曾国藩的政治需要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利用自身名望,给王船山等晚明思想家宣传,打响了晚明热的第一枪。
2、革命党人的政治需要
曾国藩宣传船山,用其经世致用理论,来搞圈子文化建设,和推进洋务运动思想建设。
后来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革命党人兴起,他们接了曾国藩的棒,更加卖力的宣传王船山。
为何?
因为王船山在曾的努力下已经是当时的大热IP,用现成的省去了新IP的推广成本。
而王船山是几百年来最反清的大家,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革命党人追求的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以王船山他们不遗余力的推广和重新定义。
——近代以来人们对于船山的理解,往往受到两个前见的影响:一是重视船山的民族论,将之作为排满革命的理论宣传;一是将船山看做启蒙的思想家。
——无论是谭嗣同、梁启超,还是郑孝胥、章太炎等,都因为自己身处的时局而拿着南明史来做文章的具体行为,比如谭嗣同身为湖南人便不停宣传王夫之,又比如梁启超为了启发民智便歌颂黄宗羲,而郑孝胥作为满清遗老则以明季遗民自比,章太炎又因排满而大力宣传南明抗清。
这放现在,就是革命党人在舆论阵地上做反清准备啊。
所以,知道为啥那20年有声势浩大的晚明热了吧。
那20年是以湖湘集团为代表的汉族力量壮大的20年,更是革命党人谋求推翻清朝统治的20年,他们不约而同鼓动起思想舆论界的晚明热。
而王船山因为有曾国藩和革命党人的接力捧场,所以在那20年晚明热中是独领风骚,地位和讨论热度远高于黄宗羲和顾炎武。
了解完那20年的晚明热,大家才对思想启蒙运动有上半场的认识。
王船山那些明末清初思想家,一辈子都在反清复明。
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成功,但他们留下的思想火种,在200多年后被革命党人当做武器,激发了全国全民的反清意识,成功杀死了清朝统治。
马克思的话无比应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从1644年的明亡,到1912年的清灭,这是场持续268年的思想启蒙运动,他们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的思想却一直在战斗。
两百多年里,有思想运动的戛然而止,有乾嘉学派的穷途末路,有湖湘士人的火种传承,有革命党人的大声疾呼。
最终,这场暗流涌动了268年的思想风潮,成功终结了满清的统治。
王船山们,是失败于当时,但成功于后世。
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等老先生们,最终和后人一起,完成了反清大业,他们是汉人的脊梁,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这,就是思想启蒙运动的上半场。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被推翻后,中国就迎来春天了吗?
没有,推翻了封建主义后,中国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
是的,帝国主义。
这时候,汉族知识分子还能继续用王船山等人的思想武器,去和帝国主义斗争吗?
不可能啊。
上面已经说了,王船山等人虽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具有一定启蒙价值,但有强烈的局限性。
在200年前,王船山等大儒就已经比不过同时期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了。
而欧洲思想在这200年还是不断进步的。
200年前就已经打不过了,200年后更不可能打的过了。
中国用王船山的经世致用搞洋务运动可以,用王船山的华夷之辩搞驱除鞑虏也可以。
但无法用具有时代局限性的王船山去搞开启民智,去搞民主科学,去搞现代思想启蒙,去建设现代国家。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惨败,从北伐成功到袁世凯复辟,当时中国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明白,中国已经无法靠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来渡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的乱世危机,来带领国家走向独立富强。
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要想成功,只能向西方学习!
1912年,清朝灭亡,反清大业完成,王船山热和20多年晚明热的历史任务,随之完成。
三年后。
1915年,陈独秀创建《新青年》,高举向西方学习“民主科学”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诞生,中国思想启蒙运动下半场正式开始!
所以,王船山们也就注定,只能活跃在上半场。
下半场,已经不是王船山们的时代了。
这,就是纵向维度的比较。
将王船山等明末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脉相承的本质关系点破。
这就是时间上的纵向维度。
四、总结
至此,历史的脉络已经梳清。
——17世纪,东西方几乎同时涌现思想启蒙运动
——西方运动的主要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东方运动的主要基础是异族侵略统治的刺激
——西方运动越演越烈走入新纪元,东方运动戛然而止仅留湖南王船山一个火种
——200多年后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剧变”的惨痛深渊
——王船山赋予湖南士人以独特的赛道优势,让湖南士人降维打击全国,以至于近代能人辈出
——曾国藩公开发行船山文集,推动社会上的船山热潮和晚明热潮
——革命党人接棒,在舆论领域发动了绵延20年的晚明热,为反清做舆论准备
——清朝被推翻,中国成功驱除鞑虏,中国思想启蒙运动上半场胜利结束
——新文化运动接棒而起,思想启蒙运动开启下半场,中国学习西方主义救亡图存
——共产党建立,中国在西方各路主义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49年10月1日,经过中国人民漫长的艰苦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
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当那位天安门大楼上的伟人,展望中华大地陷入沉思的那一刻,他是否想起了他的往事,想起了他这一路走来的过往。
那是秋叶纷纷的井冈山。
那是夏日炎炎的嘉兴湖。
那是冬雪皑皑的北大馆。
哦,还有一个地方。
那是他读书求学时候,和同学创办的第一个学社,青年的他,正是在那里立下了人生目标。
那是他最早出发的地方。
天安门上的他,缓缓抬起了头,想起了那个春风煦煦的日子,想起了他手写的那个学社名称——
上一篇
下一篇
英語詞匯 表示“致死的”、“致命的”的形容詞嘉中deadly 、fatal、lethal、mortal 這組形容詞都可表示“致死的”、“致命的”意思。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