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十二):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三体世界

【多图预警,流量党请先关注,有WIFI再看】

这是一份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对,有西有北有南没有东,那就由我做这个东,请大家吃瓜。咱们一边吃一边唠嗑吧!

错过往期的吃瓜群众,请关注本专栏就可以阅读往期文章了~

——————-

友情提示:本期文章较长,建议利用20分钟左右整块时间阅读。

各位吃瓜群众大家吼啊,吃了没?

之前看评论时,有一位吃瓜群众建议我恢复文章的前言,那我这次就恭敬不如从命,继续在前言里帮大家把三观正一正。

我的工作环境是允许带耳机听歌什么的,恰逢我常用的某网络电台搞促销,所以我这个星期上班的时候,在上面收听了一些“艺术史”类的播音节目。我试听的两位节目作者都有知乎账号,我就不点名了。去听的初衷,是我想知道非专业的观众在号称“轻松看懂”的这些节目里到底能够学习到什么。

听了大概十期之后,我不得不把这两个节目以及与其类似的种种“快餐”艺术节目称之为“艺术鸡汤”。

为什么是鸡汤呢?不是因为它们有营养,而是因为它们的基本调调有两个,一是煽情,二是低俗化。

煽情的例子比如说某集讲莫奈的。我没想到一个介绍莫奈的节目,居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一张不太重要的作品上,就是这张:

这是莫奈画他妻子逝世的一幅画,并不是一张值得在用几分钟介绍一位画家时应该选择的典型作品。然而主播花费了这几分钟里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声情并茂地渲染这种艺术家对妻子情深意切,甚至于在妻子遗体前“追光”的真爱行为,并不断地暗示观众,这种爱情非常感人,进而上升到“艺术使人感动”。节目的其它时间则对莫奈更重要的作品一笔带过,并提到了莫奈晚年的白内障,又对作为莫奈作为追求光的艺术家得白内障的那种“崇高的痛苦”再次进行煽情。

你看他好爱妻子啊!妻子去世还要画!他好爱艺术啊!白内障了还要画!多么令人感动啊!我相信这种以钢琴配乐、配合主播缓慢深情时不时停顿的语言、极其煽情的文案一定会把很多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绕进去,进而进入到“感动”的刻奇状态。(不了解刻奇这个概念的,请阅读: 刻奇(Kitsch)是什么?如何克服刻奇? – 心理咨询 – 知乎)

这正是这类艺术鸡汤的用意,将“艺术使人感动”偷换概念,换成“不渝爱情的感人”、“被病痛折磨仍热爱艺术的感人”等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移情的泪点套路,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大家看,上述两个泪点是不是可以完美套用到任何一部赚取眼泪的电视剧里?

打个比方,我是个物理外行,但是我对物理很有兴趣,想要知道物理有什么用,如何入门。结果我找来一些“物理史入门”,上面洋洋洒洒几千字大讲故事,比如居里夫人的爱情故事,居里夫人遭受辐射导致慢性病仍坚持工作的故事,不断强调这些故事的感人之处,快把人听得掉下眼泪,最后才用几句话简单介绍居里夫人的成就和贡献。这样的入门有用吗?能带给受众多少有用的入门知识?

沿着这个路数搞下去就是:

其一,大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大穷或大富、颓废狂野、不修边幅、生活痛苦、精神疾病、嗑药找灵感、要么一生只爱一个要么到处留情……);

其二,再从这种刻板印象中去进一步强化刻板印象(这个画家因为有精神病所以用灿烂的颜色,这个画家很爱他的妻子所以把她画得很美丽,这个画家身残志坚所以好伟大好值得我们尊敬……);

其三,由以上逻辑必然地发展为,逐渐把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等同于艺术家个案研究,过度强调艺术家个人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决定性影响,而忽视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的美术规律,实际上就是认为美的内容大于美的形式。

结果大家到了美术馆,就变成了花一分钟看画,再花五分钟看画旁边的那个介绍牌。

我在这个专栏主要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淡化对艺术家本人故事及艺术作品故事的关注,强化对绘画本体的欣赏,对美的形式的欣赏,出发点正是为了避免吃瓜群众深陷刻奇和刻板印象无法自拔的情况。

另一个问题就是低俗化。例子是某集讲古希腊神话的。整集都在讲希腊诸神如何乱伦,如何约炮(这个词用了很多遍,为了达到搞笑效果还把炮字消音了),讲了一大堆希腊诸神如何淫乱约炮的故事之后,最后来了一句“人神共形”。我了个亲娘咧,最后这句比前面重要很多好不好……

通俗地去解读艺术并没有问题,但通俗不等于低俗。非要把某些画家的名字进行龌龊的谐音联想,非要把可以用简单语言复述的故事刻意编成黄段子,这不是普及知识,而是对求知的人不负责任。

我在听这个节目的时候,对自己做了一个假设,假设我真的不知道任何希腊神话的内容,如果我听完这一集,再去看古希腊神话题材的绘画,能得到什么?

举个栗子,节目有讲到“丽达和天鹅”,这是一个很多画家都画过的题材,也是一个公认的色情题材。如果把几张同样是丽达和天鹅题材的画一起放在刚听完节目的我眼前,我怎么欣赏?

如果我按照上文的方法去欣赏,无论有多少张丽达和天鹅放在我眼前,我也只能说出这同一个故事:噢,宙斯变成天鹅和丽达约炮了,他们好淫乱啊。咦,我居然能看懂这个故事欸!我能看懂绘画欸!

结果我就把把一张张油画活生生看成了看图识字的春宫图。

这是一种以题材先行的艺术欣赏方法,看上去很实用:大家都不知道画面里的人是谁啊,他们在干什么啊,都想知道。所以很多艺术鸡汤就是这么干的,告诉你画面的内容故事,告诉你画这幅画的人的故事,外行人就觉得哦原来就是这样。

然而,看懂故事就是看懂画了吗?如果文字已经把一个故事讲穷尽了,为什么不写作就好了?为什么不同的画家还要对同一个讲完了的故事进行不同的绘画再创作?

讲真,像我这种非美术史专业的画画出身,基本的神话和宗教故事知道一点,但有时候对于绘画题材的用典很可能不记得或者不知道。比如鲁本斯有张画叫《劫持留西帕斯的女儿》(这名字还是我现找的):

我们同学和老师之间每次提到这幅画,都是叫它《劫持叉叉叉的女儿》。不记得名字,不知道故事。并不是以不知道为荣,而是这并没有妨碍我们去欣赏这幅作品,换而言之,我们用美术语言去读画,而不是用文字语言。要是让艺术鸡汤们来写,肯定又是一番不可描述的描写啊,讲故事发生了什么啊,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啊,马是什么种的啊……

用这套方法来入门还行,看一些古典作品还可以看得出点内容,但是如果把它当成思维定势,到了大概达达主义差不多的时期就开始不知道艺术家在干嘛了。

所以,我希望把吃瓜群众对艺术的关注点从这些东西里拉回来,我们去谈线条、空间、色彩等等,实际上就是在为大家建立一套普遍适用于欣赏从古代到当代艺术的方法。否则,大家东一榔头读了N多神话宗教故事,看着当代艺术黑人问号;西一锤子读了某艺术家传记,看着别的艺术家作品黑人问号。

下面进入这次的主题:继续聊色彩三要素。

~~~~~~~~~~~~~~~~~~~~~~

上一期我们简单了解了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很多吃瓜群众表示似懂非懂,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去理解这些概念。

色相。色相是三要素里最好懂的,就是我们感受到的不同颜色,比如我们说红色、绿色、蓝色这些颜色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说颜色的色相属性。

再进一步讲,色相的名字又有非常多种。比如说蓝色系,国内常见的就有天蓝、湖蓝、钴蓝、宝蓝、普蓝(普鲁士蓝)、群青,国外还有国王蓝、靛蓝、法国蓝、锰蓝(不是猛男)等等。

大部分吃瓜群众不是搞美术专业的,所以不需要掌握特别多的色相名字,但是要注意一点,在谈论西方绘画的颜色时,很多时候都习惯用油画颜料的名字去称呼色相。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讲“橙色”,在绘画里我们可能会讲这个颜色“橘红偏黄”,或者“中黄偏红”,而不去说“橙色”,因为橙色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油画颜料色相。再比如“咖啡色”,绘画里可以对应一大群土系颜色,比如赭石、熟褐、生褐、土红调(tiao)土黄,都可以是所谓的咖啡色。所以有时候日常用语中的颜色用来谈论绘画颜色并不严谨,但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以后如果有机会专门来几期讲绘画颜料的,再来深入讲这个问题。

再者,绘画中的色相名称并不需要像设计领域那么精确,那么fancy。比如大家都知道设计行业有派通色等标准色号,彩妆行业更是有数不清的天花乱坠的色号,而绘画领域基本只依靠颜料名称去称呼颜色。然而每个厂家制造的颜料即使是同一个色相名称的,颜色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别。而且,绘画在画面上的颜色绝大多数都经调和,很少有从颜料管里直接取色画在画面上的,所以谈论绘画颜色时经常会用“偏”这个字,表示在颜料管挤出纯色的色相基础上的色彩偏向,比如“玫红偏蓝”,“草绿偏黄”,“土黄偏红”之类的。但是一般不说偏白偏黑,因为偏白偏黑就是下面一个问题,明度。

小结:1,绘画的颜色色相名称不需要十分精确;2,谈论绘画颜色时多数用颜料名称指代色相;3,色相可以用颜料名称+偏色去描述。

~~~~~~~~~~~~~~~~~~~~~~

明度。美术的明度(Value)很容易和其它类似名词,如Brightness, Lightness, Luminosity等混淆,所以吃瓜群众先知道一下,就是美术的明度,跟摄影或者Photoshop的那个明度(Brightness)或者亮度(Lightness)不是完全相等的概念。

上一期我们看了这个图:

(图片来源:色彩的体系2 | 快乐成长)

用纯色(Hue)加白,得到的颜色明度高,用纯色加黑,得到的颜色明度低。

下图同理,只不过这图等于没有加黑的部分,仅有左边纯色一路往右加白,因此明度从左向右一直变高。

这张图乍一看,跟上面那张差不多,也属于明度一路变高的,但是这张图里的蓝色并不是由左边纯色加白得来的,而是本身的色相有所不同,同时这些不同的色相带有明度的不同。没错,色相之间也有明度的高低不同。

(图片来源:http://cherngzhi.blogspot.com/2015/06/colors-chroma-and-its-values.html

通俗来理解,就是你把彩色照片用Photoshop去掉颜色,弄成黑白效果之后,黑白的深浅不同,代表着原颜色的明度高低不同。

(图片来源:Colour Schemes | Painting I / Painting II (All Sections))

比如上图中,3点钟方向黄色的明度最高,因此它变成黑白之后显得最浅;8点钟的蓝色反之。其他颜色就都在3点和8点这个明度区间里。

注意,明度并没有绝对的高低,而是通过颜色之间的对比产生。比如说,上图8点钟的蓝色是明度最低的,但假如我在上图再加入一个比它更深的颜色(不一定是蓝色),比如土红色,它可能就比这个蓝色明度更低了,然后如果再加个群青,可能又比土红明度更低,如此类推。

这是一个纯色加白的色轮和黑白对比,大家不但要看最浅和最深,还要看中间的类似明度对比。比如8点钟蓝色最浅的那一格,明度与黄色第二、三浅差不多。可以重复用手指遮住某些颜色进行两色对比。

(图片来源:http://terrymiura.blogspot.com/2015_01_01_archive.html

这是纯色加黑的色轮和黑白对比:

(图片来源:http://terrymiura.blogspot.com/2015_01_01_archive.html

看明度还有一个很容易中招的地方,就是很多看上去鲜艳的颜色,事实上是纯度高,而不是明度高。典型例子就是红色,大家看上面的图,那个4点钟的红色很鲜艳吧,感觉很亮眼吧,但是去看黑白图,它的明度实际上是处于中间的,比起同样鲜艳的黄色明度低很多。

下面这张图是大招,看懂了,大家学习明度就过关了:

数字的值代表的是背景灰色条的明度从低到高的变化。

假设0号竖栏是五个纯色,那么每一个横行从左到右,明度从低到高,而纯度从高到低。

每一个竖栏,色相和纯度不等,但明度几乎相等。

比如说看3号这个竖行,是不是感觉那个蓝色非常鲜艳,而最后那个橄榄绿色很暗淡?然而它们的明度是几乎一样的。其它条同理。这个其实是挺反直觉的一个现象,需要通过一些练习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判断能力。

明度的另外一个坑,是这个词的翻译。因为不管是明,还是亮,这俩字的意思都蕴含着光的暗示,而美术里的明度(Value)这个词事实上跟颜色的“光感”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明度事实上就是黑白关系。当我们在讲一张油画的素描关系时,实际上就是在说明度。我个人感觉,如果把Value理解成“价值”和“重量”更好,就像天平上的砝码,两个颜色一比较,谁的Value比较高就上浮,Value低就下沉。比如红色比黄色的心理感觉在重量上要重一些吧,所以红色Value比黄色低。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仅供参考。(评论区表示这段写反了,我囧,不好意思……不改了就这样吧,反正这不是特别靠谱的说法)

小结:1,美术的明度跟其它领域的明度概念不完全相等,不可混为一谈;2,明度没有绝对的高低;3,明度可以由同一色加黑加白产生,也可由不同颜色的色相对比产生;4,明度的字面意思容易使人误解为明度与光的照射有关,事实上美术的明度概念跟光没有直接关系。明度就是黑白关系,以及油画里的素描关系。

~~~~~~~~~~~~~~~~~~~~~~

纯度。上期说过,要理解纯度,必须先理解互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s)。

互补色的理论牵涉到两个人类生理现象:视觉暂留和补色残像。

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约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摘自维基)

补色残像现象,就是视觉暂留的一个方面,即这个残留的像会被人感知为原物体颜色的补色。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红色物体的残像会有绿色的感觉。

盯着下图左边的黑点(只看黑点,不要看圆形的轮廓),大概三十秒之后眼光快速移动到右边黑点,这时候会出现一个圆形的残像,尝试感觉它的颜色。它不会是真的很绿很绿那种绿色,而是一种“绿色的感觉”,吃瓜群众们试试看。

那么在RYB系统里,三原色是红、黄、蓝。这在上期十二色色轮里看到过,就是中间那三个家伙:

原色、二级色和三级色组成的这个十二色色轮,色轮上每两个处于180度的颜色为互补色。比如,12点和6点位置、3点和9点位置,换而言之如果穿过圆心画一条直线,线上两端的颜色就是互补色。

重要的常用互补色有以下几对:红色-绿色,黄色-紫色,蓝色-橙色。实际上每一个原色的补色就是另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二级色。

补色理论在美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大家也要意识到,这是一个概念化的理论,非常有指导意义,比如在美术高考考前班里,画红色的苹果一定会在阴影里加上一坨鲜艳的绿色,以显示这个学生掌握了补色理论,这是一种强化概念的教学,事实上红色苹果阴影里的绿色补色是很微妙的。所以补色并不那么简单和绝对,比如上面那个实验,理论上我们是可以看到一坨绿得如色轮上那种绿色一样的残像,而事实上那点绿色是非常模糊的。

以后我们会继续讲到补色的实际应用,现在先回到纯度上来。

首先,纯度实际上就是饱和度,就是指原色在某个颜色里占的比例多少。原色最纯,越接近原色的颜色,纯度越高,越接近黑白灰三种“无彩色”的颜色,纯度越低。

如果说,明度是一个颜色逐渐变白、变黑的过程,那么纯度就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颜色逐渐变灰的过程。

简单来说,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彩色颜料,就可以视之为纯度最高的,最纯的颜色。不管是加白、加黑、加灰、加互补色、实际上加入任何颜色,都在降低这个颜色的纯度。

(图片来源:http://artstudyguide.blogspot.com/p/blog-page_4.html

大家看这个图,1行1格大红作为纯色,出现在2行4格,往左明度变高,往右明度变低。出现在3行1格,纯色的纯度相对最高,越往右纯度就越低。所以说明这个大红色格子在图里,明度中等,纯度高。

为什么是纯度降低的过程是变灰的过程呢,这又涉及补色的理论。实践中如果把两个互补色充分混合,就会得到一些发灰褐色的,中性的、色彩倾向不明显的颜色。

比如往红色里逐渐添加绿色,就会逐渐把红色的纯度降低,也就是说红色的饱和度下降,最终会降到一个临界点,就是不偏红也不偏绿的灰色,过了临界点之后又从纯度低的绿色一路变成纯度高的绿色,最后完全没有红色的绿色就成为了最纯的绿色。

(图片来源:http://artstudyguide.blogspot.com/p/blog-page_4.html

再来看一个明度和纯度的关系:

左边的图,代表的是十二色的纯度变化,外圈纯度最高,越靠近圆心纯度越低。右边则是左图去色后的黑白效果,可以看到颜色不管纯度高低,就是说即使看上去很鲜艳或很暗淡,它们是有可能处于同样或十分相近的明度的。

小结:1,在绘画里通常用加入互补色的方法,降低从颜料管直接挤出颜色的纯度;2,除互补色外,加入黑、白、灰尽管会使明度可能降低、提高或不变,但一定使原来的颜色纯度降低;3,速记小方法:

某颜色+白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

某颜色+黑色:明度降低,纯度降低

某颜色+互补色:明度有可能提高、降低或保持一致,纯度降低

~~~~~~~~~~~~~~~~~~~~~~

是不是感觉有点晕?我们放松放松,来一张画实战一下:

比较两边脸颊的红色区域,明度和纯度什么关系?

(左:纯度低,明度高;右:纯度高,明度低)

比较额头的颜色和眉眼间的阴影,明度和纯度什么关系?

(额头:纯度低,明度高;阴影:纯度高,明度低)

比较嘴唇的红色和右边脸颊的红色,明度和纯度什么关系?

(嘴唇:纯度高,明度低;脸颊:纯度低,明度高)

最后,上次推荐的Blendoku不知道有人在玩吗?这次再推一种去年很流行的辨色游戏,类似这个:iGame |免费的眼睛测试,也有锻炼色感的小小帮助。这种游戏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找找看。

要快速在一堆颜色里找出不同的颜色,说白了就是找出一个明度和纯度稍有不同的颜色。(我为了在画面消失前截图,没办法玩到满分哈哈哈)

~~~~~~~~~~~~~~~~~~~~~~

总之,色彩的三要素就像围绕着颜色做三体运动一样,看起来很混乱,但是却不像三体运动般混沌,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需要各位吃瓜群众不断练习,多看多分析,才能逐渐掌握得更好。

这一期就这样,如果你开始若有所思,我的文章就值得了,谢谢!

喜欢请点赞!如果想要收到以后的文章更新,请关注专栏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或者关注此ID。

谢绝转载!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请善用评论!

最后,年底事多,更新速度会放慢一点,请大家见谅!

(题图为莫奈用过的调色板。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銘萬眾籌丨烤魚應該選什麼魚?去到餐館不再蒙圈,順便學習一款傢常烤魚做法

烤魚是我們經常吃的一道美味佳肴,在各大城市的美食街裡面,烤魚店隨處可見,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商場餐飲檔,總是人滿為患。說...

· 2分钟前

静压、动压、全压、余压,在装中央新风系统之前一定要搞清的概念

在安装新风机的时候,有朋友经常在参数指标栏中看到“机外静压**Pa”,但你知道这机外静压指的是什么吗?机外静压、动压和新风 ...

· 4分钟前

書籍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

· 17分钟前

防雾眼镜布是智商税吗?哪种防雾眼镜布是真的有用?

冬天到了!又到了起雾的季节! 口罩+眼镜=一秒起雾! 于是眼镜党们的疑惑又来了:如何戴口罩眼镜不起雾? 往年我也有这样烦 ...

· 19分钟前

如何與命運抗爭?

文|袁運錄這是千千萬萬抑鬱癥患者面臨的同樣問題。你為什麼抑鬱?因為你在命運面前被打趴瞭下來,因為你鬥不過命運,所以你才...

· 19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