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既是腎臟炎癥的結果,也是導致腎臟細胞死亡、腎衰竭的原因。尿蛋白是高是低,直接決定著腎病的發展結局是穩定、還是尿毒。它隻能低,不能高。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是衡量尿蛋白漏出量的金標準。尿蛋白的治療目標,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0.5g以下。
7cada72b134180d0d94e6b56b942b7de
有的患者查的是單次尿,隻顯示加減號(-、+),或是尿蛋白/肌酐比。
加減號、尿蛋白/肌酐比該怎麼判斷?待會往下滑就看到瞭,我們先說0.5g這個標準。
為什麼將治療目標定為0.5g?
它是跟蹤隨訪瞭各個尿蛋白水平的患者,發現0.5g以下的患者的長期結局最好。
以表現為輕、中度蛋白尿的腎炎患者為例:
東部戰區總院曾隨訪1000例IgA腎病患者20年時間,發現:
IgA腎病占瞭原發性腎病的一半,最具代表性。我們再來看膜性腎病,它是人數最多的一種腎病綜合征:
腎病領域的權威期刊《腎臟國際》(KI)發表過一項研究,納入瞭300多例原發性膜性腎病,隨訪15年:
IgA和膜性,占瞭原發性腎病的八成,患者獲得良好結局的尿蛋白分界線,都在0.5g左右,所以它是治療目標。如果能降到0.3g或是0.15g以下更好,但不強求。
先上一個尿常規、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對照表:
9ab081829adf3fec23e582f2939f2c7c
要提醒的是,這個對照是有前提的:患者全天的尿量1500ml,不能差太多。
因為尿常規是查的單次尿,查不出全天漏出瞭多少尿蛋白,隻能從尿蛋白的濃度,也就是“稀”或“稠”來推斷。
這個對照表,預設的是尿量1500ml、稀釋程度中等的尿液。
喝水太多、尿液被稀釋,加號就會變少;或是喝水太少、尿液高度濃縮,加號就會變多。
實際的臨床工作中,經常會發現:患者的尿蛋白定性陰晴不定,上午、下午,今天、明天,可能是不同的結果。
在看尿常規的時候,還需要看「尿比重」這個指標,它能顯示尿液是稀釋還是濃縮,再結合加減號來判斷。
0fe21f954f3a79a5a21cf6819268cc3d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個加號的覆蓋范圍太大瞭。
看對照表,1+對應的是0.3g-1.5g。再往上看IgA腎病的結局:0.3g處於腎功能最安全的一組,1.5g則是腎功能最差的一組。那麼一個尿蛋白1+的患者,有無必要給予藥物幹預呢?有的患者隻檢查瞭加減號,就咨詢我該如何用藥,這可太難為人瞭。
即使留尿濃度完全符合標準,加減號也很難作為臨床診療的參考依據。所以在規范的診療過程中,腎內科醫生不看加減號,而是看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以及尿蛋白成分分析)。
尿蛋白定性,不能作為診斷依據或是治療目標,而是用於體檢、或是尿蛋白得到緩解穩定後的定期隨訪:陰性(-)或弱陽性(+-)提示病情良好;若有1個加號(1+)或是更多加號,就需要檢查定量、視情況治療瞭。
尿白蛋白/尿肌酐
尿蛋白/尿肌酐
這倆指標,都是衡量尿蛋白多少的,還是先上一個對照表:
這兩個比值,如果降到瞭正常范圍、或是輕度升高,說明效果不錯。
這倆指標準不準?
雖然沒有24小時尿蛋白那樣準確,但比尿蛋白加減號更準。優點是隻需單次尿,不需要留24小時尿,檢驗更加方便。
《KDIGO腎病臨床實踐指南》建議:檢查單次尿時,除瞭檢查尿蛋白定性之外,應檢查尿蛋白/肌酐比,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
多數患者的比值,和定量的匹配度是比較好的。
少數患者,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比值和定量與上表不符、差距較大,可能需要建立一個自己專用的對照關系,但更建議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