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 林特特

读完本文约需39分钟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林特特,今天我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被誉为阅读艺术课的入门导引,第一版于1940年出版,1972年又出了增订版,我们今天仍然能在各大畅销排行榜、各种必读书目中看到它。

这本书有两个作者,一位叫莫提默·J.艾德勒,另一位叫查尔斯·范多伦。

艾德勒是本书第一版的主要作者,是美国学界和出版界的传奇。为什么说传奇?他没有直接上大学,先是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艾德勒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大学任教,除了进行本书的写作,还担任了《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

这本书的第二作者查尔斯·范多伦,是艾德勒给了他工作机会,包括修订我们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二版——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版——是范多伦在艾德勒原著基础上大幅度修改的版本。

那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的阅读有没有提高的空间,怎样能读得更快,怎么才能读得更有效?如果你有一个具体的事或者有一个领域想要攻坚,要读一批书,那我们怎么选书怎么读?

我曾经在出版社工作过十三年,做过这个行业的各个岗位,参与过许多书从无到有的过程,我知道一本好书是怎么诞生的。其实每一本书在内容之外,还藏着很多其他的秘密,我也想把这些书中的秘密告诉你,让你读一本书不仅读内容,也能读出书中藏着的作者的故事。

一、了解阅读目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阅读的目的有三种: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

第一种目的娱乐消遣,就是除了放松,你没有特别明确的要在书里找什么的想法。

第二种目的,获取资讯是什么呢?比如一般我们看到的新闻消息,我们阅读这些资讯,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信息,这一类的阅读,对我们的理解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又比如我们在手机上电视里,尤其根据各种算法,通过应用程序推送到我们面前的碎片化的消息,大多是属于资讯。

第三种目的是通过阅读提高自己对某件事的理解能力,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说我们今天看了一本书,作者说的要么是我不知道的,要么是我没有想过的,要么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总之这种阅读,是让我们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学习就会思考,思考就会带来理解力的提高,那日复一日这样的阅读和提高,就会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举个例子,我曾经看过一条消息,说一些餐饮业的企业的利润是非常惊人的,那这条消息推送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的阅读就是获取资讯,但是之后我专门找了一本书叫《万店盈利》,那这本书就仔细剖析了许多大型品牌连锁加盟店是如何盈利的,像选店面、服务标准、业绩怎么考核,它最主要的是说一些著名的餐饮品牌。那读这本书让我真的是大开眼界,也弄懂了这个行业盈利的逻辑,这就是主动阅读,能够增进理解力的阅读。

二、读一本书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找书的过程是我自己主动去解决疑惑的阅读,所以它又符合《如何阅读一本书》对“主动阅读者”的定义。要成为主动的阅读者,我们在打开一本书之前会先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整体来说,面前的这本书它在谈什么?

第二,书中的细节,作者是怎么谈的?

第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它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这本书和我自己有什么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幽默感》,对应这四个问题——

第一,这本书讲什么的?《幽默感》这本书是教人如何有幽默感,它强调幽默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介绍了很多方法。

第二,这本书当中有哪些细节我印象比较深刻呢?以自我介绍为例,这本书说你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能不能让你的名字给别人提供一个故事、一个有趣的梗,或者说你跟一些名人之间是不是有关系,总之你要让人眼前一亮。我的笔名叫林特特,我的真名叫杨颖,于是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会说:“为什么我会取林特特这个笔名?因为我的真名名气太大了,我的真名叫杨颖,我的英文名就叫Angelababy。”这就是《幽默感》教我的。

第三,这本书有道理吗?因为这一篇的知识我完全是空白的,我在吸收的过程当中大开眼界,所以我认为它有道理。

第四,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什么是掌握幽默感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两支矛”——你只要掌握了自嘲和自黑,无往不利。不仅为了幽默,如果你习惯自嘲和自黑,还会影响你的人生态度。

三、对阅读进行四个层次的划分

我们确定了读一本书的目标,对书进行了提出了四个问题以后,接下来如何阅读就有了四个不同层次的划分,哪四个不同的层次呢?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告诉我们什么叫基础阅读——你只要识字,可以将句子读出来,知道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你就能进行基础阅读。有的时候,我们碰到特别专业的书,会说:“你看字我都认识,但是拼在一起我就不太能明白。”如果是这种情况,其实就说明面对这本书,你的能力只到基础阅读就停止了。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阅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拿到一本书我们可以通过书名、目录、序言、后记以及重要章节的略读,迅速判断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再决定要不要再深入阅读。检视阅读的能力经常被大家忽略,但是没有这种初步对书的了解,我们的阅读也常常会失去重点。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通常我们说精读。这是对一本书的细细咀嚼和消化,目的是理解这本书,让它完完全全属于你,被你吸收。你赞同这本书有明确的理由,不赞同这本书也不是毫无根据,一句话,作者是敌是友,你都有你的道理。

阅读的最高层次,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也就是说,阅读不再是局限于某一本书,我们是阅读某一个主题的一类书,并且我们在同一个主题的书当中找到书和书之间的相关之处,互相借鉴。

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可以说是阅读的最终目标。高手能借助所阅读的书籍,架构出一个全新的主题——就是他研究的议题。

举个例子,我曾经听过一位著名编剧的讲座,他就提到过自己搜集素材的方式。

我现在要写一个民国的警察了,怎么办?我就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把民国那个书架上所有能找到的书全部买回来,我再把警察这个书架上所有能找到的书全部买回来,这些书我放在一起通读一遍。有的可能只是略读;有的看一眼,看一下目录、前言、后记,我就知道可以不读了。那通读一遍再做选择的过程,其实这位编剧已经完成了主题阅读。

现在我们知道了阅读层次的分类,知道了每个分类的重点,那我们怎么运用这种分类,解决自己的阅读问题呢?

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会检视阅读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大问题:怎样提高阅读的速度?

不少人都会觉得,我总是读书太慢了,而且我读完了以后,好像对书中的重点记得也不太清楚。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启用书中提到的检视阅读的能力,先学会正确地略读。

那略读的精髓是什么呢?

想要读得快就要记住一个大原则:不是每本书都值得读,一本书中也不是每一节都值得读。找到你需要的书,找到你需要的重点章节,你自然会读得快。

我的一个学者朋友是真正的读书破万卷,他曾经分享过经验,为什么他读得快。他看到书就会把书分成四个等级:第一等的书是经典书籍,必须反复学习,仔细研究,一遍不行,要供起来读很多很多遍;第二等的书,书中有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值得你去做笔记,做摘要,慢慢地消化,在案头常读;第三等的书,听听主要观点就可以了,哪一些句子对你有启发,有启示;第四等的书,看看书名,翻翻作者的简介和目录,你就该知道你可能不需要读。

有经验的阅读者,都有一套自己对书的判断、分类、选择、淘汰标准,因为了解怎么从书中获取信息,也了解自己的水平和需要。

此外,想读得快就要按顺序读书。

这本书提供了提高阅读速度的三步读书法:

第一步,先看书名。从书名判断这本书是不是我要读的书。书名还能让你对书有简单的分类,所谓的分类,就是这本书是实用型的书,还是理论型的书。理论型的书是让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实用型的书除了让你知道,还需要你学会怎么做,你光读不做,这种书读了还是白读。

第二步,看书的序言。一般来说,一本书的序就是这本书大概想要讲的事情,用心良苦的作者一般都会在序言里,提出自己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书的初衷、目的,甚至过程中遇到的种种。

第三步,研究目录。其实我看书,是非常喜欢看目录的,因为我做了图书编辑很多年,一般来说,要一个作者给我们出样稿之前,会先找他要目录。为什么?目录是让我们清楚他要讲什么,以及在修改目录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帮作者调整结构。换句话说,一个作者他文章写得好不好,我还不知道,但他如果目录做得好,说明他的思想是有体系的,他有结构化思想的这种能力。

因此我们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先看目录。你不要把目录页只当作是目录,它其实是一个知识点的地图,介绍了这本书可能会讲什么、从哪里讲、会怎么讲,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作者完整的逻辑。

以我最近读的一本书举个例子,是一本老书,叫《<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其实我们通过书名已经非常清楚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就是专门说讲故事这门艺术的书。

那再看目录,目录显示这本书有九章,也就是把故事讲好有九个关键元素,分别是:

① 怎么找到好故事

② 好故事如何构思

③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④ 计划与执行

⑤ 组织材料和结构

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⑦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⑧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如何有效地修改

⑨ 最后的样文该怎么确定成样稿

当我们看完这九章的章名,对这本书要说的讲故事的九个要素已经大体了然于心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怎么找到好故事,到怎么写出好故事,再到细节的思维结构,最后还有举例供书友参考。

事实上通过研究书的目录结构,也会对你想写的文章、书籍,或者是一场演讲、一次发言拟定提纲很有用,你就可以从目录的角度理清思路,学会如何讲清楚一个问题。

如果你想读得不但快,还要深入,就得反过来——不按顺序读书。

也许你会有疑问,这听上去好像是跟上一条相反,其实完全不矛盾。按顺序读书,读的是书的表面和骨架,不按顺序读书,则是你在了解了一本书的大结构之后,开始有目的地选择了。

我们怎么才能不按顺序读书呢?也有三步:

第一步,如果你对这本书的主题感兴趣,在目录当中你可以找出跟主题最相关的篇章来看。也许你会有疑惑,我不用从书的第一页开始看起吗?我曾经看过一种说法,当你在一辆火车上遇到许多人,你是从第一个遇到的人开始聊天,还是和你觉得最有趣的人开始聊天?当然是要从最有趣的人开始聊了,看书也是一样的。你要么找到与你现在关注的事最相关的那部分内容,要么找到最吸引你的那个章节,先读下去再说。

第二步,快速地翻,只看标题。既然是略读阶段,那我对这一章感兴趣,也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你要做的就是快速地把它翻完,重点看书里面加粗的标题,标注为黑体的重点内容,这些是书的骨干,那看完这些,就可以快速了解书的重点。

第三步,如果你拿到的是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略读的时候不要停下来琢磨不懂的地方,而是从头到尾先读一遍。为什么很多经典大家读不完?比如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尤其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我们而言,翻译版本更是很难理解,这是因为当我们拿到书的时候,我们先被那些复杂且长的人名困住了手脚,你费尽力气想要搞清楚这些陌生的名字之间的关系,结果越想搞明白就越糊涂。

这种糊涂的体验,我在读希腊神话的时候也遇到过,我总是想弄清楚这些神仙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亲戚关系,我特别想记住他们的名字,回想一下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是不是发生在同一个神仙身上,我读著读著就把故事本身给忘了,读丢了,甚至于情节怎么推动我都不记得了。事实上,我们不要去纠结名字,我们只看故事情节就会好很多。

一读到底,不求甚解,就是略读阶段的主要目的。

略读是要控制时间的,速度快的话,半个小时就把书翻完是最好的。

五、如何真正吃透一本书­——学会分析阅读

我们已经知道一本书怎么略读,那怎么读更有效果,能吃得更透呢?

这也是本书为我们解决的第二个大问题:如何真正吃透一本书?学会精读。

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为这本书写一句话的梗概和摘要。当你尝试用最短的语言来概括整本书的内容,尤其是用自己的语言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逼迫自己对一本书的整体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和理解,只有好的输入才能有有效地再输出。

第二步,想读书有效,吃得更透,你就要去做结构笔记。把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是怎么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的,也就是你要为一本书写一个大纲。你可以选择用思维导图来做结构笔记,先用几句话总结书的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书中重要的篇章可以作为思维导图的延伸,帮助我们理解这本书是通过哪几个大的要素总结、推导出核心内容的。

你也可以采用为书重新拟目录的方式做结构笔记,就是边读书,边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书分成几大部分,标注每部分说了什么,将作者的意思翻译成自己懂的意思。

这样的目录和每一篇章的摘要,有的时候和书的原目录是重合的,有的时候也是不重合的,但是无论如何,当你开始有意识透过一本书的皮肉发现它的骨骼,识破它的框架,或者重新为它搭框架的时候,你已经和作者有了同一目的了。

什么叫同一目的?就是作者要表达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为了抵达要表达的观点作者用了哪些障眼法,提供了哪些证据,说了哪些故事,得出了最后什么样的结论。

如果说我们略读一本书是和作者打个照面,打个招呼,闲聊几句,你转过头向别人介绍他的时候,可以说我认识他;精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促膝长谈,穿越时空,进行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碰撞。你再向别人介绍他的时候,就得说出他是谁,他想干吗,他怎么干的,你对他干得如何是怎么评价的,你为什么这么评价他。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这一步是发现作者的意图,也就是精读的第三步。什么是意图?就是发现作者究竟想干什么。

举个浅显的例子,我前几天看了一档喜剧节目,其中有一个节目名字叫《好闺蜜》,说的是一对男女相亲,女孩非常羞涩,她拿出了一个布娃娃,拿手套著,通过这个布娃娃说出自己所有不好意思说的话。她说,这个娃娃是她的闺蜜,她全程举著这个娃娃,用娃娃的口吻对相亲的男孩说话。相亲的男孩看中了这个女孩,为了配合她演出,他溜出去了一趟,掏出了一个男的布娃娃,套在自己的手上,把所有他不好意思说的话用这个男娃娃替自己说话。

台下的一位演员点评说,这个小品说的是无论你有多奇怪,也会找到和你一样奇怪的人来爱你,这句话就是作者创作的初衷。而台下点评的这个演员,就是一句话道破了作者的意图。

我们要发现作者的意图,那需要做几件事:

首先,你要在书中先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关键词。通常作者会给你很多关键词的提示。比如说在书上,它会用加黑加粗的字来表现出来,也可能关键词、关键句就是书名本身,像《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书名,也是作者的意图,也是关键词和关键句。作者把它们当作书名,就是要让读者第一眼就领悟,我要干什么。

其次,有了关键词以后,就需要我们再下一些功夫做结构笔记,追寻作者从意图到实现意图的过程。这除了能让我们吃透一本书,还能让我们激活另一种能力——写作。

我的一个朋友在报社做编辑,她曾经带过一个实习生。实习生刚进来的时候不会写稿子,那她是怎么教实习生的呢?

她说,如果你拿到一篇采访稿,你觉得他写得特别好,你不知道它怎么好,你也不知道记者问了被采访者什么问题,你就把这篇文章一段一段还原,还原采访者问了被采访者什么问题,最终你会整理出来一份最原始的采访问题的清单。

举个例子,比如说被采访者说自己参演的某一部戏剧让他非常难忘,那么采访者的问题可能就是“您印象最深刻参演的戏剧是哪一部,为什么会对这一部印象深刻?”用这样的方式去研究十篇你觉得写得好的样稿,同时你研究一下这些问题的提出有什么逻辑。十篇稿子,一百个问题,十种逻辑方式,下一次你就可以模仿这些逻辑,模仿这些问题的提法去问你需要采访的人。

这位实习生通过这种办法一段一段地还原,最后变成了一篇采访稿的结构笔记,实习生的写作功力、提问功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提高。

我上过一门课叫拉片子,什么叫拉片子呢?就是不断地刷两个小时的片子,每到它一个情节点,就停一下记录一下,最后把整个片子看了十遍、二十遍,每一个情节点我都记录在案:几分几秒的时候,男主角和女主角发生什么事;到几分几秒的时候,又发生什么事。

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想写出好的故事、好的剧本,你就这样一遍遍地看经典片子、经典的电视剧。其实你的第一遍看就是略读,第二遍、第三遍到无穷遍,你不是为了复习情节,而是一个情节一个情节地梳理,最后你能画出一张完整的鱼骨图。

什么叫鱼骨图?就是我们把一条鱼全部吃完只剩下骨头,鱼骨最中间是一根完整的骨头,旁边都是鱼刺,我们为一个故事、一部影片、一部电视剧画出鱼骨图,故事的主线就是鱼骨最中间那根,而鱼刺就是情节点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所有的鱼刺附在鱼的主干骨上,最终的目标是鱼头,鱼头就是把故事讲清楚、说完整,最终要表达的初衷、意图、目的。

当你把一部影片能从故事还原成一张鱼骨图,你就等于为影片写出了精细的结构笔记,图画多了,你自然也会为你要说的故事画图,图就是逻辑,图就是写作的路线。所以阅读的方式,不仅仅可以用于阅读,也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真正吃透一本书,以上三步都可以说只是准备,让它完完全全属于你的最后一步就是我现在做的事——评价它,讲述它。

当你评价一本书的时候代表你在思考,思考必定有结论,除了你的观点立场,还要说明为什么说它好或者不好。

为什么我们评价一本书以后,还要讲述?因为讲等于你把这本书给切碎了,重新组织语言再输出,从输入到输出,消化的过程就是提高理解力的过程,所以你也可以试一下把一本书讲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听,那不仅是你与朋友有了可以聊的话题,更对你自己是一种内在的提高。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验,也是一个亲子经验,如果你有孩子,如果小朋友看到了一本书,听到了一个故事,他愿意分享给你听,千万不要拒绝。

前两天我的一个编辑朋友寄给了我一套青少年科幻,我的孩子在看完以后就会跟我交流说:“妈妈,在这套书当中有一篇文章叫《裂变的木偶》,我看完以后觉得惊险刺激,我又有点害怕,我又特别想继续往下看。我知道你可能不会看科幻小说,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好不好?”我觉得这是孩子主动的分享,他既然愿意去讲,说明他真的很喜欢它。因为我没有读过这篇科幻小说,听孩子讲完以后,我也不知道他讲得是不是准确,我特地把《裂变的木偶》又拿过来看了一遍。那这就做到了:第一,我听他讲的时候,我发现我们有高质量的亲子共读的时间;第二,因为我自己很少看科幻小说,听别人讲书、讲故事的时候,突然之间拓宽了我阅读的边界;第三,我自己重读一遍,我再互相印证一下,我又会用我的语言继续跟他交流。

六、怎么读书才算有效

以上我们谈的是用什么样的步骤读一本书更有效,更高层次的有效是要明白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对于一本实用性的书,有效的标准不只是你读懂、能评价、会讲述,而是读完后你能利用书中的内容做些什么。如果你读了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书读得很明白,但是事后你拖延症频犯,那等于白读。

如果我们读哲学作品,有效的标准是你得到了观点和知识,那在得到的过程当中,引发你的思考,你的理解力、思辨力都有了提高。

读小说的有效又是另一个标准,不是让你过得戏剧化,而是在沉浸其中的阅读当中,你能获得美的体验,你见识到了不同类型的人生命运,也会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共鸣,接触到以前未曾发现的自我。就这个标准而言,你即便将一本小说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你没有思考过小说里人物的人生,你没有对人物有体察,没有激发你的悲悯、幸福感等等情绪的波澜,从而对类似境地下的自己有过——假如我也在这个小说的情境中,假如我就是小说中的谁谁谁,如果你没有这样一点点的想象,那你读这本小说可能就不算有效。

那我们刚才说了小说、哲学作品、实用型的书,读历史书怎么才算有效?阅读历史的时候,不要去关心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由历史中学习到未来的事物。

每一种类型的书有效的获得标准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去尝试,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多做尝试。

总结一下,想要有效地读书,阅读前你要知道我要什么,以我为中心,始终谨记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此来挑选需要重点阅读的书和一本书的重点章节。那阅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本书它有什么,我们通过拟定一句话的梗概,为一本书写结构笔记,识破作者的意图,到最终我们能评价它、讲述它,我们就能吃透一本书。

同时我们还要和书合作,了解我能获得最特色、最精华的是什么,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获得标准。就如同你在绍兴是要喝到黄酒,在呼和浩特就要吃上羊肉,不然你的旅行就不圆满,去了也总留有遗憾。

七、了解一个主题或达成某种目的——学会主题阅读

但有的时候,我们想要搞明白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领域,那需要看的就不是一本书了,有可能我们要从十几本,甚至几十本同类书籍当中,才能找到对我们真正有用的那部分,这样的阅读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通常是针对两种情况:

第一,解决我们被动遇到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可能是一个任务,有可能是一份马上就要交的演讲稿,那也有可能是一些人生困惑。遇到什么解决什么,阅读都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第二,主动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为这个目标构造一整套知识体系,比如说我想成为什么人,又比如我想在某个领域变成专家,那我们做好规划,通过阅读,在未来什么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

既然主题阅读是为事配书,那怎么配呢?配完以后怎么做呢?

第一步,我们尽可能收集全这个主题下的书。你可以在图书馆、书店或者是图书销售网站,搜索和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这些书当中当然是有经典畅销的,也有昙花一现的,你先别管,把书名都列出来,对于这个领域知名的作者、学者,把他所有的书都找到,你不用考虑用不用得上,第一步是全。另外,一些书在正文之后都是有参考书目的,如果好几本这个领域的书的参考书目都提到了共同的几本书,这样的交集也要列在你的必读书单上。而且你在检索的过程当中,可能已经遇到一些已经整理好的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单,那恭喜你,你可以直接拿过来按图索骥,参考别人的书单来准备你的书单。

第二步,启用我之前说过的检视阅读的能力,对你找到的这些书进行略读。通过略读确定要精读的书,事实上有的书或者大部分的书,你看看书名,看看作者,通过一些书评就知道要不要读。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听书软件听一遍,听完以后我就觉得这个书是值得细细一看的,我才会去下单买纸质书。

第三步,对精选出来的书,就要用上精读技巧。搞清楚主动阅读者阅读每本书要提出的四个问题:这本书谈什么?作者怎么谈的?他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和我自己有什么关系?

上面这三步其实都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步骤,最后一步才是主题阅读的重点:把你在读过的书中看到的印象深刻的观点事实疑问,合并同类项。

这特别像开会,比如说你对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把同一个问题下不同书里的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相似,分析它们的不同,让它们起冲突,再通过你的分析理解,选择同意哪一方,说不定你能得出新的属于你的结论。

我个人最常做主题阅读,因为我写作的时候就要针对写作的主题做主题阅读。

我写了篇文章叫《理想的母女》,我最初动念是写张爱玲和她的母亲,因为她们之间,完全就是不理想的母女,甚至张爱玲会不停地说,她的母亲夸她唯一的优点是头圆。为了写出母女关系之间相爱相杀的这一点,我又去做了广泛的主题阅读。

最后我挑了两个案例:一个是上海作家王安忆写的《长恨歌》。《长恨歌》的女主角和她的女儿之间就不是理想的母女关系,反而跟她女儿的同学之间像是理想的母女。

我又去翻了翻我最熟悉的《红楼梦》,贾探春和赵姨娘虽然是亲生母女,但是赵姨娘总是希望贾探春事事为她着想,她理想的女儿更像是贾环身边的丫鬟彩云,而贾探春理想的母亲绝对不是事事处处给她丢脸的姨娘,而是王夫人。当我把《长恨歌》中的故事、张爱玲的故事以及《红楼梦》中贾探春和赵姨娘之间的故事放在一起,提炼主题,最后写出了理想的母女的关系。

我刚才说的这种主题阅读的方式,其实就很像划重点,当你发现有许多书和书的地方是重合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千万别觉得这一段好像我在哪本书里看过,这地方就不看。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书,重合的部分往往最能帮你把握一个领域所有人都该关注的那些共识。那么我们汇总、合并、分析、重合部分的过程,特别像拼图,甚至还有点像探案,尤其那些对同一件事描述不同的书,当事人是怎么回忆的,外人是怎么评价的,一个消息最初的源头在哪里,往往是我们主题阅读中的彩蛋。

我说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民国著名的女作家、建筑家林徽因,仿佛在她的专业和职业之外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交际花,她有著名的“太太的客厅”,其中显示她特别像交际花的一个行为,就是她曾经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发了一批电报给她所有的追求者、男性的友人,都是说最近身体不太好,分外想念对方。

你知道林徽因群发情书这个消息的源头在哪里吗?所有的人提到这段话都是不断地引用。但是这个消息最初的源头,是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娶的后妻林洙在书中所提,她说林徽因曾经很受欢迎,她曾经生过什么病,给大家都发电报。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可能是她添油加醋?有没有可能只是她道听途说呢?

所以你看,消息源头在哪里,是多么大的彩蛋。

我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常常不仅去看一件事不同的人怎么说,我还常常去通读这个人的作品,看有没有一些细节,有没有一些话他不停地提到,在不同的故事里提到,换个方式提到。

我举个例子,我很喜欢女作家严歌苓,她在自己的书、散文和小说中,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都反复提到了一个女兵写给他的上司的求爱信。什么样的求爱信呢?在她的一篇散文当中,我意识到这是严歌苓身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就是在她十几岁做文艺兵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军官,那么这位军官收到求爱信以后,做出了一个不智之举,伤害了少女的心,总之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也给年少的严歌苓带来极大的伤害。那么这封信在散文中、小说中提到的都是侮辱,都是说我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他不应该这么对我。

但是这封信在我看电影《芳华》的时候,我又看到它了。钟楚曦所饰演的那位女兵,后来到前线做记者,就是严歌苓以自己为原型的。在《芳华》电影当中,这位女兵暗恋上了她的战友当中的一个高干子弟,于是在她们要去前线的前几天晚上,钟楚曦饰演的女兵就写了一封求爱信塞到了那位军官的琴盒里,可是刚刚塞完,她同寝室的一个女孩告诉了钟楚曦饰演的这位女兵:今天晚上我和那位军官已经敲定关系了,我们家世很相当,我们互相觉得也彼此适合。她不知道这位以严歌苓为原型的女兵刚刚写完求爱信。

部队已经开拔了,他们坐在一个大卡车的后面,所有的人都睡着了,那封求爱信还塞在军官的琴盒里,这时候钟楚曦饰演的女兵就默默爬起来,打开琴盒,把那封信从琴盒当中拽出来,撕碎了,扔在风中,信飘在了卡车的后面,她再把琴盒给关上,这封信从未问世过。

我因为通读过严歌苓的作品,知道那封信说明什么?那个坎从来没有过去过。在电影中严歌苓让那个以她为原型的女兵,帮她完成了她年少时没做的那件事,撕了它,让它在风中飘摇。

所以你看,如果你进行了主题阅读,不管是对一个作者的作品通读,了解某个细节去印证,还是对一件事不同的人怎么写,去追究它的源头,都会得到一个彩蛋。

那我们刚才说了很多彩蛋,我们现在再总结一下,主题阅读的最后一步,是阅读当中,最能提高一个人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的步骤,也是读书时最具彩蛋的环节,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能变成侦探,我们能看到书中的精彩,看到各路不同的观点的碰撞,发现作者隐藏的秘密,不只了解书,你还能了解书背后的作者,还有作者独特的经历背景故事。

那我们完成了一个主题阅读的时候,将会在一个领域里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会充分扩充自己的知识库。

我想起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如何快速成为学识渊博的人。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是纸媒的黄金年代,有很多报纸。他说,你拿一张报纸,从你最关心的那条新闻看起。那天他拿起的报纸上,正好有张曼玉的一部电影获奖。我看张曼玉的这部电影获奖,非常感兴趣,我把张曼玉所有的电影都看完,把这个奖项所有的电影都看完,跟这个电影相关的这一类的电影所揭示的所有社会问题全部研究清楚。日积月累,每一天找到一个问题用一段时间去攻破它,很快我就会成为我感兴趣的这个方向、这个细分领域的专家。

八、如何一年阅读一百本书

我一年的阅读数量维持在一百本左右,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我自己是有选书技巧的。

特定的一些人,比如说业内专家推荐的书,我是一定要看的。

我写作的这一类书,以及我专业范畴内的书、长居畅销榜前十位的书,我是一定要看的,看看这个社会的审美。

我的生活范围内三个毫无关系的人,他们在共同谈论的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我一定要把它找来看,不管是不是我感兴趣的,不管是不是我专业范畴的,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话题,我要知道时代发展成什么样了。那这是一个选书技巧。

第二,我通过看的书的参考文献找交集,我最近看的几本书,它们之间如果是同一领域都有一个交集,我一定要把这个交集找过来,这个交集也许就是破解这个领域、这个话题的关键密码。

第三,我自己能看那么多书,是和看书的时间有关系,那每当我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来回大概是要八个小时的高铁或者飞机,在密闭的空间里看书最能打发时间。

第四,我每次听到别人说,有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不会马上去买它,我会马上塞到购物车里,集中购买、集中阅读。

第五,我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借助工具辅助阅读,其实我觉得很多书是立体的,书可能只给你了一种观点,你除了做主题阅读,你可以去结合电影和纪录片看。

最后,就是讲一本书,评价一本书,会让你真的吃透一本书,在你读书、讲书的过程当中,听别人讲书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你吸收得比平时任何时候都快。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说,阅读就会思考,思考就会成长,因此放弃阅读就等于放弃思考,放弃思考就等于放弃成长,放弃成长就等于提前进入死亡。

这也是阅读的意义。我祝你也祝我们永远在成长的路上。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击屏幕的右上角的分享键,把这本书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感谢你的收听和收看。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从年薪4万到21万,积云教育是如何拯救初中辍学农村娃的?

如今这个社会,找工作时学历就是块敲门砖,如果你连这块敲门砖都没有,想混进某个圈子,基本没戏!等待你的不是餐厅服务员就 ...

· 32秒前

逆天配角王晙:指挥两千唐军,打败十万吐蕃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58秒前

巴黎水那么难喝,凭什么卖那么贵???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韦!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水。 如果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水和荔枝一起喝会有香槟得感觉?” 如果看过亦舒小说 ...

· 1分钟前

【电商知识】五步运营淘宝店铺,不值得你一看吗

五步运营淘宝店铺 第一步/制定销售计划 首先制定一个销售计划,然后再根据销售计划进行,并及时调整,这样可以确保年度销 ...

· 1分钟前

巴沙鱼柳大揭秘!隐藏的百变大咖!湄公大厨食材应用

巴沙鱼柳——百变爆款食材! 巴沙鱼柳餐饮爆款百变食材 上期讲过免浆鱼片的应用 这期来说一说——巴沙鱼柳 在国民餐桌C位出道的 ...

· 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