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就是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这三大守恒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噩梦般的存在,学电解质溶液板块的时候,一直被这三大守恒支配。今天我们来直面这个“噩梦”,粉碎这个纸老虎。
这三个守恒是在学完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基础上,对溶液中离子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结论,因此需要先掌握以上两个平衡的概念,忘记的可以先复习下相关知识。
由于任何一个溶液都是显电中性的,所以溶液中的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即n(正电荷) = n(负电荷), n表示物质的量。那溶液中正负电荷以什么形式出现呢?正电荷由阳离子承载,负电荷由阴离子承载。(注意,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也可以说: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量。所以我们要写电荷守恒式,就必须找出溶液中所有存在的离子,丢掉任意一种都无法建立等式。
举个例子,NaHS溶液。NaHS是可溶性盐,溶于水后完全电离:
那是不是就这两种离子呢?当然不是,根据学过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知识,HS-离子在溶液中还有弱电离和水解:
那这下是不是就完事了呢?我们还要再考虑一下水的自身电离:
现在溶液中的各种行为我们都考虑到了,然后我们把上面涉及到的离子整理一下:
阳离子: Na^{+}、H^{+}
阴离子: HS^{-}、OH^{-}、S^{2-}
离子全了,根据n(正电荷) = n(负电荷),是不是就下面这个呢?
还是不正确。我们确实是要用离子物质的量来表示电荷物质的量,但不是单纯的替换!因为电荷量和离子数量不一定是1:1。
比如其中的 S^{2-} ,一个S^{2-}带2个负电荷,所以S^{2-}所带的荷量是离子个数的2倍,即:
n(S^{2-}所带的电荷量) = 2×n(S^{2-})。
而其余的一价离子,一个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所以离子所带电荷量就等于离子的数量。即:
n(Na^{+}所带的电荷量) = n(Na^{+})。
H^{+} 、HS^{-} 、OH^{-} 也类似。
所以:
n(正电荷) = n( Na^{+} 所带的电荷量) + n(H^{+}所带的电荷量) = n(Na^{+}) + n(H^{+})
n(负电荷) = n(HS^{-}所带的电荷量) + n(OH^{-}所带的电荷量) + n(S^{2-}所带的电荷量)
= n(HS^{-}) + n( OH^{-} ) + 2n(S^{2-})
综上得:n(Na^{+}) + n(H^{+}) = n( HS^{-} ) + n(OH^{-}) + 2n(S^{2-})
这个式子已经可以称为电荷守恒式了,但是同一溶液,用完一部分后剩余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都变了,就要重新计算,这样太麻烦,所以我们更希望能用离子的浓度进行表示。
由于上述分析都是针对的同一溶液,所以对等式两边同除以该溶液体积,等式仍然成立。
即: c(Na^{+}) + c(H^{+}) = c(HS^{-}) + c(OH^{-}) + 2c(S^{2-})
这就是NaHS溶液中我们常写的的电荷守恒式。
上面的思路,看似复杂,但只要照着多练习即就能理顺思路,有助于掌握电荷守恒式的物理意义。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溶液的电荷守恒式:
① Na2S溶液;
② 明矾(KAl(SO4)2·12H2O)溶液;
③ (NH4)2CO3溶液;
④ 0.1mol/L KHSO4与0.1mol/L BaCl2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⑤ 0.1mol/L KHSO4与0.1mol/L BaCl2以2:1体积混合的溶液。
(提示:④、⑤先求出反应后溶液的的溶质)
熟练掌握上述物理意义后,可以根据下面总结步骤快速写出电荷守恒式,这样既能做到理解知识又能快速解题,这才是一个真·学霸的必备条件。
快速书写步骤:
① 写溶质的电离、水解式(防止下一步中有离子遗漏,如熟练可不用此步)
② 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
③ 阳离子浓度与阴离子浓度分别写等式左右两边
④ 离子浓度前写上对应的系数,系数等于该离子的电荷量绝对值。
所谓物料守恒,就是说电解质中原子个数比在溶解前后是不变的。还是以NaHS溶液为例,该物质中Na原子与S原子的个数比为1:1,那溶解后溶液中这两种原子的比例仍然为1:1 ,即n(Na) = n(S)。这也可以理解成“原子守恒”:溶解过程只要没有沉淀、气体等产生,那么电解质中的原子在溶液中不管以什么形式存在,其数目是不变的,所以两种原子间的比例也是不变的。
对于NaHS溶液,Na元素在其中都是以 Na^{+} 存在,S元素在其中以HS^{-} 、S^{2-}、H_{2}S三种形式存在。所以S原子总数等于 HS^{-} 、S^{2-}、H_{2}S 三种微粒数之和。
由n(Na) = n(S)可得:
n(Na^{+}) = n(HS^{-}) + n(S^{2-}) + n(H_{2}S)
等式两边再除以该溶液的体积,得:
c(Na^{+}) = c(HS^{-}) + c(S^{2-}) + c(H_{2}S)
这个就是NaHS溶液的物料守恒式了。
写物料守恒时有一点要注意,不能用H、O原子和其他原子的比例列式。因为溶解于水后,离子可能会发生电离与水解产生H+、OH-等。而水电离也会产生这两种离子,所以不能确定有多少是从溶质中来的,这样就无法列物料守恒式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下面几种物质的物料守恒式:
① Na2S溶液;
② 明矾(KAl(SO4)2·12H2O)溶液;
③ (NH4)2CO3溶液;
④ 等浓度的NaCl与NaClO混合溶液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质子,其实就是氢离子。氢原子( ^{1}H )失去电子后只剩下原子核,而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只有一个质子。所以质子就是指 H^{+} 。
质子守恒的物理含义是:溶液中所有物质得到的质子总数与所有微粒失去的质子总数相等。这个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是类似的。
还是以NaHS溶液为例,我们分析其在溶解过程中的行为:
首先,完全电离。
然后,HS- 的弱电离和水解。
最后,还要考虑水的电离。
①式中没有涉及质子的得失,②式是HS-失去质子的过程,③式是HS^{-}从水分子中得到质子的过程,④式是一个水分子失去质子,另一个水分子得到质子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写:
NaHS溶液质子守恒物理意义
解释一下这幅图,首先确定溶液中的基准微粒:以发生反应要进行质子的转移微粒再加上水分子作为基准微粒。
比如NaHS溶液中,第一步完全电离成 Na^{+} 与 HS^{-},不涉及质子转移,因此NaHS不适合作为基准微粒。电离出的Na^{+}也不会参与质子的转移,所以也不用写入基准微粒,而HS-不论水解还是电离都会产生质子转移,所以是要写进去的。
然后在基准微粒的基础上分别写出得失质子的情况即可。
在过程①中H_{2}O +H^{+}rightarrow H_{3}O^{+}, H_{2}O 每得一个质子就生成一个 H_{3}O^{+} ,所以该过程中
同理:
质子守恒就是图中红框内得到总数要等于失去总数。所以:
即: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溶液体积即得质子守恒式:
而溶液中H3O+通常简写成H+,所以上式一般写成:
再举一个 Na_{2}S 溶液的例子:
Na2S溶液的质子守恒
上图分析类似NaHS溶液,可知质子守恒式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下面几个溶液的质子守恒:
① NH4Cl溶液;
② KHCO3溶液;
③ NH4H2PO4溶液;
最后,质子守恒式还可以联立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来求得,只需将其中不参与质子得失的微粒消去即可。
建议先将物理意义理解,然后练熟,这样大多单一溶质的质子守恒会很快写出来。而缓冲对溶液(比如等浓度的NH3·H2O与NH4Cl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物理意义写法较难,可以考虑直接用联立法书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