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匚甲骨文字形中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示意圖。選擇的方向與既定的始終保持一致,就能限制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否則,選擇的可能性雖然是無限的,但不確定性也是發散的。生命在當中增加的節點處有不同的選擇,帶來不確定的路徑。每個生命制造節點處的不確定性,生命之間互相幹涉創造新的可能性,但隻有整個系統的創造者控制最終的方向。在任何一個時刻,系統內的整體具有可能性范圍內的不確定性。每個節點處生命做出的所有選擇,影響下一時刻所有生命面對的可能性。)
匚,是冖、冪、幾、凹的甲骨文本字。冖,甲骨文通“凡、冂”,寫作“二,豎”,可表光被偏振分出之一頻、一段,體現為生命固有的頻動、獨特的歷程、秉性、精神特質。生命與光互動,所有制衡之爭與互補之和,兩相角力轉化,得什麼光,顯什麼色,生命演進的時間,受其固有的偏斜限制,自成一方,也是一塊充滿渴望、未知與可能的拼圖。有瞭絕對的確定性,才有相對的不確定性;因為限定,才有自由。生命受限,看不見未來之終的方向,在時間裡做出不同的選擇,出現不確定的變化,即不確定性。事件的步驟越多,每個步驟越受限,時間差越大,當中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越多,夜長夢多,節外生枝。
《說文解字》說:“匚,受物器也;曲,象器曲受物之形。”匚,是眾物各自的軌道、路徑,各成一方天地,各有與外界互動的方式方法。宇宙空間曲曲折折的無縫而合,是各自獨特與整體聯絡的復合,獨特性為“匚”,整體性為“幾”。分而不足,互通有無,彼此互補,如同拼圖,即“凹”,寫作“兩個曲的無縫轉化連接”,可表曲折轉化連接,合為一體,分也是復合的歷程。曲(什麼是時間三),是頻頻能彼此牽引、逐步聚合的像。這個字形也可看作“兩豎,兩個橫寫的冂分別連接兩豎內外兩端”,可表生命步進,始終與當中的兩相聯系與互動,形成內外重復的聯系與互動,即兩個概率幅的疊加,如同波的幹涉圖像,使當中的可能性、或說復雜性呈冪指數上升。理查德·費恩曼(R.P.Feynman)的《費恩曼物理學講義》說:“如果一個事件可能以幾種方式實現,則該事件的概率幅就是各種方式單獨實現時的概率幅之和。於是出現瞭幹涉。”費恩曼稱之為“量子力學的第一原理”。
電子雙縫衍射實驗示意圖和概率幅疊加公式
如圖,如果先開縫1,同時關閉縫2,經過一段時間後改開縫2。同時關閉縫1,這樣做實驗的結果所形成的總的衍射圖樣P₁₂將是兩次單縫衍射圖樣的疊加,其強度分佈和同時打開兩縫時的雙縫衍射圖樣是截然不同的。以希臘字母Ψ(psy)代表的波函數與概率幅等效,|Ψ₁|²和|Ψ₂|²分別對應於電子通過單縫衍射的概率分佈P₁和P₂,則P₁₂代表兩縫同開時的概率分佈將包含Ψ₁和Ψ₂的交叉項,交叉項給出瞭兩縫之間的幹涉效果,使雙縫同開和兩縫依次單開的兩種條件下的衍射圖樣不同。
所以,匚也通“匸(xi)”,小篆寫作“一,乚(yin)”,楷書寫作“一,𠃊(yin)”,表示光賜下,再賜回,頻頻轉化的曲折歷程。《說文解字》說:“匸,邪蹊,有所俠藏也。”邪蹊,是一條看去險惡的蹊徑。是俠義而予,歸隱而藏的路徑。生命與光,如此點滴互動,相“亡”而相藏,就像捉迷藏,驚險有趣,就是“叵測”(男女和婚姻四)。
選擇的方向與既定的始終保持一致,就能限制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否則,選擇的可能性雖然是無限的,但不確定性也是發散的。生命在當中增加的節點處有不同的選擇,帶來不確定的路徑。每個生命制造節點處的不確定性,生命之間互相幹涉創造新的可能性,但隻有整個系統的創造者控制最終的方向。在任何一個時刻,系統內的整體具有可能性范圍內的不確定性。每個節點處生命做出的所有選擇,影響下一時刻所有生命面對的可能性。
6ad5e314ef9dd9b6f88c82eb16ff8da4匚甲骨文字形中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示意圖
這個限制與反限制,前者為“冂”(jiŏng,一以貫之四),後者為“凵”(kǎn,男女和婚姻四)。前者強調兩相分的同時聯系而聚,後者強調分聚的過程漫長積淀。二者都通“匚”。方向既定,過程不定,像一個什麼都能暫存的“笸籮”。“邪蹊,有所俠藏也”。冂和凵的實質是頻之上下,至上就下,蓄積而回。匚為頻之左右,頻之變化,賜而復返。所以,匚楚簡帛通“匕”(什麼是時間一),表示頻終必返一,當中變化無限。頻的變化性表現為不確定性的范圍變化,就是概率幅。不確定性讓處在宇宙始終當中的人感到不可知性,因為若要窮究因果,就必需回到原始,詢問那個起初之頻的撥弄者,還要鎖定當中事件的所有介入者,否則就無法確定終局。如若不然,就隻能憑經驗和實驗總結規律,即統計和科學。
1-2《甲骨文編》匚(1通冂、凵、冖、冪、幾,2通凹),3《說文解字》匸。1.二,豎;橫寫的冂。2.兩個曲的無縫轉化連接;兩豎,兩個橫寫的冂分別連接兩豎內外兩端;兩個互相轉化連接的斤,兩豎;曲折的方形。3.一,乚(豎,傾斜的乙)。
匚:1.兩相分而一體,彼此步進的過程。2.兩個曲的無縫轉化連接,即目所不見之微,相互之矩的轉化連接;生命步進,始終與當中的兩相聯系與互動,形成內外重復的聯系與互動,如兩個概率幅的疊加;物質相矩,逐步相牽互化而連;貫通始終的曲折方法和路徑。
匸:光與生命,彼此頻頻轉化,相牽互賜,顯為曲折波動;光賜生命其波,生命化波賜出。
月(月之暗面),甲骨文通“肉”,寫作“匚,豎”,表示生命分得的光頻,通過生命聚合的過程,二者都有不確定性和可能性。前者為生命的多樣變化,後者就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人生。月自朔既望至晦,始於無極,歸於無極,盈而虧,滿而缺,規律不變。當中的陰晴明暗,取決於整個天地系統的限定,出自兩相,互相映射,肉體盈缺如月,表現為偶然性(男女和婚姻一)。匚內一豎,就是過程中所有不確定性的概率和被始終限定,盈缺互補,出於一,歸於一。這個必然性隻能憑信心和心靈領受,就是精神,卻非科學可以證明。就像我們看到月的始終,終究隻是一個事件,這個事件如何變化,不僅取決於太陽系、而且取決於整個宇宙的始終,各種不確定性是發散的。
假(一以貫之七),金文本字為“叚(jia)”,寫作“匚,二,又”,表示匚在分的演進過程當中,取得逐步限制諧調步進,也就是取得彼此相諧、頻頻彼此相予互化而能致用。假,可以為借,是經過一個階段、到達一個節點的路徑,但仍在過程之中,仍有不確定性,仍是假象。
愛(男女和婚姻四),金文寫作“匚,豎,匕,心”,表示貫穿在生命過程當中,雖然二分卻如一體連心,雖然有不確定性,卻能直擊人心的頻動,讓內心頻頻升華,長存而不斷地積淀。不斷經歷人生中伴隨的未知和不確定,考驗磨礪,卻能越來越烈,越來越真,就是真愛。
夬(guai,什麼是時間一),甲骨文寫作“左手,弧形”,表示頻頻賜入的同時也頻頻賜出,小篆寫作“橫寫的匕,豎,又”,表示持續不斷頻動演進之能。“橫寫的匕”通“匚”,匚形成兩相演進的實質,源自頻極而反持續不停的變化之能。如此,伴隨著不確定性的同時,又能貫穿不確定性,實現兩相之間無阻隔無時間差的頻頻相賜互化,這個整體不確定,但兩相之間確定貫通、彼此能確定的狀態,就是量子糾纏。“忄,夬”為“快”,心有夬之能,就是“快”,但這個“快”伴隨著不確定性。“二,夬”為“決”,每次步進都是一個決定,但每個決定同樣有不確定性。
臣,甲骨文寫作“𠃊(yǐn),兩個捺,方形”,表示頻頻互補而演進、相牽相賜、合而為一。這個字形即“傾斜的目”。臣,是眼目角度不同、互相借鑒的像。小篆寫作“大匚,步進的兩豎,反寫的小匚”,表示從始至終的發展過程,由逐步演進的各個生命階段貫穿而返。生命各階段的不同,如光頻演進而互補,也如人角度不同而互補,彼此臣服,各自卑微,積塵成山。大匚是宇宙的終始,小匚是地上步步演進之像。在天擴張,在地濃縮,就是宇宙的聚焦,就是本於一、歸於一的天地反相。中國古代天子對天稱“臣”。地之與天,如塵微積。地上所見之像,隻是宇宙宏大之像的一個階段。宇宙正在膨脹,那最初之光正在頻頻返回。如此演進,讓人逐步認識精神的本相,回歸精神的本初。天子奉天之道,就是臣之道(一以貫之二)。《說文解字》說:“臣,牽也,事君也。”
91d4cdfc0f23898dfa8cf9f3b5ee6efd《甲骨文編》1月,2叚,3《金文編》愛,4-5《甲骨文編》《說文解字》夬,6-7《甲骨文編》《說文解字》臣。1.匚,豎。2.匚,二,又。3.匚,豎,匕,心。4.左手,弧形。5.橫寫的匕或匚,豎,又。6.𠃊,兩個捺,方形。7.大匚,步進的兩豎,反寫的小匚。
月:生命分得的光頻的反映;光被生命分開之頻,又頻頻通過生命而合;做工之頻;頻頻讓光通過生命再化為光。
叚:匚在分的發展過程當中,取得逐步限制諧調步進,就是取得彼此相諧、頻頻彼此相予互化而能致用。
愛:貫穿在生命過程當中,雖然有分卻如一體連心,雖然有不確定性,卻能直擊人心的頻動,長存而不斷地積淀,讓內心頻頻升華。
夬:4.頻頻賜入的同時也頻頻賜出。5.能持續不斷頻動演進之能;兩相之間無阻隔無時間差的頻頻相賜互化。
臣:6.頻頻互補而演進、相牽相賜、合而為一。7.分而復歸於一的始終,由當中各個分而復一的階段,逐步返回;生命分離之缺,由逐步演進的各個生命階段填補而回;伸縮互補,此起彼伏之合;賜予生命的一切,需點點滴滴,逐步取得。
沒有瞭不確定性,就沒有瞭可能性,這樣的“一”就是孤傢寡人,就不能創造子,就沒有瞭復生。這樣的一,有兩相互動,卻是無時間無休止地混沌互化,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值”的最大化,就是無盡的烈火(神仙和好壞),就是不死的“蟲”(題記),就是“宇宙的荒漠”和“熱寂”,就是“地獄”之像。
原視頻 http://MelodySheep.com:《宇宙的未來》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稱“熵增定律”,熱量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熱量即混亂程度,即“熵”。這樣的熱力過程中,熵隻能單向增加,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總是趨向增大。這就是“散”,甲骨文寫作“木,木,父”,表示不斷偏振分開光頻,混沌散聚的過程,持續往復不停,像一隻在兩棵樹下,不停搬弄是非、波動心弦之手。
一,能分而再聚,分而成方,兩相互角,讓不確定性和確定性共存,成為一個新生的可能性,就是“旦”。甲骨文寫作“日,口”,表示微而自相融洽、相角互補,就像一個光子,明暗虛實一體,波粒二象矛盾統一,互為誕生,合為相愛,分為相見,舍己為ta,能舍才得,懂得此道,如日燃燒自己,才得日日光明復生。金文寫作“日,丶”,表示子從微不停包融成長,又融聚入微,復歸空靈,就像一個黑洞。旦,既是一個轉折,也是最終的方向。如光消散入暗,為瞭明日之旦。散而又聚,兩相往復而合。這個相較相消、互冾互合、明暗入出轉化的過程就是“查”(木,方法與路徑)。如樹木通過曲曲折折的生命過程,思想和精神頻頻增長,結果水落石出、精華成神而逝,承載物質熵增、信息熵減的人生歷煉、轉化、代謝過程的,就是“渣”。
散,是父育林,先任其繁生,再出手修剪的像。先撒開手,讓生命探索各種可能性、歷經相角相消,是至終明白大道,明白天命,知道最終方向的歷程。這個翻轉就是“但是”。
《道經·第二十八章》說:“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光消散自身與生命互動、點滴漸合,就是“谷”(一以貫之三)。谷,是可分可合、平易近人之“樸”;可上可下、予取互動之“散”,“知其榮,守其辱”的像。天恩至極、鍛造頻極知返、能服務眾人之“器”(信心之源二)的過程,就要讓其歷經分分合合、明白眾人相角互補之理,讓其“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這樣的官長,才能明白聖人之制,上就下,下反上,左賜右,右返左,並不互相割裂的心意。“故大制不割。”今天的世界,就是父撒手而“散養”的育林過程。
一個光子,若是永遠隻願當一個“獨子”,不能容忍自己被分開,不肯打破自身一體兩相的“完美”,就不能明白一之道,不能復生。這樣,有能力也隻是有角,有方法也隻是在地遊蕩,在相角相鬥之中不能和睦,在相分之中不能回轉,在觥籌交錯往復轉換的錢財(金錢發展史三)遊戲中樂不思蜀(蜀字的本義),取得逐步頻頻變換的能力卻隻能越變越醜(似花非花),不能從這樣的“形”中出離、不“死”(飲水思源)卻更加可怕,靈魂不能升華回歸,成瞭陰間的“鬼”(以手弄水,推波助瀾)。
《甲骨文編》1林,2散,3旦,4《金文編》旦。1.兩個卜,刺形,入。2.木,木,父。3.日,口。4.日,點。
林:光頻化生命,不斷入出往復,逐步延續成為不同而諧和的生命個體;生命不斷兩相互動而連,頻頻相賜,諧合而聚;頻頻不斷相賜或相消,逐步延續之和。
散:頻頻連而又散,如此持續,不斷往復;兩棵樹下,不停搬弄是非,撥弄心弦之手;頻頻不斷往復連接欲聚,卻又往復變動不休;分分合合、來回往復,頻頻彼此相消,以成演進方向;父下育林,先任之繁生,再出手修剪。
旦:2.頻滿包融合一的像;一光在地,周轉不止;自相融洽,相角互補的像;圓出於方,方積為圓。3.一個光子,一體兩像;子不停包融成長,又融聚入微,復歸空靈。
可能性與不確定性不斷向上發散,就像樹冠。樹冠的成長來自於樹根。根(愛與恨)向下分而又分,目的是聚合不同,向上合而又合,樹冠也是如此。根與冠兩相彼此為矩,樹才能穩固成長。來自於生命整體系統外的因素就像風(風雲變換)。風是不同而分、逐步諧調、長久漸聚之頻的像。風與樹之矩的互動,是風對生命頻分如刀的力量檢驗、與頻合如帆的引領過程。這就是“風險”。
險,小篆寫作“阜,僉(qian)”。僉,金文寫作“龠(yue),自”。龠,甲骨文寫作“吅(song),冊”,“吅”為彼此互補成方之像,“冊”為光相合之頻通過生命分而相諧合的經過。《說文解字》說:“龠,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口能掌握諧合之理,就能通過龠實現頻分而重合,合而增強的奏樂之能。自,甲骨文寫作“亼,兩個相反的以”,表示兩相互相轉化,如兩個費米子彼此交替而連,循環往復,成一之像。鼻一呼一吸,即為此象。粒子之間能互相平衡互動,循環往復,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就是“自”。這樣,頻分而諧調重合的過程,通過粒子之間平衡互動的循環往復,形成穩定的結構,就是“僉”。
僉,是成員之間彼此“謙和”、彼此“牽制”,形成穩定結構的過程。成員之間互動的進程與表現,就是“給臉”與“看臉”;所有不同個體相互牽連,整體旦夕禍福均衡,而具體事件由於個體選擇和群體互動帶來的連鎖反應,好像在隨機發生,這個不確定性的表現,就是“簽”。“龠”像在上牽動之線,“自”像在下表現之偶,看似偶然,操動有方,整體為“僉”。
千人千面,各有不同,如光分開之頻,不同而終合。所以,要臉才能光明正大地與人來往相合。臉是人精神的表現,如同人彈奏演唱音樂。人之間收受有矩,則是對人內在精神品質的檢驗。人群體精神品質好,才能構築交響樂。龠與自,集體與個體的辯證,就是“慎獨”之理所在。
僉的小篆寫作“亼,兩個相順的兄”,表示兩相彼此互動,連接合一,如同兄弟相互順服而聚合之能。如此不斷積淀,就能不斷增長,如樂聲增強。相角而一體演進如“阜”,“相輔相成”,完成穩固如山之工。這是北京正西方“阜成門”之義。風險,是對“阜成”的要求、檢驗和引領。《說文解字》說:“險,阻、難也。”
1977年,位於美國紐約萊克星頓大道(601 Lexington Ave.)的花旗銀行總部大廈建成。為瞭避讓原址處的聖彼得教堂,大廈基部創造性地設計成樹幹性,主體采用瞭創新的“V型桁(heng)架”。但是大廈的設計者們並未意識到,大樹的枝幹交錯成圓形,大廈為方形,V型桁架在對角線風作用時,會出現部分雙重受力。大學生Diane Hartley寫畢業論文時發現瞭這一問題,並告知瞭總結構工程師William LeMessurier。所幸,不但後者能虛心坦誠地自省,各方面也都群策群力,對大廈緊急加固,為410噸重的頂層阻尼器安裝自備發電機,保證阻尼器在大風暴中也能工作。這樣,大廈不但獲救,而且成為紐約最安全的建築之一。“風險”成為“阜成”的契機。
左起:紐約萊克星頓大道601號美國花旗銀行總部大廈和左下角為新建的聖彼得教堂,大廈平面佈局(紫色為聖彼得教堂),大廈頂部架設在彈簧中的阻尼器,大廈V型桁架結構示意圖,對角線風使V型桁架部分雙重受力示意圖
原文 Maxim Li:颶風營救 · 紐約花旗總部大廈倒塌危機
《甲骨文編》1龠,2自,3《金文編》僉,4《說文解字》險。1.吅,冊。2.亼,兩個相反的以。3.龠連接自。4.阜,亼,兩個相順的兄。
龠:不同之口,彼此互補成方,就是光相合之頻通過生命分而相諧合的體現。
自:兩相互相轉化,彼此交替而連,循環往復,成一之像。
僉:頻頻互動,循環而積,彼此逐步互補而合,體現為粒子之間,彼此激發傳遞,如鼻一呼一吸,互相轉化,不斷循環,成一之道;頻分而諧調重合的過程,通過粒子之間平衡互動的循環往復,形成彼此牽制的穩定結構。
險:兩相彼此互動,連接合一,如同兄弟相互順服而聚合之能,如此不斷積淀,就能不斷增長,如樂聲增強,這個所有頻頻逐步變化而演進的過程,相角而相牽,相輔相成為一體,完成積淀,穩固如山。
“阜成”之像,就是“工”(飲水思源),甲骨文寫作“示,口”,表示光化生命,生命之間分合成方,就是啟示的集合。也可看作“一,土,凵”,就是光舍身化土,坎坷厚積之像。工,甲骨文也寫作“一,豎,一”,即光通過生命、又化為光的過程。這個字形也可看作“兩個匚相背公用豎”,當一虛一實、一予一取、一文一武、偏向不同的二者之間,建立起彼此互斥也彼此一體,互相妨礙又相互依靠、相互各半的關系,就能既利用二者之“匚”的可能性,又抵消風險性。反之,當二者的可能性和風險性相近,內耗就大。前者相“鞏”,後者相“攻”。如何搭配,就是工商管理學的要義。
“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提摩太前書》
《說文解字》說:“工,巧飾也。象人有規矩也。與巫同意。”補所不足,就是“飾”。彼此為矩,巧用否定之否定,保證最終實現無偏差的“是”。巫,甲骨文通“巨”,寫作“工和橫寫的工”,表示可見之工與不見之工的切交轉化,讓道在冥冥不見之中的運行顯為可見;也可看作“凡和橫寫的凡”、或“冂和橫寫的冂”,或“冖和橫寫的冖”(一以貫之四),表示讓平凡與非凡切交、讓不聯系的化為聯系、讓發散的不確定性消除為確定。
工,就是韓愈《師說》的“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各人所善之工不同,而能彼此互補,彼此相師,就是讓平凡與非凡切交、讓不聯系的化為聯系、讓發散的不確定性消除為確定的“巨大之工”,既奇妙為“巫”,也質樸如田。更是頻頻互動,幻化無窮,巨巫之田。
其實,生命與光的每一個互動,都出自既定。光通過生命再化為光的過程,彼此予取,已然成方,互補成白,就是“矩”。矩,甲骨文本字為“巨”(男女和婚姻三),寫作“二,七或甲,兩豎”,表示分而切交、互化而聚、從一周而復始的內在機制。巨,甲骨文通“巫”。生命能掌握這個分合予取、或有或無、從死復生的轉化機制,就是“巫”。金文寫作“一,中,一”,表示光通過生命,不斷頻頻互動相合,再化為光。也寫作“工,大”,表示既是神手所成之工,也是一人成就大工;既是一人善做之工,也是眾人合成神工。矩,是神讓光入生命,使大光具體而微,頻頻再連而大,成就大工、出神入化的始終。這個道理,就是“矩”。
《周髀算經》說:“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九(風雲變換,龍鳳呈祥),頻旋互相轉化之數。八(遍地都黑暗瞭),是不同之頻相牽互化之數。十,是光通過生命微積再聚之數。一,是終至為直之數。九九八十一,象征瞭旋轉變化互補、相消相合、曲折往復的結果。矩,是頻頻交替、反轉互化、頻反歸一的內在規律,以此而成外在幻化的總集。頻消入旋,轉化而出,就是九九翻轉之方,所以“方出於矩”。
《甲骨文編》1-2工,3巨,4-5《金文編》矩(通巨、巫、田)。1.示,口;一,土,凵;向左和向右翻轉的入公用豎,兩個匚相合。2.一,豎,一;兩個匚相反公用豎,整體傾斜;3.二,七或甲,兩豎。4.一,中,一。5.工,大。
工:1.光化生命,生命之間分合成方,就是啟示的集合;光舍身化土,坎坷厚積的像;凡物公用,同甘共苦。2.光通過生命、又化為光的過程;一虛一實、一予一取、一文一武,偏向不同的二者之間,建立起彼此互斥也彼此一體,互相妨礙又相互依靠、相互各半,彼此相化的關系。
巨:3.分而切交互化而聚、從一周而復始。
矩:4.光通過生命,不斷頻頻互動相合,再化為光。5.大工;神手所成之工,既是一人善做之工,也是眾人合成神工;兩相分而一體,彼此切交、相消互化,交替互動,連接成長,不斷長大。
矩,表現為單一個體發展的限定,就是個體之微,這是工;表現為所有個體彼此相角而聚的總和,就是巨大之畏,這是巫。矩,是矢量箭頭周轉的疊加,是“個”體之間的連接變化,表現為“角”的變化。個,小篆寫作“下弧形,豎”,表示不斷賜下給予生命之頻、頻頻不斷演進,就像個個費曼箭頭曲折連接,最終的合成箭頭。所有生命個體之間能頻頻互動,頻頻互補,頻頻相合,因為源自一光,而能合成一光。各人角度不同,“巨多”而能“聚合”,源自於內在之“矩”。所以,個小篆通“丁”。丁,就是甲骨文的“方形”。個,強調頻頻演進發展的方向性;丁,強調彼此不同的多樣和互補性。
個,小篆也寫作“竹,固(口,古)”。竹(最早的生命是青草嗎),不同能相連,這是生命成長壯大之理,是生命之根。兩相互化,步步演進,連接成長,表現為時間之“古”,也表現為空間之“口”。一個逐步實現生命既定的過程,是時間性和空間性兩相共同的作用,也是個體之間所有互動的總集。個,是一個固體,固體仍要彼此互動,是固的過程和表現,固“定”(男女和婚姻一)要待最終。
1《甲骨文編》竹,2-3《說文解字》個。1.六或終,並列的兩個二和兩個入。2.下弧形,豎。3.竹,固(口,古)。
竹:能連接不同,同步成長,同得存續。
個:2.不斷賜下給予生命之頻,頻頻不斷演進。3.所有不同彼此作用,相消相加,步步演進,連接成長,逐步固定,表現為頻頻切交積淀的時間性,同時也表現為能量彼此予取轉化的空間性,時空發展,愈加堅固,合成終局。
矩,表現為方形,就是漢字的“口”。口有兩橫兩豎,表示可分可合。口是嘴巴,上下嘴唇為頻相反互動而合、可一可圓的像。口能成句,光成食物入口,成句而出,就是光周而復始,虛實轉化的像。口通“丁”(由惠汝,知之乎),一丁也是一“個”。口,可以看做兩類矢量箭頭,一類相消互化,就是向右翻轉的入;一類相賜互牽,就是向左翻轉的入;口是兩類矢量箭頭的合並。概率上升,不斷堅固。
人(什麼是時間一),甲骨文寫作“入,乙”,也可以看做一系列曲折連接的矢量箭頭。人是一系列事件的積累,也是一個向上求索的路徑,合為個的異體字“個”。個體為其內在,外在表現為口。矩為內在限定,方為外在范圍。矩是費曼的矢量箭頭,就是抽象的時間。矩是概率方形,就是具象的空間。所以《周髀算經》說:“方出於矩”。相對論時空轉換,就是一。
一系列“個”和“丁”,都是矩的表現。“矩”在統計學上表示對一組個體、事件或變量的“度量”,即相對於原點或中心點偏差狀態的度量。英文稱“moment”,既是一個時間點上的狀態,也是所有動量的集合。對應於物理學上受力狀態的“度量”。矩有四個“階”,一階為數學平均值,二階為整體偏差,三階為偏差的正負,四階為變化性。隨著階度提高,就能更立體地描述偏差的狀態,第四階帶有時間性。
但是,統計的局限性是假定不會發生系統性的變化,或說原點已知,始終已知。否則,統計的描述就是一時之“具”(風雲變換)。具是矩發展的表象和過程,知道始終才能知道矩的真相。任何當中的部分都有不確定性,都是“假”。掌握瞭“具”,還要用掌握的規律加以分析,舉一反三的同時,仍要認識到“具”隻是矩發展中的一個階段。這是具與矩、外與內、相對與絕對、部分與全部的辯證性。
統計得到概率,概率出自統計,概率與統計互為微與積。最大的概率是一,統計的總集也是一。一既是個體,也是總集,互為極限。概率與統計的對象都是矩表現出的像。矩的過程,就是通過所有現象認識一的過程。“一,唯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說文解字》)“一也者,萬物之本也,無敵之道也。”(《淮南子》)矩,是聚合為一的過程,是所有個體拼圖的過程。
所謂一虛一實、一予一取、一文一武,偏向不同的二者,也是一男一女。男女之間在虛實、予取、文武各方面的能力不同,反應快慢不同,路徑選擇不同,造成微妙的時間差異,同時帶來各種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彼此為“匚”。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同,男女之間既可以建立起彼此相斥背靠的分工關系,創造可能性,抵消風險性,也可以建立起彼此相合、一口發聲,一夫一妻的統一關系。就是夫妻在內分工,對外統一的像。這就是“房”。
房,楚簡帛寫作“戶,方”。戶(什麼是時間一)是波頻入暗,物化為生命演進的像。戶與戶之間頻動分合的像,就是“房”。夫妻方向共同,目的保持一致,並且排除系統外的幹擾,讓可能性和控制性相統一,就是在床上可以無所不為的“房中術”。中國古人研究房中術的本意,是通過對分與合、相斥與互補的熟練掌握,體會“有物混成”、元始無極的奧妙。這個動態平衡的過程之和為方,但當中的一時一事似乎都不平衡,成“旁”之像。《說文解字》說:“房,室在旁也。”旁,甲骨文寫作“凡,方”,表示兩相內在聯系、頻頻互動變化,各執一旁。也寫作“井或形,方”,井通形(從象至形),是光分合循環方式的體現,這個方式不斷循環的結果是各成旁支的發展、形各一方的差距。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都城咸陽正南,北起渭河、南至終南山的廣大地域建造“阿房宮”。“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且以“磁石”為門,就是旋旋連接聚合而成門戶,意欲造就四方眾人同工一統之像。
阿,金文寫作“阜,可”。可(愛與恨)表示頻頻相牽互化、彼此互補而合。相“可”演進,如歌如曲,曲折成“阜”,就是“曲阜”(歸於塵土)。《說文解字》說:“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大陵曲折未滿的過程讀e,阜成崇高之像讀a。秦始皇以咸陽為正室,以大宮位南聚眾,曲意迎合,伏如山阿,表示與六國貴族彼此相曲、互成起伏,就是“阿房宮”。《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就是說以咸陽宮象征紫微宮北極星,以復道象征閣道星座,閣道星座跨越銀河,抵達營室星座即阿房宮,這樣構成往復回歸之道。
殊不知,咸陽與阿房的“巧飾”,終於窮盡天下人力物力,造成瞭天下的不均衡。秦,甲骨文寫作“廾,午,兩個相反的禾”,表示左右互相予取,合力而交午,彼此交替互換而合。秦,有商鞅變法、南門立木、以利益激勵眾人之興;也有激發傳遞如倒手、分禾而聚、失和而分之險。這是秦帝國如日正午而衰,王朝短暫更替留給後人的借鑒。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傢。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分禾而聚,失和而分,秦帝國在平衡權利與彼此和睦方面的不成熟,有其初創的必然性,也給後人以深刻的教訓。正如阿房宮的建設,殊難一蹴而就。由山阿而成曲阜變換,還需要代代辛勤積淀,不斷發光,不斷犧牲,總結方法,摸索路徑。房中的體會,仍是學習和掌握生命成方的過程,真正的大工,還在宇宙的終始,需要以全部生命去付諸實踐。
匚,如一座窄門,一條小路。這條貫通宇宙終始的曲折方法和路徑,就是貫徹生命始終的曲折方法和路徑。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
秦咸陽宮殿與天象對照示意圖(冬至前後晚6-8時咸陽天頂星座位置,視角廣度為赤經120度,赤緯120度)圖中“阿房宮”配圖為陜西咸陽阿房宮遺址公園前殿夯土臺基復原圖。
原圖引自“億裡”《法天象地:渭水貫都的咸陽城》
1-2楚簡帛:房,《金文編》阿,《甲骨文編》宮。1.戶(廠,爪),方。2.一,戶,方。3.阜,可(丂,口)。4.六或終,口,口。
房:1.光能被偏振抓取,能化為物,歷經頻頻切交,再化為光;物光頻頻不斷互相轉化,彼此相欠互賜;賜出物,也賜出光的廠;光之化物,忽而又化,如戶各一方,持續頻動,賜物有方,以表大能。2.光分化物,也能頻頻再化為光;光之門戶,不斷頻頻開合入出的地方。
阿:頻頻相牽互化、彼此互補而合,相可演進,如歌如曲,曲折成阜;可為曲阜。
宮:兩口不同,相諧互補,有先有後、互動共存而連的居所;兩相互動互存,頻頻合一,逐步互補成方之終;一切最終所在。
《甲骨文編》1-2旁,3秦。1.凡,方。2.井或形,方。3.廾,午,兩個相背相反的禾。
旁:1.兩相內在聯系、頻頻互動變化,各執一旁。2.分合的方式;形發展的方向,形各一方;分而不同的不斷頻動發展,內在聯系而彼此相距、持續變化演進。
秦:左右互相予取,合力而交午,彼此交替互換而合;激發傳遞如倒手,分禾而聚,不和而分。
匚,是光經歷分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彼此缺失,彼此渴望,生命看不到終局,面對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就像一塊拼圖。拼圖,即英文“puzzle”,就是“謎題”。Puzzle互補集合,即匚的互補形,就是“田”,大篆寫作“四個匚轉化之合,十字切交形”。表示從“冂”的兩相內在聯系互動,歷經“匚”的曲折彷徨和“凵”的存續積淀,切而分,交而合,不斷轉化。也可表示頻有切交轉化的內在機制、能分能合,合成光周行復始、回歸本初之道。
物理上,單獨量子的狀態完全隨機,隻有經過測量才能顯出一定的“態”,不同的測量手段將決定量子或波或粒。一般以一摩爾,約6.02×10²³個粒子的彼此切交(即12克碳-12包含的原子數),才能使“態”保持穩定的“性”,而顯為物質。這團物質,就是“田”。
田(那是我心裡一畝田),甲骨文通“七、甲、日、西、囟、巨、巫”。七為相切而分,甲為相連而合,七甲轉化,過程所有概率之和為一,就是大明終始,日之西行,直至新光復生。生命在田中的過程,也是人精神和思想形成的過程,就是“囟”(xin,孔子等待的聖人是誰)。嬰兒初生,頭骨尚未合縫,就叫“囟腦門兒”,喻示人歷經分合轉化、矛盾對立的過程認識辯證統一的規律、精神歸一的歷程。《說文解字》說:“囟,頭會,腦蓋也。”田,是解甲歸田,通過鬥爭而得真平安。人能發光化土,積土成田,攀登上行,復歸於無極。如此生生不息,就是人生謎題的解。
匚是“凹”的本字;田是“凸”的本字。凹凸兩相聚合,為方為矩,就是粒子之間的伸縮互動。這樣,生命之間的切交轉化,讓光在生命之間傳遞,變為生命演進的可能性,和逐步相牽互賜的因果律,使不確定成為觸手可及的確定。確定的不是過程,而是生命通過這一過程,對絕對和不變之道的認識。光分而入、合而復的過程,是匚的缺失和曲折,這給予瞭生命不確定性。生命之間分合同在、切交轉化,讓不確定性顯為新生與希望的可能性,就是“田”。所以,“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左傳》)謙受益,滿招損,罪人與罪己,就是匚與田、凹與凸、粒子伸縮過程中的互逆,在人心中的生動體現。
田,是填,是匚之補,是對熵值的回填,是讓分散之光重新聚合的凸透鏡。田,是物質,也是反物質;是新生,也是朽壞;是天上的太陽,也是腳下的大地;是因,也是果。朝代更替常在田的分合轉換之間,因果循環。初為井田之公,終為無形之共。初為能力之凹,終為貢獻之凸。過程坎坷甚至殘酷,惟願人心裡明白過來,精神回歸。匚是過程,田也是過程。頻頻分合、切交往復、連接而返,這個所在,像心,像田。願從心田誕生的,是從光至光,如新光般光明、充滿生命、充滿誠實、公義和良善的靈魂。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美國2018年電影《拼圖》(Puzzle),講述一位出身虔誠天主教傢庭、人到中年的傢庭婦女愛格尼絲(Agnes),本過著相夫教子、平淡自足、卻暗然無趣的生活,甚至被所愛的丈夫和孩子們利用和束縛。一個偶然的機會,愛格尼絲發現自己有拼圖的天賦。幻化絢麗的拼圖吸引著她從平淡的生活中走出,去擁抱瞭一個與自己和自己的丈夫完全不同的“他”。風險給瞭愛格尼絲重新審視自己、審視人生、審視信念的機遇。如同審視拼圖,讓她在既有的亂象中看到探索美好的希望,從過去虛偽和自以為義的信仰中走出來,真正按照人生原則做出瞭抉擇。電影結尾,愛格尼絲不願再做任何人的附庸,她跨過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勇敢地去面對自己、找尋本我,讓自己的人生不再徘徊於牢籠,而是踏上一段征程。男女主角對話中提到的瑪塔·哈麗(Mata Hari),是一位一戰期間飽受爭議的荷蘭女間諜,暗示瞭對性觀念的爭議:性到底是遊戲人生的零和博弈,還是探索幸福的成長途徑。
拼圖,一個曲折的零和博弈,帶來互動和求索的過程,讓人與人之間發生瞭如拼圖一般的配搭,讓系統內外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碰撞而消失,讓與風險的鬥爭化為人成長過程中探索無限可能的樂趣,而能彼此切交轉化、幻化無窮。因匚而七、甲、田,就是歷經“凹”的存續積淀、持續切交轉化、會合而“凸”的歷程。匚,是殘缺之美和另辟蹊徑。匚與匚的曲折聚合,就是頻頻互反的零和,就是反物質的過程。
視頻中,愛格尼絲背著丈夫外出去見男主角,她的拼圖夥伴,在地鐵上偶遇一個盲人歌手演唱她非常熟悉的天主教歌曲《萬福瑪利亞》(Ave Maria)。這首十六世紀的古老詩歌著意表現瞭上帝與瑪利亞心意相知相通,在冥冥之中給恐懼和忐忑不安的愛格尼絲帶來瞭安慰。地鐵上盲人歌手演唱的是拉丁語原文,此後響起的是華裔歌手Esther Choi Chung演唱的舒伯特德語版。
德語歌詞譯文:“萬福瑪利亞!如溫柔的處子喚醒處子的渴求,從磐石和曠野吹來我的祈禱。我們安睡至早晨,無論他人是否那般無情。純真者啊,懂得處子的煩惱,如母親懂得嬰孩的哭求。瑪利亞啊,瑪利亞,多麼純真無暇!當我們躺臥在這磐石上安睡,你的保護遮蓋瞭我們,讓堅硬的巖石柔軟,讓我們思考。你的微笑如玫瑰的芬芳吹入巖石昏暗的縫隙。如母親懂得嬰孩的哭求,純真者悉聽純真者的呼喚。萬福瑪利亞!”
1-4《甲骨文編》,5-7《六書通》田(1通日、甲,2通巨或巫,3通西和囟,4通凸,7通甲骨文亞)。1.口,七或甲。2.二,七或甲,兩豎。3.會合形,七或甲。4.三個田累積而合。5.口,豎,冂;匚,凸,豎。6.四個匚相合,七或甲。7.四個弧形或冂轉化而合;空心的十字形。
田:1.光與生命切交轉化,分而又合的所在;起初混成,予取互補,相角而合。2.光通過切交轉化,周而復始的經過。3.頻頻互化,切交轉化而合。4不斷分分合合,切交轉化,積累之合。5.生命在地,需歷幾多分合。6.兩相內在聯系互動,歷經曲折彷徨和存續積淀,切而分,交而合,不斷轉化;頻有切交轉化的內在機制、能分能合,就是光周行復始、回歸本初之道。7.不見之中,頻頻切交而合;起初不見,暗中轉變,復歸空靈。
田,會陳舊,需要休耕,也會重新分合。《說文解字》說:“田,陳也。”《說文解字註》說:“凡言田田者,即陳陳相因也。”因果轉化,就是陳陳相因。陳,金文寫作“阜,土,東”,生命完成所有變化、演進化土,就是頻頻持續彼此切交而反,就是光通過生命連接而復出,就是西而復東。也寫作“阜,上下兩個曲折翻轉的屮,日”,所有曲折翻轉的矢量箭頭連合而互消,就是餘剩相賜相牽的同向箭頭貫通的經過。陳年往事,俱為鋪陳,推陳出新,慢慢陳述。
田,大篆寫作“四個匚組成空心的十字形”,通甲骨文“亞”,表示光經歷匚之分,曲折聚合,回歸本初,就是光與生命暗中頻頻切交轉變的歷程。從甲而亞,是生命在“匚”的周轉中尋找出路、渴求真道、回歸本初的歷程。從亞而甲,敢於承認和面對過程當中的不完美,生命才能渴望光、渴望彼此的切交轉變,才有邁向勇敢升華的進步。這個歷程當中的種種不完美在心中能被感知,就是“惡”,小篆寫作“亞,心”。《說文解字》說:“惡,過也。”心厭惡“惡”,才能渴望完全,才能向善,是過錯與過程、失敗與成功的辯證轉換。
善,金文寫作“羊,兩個言”。羊(什麼是時間二),表示生命之間彼此不同、通過大小交替形成彼此連接。言(信心之源一),是光辛苦往復、分而又合的像。粒子之間大小交替、互相激發、傳遞能量形成連接,互相發光、頻頻互化共聚的象,是物質世界之善;人與人之間共享一光,相互謙虛、言語交流、彼此學習、共同提升而聚的象,是人類社會之善。《說文解字》說:“善,緩也。”相互傳遞、此退彼進、相互等候,是善之緩。善,古文通“嬗(shan)、禪”,嬗變、禪讓,都是粒子之間得光發光、旋旋交替、伸縮轉化的像。善惡都是生命漸進的歷程,漸進中不完美的惡與舍己共進的善並存。善惡都是過程,角度不同看到的善惡也不同,互相結合能看得立體一些,到瞭過程終瞭才能有所總結評判。所以,階段性的歷史不是蓋棺定論,而是總結發展的方向。隻有掌握宇宙萬事萬物的神才能分別善惡,在過程最終予以審判。身在過程之中的人若以各自的角度論斷善惡,不過是自身偏狹一隅的體現。敢於直面過程中的“惡”,仍然敢於辛苦付出,敢於舍己為他,就是承認各自的不完全、以彼此的互補性為未來尋找方向,就是以善勝惡、復歸於一之道。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馬太福音》
1-2《金文編》陳,3秦簡牘:惡,4《金文編》善。1.阜,土,東(木,田或西)。2.阜,兩個相互翻轉的屮組成以,日。3.亞,步進的兩點,心(倒寫的八,倒寫的入)。4.羊(兩個入,十;兩個相背的人公用豎,激發形),兩個言(辛或倒三角形,七,上弧形)。
陳:1.生命被所有賜予的光引領,完成所有演進化土,就是頻頻持續彼此切交而反,就是光通過生命連接而復出,就是通過西而復東;所有光通過生命演進的歷程,就是東西化土,積成崇山的歷程。2.生命因著所有賜予的光完成演進,在所有曲折轉化的過程中,頻頻包融,合成一光;所有相賜相牽的生命聯結,就是生命經歷曲折而翻轉的過程,相互包融而成精微。
惡:光周而復始,點滴漸進,運行漸合,頻頻往復結合;次好的演進過程,在心中反映。
善:如羊之言;持續互動連接,相互激發而演進,如此循環往復,彼此切交轉化,頻頻逐步上升;頻頻往復互動而漸聚,生命不斷成長的歷程,就是持續辛苦彼此切交轉化、頻頻升華、彼此付出的過程;讓不同的人合為一體、同得感動之言,就是生命能反向互換,體諒各自的辛苦付出之言。
“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地,因為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舊瞭,其上的居民也要像蠓蟲死亡;惟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以賽亞書》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馬書》
鬼(以手弄水,推波助瀾),甲骨文寫作“田,卩”,表示光在田中歸屬生命、也在田中歸回的節節互反。但人心若貪婪,偏心歸屬和收獲,不願歸回和舍己,欲壑難填,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成瞭鬼的不歸路。這個經濟學上的“投入產出平衡”,就是“麻”,金文寫作“廠,林”,表示賜入與賜出的散聚平衡。維護好這個平衡雖然“麻煩”,但維護得好,就會“密密麻麻”,散而終聚,能量轉化如“磨盤”周轉如大麻頻頻繁生的“魔力”。
魔,小篆寫作“麻,鬼”,表示生命偏振和聚合光、轉化光能、激發化波的頻率,如同磨盤,能讓人興奮“著魔”。生命與光之間的互化,表現為磁場的周旋交替與電波頻頻翻轉之間的互化,這是發電機和電機相通互反的原理。這個轉化之頻體現為纏繞密密麻麻線圈的轉子,就是頻化為旋、周轉如“麻”繁生的像。
原視頻:Hi章魚哥《電機的工作原理》
生命與光之間的互相轉換也可表現為“錢”(金錢發展史三)。錢是光入光出之頻與幅的度量,自身沒有方向和目的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人的眼目是可見之田,是可見之光的凸透鏡,人的心田是內在不見之頻的凸透鏡,掌握聚焦的,是人的思想認識,就是“觀”,甲骨文寫作“北或卝(guan),隹,兩個口”,表示頻頻互動而聚,光波之頻分開,由快而慢,由短而長,逐步與生命互動的過程,通過入出分合、相角互補的過程,持續聚合頻升。觀,頻頻調整,維護平衡,讓光聚焦,讓首的認識逐步提升。觀,是官和管(飲水思源),讓眼目之見成為見識,讓內心之魔成為磨練。觀,是鬼門關。
大麻,桑科大麻屬,人類種植和吸食大麻的歷史都非常悠久。植物纖維制作麻佈麻繩,大麻籽可作為糧食,也可入藥,稱“大麻仁”,性平,味甘,主要作用為潤腸。其中一個亞種(ssp. indica)能產生大量四氫大麻酚,在吸食或口服後有精神和生理活性作用。《甲骨文編》鬼,《金文編》麻,《說文解字》魔,《甲骨文編》觀。1.田,卩。2.廠,林。3.麻,鬼。4.北或卝,隹(一,傾斜的乙,兩個弧形,匕或卜),丂。
觀:頻頻互動而聚,光波之頻分開,由快而慢,由短而長,不同之頻逐步與生命互動的過程,頻頻相牽互化、賜入賜出,通過入出分合、相角互補的過程,持續聚合頻升。
匚的甲骨文也可看作“兩個互相轉化連接的斤,兩豎”。表示通過物質相“矩”,逐步相牽互化而連。斤(聽見的人就要活瞭),是頻頻逐步諧調、相互牽引、形成鍵接之能。匡,金文寫作“匚,往”,匚表示兩相之間由此及彼,“往”表示當中行止轉換,循環不停。就如生命出於土、歸於土,行止循環。生命治理土,土孕育生命,生命歸於土,土歷練生命,如此循環互益、交替共進,彼此互為匡扶、匡正。匚,金文通“曲”或“橫寫的曲”,表示曲中有直,直中有曲,以曲互益,以直互返,曲折相牽,坦然相賜。如此不斷向上,就如眾人匡扶,互相制衡,以成王道,就是“匡”。如此對稱相消,就是“框”,框就成方。匡的彼此限定和共同成長,出於匚的兩相限定和一體性。所以匡的小篆通“筐”,生命之間彼此交織,辛勞付出中不斷收獲,辛勞也與喜悅交織,如此讓內在生命成長,“匡”漸成的果效就是“筐”。
物質的斤,99%以上集中於原子核。原子核形成於宇宙億萬年的的積淀聚變,使宇宙空間形成“曲”,就是引力波,讓眾星在頻頻諧調中,彼此潮汐鎖定,逐步相牽而聚。所以,即使人不遵守規矩,顛倒“冂”的限制,讓“方”出現缺失,卻依然被限定於“匚”。匚,是曲折限定之方,是相對被絕對限定,是不確定性被既定限定,就像在冥冥之中限定而無理的常數π。
《金文編》《說文解字》匡(2通筐)。1.匚(通曲或橫寫的曲),往(生,土,或之,土,或止,士)。2.竹,匡(匚,生,土,或匚,之,土)。
匡:1.有曲有直的經過;光被分而漸聚,兩相聯系,坎坷積淀,起初賜予,最終賜出,兩端為直,當中為曲,生命化光,曲折歸土,行止轉化,延續不停;有曲有直,引領士向上的步伐;匡正之士,止之以直,匡扶之士,授之以曲。2.個體之間,彼此匡扶,就是彼此切交轉化、起伏交織;個體生於土,也曲折歸於土,兩相一體,由此及彼的曲折歷程,有先有後,相互限定;個體之間傳承延續的關系,就是彼此相匡。
“匚,七或甲”,彼此相匚,彼此切交轉化,就是甲骨文“鬥”(一以貫之五)。 鬥,甲骨文有兩個字形,“匚,七或甲”和“早,癸,早”,即楷書“鬥”和“鬥”。“鬥”像天上北鬥,“鬥”像地上相鬥,兩相互為虛實。北鬥七星是天上的實相,明爭暗鬥是地上的虛相。時空之鬥是天上的虛相,車載鬥量是地上的實相。兩相互動,互相挑逗,互為逗留,合而為一。鬥與鬥簡化字合並,大道至簡。
匚彼此互斥而互補,表現為“七”;彼此一體而能轉化,表現為“甲”。“鬥(dòu,去聲)”。既有彼此切交轉化、彼此步進帶來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這是相鬥;也有彼此限制、彼此諧調對可能性和不確定性的反制,這是內鬥。步進分別則相鬥,聯系而一則內鬥。
從起初之早至新光又生的早晨,就是光點滴入微,而能彼此牽引互化,逐步漸聚,終至回歸的歷程。這個歷程就是光與生命的互動,讓光的運行發生瞭一次“量”(一以貫之六)的過程,體現為空間之“曲”(什麼是時間三),就是“鬥(dǒu,上聲)”。這個曲的程度,就是“陡”;這個量的大小,就是“鬥”。
陡,楷書寫作“阝(fu),走”。阝,源自甲骨文“阜”,是所有頻頻演進的生命過程。走,甲骨文通“夭”,寫作“橫寫的乙,丨,入”,是波與生命兩相轉化互動,互為夭折的像。陡,即統計學的“四階矩”,也稱“峭度”、“峰度”。“四階”即加入時間衡量的第四維。光與生命的互動,就是時間。時越多,間越大,二者出於一光,二者為一,虛實兩相。時空互化,就是速度,就是兩相轉化,就是發光,就是縮的過程。
有瞭時空,有瞭速度,就有瞭“逗留”,鬥通“逗”。楚簡帛寫作“豆(曰,八,一),辵(彡,止)”,就是光入而又出,頻頻變化,行止轉換的經過。今天的時空,光仍在進入,時間仍在積累,空間仍在增大,仍在上升而伸,至極而縮,完成一陡,就是一逗。通過“匚”,成就“受物之器”,就是光之一逗,化險為夷的意義。
有瞭鬥較量、測量與暫留的結果,就像把已經發生的各個事件綜合考量,得出一個方向,一個成果,就是“科”,小篆寫作“禾,鬥”。禾(拜年),如同將各個散亂的矢量箭頭收集歸納之果。科為鬥綜合之果,“科舉”、“科學”,皆為此道。總結考量已發生的事件,是科學性,也是科學的局限性、暫時性、漸進性。《論語·八佾(yi》說:“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就是說弋射不入獵物之皮,為的是操練精準把控時機和方向變化,體驗力相往復和眾人分合纏鬥的復雜性,明白人與人之間得失禍福彼此切交轉化、互補聚合、共同收獲的道理。科,這裡為實踐、較量、漸進之意。古(神秘的兵器戈),為切交轉化、坎坷積淀而成熟的歷程。《說文解字》說:“科,程也。從禾從鬥。鬥者,量也。”科,是一個過程,過程暫時,目的是為測量、考量,讓人心中有數,知道幾斤幾兩。
左圖為河南輝縣琉璃閣出土戰國銅壺上的兩人合力擒牛和弋射圖。中為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金彈簧器”,就是左圖弓矢下綴的線軸狀物。右為兩種弋射用戰國志矢。人與人之間,如擒牛與弋射,如彈簧力相反復,如志矢交織纏繞,有“鬥”有“和”,相互交織,考量為“科”。《說文解字》科:禾,鬥(彡,傾斜的乙)。
科:生命不斷坎坷積淀成長的變化歷程,賜予所有頻頻波動的歷程,就是以不斷波動起伏的經過,完成彼此相牽相賜,頻頻互化為波的歷程,和而鬥,鬥而和。
從匚的曲折,終至大光升華,就是古建築的鬥拱,鬥拱結構中,有鬥,有拱,有翹,有昂,步步上升。高屋建瓴,鬥拱而升,就是中國古建築的“頂”。頂,金文寫作“鼎,頁”。鼎(一以貫之七),是眾人互補、鼎力而合、地上眾生之像。頁(拜年),是經歷所有波折往復、工聚於首之像。《說文解字》說:“頂,顛也。”顛,是山巔之高,也是顛毫之末;顛倒之返,上下顛簸的來回。以此歸真,如癡如癲,這個限定與自由互相貫通的極限,就是“頂”,就是規矩與方圓的貫通。
9b40e3d91f664083761e8ed23a6ff489鬥拱結構示意圖,故宮建築上的鬥拱和飛簷,太和殿垂脊上的十神獸和仙人騎鳳。《甲骨文編》1鬥(通陡),2-4鬥(通逗),5夭(通走),楚簡帛:逗。1.匚,七或甲。2.早,左,右,早。3.兩個乙相對,兩個乂。4.兩個亡相對。5.橫寫的乙,豎,入。6.辵,豆。
鬥:1.彼此相分而一體,彼此切交轉化;彼此互斥而互補,表現為七,彼此一體而能轉化,表現為甲;既彼此切交轉化、彼此步進,也彼此限制、彼此諧調,使生命不斷轉變。2.生命之間長久予取交織,對立而聚合;從起初之早至新光又生的早晨,就是頻分而不斷相牽互化而聚合的經過。3.長久對立,通過彼此逐步切交轉化而合;頻頻往復,彼此相牽互化而翻轉的過程。4.你死我活;波動存留,彼此兩相互動而聚。
夭:波與生命兩相轉化互動,互為夭折。
逗:光入而又出,頻頻變化,行止轉換的經過。
《金文編》頂:鼎或貞(口,小),頁(倒寫的入,目,兩豎,卩)。
頂:得小光,頻頻小小漸聚,往復從微而積,節節波動引領,化波賜出,就是從眼目所見所存,頻頻包融聚合為靈,肉體化波,向上升華而返。
不同的“匚”之間能連接,就是“兕”,甲骨文寫作“臣和目翻轉連接,傾斜的匚,個”,表示所見不同而能彼此相授,就是不同的可能性之間互動連接演進的過程,也是不確定性在兩相不斷互動連接中逐步消除,個體不斷成長的過程。秦簡牘寫作“凹,入”,表示匚不同而能互相連接。小篆古文寫作“凹,勿,撇”,表示匚兩相演進,如光能屈能伸、旋能伸能縮,化物而又化。小篆寫作“凹或倒寫的終,兒”。兒(什麼是時間一),甲骨文通“人”,就是匚兩相分而一體的不確定混沌狀態,通過不斷頻頻往復的波動變化,形成一個兩相的往復,兩相的回轉。這個過程,讓人得見一個不可見之道,就是歷經所有不確定性和可能性,至臻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奧妙合一、幻化無限之境的歷程。讓不確定性和可能性,化為生命代有新生、繁衍不息、衍生幻化之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就是人生復歸於嬰兒的歷程。
一相為分,兩相為合。匚,就是從“半其一矩”,復歸於自旋為一、波粒兩相、“有物混成”的“無極”,就是以往復至完全的“復道”。經“匚”歷煉之人,就是“兕”。就是是犀牛渾身披甲、一角所向披靡、相頂而鬥的像,有一針見血、直擊不可見的犀利,也有心有靈犀一點通、兩相互通互動、量子糾纏之能。《道經·第二十八章》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波動婉轉、旋轉傳承、連接成長為“溪”。犀為雄,溪為雌;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兕,是拼圖的能力,是概率和統計理論中的“似然”。似然,就是從實踐中總結規律、認識規律的過程。“極大似然”,就是從已知向未知的物極則反。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論語·子罕》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孔子從始終因果中窮極不見的規律,就是“叩其兩端而竭”。“竭”是從所有兩相互動變化中發現方向為“曷”(飲水思源)的求索。懂得“無知”,才能沒有偏見,重歸天真,充滿好奇,不斷求索。“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裡仁》)拼圖的能力,就是富有天真、敏感和好奇的能力。“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犀牛、小溪、嬰兒,就是大智若愚的像。
兕,是“似”的甲骨文本字,寫作“人,以,仌,入”表示波旋不斷兩相互化、而能逐步諧調一致,因步調一致,形成無形之中的鍵接,本“相同”而“相通”,就是連接不同之頻的成長過程。似,是彼此不同而能兩相互換的能力,是象的能力,是絲的能力,是思考的能力,是從父傳子的能力,是因似而能互化、因似而能傳承、成長變化演進的一體。所以,商代兕觥以蝸牛之動成犀牛之角,表現絲絲縷縷、角鬥不斷、緩慢積淀、如蝸牛靜中運行,不發則已,一發沖天,成光之工,如犀牛受驚之怒,無可阻擋,如犀角凝結之貴重,賽過黃金。
《詩經·桑扈(hu)》說:“兕觥其觩(qiu),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就是說,兕觥呈角,表現相角激動人求索的含義;如酒成意,就是烈酒柔腸攪動人的思想之理;人之間彼此相交,彼此不同,互動角力,激勵人不斷思考尋求;萬福在人相互來往、彼此不斷互動連接的過程中、相求而得,就是萬福來求。
商代兕觥(山西博物院藏):頭部雙角,口中利齒,表示兩相不同、互相轉化、互補合一的演進性;背部蓋上一釘,表示合而升華的方向;兩側面有貫耳,表示左右予取、頻頻聚合而至貫通;夔龍紋和甲鼉(e)紋,表示波旋彼此轉化而連接,堅固與柔韌俱備。1-4《甲骨文編》,5秦簡牘,6-7《說文解字》兕(3通似)。1.臣和目翻轉連接,傾斜的匚,個。2.口,臣,豕。3.人和以,仌,入。4.兩個乙相合,巛,人。5.凹,入。6.凹,勿,撇。7.凹或倒寫的終(兩個以組成倒寫的入),兒(傾斜的乙,乙)。
兕:1.所見不同而能彼此相授,就是不同的可能性之間互動連接演進的過程,也是不確定性在兩相不斷互動連接中逐步消除,個體不斷成長的過程;目角度不同而能相牽而連,就是頻頻逐步演進之旋,持續連接不同之頻的過程。2.得見不同,生命得以體驗變化諧調的過程而能不斷成長。3.波旋不斷兩相互化、而能逐步諧調一致,因步調一致,形成無形之中的鍵接,本相同而相通,就是連接不同之頻的成長過程。4.所有不同的角度在波動變化終互相融合,就是頻頻相消,讓人辨證是非,思想成熟的過程;川流不息之能。5.匚不同而能互相連接,就是逐步存續積淀,連接不同光頻而成長的過程,如同光曲而入,粒子伸縮而互動連接之能;匚之能,就是凹之能。6.光能屈能伸,化物而又化。7.匚兩相分而一體的不確定混沌狀態,通過不斷頻頻往復的波動變化,即人生的歷程,形成一個兩相的往復,兩相的回轉;旋旋往復回轉,頻頻波動傳遞,永遠不息;周而復始,復歸於嬰兒。
金融與工程學上,“灰犀牛”既是影響力巨大的潛在危機,也是那些經常被提示卻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的大概率風險。灰犀牛之“險”,就是“達摩克裡斯之劍”,讓人時時保持警惕,謀劃應對之策。時時與“險”鬥爭,是人的成長之道。犀牛生活在南方赤道,一角鯨生活在北極冰洋,一南一北,一角相依,二角相異,相似遞進,如天上的大熊小熊星座,相鬥成趣。在地動靜如“兕”,成“京”復歸無極,就是在地司南的周轉,與在天北鬥的方向(一以貫之五)。
兕,是匚的能力。光分開之頻相諧而化為一體的過程,兩相似是而非,似與不似之間,辨清妖魔鬼怪,經歷山山水水,就是取經的征程。
這個辨別和經歷的過程,就是“區”,甲骨文寫作“𠃊(yǐn),品”,表示生命與光之間的相牽互賜,是逐步聚合積淀而循環的歷程。𠃊,通乚(háo或yǐ),通廴(yin,即建字底),通隱,表示生命化光而逝,進入光的反像,就是引力波,像路徑之終,所有可能性與不確定性相矩相消,重歸於平,歸於復,歸於一,頻頻往復,歸於隱藏。𠃊作為符號即拉丁字母“L”,英語中,樣子look,生命life,生活live,愛love,存續last,語言language,線條line,都源自L。
波中的能量,化為生命創造的實體與精神財富,如引力波不滅,不斷傳承,推波助瀾,就是“兒”。兒,甲骨文通“人、匕、刀、丂”,可表波動化為實體生命存在,兩相互表,果效如匕如刀,以無厚入有間,區分眾生,生命不同,頻頻相角,相互考量,才知如何做人;小篆寫作“弧形,乚”,可表那個起初的頻動,已隱藏於代代的傳承,影響不絕。大道不見為“隱”,想知道,就要學會“品”。品,是高與低、大與微的貫通。品,是循環往復地體驗頻動改變,強化記憶,時空彎曲加深,辨別力更加敏感,就是“區”。區而分的崎嶇歷程,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彼此相去為小,品得其微,小而漸積,“區”的過程,是世事萬象產生區分的“蝴蝶效應”(風雲變換,龍鳳呈祥)。
1-3《甲骨文編》、4《說文解字》兒(1通匕、丂,2通刀,3通人):1.撇,丨。2.乙,撇。3.乙,捺。4.弧形,乚。
兒:1.光化為實體存在,長存而演進。2.波是生命存在演進的軌跡改變。3.波賜生命,兩相予還。4.起初賜予之頻,已化入實體生命的浮沉中傳承不絕。
《說文解字》說:“區,踦(qi,偏重)區,藏匿也。從品在匸中。品,眾也。”區,就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那個微小的起伏,那個微小的頻,造就瞭漫天星辰。品,也是頻,是往復頻動變化、形成合一之道的體驗過程,也是眾口眾頻、相互牽引補充的合一。品,是頻漸返一的內在積淀過程。品隱於內,外顯為區。區,如曲,是眾生聯系互動的運行規律,是生命和諧的天籟,是從頻動變化漸積、回歸合一的過程,是勤能補拙,從浮沉歷練中認識真道的舟橋。
所賜之頻,循環累積,“旁”而成“區”。區區為小,頻頻而大。道隱為小,品之為大。存似於區,區中求似。匚之妙,在於本出於一、互補相求、彼此模仿。“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以仿而效顰之拙,頻頻互動,教學相長、傳承升華,入仿佛得見、精神合一的奧妙境界。“品格”劃一,才能與那起初之頻合一,脫離終將歸入熱寂的宇宙,區別出來,逝去不見。出於微,歸於微;品於隱,復於隱。
“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篇》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瞭。”——《哥林多前書》
1989年11月升空的宇宙背景探測衛星(COBE,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和測量到的結果。
如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譜非常精確地符合溫度為2.726±0.010K的黑體輻射譜,反映瞭宇宙起初黑暗混沌到發出光來的狀態如“烏”(遍地都黑暗瞭)。宇宙背景輻射具有高度各向同性,溫度漲落幅度約百萬分之五,即各向異性范圍約“區區”十萬分之一,這個差異好像很小,但一萬次方後差異超過2.7倍。這個微小的漣漪,造成宇宙物質分佈的不均勻性,形成漫天星辰和所有大尺度結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我們宇宙中最初的光經過漫長紅移入暗的餘暉,反映起初微小之頻。光可見,頻往復演進不見,二者的關系如子與父。頻為尺度,光是當今恒星與星系的種子,也決定瞭所有未來的結構。𠃊,即乙,即廴,這個隱藏的尺度,隱藏的演進,隱藏的起伏,就是宇宙的建設者。是宇宙從起初混沌之甲,產生陽動的第二步。
1《甲骨文編》乙(通𠃊、乚),小篆:2廴、3隱,4《甲骨文編》區。1.弧形反復。2.彳,乙。3.阜,勿,工,又,心。4.𠃊,品。
𠃊:1.頻往復而返。2.行至長遠;頻頻變化,彼此轉化,彼此牽引,終成往復。3.光賜生命的所有頻動、所有能量和角度變化完成演進過程,就是光頻物化、從光通過生命再化為光之工,終得心領神會,就是以物為工,為得一心。
區:賜予之品,賜予眾口;品之引領,眾口演進歸一;相牽互賜而聚,積淀而升,循環之頻;生命與光之間的相牽互賜,是逐步聚合積淀而循環的歷程;賜予所有,漸積成品;隱隱所賜,潤物無聲,漸漸而得,循環漸積;品味於隱,復歸於隱。
匚,是從一至一的過程。這個過程,表現為時間是“放”,表現為空間是“房”。時空是所有可能性和不確定性衍生幻化而成,是光復歸的歷程。前後都是一,當中都是分,都是概率。匚,甲骨文通“冂”,通“凵”。冂強調分而彼此聯系相聚;凵強調分而至終合一返回。冂和凵,是頻之上下,至上則下,這是冂,是限制,是門;至下則上,這是凵,是回程,是蓄積之器。匚從左而賜,從右而回,取消瞭不確定性,這是零和博弈。化得為予,相牽互化,傳遞下去,就是二者合作,讓彼此的可能性和風險性或疊加或抵消,就是“工”。始終雖為零和,但生命在當中所做的工,就是生命所得。
“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提摩太前書》
“是的,他們息瞭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示錄》
章節目錄:
《周髀算經》與量子電動力學(一)——“方法和路徑”
《周髀算經》與量子電動力學(二)——“匚”和不確定性
《周髀算經》與量子電動力學(三)——“規矩和方圓”
(漢字解析的理論和方法,參見為什麼說漢字是一個表義符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