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胞內,信息的傳遞主要依靠分子-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學方式,同時也伴有一些諸如電、光、機械壓力等物理方式。免疫細胞需要及時對抗原刺激做出響應,因此它們擁有一系列復雜的信號傳導通路(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可以實現激活、增殖、分泌蛋白、凋亡等過程。信號傳導任何一個環節的錯誤都會對全局造成災難性後果。本章節將主要介紹B細胞、T細胞的信號傳導方式,包括胞內的分子通路和細胞間分泌的細胞因子等。
蛋白激酶與磷酸化
免疫細胞的跨膜受體是將細胞外信息傳遞到胞內的使者。常見的淋巴細胞跨膜蛋白如BCR、TCR以及許多固有免疫受體如TLR等都需要和胞外的抗原(或者其他刺激因子)結合,發生構象變化影響到胞內結構,從而與下一級信號分子發生作用。信號分子與信號分子之間的作用不僅僅是簡單地結合,大多數時候還會發生一些“反應”。最常見的反應方式是通過蛋白上某些特定氨基酸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來實現的。磷酸化是蛋白質上最常見的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絕大多數磷酸化發生在酪氨酸Tyr、絲氨酸Ser以及蘇氨酸Thr三種氨基酸上。激酶(kinase)是蛋白磷酸化的執行者,它們以ATP、GTP等含有高能磷酸鍵的小分子為供體(donor),催化特定底物蛋白的磷酸化。與激酶對應的是磷酸酶(phosphotase),它們負責去除特定磷酸化修飾。經典信號傳導過程常常涉及多個激酶級聯(cascade)反應,如A磷酸化B、B磷酸化C、C磷酸化D等等。這種多級傳遞的方式可以將原本微弱的信號放大,使細胞對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在多級傳遞反應中,有一類蛋白能被激酶磷酸化,但不能作為激酶參與下一級反應,這類蛋白被稱為骨架蛋白(scaffold)或者轉化蛋白(adaptor),其作用是被磷酸化後招募其他信號蛋白,從而傳遞信號。
許多受體的胞內部分具有酶活功能,例如酪氨酸激酶受體(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這類跨膜蛋白在未激活狀態下一般以單體形式存在,與膜外信號分子結合後發生二聚,位於胞內的激酶結構域構象發生改變而被激活。胞內的酪氨酸激酶域能催化臨近蛋白的Tyr磷酸化,將信號傳導到下一蛋白分子上。另外一類受體本身沒有胞內的酪氨酸激酶的結構域(即沒有激酶酶活),而是通過非共價結合的方式與其他酪氨酸激酶結合完成信號傳導,這種受體被叫做酪氨酸磷酸化受體(non-catalytic tyrosine phosphorylated receptors)。常見的淋巴細胞受體如BCR、TCR等都屬於這一類。
RTK激活的機制,以EGFR為例
由於信號分子傳遞需要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因此這些信號蛋白總有一些保守的結構域以與其他蛋白接觸。在免疫受體種常見的結構域包括SH2 (Src Homology 2)、SH3、PH(Pleckstrin Homology)、PX(phagocytic oxidase)等等。SH2/3最早發現於原癌基因Src(也是一種磷酸激酶)中,其中SH2識別pYXXZ motif (Z=E or Q),SH3識別PXXP motif,當Src發生磷酸化修飾,SH2與關鍵磷酸化酪氨酸結合位點發生改變而導致蛋白整體構象變化(如下圖所示)。
Src蛋白激活前後結構變化:關鍵位點Y530去磷酸化使得SH2脫離蛋白C端,進一步導致SH3與PXXP linker解離。http://doi.org/10.1111/fcp.12097
PH和PX結構域則主要結合脂酰磷酸肌醇(phosphatidylinositides,PI),這是一類附著在細胞膜上的磷脂類衍生物。如下圖所示,PIP及其衍生物由親脂的2條脂肪酸(鑲嵌在細胞膜內)、甘油骨架、磷酸和肌醇幾個部分構成,肌醇上有6個羥基,可被磷酸化修飾。PIP1、PIP2、PIP3依次代表一磷酸化、二磷酸化和三磷酸化的脂酰磷酸肌醇。當細胞接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信號時,一種叫PI3K的激酶會將PIP2磷酸化成PIP3,這是一種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它能被Akt蛋白(又叫protein kinase B,PKB)的PH域特異性結合,從而啟動一系列糖代謝、細胞增殖相關基因的轉錄。另外一類含PH域的蛋白是PLC(phospholipase C,磷脂水解酶C),其功能是水解PIP產生遊離的磷酸肌醇(IP)。已知的哺乳動物PLC共13種,分成6個亞型(β, γ, δ, ε, ζ, η)。例如PLCγ可以水解PIP2,產生的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酰甘油(Diacylglycerol, DAG)。IP3和DAG是兩個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將會在後面具體介紹。另外,C1結構域可以識別DAG。
磷酸肌醇及其衍生物的生化合成通路。圖片來源 http://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8167
除上述結構外,免疫細胞受體的胞內域中還存在兩種比較常見的氨基酸序列,分別是ITAM和ITIM(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Inhibitory Motif)ITAM的中文名叫免疫受體酪氨酸激活序列,對應的氨基酸序列為YxxL/I x(6-8) YxxL/I(x代表任意氨基酸,兩個YxxL/I之間相隔6-8個氨基酸);ITIM中文為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序列,氨基酸序列為S/I/V/L xYxx I/V/L。顧名思義,ITAM的存在可以激活免疫細胞,ITIM則抑制免疫細胞(雖然某些特殊情況ITAM起抑制作用)。從分子機制上看,ITAM上的酪氨酸磷酸化後主要招募含有SH2的酪氨酸激酶蛋白(如Syk,ZAP-70),而ITIM被磷酸化後招募SHP-1/2等磷酸水解酶,起到抑制激酶活性的作用。
另一類不受酪氨酸磷酸化調控的常見跨膜信號轉導受體叫做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這類受體的共同結構特點是有7個跨膜α螺旋結構域,且C端和5-6號α螺旋之間的胞內區域存在G蛋白(鳥苷酸結合蛋白)結合位點。大多數G蛋白由α,β和γ三個亞基組成,可以結合GDP(失活狀態)或者GTP(激活狀態)。當GPCR結合對應小分子受體時(如下圖中的腎上腺素),胞內結構構象改變,露出G蛋白結合位點,G蛋白與GPCR結合後將其結合的GDP拋棄換成GTP,此時G蛋白被激活,磷酸化下遊的信號蛋白(激酶),或者產生信號小分子(例如cAMP,又稱為第二信使),同時G蛋白自身將GTP水解為GDP而失活。中性粒細胞表面識別細菌代謝產物的fMet受體就屬於GPCR。
腎上腺素受體激活方式,http://doi.org/10.1073/pnas.1810316115
除瞭含3個亞基的G蛋白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單體G蛋白,稱為小G蛋白(small G protein),比如著名的原癌基因Ras。和G蛋白一樣,小G蛋白也隨時在結合GDP的失活狀態和結合GTP的激活狀態之間來回切換。輔助小G蛋白將GDP換稱GTP的一類蛋白叫做鳥苷交換因子(guanine-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GEF),比如Sos是Ras蛋白的一個GEF,可以將Ras激活。與GEF功能相反,有一類蛋白專門促進G蛋白水解GTP,稱為GTPase-activating proteins(GAP),這類蛋白使得G蛋白結合底物變成GDP而回到失活狀態。許多G蛋白表面都帶有脂肪酸(棕櫚酰化,異戊二烯化等)的翻譯後修飾,這使得它們可以附著在細胞膜表面。
28f7710ff867387ff62eaa1e4e9aaac0Ras的激活和失活。 DOI: 10.7554/eLife.12435
B細胞信號傳導通路
http://www.cellsignal.com/
我們以B細胞為例,來聊一下信號傳導過程。B細胞的主要抗原受體為BCR,另外CD19/CD21 /CD81等也參與感知抗原刺激的信號傳導。在之前已經提到過,BCR除瞭免疫球蛋白重鏈、輕鏈外,還有兩個輔助受體Igα和Igβ(又叫CD79a和CD79b),兩者通過二硫鍵連接構成瞭CD79復合物,在胞內Igα和Igβ各有一個ITAM。B細胞內負責磷酸化ITAM的激酶有三種,分別是Blk, Fyn, Lyn,它們均屬於Src傢族酪氨酸磷酸激酶。當BCR識別抗原發生交聯時,兩個CD79距離變近,導致這些激酶被激活而磷酸化ITAM;磷酸化的ITAM立刻招募Syk蛋白(spleen tyrosine kinase),一種B細胞特有的激酶。Syk是BCR信號通路的關鍵激酶,含有兩個SH2結構域,正好識別ITAM上的兩個pTyr,能識別並磷酸化下遊的多種蛋白,同時自身也能被磷酸化。
CD19/CD21/CD81復合物又被稱為B細胞輔助受體(B cell co-receptor),功能和T細胞的CD4/CD8類似。CD21的另一個名字叫做補體受體2(complement receptor 2, CR2),能識別補體C3d片段。當抗原同時被補體標記後形成共刺激信號可增強B細胞響應。CD19是B細胞特異的分子(常作為B細胞marker),其胞內域含有多個酪氨酸,可以被Syk等酶磷酸化而招募更多Src傢族激酶。
B細胞輔助受體激活示意圖(Janeway Im)
Syk下遊的主要目標為BTK,PI3K,PLCγ,SLP-65(又叫BLNK),Vav等。BLNK是B細胞信號通路中的一個骨架蛋白,在被磷酸化後可結合多種含SH2的蛋白,例如PLCγ、Grb2等等。Syk, BTK也可以磷酸化PLCγ,總之許多激酶通過不同途徑把信號傳到瞭PLCγ上。
在上面提到瞭,PLCγ的功能是將PIP2水解為IP3和DAG,而IP3可以從細胞質中擴散到內質網外膜,結合鈣離子通道,使ER內的鈣離子外流。(正常情況下,由於離子泵不斷將Ca2+泵出,細胞質內的Ca2+濃度應該非常低,而ER內腔則儲存瞭大量Ca2+)ER內腔的Ca2+濃度降低導致內質網膜蛋白STIM1寡聚與質膜上的ORAI1(一種質膜鈣離子通道,又叫做calcium release 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 CRAC)結合,促使ORAI1打開並讓細胞外液的Ca2+流入細胞質。在兩者共同作用下,細胞質內的Ca2+濃度上升,觸發NFAT(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實際上不僅在T細胞也在其他細胞中表達)。NFAT在失活狀態下位於細胞質中,其序列上的Ser/Thr位點被磷酸化,因此不能被核轉運受體識別。當細胞質中鈣離子濃度增加時,會激活鈣調蛋白Calmodulin(CaM)使其構象改變。鈣調蛋白可結合鈣調神經磷酸酶Calcineurin(CaN),CaN可以將NFAT上的磷酸化修飾水解,從而使其進入細胞核內啟動下遊基因轉錄。cyclosporin A)CsA和FK506是最常用的兩種calcineurin小分子抑制劑。
鈣離子信號通路(T細胞)adapted from http://doi.org/10.12688/f1000research.13426.1
DAG作為第二信使分子,其主要招募的蛋白為PKC以及RasGRP。RasGRP是Ras的一個鳥苷交換因子,含有C1結構域,用來激活附著於質膜上的Ras蛋白。其他信號分子,如BLNK招募的SOS也可以激活Ras。Ras激活後,下遊依次激活Raf、Mek、Erk三個激酶,這些激酶依賴於Ser/Thr磷酸化。其中Erk屬於MAPK傢族蛋白(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Raf和Mek也被叫做MAPKKK和MAPKK(禁止套娃!)這樣Ras激活產生的信號便像接力一樣一棒又一棒地傳到瞭最後,MAPK進入細胞核,磷酸化對應轉錄因子。Erk主要磷酸化Elk-1/2,Elk-1作為轉錄因子可啟動c-Fos的表達;而另一種同屬於MAPK傢族的激酶JNK磷酸化轉錄因子c-Jun,和c-Fos一起,兩者組成瞭Jun-Fos轉錄復合物,也叫AP-1。
Ras信號通路。http://doi.org/10.1038/ni.2941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是另外一種含C1結構域的分子,在B細胞中存在的亞型為PKC-β和δ。PKC首先磷酸化一種叫CARMA1的骨架蛋白,這種蛋白隨後會和BCL10、MALT1在細胞膜內側形成復合物,招募TRAF-6 (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TRAF傢族蛋白很多都是E3泛素連接酶,它們自身被泛素化,然後以多泛素化修飾為模板招募TAK1/TAB1/2復合物。TAK1可以磷酸化IKK復合物(IκB kinase),這是一種由IKKα,β,γ(又叫NEMO)三個亞基組成的復合物;IKKγ可以結合泛素化修飾,而IKKβ被TAK1磷酸化激活後繼續磷酸化IκB (inhibitor of κB) 。IκB原本結合轉錄因子NFκB(由兩個亞基p50和p65 (Rel A)組成)形成穩定的復合物,在未激活條件下位於細胞質內,磷酸化後IκB立刻被泛素化降解,使NFκB轉錄因子入核,啟動細胞因子相關基因轉錄。這就是經典的NFκB信號通路。NFκB通路不僅可以由PKC觸發,幾乎所有的免疫細胞受體(如TLR、BCR、TCR、TNF、CD40L等)激活後下遊都能觸發NFκB
http://doi.org/10.1016/j.immuni.2005.11.007
http://doi.org/10.1038/nri.2017.52
看完瞭PLCγ下遊的蛋白後,再次回到磷酸肌醇信號通路上。PI(4,5)P2既能被PLC水解,也可以被PI3K繼續磷酸化形成PI(3,4,5)P3。這一過程是可逆的,從PIP3到PIP2由一種磷酸水解酶PTEN完成(PTEN因此也是一種重要的抑癌基因)。PIP3可以結合許多激酶,如PDK1,Btk,Vav,PLCγ以及Atk等等。Akt是一種Ser/Thr磷酸激酶,結合PIP3後,被PDK1(同樣與PIP3結合)或mTOR2磷酸化激活,可磷酸化下遊一系列蛋白,促進細胞生存、抑制凋亡。其下遊主要的靶標有GSK3、Foxo1、TSC1/2等,這些蛋白最終會激活mTOR信號通路,改變細胞代謝模式。Btk可以磷酸化Vav,然後Vav進一步招募Nck、Cdc42等蛋白活化WASP,最終使得actin多聚,細胞骨架重構。
T細胞信號傳導
f16fcf2b8edfc70fa563fd577fa61b07圖片來源: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和B細胞類似,T細胞的信號傳導通路也是有磷酸激酶一級級傳遞的。TCR的結構如下圖所示:我們在之前章節中已介紹瞭TCR的α和β鏈以及輔助受體CD4/8,但和B細胞一樣,僅TCR是無法傳遞信號的。TCR需要和CD3組成復合物才能正常發揮功能。CD3有ε, γ, δ, ζ四種共六條鏈組成,其中ε, γ, δ主要位於胞外,ζ主要在胞內。CD3所有鏈的胞內部分都含有ITAM(ε, γ, δ每條鏈各一個,ζ各有3個),這使得它們均能被磷酸化激活。TCR和CD3的跨膜區帶有電荷,使得它們存在靜電相互作用。
8f120e5c9238714fd107e9514871e46c
在T細胞中,首先磷酸化CD3 ITAM的激酶是Lck。Lck的N端有一個SH4結構域,常被脂肪酸化修飾而能夠固定在細胞膜內側,另外在N端也有兩個Cys殘基,通過結合鋅離子和CD4或CD8的胞內尾巴相互作用。Lck平時處於“鎖住”的失活狀態,在C端的酪氨酸殘基(Y505)被磷酸化而被自身SH2結合。Csk是Y505的磷酸化激酶(負調控Lck活性),CD45則負責去磷酸化激活Lck。CD45是幾乎所有白細胞都表達的一類跨膜蛋白,其胞內部分具有磷酸水解酶活性。去磷酸化後的Lck處於半開放狀態,需要其他磷酸激酶或者自己磷酸化Y394而進入激活狀態。
Lck的結構與激活方式。http://doi.org/10.3390/ijms20143500
TCR遇到抗原激活後,Lck將CD3 ITAM磷酸化,隨後磷酸化的ITAM招募ZAP-70激酶。ZAP-70在T細胞的功能和B細胞中的Syk類似,是T細胞激活過程中最重要的激酶之一。ZAP-70有兩個SH2域,平時也處於“自鎖”狀態,隻有結合磷酸化的ITAM後才會露出關鍵酪氨酸殘基被Lck磷酸化。
ZAP-70激活後立刻磷酸化下遊的底物骨架蛋白LAT(linker for activated T cells,跨膜蛋白)和SLP-76(胞質)。LAT, SLP-76,以及一種叫做Gads的蛋白可以在細胞膜內側形成復合物(LAT:Gads:SLP-76 complex),招募多種激酶和信號分子:包括Akt,PLCγ,Vav以及ADAP等等。前三個在B細胞信號通路中已有所涉及,最後一個ADAP的作用是增加T細胞表面黏附蛋白的表達。T細胞表面表達LFA-1,一種由兩條肽鏈構成的黏附蛋白。LFA-1的作用底物為ICAM-1(細胞黏附蛋白-1,也叫CD54),這是一種在血管內皮細胞和多種免疫細胞表面表達的蛋白。非激活條件下,LFA-1處於低粘度構象,無法與ICAM-1結合,隻有當TCR收到刺激後,LFA-1才會聚集成高粘度構象,以便T細胞與血管內皮/樹突細胞等結合。ADAP招募SKAP55和RIAM兩種蛋白,RIAM可激活小G蛋白Rap1(結合GTP),後者作用與LFA-1的胞內結構域使其胞外構象改變成高親和態。與此同時RIAM也會招募Talin1,Kindlin-3等蛋白,最終它們會激活Arp2/3使actin多聚改變細胞骨架形狀。
doi/full/10.1111/j.1365-2567.2011.03549.x
【下半部分將更新免疫共刺激/抑制分子和細胞因子信號通路】
後記:一直很頭疼寫這些信號通路,上Immunology大課的時候這一節也是最催眠的,因為實在過於雜亂沒有任何頭緒,又都是字母信號分子組成的一鍋亂燉,邏輯上不像B細胞、T細胞發育過程那麼一根線順下來。最近的課題涉及到很多關於B細胞發育以及天然免疫受體信號通路的東西,所以希望能夠靜下心來把這一團亂麻理順。anyway大傢湊合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