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孔丘辦教育的目的(I)

春秋戰國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興起的時代。正如王夫之所說,這是“古今一大變革之會”(《讀通鑒論》)。當時政治思想戰線出現的諸子百傢競相爭鳴的局面,是這個大變革時代尖銳復雜的階級鬥爭的反映。而那些各樹一幟的學派,又是一些由師生授受關系結合而成的教育團體。儒、墨、法各傢的代表人物,往往既是政治傢、哲學傢,又是教育傢。因此,春秋戰國時期政治戰線的儒法兩條路線鬥爭,必然要強烈地反映到教育領域裡來。

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先秦法傢,是十分重視教育的。商鞅曾說:“聖人之為國也,壹賞、壹刑、壹教”《商君書·賞刑》),把教育與政令賞罰看得同等重要,認為隻有統一教育,新的封建制度才能鞏固。法傢一方面批判奴隸制的教育制度,舉起瞭“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的旗幟,提出瞭“無教化,去仁愛”《漢書·藝文志》)的主張,即否定奴隸主階級的教育,根除儒傢的思想體系“仁愛”。同時,又利用教育陣地大力宣揚法傢的革新思想和唯物主義世界觀,讓青年一代研究“權謀術數,嚴刑峻法”,積累文治武功方面的經驗,為地主階級奪取政權作必要的輿論準備和人才準備。可見,法傢是把教育作為進行社會改革的工具。法傢的先驅者少正卯和法傢傑出的思想傢荀況等人,都做瞭大量教育工作,並在教育問題上有許多卓越的見解。

代表沒落奴隸主階級的儒傢,也是極其重視教育陣地的。孔丘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就用於搞教育工作,他甚至在“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間”的落魄時刻,仍然“講誦、弦歌不衰”(《史記·孔子世傢》)。孔丘辦教育真可謂不辭勞苦,費盡心機瞭!

孔丘究竟為瞭什麼目的,要這樣死死抓住教育不放呢?

過去有人說,孔丘辦教育是為瞭用文化的力量增進人民的幸福。這種說法所依據的“理由”主要有兩條,一是“孔子首創私學”,二是“孔子提出瞭‘有教無類’的口號”。他們憑著這兩條“理由”,給孔丘戴上瞭“人民教育傢”的桂冠,孔丘的亡靈也就頂著這副桂冠,招搖過市,欺騙瞭不少人。因此,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解剖刀,戳穿孔丘“首創私學”和“有教無類”這兩張畫皮,就是十分必要的工作瞭。

一、為瞭“復禮”而興辦私學

長期以來,尊孔派總是說,孔丘首創私學,打破瞭“學在官府”的傳統,促進瞭文化下移,這是“孔子的一大歷史功績”。這種論調完全歪曲瞭歷史事實,顛倒瞭因果關系。

(一)“私學”並非孔丘首創

在殷、周奴隸制“盛世”,奴隸主貴族把持瞭文化、教育陣地,庶民(奴隸)一概被排斥於學校的大門之外。大奴隸主在國都設立“國學”,隻有大奴隸主貴族子弟才有資格入學;其他中小貴族則在自已管轄的地區設立“鄉學”,也隻有他們的子弟才能入學。當時的圖書典籍都深藏在貴族的宮庭,由擔任文化職務的官吏世襲保管,並讓他們在國學或鄉學教育貴族子弟,這便是所謂的“學在官府”。

春秋末期,奴隸制社會逐步解體,階級關系發生急劇變化,一些貴族淪落為平民,一些平民又上升為有財有勢的地主、商人。階級關系的變遷,為教育下移創造瞭條件。隨著周天子“共主”權力的喪失和一些公室的衰落,“國學”和“鄉學”辦不下去瞭,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42年(即孔丘九歲時),鄭國的然明就向鄭相子產提出瞭“毀鄉校”的建議。而國學鄉學的倒閉,使得原來的宮庭文化官吏以及其他知識分子,樹倒猢猻散,向下層轉移。《論語》中就有這方面的記載:“大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微子》)意思是說,原來在周王室中司禮樂的官員,如樂官長“摯”去瞭齊國,二級樂師“幹”去瞭楚國,三級樂師“繚”去瞭蔡國,四級樂師“缺”去瞭秦國,打鼓的“方叔”移居黃河之濱,搖小鼓的“武”移居漢水附近,少師“陽”和擊磬的“襄”移居海邊。司禮樂的文化官吏是這樣,其他知識分子也是如此,紛紛流落於民間。

與知識分子逐漸向民間下移緊密相聯系,許多文化典籍也隨之沖破瞭宮庭的禁錮,為較多的人所閱讀。而當時新興的地主階級和小生產者也迫切需要掌握文化教育,為其政治經濟利益服務,這樣,就出現瞭“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左傳》昭公十七年)的局面。

許多古籍的記載證明,春秋末期私傢辦學已開始成為一種風氣。如在孔丘以前,鄭國有個法傢先驅者鄧析就辦學執教,負有盛名。鄧析著《竹刑》,是專門講法的。凡是向他學“訟”(即革新派的法律)的,都收學費,如衣服、短褲等等。在他門下求學的人數很多。這個事實說明,早在孔丘之前,就有革新派人士在興辦私學。

據記載,與孔丘同時,魯國有個斷足的人,名叫王駘,也收徒講學,其學校規模與孔丘的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當時在魯國有一位法傢先驅者少正卯辦瞭規模不小影響很大的私學。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傢王充在《論衡》中談到少正卯的講學很有吸引力,孔丘的門徒中,除瞭最頑固的顏淵,都去聽過少正卯的課,使得“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幾乎把孔傢學店搞垮瞭。可見,在春秋末期,辦私學的決不是獨有孔丘一傢,別無分店。私學的盛行,私學的取代官學,決不是什麼孔丘的“首創”,而是春秋末期社會大變革造成的一種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孔丘辦私學,不過是奴隸主階級“官學”維持不下去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應變措施”,其目的是為瞭同新興地主階級的教育事業相抗衡,爭奪青年一代。

制造“孔子首創私學”的謊言,抹煞少正卯等法傢代表人物興辦教育、改革教育的歷史功績,並從根本上否認法傢有教育思想,污蔑法傢“不重視教育”、“不懂教育”,甚至胡說法傢要“消滅文化教育”,這是尊儒反法思潮對歷史的嚴重歪曲。事實上,法傢不僅有著進步的教育思想(這從法傢的大量著作中可以清楚看到),並且進行瞭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如荀況曾在趙、齊、楚等國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特別是在齊國稷下學宮,“三為祭酒”(三次擔任最高學府的領導工作),並被人們尊崇為“最為老師”(最有威望的老師)。荀況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培養出瞭韓非、李斯等進步的思想傢和政治傢,對秦統一中國起瞭一定作用。後來,宋代法傢王安石在變法時,也大刀闊斧地改革舊的教育制度。可見,私學並非孔丘首創,我國教育並非儒傢獨霸。歷史的真實面貌是:一部古代教育史,貫穿著儒法兩條路線鬥爭,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前進的,決不是孔丘及儒傢的反動教育路線,而是勞動人民的革命實踐,同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法傢進步教育路線也起瞭顯著作用。

(二)孔丘辦私學是為瞭挽救“先王之教”的衰亡

春秋末期出現的“文化下移”的新形勢,說明瞭奴隸主貴族在意識形態領域裡的一統天下,正在不可挽回地崩潰著。後來,法傢韓非提出的“廢先王之教”,就是主張在政治領域和教育領域裡徹底根除奴隸制的舊傳統。然而,顧固堅持奴隸主貴族立場的孔丘,竭力扭轉這種革命的趨勢,企圖挽救“先王之教”的衰亡。孔丘的學生子貢曾說,孔丘求學、辦教育,都是為瞭收集、整理“失墜”於民間的“文武之道”,使之不至於泯滅。孔丘還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表明他唯恐奴隸主階級的舊教育日趨沒落,並把舊教育無法挽回的崩潰看作是最大的憂慮。因此,需法兩傢的教育事業,是針尖對麥芒,一個是要維護“先王之教”,一個是要廢除“先王之教”。用今天的語言來說,一個是反對教育革命,一個是堅決主張教育革命。

孔丘是一個復古狂,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一心希望“復禮”。在孔丘的心目中,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最完美的,他說:“周禮是參照夏商兩代制定的,文采多麼豐富啊!我是遵從周禮的。”孔丘的學生有若也說:“古聖先賢的道德、道理這是最好的,不管大的方面還是小的方面,都要照著去做。"孔丘不僅認為政治制度是過去的好,就是在治學態度上也是今不如昔。他說:“古人學習是為瞭加強自己的修養,不是為瞭名聲在外;現在的人學習則是為瞭使別人知道自己有學問,徒求虛名,不務實學”。孔丘甚至說,古人犯錯誤也比今人高明,古人雖有“狂妄”的毛病,但能肆意直言,現在的狂人,就是會亂說一氣;古代的人雖然驕傲,卻還有一定的威嚴,現在的人驕傲起來,就自高自大,無理取鬧;古代的人雖有愚笨的,但比較直率,現在的人,不但愚笨,而且還會欺詐。總之,孔丘認為,從政治制度、治學態度,到人們的思想品質,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孔丘從倒退復古的歷史觀出發,在教育問題上必然導致“今不如昔”的反動結論。這與法傢所主張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等“一代勝過一代”的觀點,是背道而馳的,反映瞭儒法兩種歷史觀教育觀的尖銳對立。

孔丘辦私學,就是為瞭使他所認為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今世”,變回“名正言順”的往古去。當時有人奚落孔丘:“你為什麼不當官從政?”孔丘答道:“我用孝悌教人,從而施加影響於當政者,這也就是搞政治瞭,何必一定要去當官才算從政呢?”可見,孔丘認為辦教育和當官從政一樣,都是為瞭實行“先王之教”、恢復周公之禮,使天下行“孝悌之道”。所以,孔丘完全是為著“復禮”而辦私學,為著使歷史開倒車而辦私學。他打著私傢講學的旗號,為奴隸主“官府”服務,因此孔丘辦的私學,與殷周的奴隸主貴族官學相比較,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名變實未變。韓非曾揭露,孔丘及其他儒生辦“私學”,“多誦先古之書,以亂當世之治”《《韓非子·奸劫弒臣》),“常譽先王之德厚,是誹謗其君者也”《《韓非子·忠孝》),指出儒傢私學鼓吹古代奴隸制的典章制度,是為瞭攻擊當代的革新政治。因此,辦這樣的“私學”,決不是進步的行徑,而是倒退復古的罪行。

(三)孔丘辦私學為的是“舉逸民”

從孔丘私學的招生對象來看,也與殷、周兩代的奴隸主貴族官學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孔丘私學的大門,從來沒有向奴隸敞開過。

孔丘明確規定瞭他的私學的“入學條件”—“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述而》)“束”是絲,“脩”是肉。孔丘宣稱,必須用絲和肉或比這更貴重的物品交納學費的人,他才招收為弟子、施以教誨。至於那些拿不出學費的人,當然要吃閉門羹。而“束脩”在當時是相當高昂的代價,奴隸主統治者曾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指魚)”(《禮記·王制》),“庶人食菜”(《國語。魯語》)。在春秋時期,“肉食者”是奴隸主的代名詞,“菜食者”是勞動人民的代名詞。那些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菜食者”哪裡談得上拿出絲和肉的學費上學呢!據周孝王時代的青銅銘文記載,一個名叫留曶的貴族用一匹馬和一束絲,就從名叫限的貴族那裡換取瞭五個奴隸。奴隸們的政治經濟地位既然和牛馬沒有兩樣,哪裡有進學念書的權利可言呢!

據史書記載,孔丘的學生多是破產貴族,商人。起碼也是生活略有餘裕的自由民,有的則是達官貴人的子弟。如《左傳》記載,魯國大貴族孟僖子將死時,遺命他的兩個兒子去跟孔丘“學禮焉,以定其位”。又如,孔丘的學生司馬耕是宋桓公的後代;冉有、子夏、子遊都是官吏出身,子貢則是一個“結駟連騎”“傢累千金”的大商業奴隸主,專搞買空賣空的勾當,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勢力,可以與諸侯“分庭抗禮”。(《史記·貨殖列傳》)總之,在孔丘門下,聚集著一夥“錦衣紈絝(同褲)”、“飫甘饜肥”的奴隸主貴族及其子弟。

孔丘的門徒中還有一些號稱“貧賤”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是顏回和曾參。尊孔派往往以他們兩人為例,證明孔丘私學的大門是朝“賤人”敞開著的。然而,歷史事實總是給尊孔派以一記又一記響亮的耳光。

顏回的祖先夷甫,字伯顏,曾有功於周朝,被齊威公封貴族,後來夷甫的子孫以顏為姓氏,依附魯國,“世世仕魯為卿大夫”(顧炎武《日知錄》),到顏回的父輩才衰落下來,但仍然不愁吃穿。有一次,孔丘問顏回為什麼不出去做官?顏回答道“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馇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莊子·讓王》)總之,用不著勞動,就有吃有穿,還可以鼓琴自娛、學習孔夫子的道德學問,雖不做官,也樂得其所。可見,顏回是一個不勞而獲的寄生蟲。顏回死後“門人厚葬之”(《先進》)。在春秋時期,能享受“厚葬”待遇的,隻能是有貴族身分的人。這件事也說明瞭顏回究竟是個什麼人。曾參則是邯國太子巫的後裔。後來,都國被魯國滅掉,傢庭才逐漸破落。

春秋末期,我國開始逐步由諸侯割據走向統一,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的局面,不少奴隸主貴族也隨之喪失瞭自己的統治地位,流落到民間,成為“逸民”。而這一批昔日的貴族,正是孔丘復辟奴隸制的社會基礎。從顏回、曾參等人的情況看,孔丘的一些所謂“窮學生”,實際上都是“降在皂隸”的破落貴族,他們正是孔丘所要重新抬舉起來的“逸民”。而在孔傢學店裡,孔丘把顏回、曾參這類“逸民”抬舉得最高,並一再向統治者推薦他們。所以,孔丘辦私學,完全是為他的“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的反革命政治路線服務的。

孔丘把復辟奴隸制的幻想寄托於教育事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他抗拒歷史發展的規律,在政治戰線屢戰屢敗,弄得沒有什麼立足之地,於是退守文教一隅,力圖抓住這個殷周奴隸制舊傳統最深的領域,同新生力量周旋到底。到戰國時期,隨著封建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儒傢復辟奴隸制的活動就更加瘋狂,孔孟之徒更是拚命抓教育、辦“私學”,以至出現瞭“私學成群”(《韓非子·詭使》)、“遊學者眾”(《韓非子·五蠹》)的局面。這夥以辦學為名的儒生,“聚徒成黨”,“盛容服而飾辯說”(同上),大造復辟輿論。韓非針對孔丘徒子徒孫“以文亂法”的反革命活動,力主對儒傢私學“禁其行”“破其群”“散其黨”(《韓非子·詭使》),即禁止其活動,並從組織上予以取締。韓非的這一革命主張,後來為秦始皇所實現。“焚書坑儒”便是對儒傢私學的一次沉重打擊,也是對先秦法兩條政治路線、教育路線的鬥爭作瞭一個總結。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今天,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傢,資產階級也拚命抓思想文教陣地,以此作為復辟資本主義的橋頭堡。林彪就是如此,他大肆鼓吹孔孟之道,把反動的孔丘儒傢思想吹捧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來源,並且教子尊孔讀經,千方百計培養反革命的接班人。春秋戰國時代的沒落奴隸主階級,二十世紀被推翻瞭的資產階級,都力圖用教育作為復辟舊制的工具,以便恢復他們已經失去的天堂。然而,歷史的巨輪是拖不回來的。“凡屬倒退行為,結果都和主持者的原來的願望相反。古今中外,沒有例外。”(《新民主主義的憲政》,《毛澤東選集》第696頁)無論是孔丘還是今天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修正主義者,企圖從政治上或從文教戰線上打開缺口,復辟已經崩潰瞭的社會制度,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是違背歷史發展趨勢的,因而他們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但是,沒落階級千方百計抓教育陣地,這倒是一個值得註意的歷史現象。它告訴我們,教育領域是革命階級與反革命階級生死搏鬥的一個重要戰場,如果革命階級不抓包括教育在內的上層建築,革命果實就有付諸東流的危險。今天,正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無產階級,必須十分重視思想文教陣地,必須在這些領域堅決粉碎資產階級的進攻和反撲,實現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赤膊上陣的意思,赤膊上陣成語故事及出處

【赤膊上陣的出處】赤膊上陣,出自明朝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

· 5分钟前

展覽展示中的物理互動裝置

如果沒有對展館的熱愛、思考和總結,大約是無法花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幀一幀地將這些物理互動裝置畫出來並分享給大傢的,感謝王...

· 12分钟前

老公入贅洗衣做飯,吃我的喝我的,還在外面找女人

——唐思琪是獨生女,祖上是殺豬起傢的。父母四十多歲才生瞭她,從小把她捧在手心。她記事後就成天到晚跟著父親唐明強屁股後面...

· 13分钟前

西海岸新區哪裡買房最安全?這份官方文件給出瞭答案!

我們知道,西海岸新區面積很大,大到比深圳市還要多99平方公裡;西海岸新區的常住人口卻稍顯不足,隻有深圳的10%。所以,西海...

· 13分钟前

麦场要来了

有人知道什么是“麦场”吗? 我是皖西北农村里的娃,今年三十出头。“麦场”是儿时重要的记忆,说到麦场就离不开雪檬、皮蛋、架 ...

· 14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