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1754 字 23 图 预计阅读 5 分钟
俗话说“不出十五不出年”,元宵节作为新年里最后一个收尾的节日,新春期间的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新高潮。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汤圆,舞龙舞狮,踩高跷,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延的习俗。
习俗一: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是元宵节最重要的吃食。汤圆是用黑芝麻、猪油等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可荤可素,可汤煮、油炸、蒸食。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元宵的做法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五仁等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但是吃元宵(汤圆)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汤圆。
习俗二:元宵灯会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来源于佛、道两教。佛灯净晦,天宫赐福。后来,由点灯敬神佛,演变成元宵节满街的花灯。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盛唐时期,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节这天,长安的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还有灯轮、灯树、灯柱……
越到后来,人们在元宵节这天玩灯的兴趣越是浓厚,发展出了猜灯谜,放莲花灯等有趣的习俗。这天晚上,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大家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习俗三: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腿,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在北方,每到农历正月,经常会在各处游园会、庙会上看到这种高跷队,他们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主动来到往年的高跷会和踩高跷的表演地点来观看,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的踩高跷表演深受各个年龄段人们喜爱。
习俗四:舞龙舞狮
在正月十五这个日子里,各地更是少不了舞龙舞狮这一项活动,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舞龙来祈祷保佑。龙是古老的图腾,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利的象征;狮子是祥瑞之兽,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人们都相信舞龙舞狮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所以每逢节日或其他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通过舞龙舞狮来助庆祈求吉利。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充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习俗五:走百病
“走百病,摸门钉”是明清时期北方元宵节的重要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也有的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结伴而行,登城而行,行至城门,出嫁的妇女,就会去摸一摸城门上的门钉,祈求添丁送子,儿孙满堂。走桥渡危,人们认为在元宵这天过桥,能起到消灾祈福,祛病延年的效果。
元宵节的民俗很多很多,但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很多很多的民俗活动慢慢被人们忘记。各地的高跷、舞龙、舞狮也出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很多小时候很常见的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现在要看也只能去游园会、庙会等一些地方才能看见了。我们在这元宵佳节欢庆之时,不妨多看一看、学一学这些传统文化活动,把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保留下去。
我负责精彩好看,您只需分享点赞!
作者:张晨辉 张鹏荃 洪承泽 杨洁林
第1110期 值班编辑:杨云贵
责任编辑:张祥锋 帅少鹏 刘臻
投稿邮箱:yxtbzs@qq.com
另请关注同名微博“我们的天空”
預定利率從3.5%降到3.%之後,保單利益高的年金險產品幾乎全軍覆沒。進入8月份,在全新的預定利率規范下,也有不少新品嶄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