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藏品種類豐富,尤以舟山人文、歷史、海洋文化為特色。
舟山博物館創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原址位於“翁洲第一古禪林”祖印寺內。2014年12月27日,舟山博物館新館試開館運行,館舍位於舟山市海天大道內側舟山海洋文化藝術中心,館藏藏品3000件/組。
舟山博物館新館是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建築面積為14100平方米,建築外立面以銀灰色的幾何塊面分割,凹陷間隙處以藍色填充,象征舟山島礁林立,陳列展覽總面積為6120平方米。
博物館新館運用現代化展示語言向觀眾介紹舟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別具一格的漁風民俗和源遠流長的海島歷史。
一層基本陳列為“美麗傢園——舟山自然陳列”,包括“群島由來”、“野性舟山”、“藍色寶庫”三個單位,通過古動物化石和植物、動物、昆蟲、礦物標本,反映瞭舟山群島成島過程、自然環境和資源蘊藏,專設“五峙山鳥島”和“獐的一傢”場景,通過現代化展示語言,展示瞭五峙山鳥類自然保護區鳥類繁殖生息的風貌和小型鹿科哺乳動物獐的生活環境。
二層為“漁風海韻——舟山民俗陳列”,包括“煮海制鹽”、“漁風民俗”、“漁鎮街市”、“漁熙船功”五個單元,系統展示瞭舟山獨特海洋文化背景下的民風民俗。三層為“群島往事——舟山歷史陳列”,包括“海島先民”、“甬東故事”、“翁山昌國”、“門戶砥柱”、“潮起千島”五個單元,按時間順序講述瞭舟山從東海邊的蠻荒之地,歷經風雨滄桑,逐步發展成千島新區的漫長路程。
此外,一層和三層還配備2個臨(特)展廳,用於展示從外地引進及原創的精品臨特展,豐富展覽內容。館內有陶瓷、玉器、字畫等文物藏品,其中犀牛角荷葉螭虎杯、明清書畫、寧式傢具、古菱齒象、德氏水牛和四不像麋鹿等晚更新世古哺乳動物化石等頗具特色。
--- 天寶海洲 ---
舟山博物館第一展廳以“天寶海洲”為主旨,以舟山群島的自然資源為主題,通過文字解說、多媒體影片、聲效解說、大型沙盤、電子沙盤、電子觸摸查詢系統等多種方式,展現整個舟山優越的區域位置、豐富的海洋能資源和礦產、得天獨厚的岸線與航道資源、優良的旅遊人居條件、以及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給舟山帶來的重要契機。
舟山群島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和海洋環境孕育瞭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特殊的生物類群,其中不乏珍稀動植物資源。其中舟山漁場是中國最大的漁場,自古以來因漁業資源豐富而聞名。
舟山群島是一個異彩紛呈的島礁生物和海洋生物樂園。許多島礁保持著良好的生物多樣性,其中不乏珍稀動植物;舟山海域優越的水文條件,孕育瞭豐富的海洋生物,成就瞭中國著名的舟山漁場。遊弋的魚類,飛翔的海鳥,奔走的獸類,伴著海風與海浪,構成瞭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重要內容。
舟山境內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星羅棋佈的島嶼,氣勢磅礴的大海,桅檣林立的港灣,怪石突兀的海礁,細軟潔凈的沙灘,古樸清幽的廟宇,四季宜人的氣候,以及獨具海島特色的民俗民風,構成瞭一幅綺麗的海島風光畫卷。
35cd519b21c55a0f43120c910454a0f8
--- 漁風海韻 ---
舟山博物館第二展廳通過耕海、牧漁、制鹽、造船、漁港、漁市、漁產、漁藝幾方面展示舟山漁鹽歷史、多樣的漁業捕撈方式、造船技術及水產加工技藝、漁俗文化與宗教信仰。從而深刻表現瞭舟山人對海洋的熱愛與敬畏之情,展現出舟山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別具一格且璀璨奪目。
展廳入口即刻呈現的就是舟山漁場漁船群的場景。船模統一比例:1:40,約30個種類。場景展示瞭沿海江、浙、閩、粵和臺灣地區的各式漁船同在舟山漁場作業的繁榮景象。
舟山人以海為田,以島為傢,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孕育瞭舟山獨特的漁風民俗。現在看到的就是非常熱鬧的廟會場景——桃花島上稻花會。稻花會取名為“稻花”主要是稻花會一般在稻花吐穗時節舉辦,又與海島居民對茅山神的信仰結合起來,取“秋報”之意,有著濃鬱的地方風情。
“儂是舢板我是纜,儂是紐子我是襻。相思系在風浪裡,才送出海又盼歸帆。”熱鬧非凡的十裡漁港,集沈傢門、嵊山、東沙等漁港特色為一體,20世紀50到80年代的漁港碼頭場景映入眼簾。魚貨交易、漁船補給,街市商鋪林立,可以感受到濃鬱的漁風漁味。
沿港路內側是商店,主要是經營香煙、老酒、糧食、木竹制作品等,展示的許多實物取材於舟山本地歷史遺存,例如酒坊的酒壇和封泥是東海酒廠30年前的舊物,漁具店的麻繩是從民間挖掘征集而來,十分珍貴。
--- 群島往事 ---
舟山博物館第三展廳以舟山群島的歷史與傳統為主題,以時間的順序展現瞭6000年來,舟山“襟大海、扼三江、引閩粵、通江淮,控全浙而動三吳”的態勢。
因其豐富的資源、優良的港口條件和險要的戰略地形,舟山歷史上戰爭頻繁,成為商傢和兵傢必爭之地。它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禁海展海的上演地,更是抗倭鬥爭的重要戰場,小小的舟山,歷經苦難和輝煌。
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舟山的海島上繁衍生息,他們棲居於各海島上漁獵、耕作。這裡展示瞭先民們所使用的生產生活用具,作為河姆渡文化的主要分佈區之一,舟山出土的有些陶器具有較為典型的河姆渡文化特征。先民們用這些原始的工具譜寫瞭舟山文明的序章。
頻繁的海外貿易,也帶動瞭中外文化交流,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佛教的傳播。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因緣際會地在東海之濱的普陀山形成瞭觀音菩薩道場。
17世紀英國成為新航路上的霸主,在鴉片戰爭前就將舟山作為其與中國內陸的貿易基地。戰爭期間,英國政府多次企圖割讓舟山,定海兩次為英軍占領,舟山軍民為保衛傢鄉,付出瞭重大代價。
在1950年7月8日,舟山群島全境獲得瞭解放。解放軍殲滅大量國民黨軍,迫使國民黨撤回臺灣,歷時1年的舟山戰役終於結束瞭。展廳內的這張油畫逼真地描繪瞭在現今定海城的西大街,大傢歡歌笑語地迎接勝利的熱鬧場景。
--- 海上茶鄉 ---
四時之序,以春為始;春暖花開,茶香四溢。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傢。
而在這秀巖嶙峋、異礁遍佈的中國第一大群島——舟山群島上,一壟壟茶樹競相抽出新芽,綠意盎然,青翠欲滴。舟山群島四面環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適宜各種生物群落繁衍、生長,給漁農業生產提供瞭相當有利的條件。舟山茶葉以其外形細嫩、葉尖白茸、色澤翠綠,浸泡時湯色清澈、香氣幽雅而享譽海內外。
a7d1690c3e00d0a040159c254efd3740
茶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與舟山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產生瞭獨具海島特色的茶俗和茶禮,成為瞭寶貴的民俗文化遺產。
展覽以“海上茶鄉”為題,圍繞舟山的茶文化進行展開,從追尋茶的歷史起源講述到海上茶路,帶來茶色茶香的一場探索之旅。
--- 往來津渡 ---
今年是中國與韓國建交三十周年,同時也是“中韓文化交流年”,舟山博物館推出“往來津渡——中韓交流史上的舟山”特展,以博物館特有的方式為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和友好感情,為推動中韓友好關系不斷發展做出一些積極的貢獻。
展覽以“往來津渡”為主題,點出舟山在中韓交流史中的特殊地位,同時以每個單元介紹一個專題內容的方式講述在中韓交流史上從舟山出發、經舟山而過的一些歷史,讓觀眾瞭解並認識到舟山的確可稱是中韓交流中的“往來津渡”。這條經舟山的海上交流之路,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舟山也因此在中韓交流史中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篇章。
5c8ce94ce2fd37591d9239f2ed0fde5e
特展主要以實物展品、古籍文獻等為主,共分為六個章節,展品100餘件(組)。讓觀眾有機會近距離地欣賞到中韓兩國在生產、貿易、文化、宗教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特別是舟山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所作出的特殊貢獻。
◇ 本文部分信息來源於舟山博物館、舟山市政府、舟山市外事辦等
◇ 本文未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