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李白傳一書濃縮,方便大傢10分鐘瞭解李白生平)
李白是中國歷來的詩人中,受到人民普遍熱愛的一位,他的名字在我國的人民中是這樣的通俗,可以說,凡是認得幾個字的人都能背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詩句。那麼李白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平及時代背景
我們還是從李白的出生說起,根據同時期人李陽冰(李白的叔叔)的記載,李白5歲時遷入四川。而5歲以前,歷史上說法不同,但誰也無從考證。他自己曾在詩裡寫過“本傢隴西人,先為漢邊將~~”隴西就是祖籍陜西,祖上是大將軍李廣。而根據同時代劉全白的《碣記》記載,李白原籍是廣漢人,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綿陽。還有人說李白是中亞地區的外國人。這一點也不無根據。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李白在朝廷的時候,曾撰寫《答蕃書》證明他精通外國文字
二,李白的小孩起名比較稀奇古怪,像,頗黎,明月奴,天然。頗有些異域風情
三,他對於當時外國有一種欣羨之感,很贊成外國人的那種野性,這一點從他的詩作《行行遊且獵篇》可以得知
四,對於女人,他也特別神往異國的,這一點也多次在他的詩作做表現出來,如:“胡姬美如花,當壚(lu)笑春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等詩句
五,李白反抗儒傢文化,在當時的文人環境中也算是一個異類,曾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等詩句。
雖然有種種推測,但僅僅根據這些詩作和性格等分析,缺乏可靠的證據支持,這一點很難讓人服氣。
李白出生公元701年,五歲遷往四川彰明縣,那一年,武則天去世瞭。唐朝的統治經歷瞭階級內部鬥爭後,在李白十三歲那一年,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瞭皇位。這一時期的唐朝表面盛世繁榮,文學和藝術都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北方的邊患雖然沒有徹底的解決,但在西方也曾打過幾個勝仗,唐玄宗很享受瞭這些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的生活。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就此埋下瞭,這是表面繁榮背後暗湧的危機。
李白從小好學,很早就開始寫作,有“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的自敘。除此之外,李白很早就學習武術,傳言李白對武術也是十分精通的,腰間常掛一把匕首,還殺過人,不過這個事情已無從考證瞭。
李白青少年時間一直是在四川度過的,李白在這裡打下瞭深厚的文學基礎,二十多歲時離開四川,開始瞭他的漫遊生活,從二十五歲到二十七歲之間東遊至揚州,在那裡,一年間,他就花費瞭30萬金,用於救濟所謂的落魄公子。大概在李白二十七歲時候,定居在湖北安陸。這時的他結婚瞭,差不多在這裡住瞭有10年時間。
李白在湖北安陸期間並沒有得到什麼機會,於是又輾轉山西太原,後又到瞭山東濟寧,和幾個朋友在泰山以南過起瞭隱居的生活。
42歲受人舉薦,進京,在長安呆瞭3年,整天遊手好閑,喝酒買醉,過的並不如意,隨後又開始瞭四處漫遊的生活。安史之亂爆發後由於愛國熱情受邀投身於永王璘的麾下,後永王璘因不接受唐肅宗派遣,而被唐肅宗消滅。李白成瞭政治犯,被流放到貴州,在路途中被赦免。這時他已59歲高齡,隨後的幾年間他輾轉流浪,於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
短短的幾百字就把李白的一生介紹完瞭,這是簡單的,片面的,不完整的。先讓大傢有一個整體的印象,接下來我們就來還原一下一個真實立體的李白。
學道還是從政
李白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一方面他想從政,治國平天下,然後功成身退。在他一生的詩文當中都有過這樣的表示,而他也有學道的心,想修煉成神仙,同樣也是很有誠意的。所以在他的政治熱心上升時,他就放棄瞭修道,而在他政治失敗時,他就又想起瞭修道。自然,最後是兩無所成。那就隻有喝酒瞭。
李白從小就接收道傢熏陶,大概在他15歲時,曾經和一個叫東嚴子的隱士,隱於眠山,現在附近的青城山。後來對李白影響深遠的道傢思想大概也就是這一時期形成的。他們養瞭很多稀奇的鳥,訓練的都能一叫就來,可以在他們手掌裡面吃東西,一點也不怕他們,這事驚動瞭廣漢(四川)的太守,覺得他們兩一定有本事,便招呼他們出山,但他們卻拒絕瞭。
李白有很多學道的朋友,用李白自己的話說叫“結神仙交”,東嚴子剛剛我們提到,按時間順序先後還有:元丹(丹丘生)、元演、紫陽先生、蓋寰、高尊師、參寥(liao)子。學道到過的地方有:四川眠山、河南嵩山、湖北隨州、山東濟寧。
在湖北隨州時,經過元丹丘引薦,李白認識瞭當時道教著名人物胡紫陽。李白常來和他們談道,但他卻自居為平等的地位,“予與紫陽神交,飽食素論,十得其九,”意思是說胡紫陽那一套他都明白。李白比胡紫陽小二十歲,那時的李白30歲左右,在道教中的輩分也遠不及胡紫陽。李白雖然和他們結神仙交。但卻不純粹,這就是他學道和從政的矛盾。
在湖北期間,還認識瞭另一個好友,孟浩然,他對孟浩然是佩服的,因為符合瞭他理想的一部分,隱退,但當時的他還有另一部分理想,就是出山從政。
大約在他30歲左右的時候,也曾進行一些政治活動,所謂的政治活動,就是到處寫推薦信,希望有人舉薦他做官,但李白抱負遠大又十分自負,他從政的目的是治國平天下,並不是為瞭個人的功名富貴,所以做官要做大官,自然是到處碰壁。
李白在山東濟寧隱居期間,見過有名的書法傢李邕,李邕比李白大二十多歲,見到李白飛揚跋扈的,因此對李白有些勸告,李白這時用世之心很強,正是從政願望大過學仙修道的時候,寫有《上李邕》一詩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chou卻滄溟水。(提手旁+芻)
時人見我恒殊調,見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是說不要瞧不起年輕人,哪天自己像大鵬鳥一樣飛黃騰達瞭,誰又能預料到呢?可他在山東卻依然沒有什麼成就。李白對於自己的信賴總是超過別人對他的信賴的,別人總以為他不適宜於過問政治,總以為他隻是“大言”,就像上面《上李邕》一詩裡所述及的。然而李白卻很抵抗這種嘲笑,仍是執拗地抱著自己的幻想
李白在長安
命運的轉機出現在他42歲那年,李白的一位道教的朋友吳均,被唐玄宗宣召入京瞭,於是他又舉薦瞭李白。李白於是到瞭長安,唐玄宗親自步行遠迎,見面就說:“你是老百姓,連我都聽說過你的名字,如果不是平素裡道德高尚,如何能做到這樣。”唐玄宗表面上很看重他,其實想唐玄宗那樣沉迷於酒色的皇帝,根本就沒有什麼愛才之心,不過是拿他來玩玩罷瞭,把他安排到翰林院,不過是個閑職,偶爾也請他起草一些文稿。一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園子裡一邊賞牡丹花一邊聽戲,覺得這些曲子都聽膩瞭,想到來作一首新詞。請來瞭李白,李白馬上就寫下瞭《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這是說太真妃比楚襄王
夢中遇見的神女還漂亮)。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趙飛燕)倚新妝!
名花(牡丹)傾國(太真妃)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李白就這樣參加到他們荒淫享樂的生活中去瞭,李白在宮裡就這樣混瞭一段日子,在統治集團裡做這一些幫閑的工作。不久他就對宮廷的生活開始不滿意瞭,他沒辦法立功,然後再功成名就,再隱退。這是的執政大臣是李林甫手裡,他老奸巨猾善於內鬥。任何人都怕他。另外像楊國忠等人也在躍躍欲試,想奪取政權,安祿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李林甫培育起來的,作為自己政治鬥爭的本錢。為後來的安史之亂埋下瞭禍根。李白哪裡鬥的過這些人物,恐怕瞭解他們的一些把戲也是極其困難的。
李白為人率真,又極其自負的一個人,他讓當時的總管太監高力士給他脫靴子,高力士雖然當時服從瞭,但從此在心理記恨上李白,高力士是何等人物,當時在坊間欺行霸市,無惡不作,朝中官員都怕他幾分。李白初寫清平調時,楊貴妃非常喜歡,還時常哼唱,有一次高力士就對楊貴妃說,“我以為你會恨李白呢?”楊貴妃問:“為什麼?”,高力士回答:“你看他把你比作趙飛燕,多可惡呀!”,這話提醒瞭楊貴妃,她也開始說李白的壞話瞭,據說唐玄宗幾次想提拔李白,都由於楊貴妃參合,隻好罷手。
李白在宮廷裡,便這樣混瞭一陣子。有時撒撒酒瘋,他像一般混進統治集團的文人一樣,在得意之中,便也很作瞭一些像《清平調》那樣幫閑的文字。唐玄宗對於他呢,也就把他安置在翰林院裡,稱為學士——翰林院也恰是皇帝的一群清客的所在。這也無非是一種秘書的地位,利用他的文筆就是瞭。他的得意,也不過如此。
然而另一方面,李白究竟是詩人。他在宮廷裡不久,有點醒悟瞭。首先,他原是無拘無束的人,他愛的是讀書,喜的是寫詩,處在官場的摩擦中,便處處有捉襟見肘的局促
這時的李白在宮裡已經逐漸不招人待見瞭,再加上翰林院一些學士多有嫉妒他的才華。他隻好離開宮廷。
他曾下過結論,唐玄宗是不可救藥的,他的遠大抱負無法施展,自負且處處不如意,李白畢竟是詩人,多浪漫主義的情懷,他的率真,在人際關系政治洞察上的幼稚,使他無法完成他的抱負,於是李白又繼續開始瞭流浪漂泊的生活。
李白第一次漫遊時不過才二十四五歲,這一次漫遊就已經四十四五歲。二十年過去瞭,他當時離開四川時就再也沒有回過四川,現在離開瞭長安也再也沒有回過長安。不同的是在他第一次漫遊時,從政的願望大過學道,而現在學道已經在他心理占據瞭壓倒性的力量。
李白這時往來於開封和洛陽,經常和他一些學道的朋友,岑參,元丹丘,混在一起,朋友之間自由無拘束也發揮瞭他的豪情,(將進酒)便在這一時期所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曹植)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時候的李白雖然看透宮廷糜爛的生活,但他還是羨慕富貴的,他不甘於寂寞消極。也 不願意一步步往上爬,他仍然希望平地一聲雷,一步登天,立刻就有大富大貴,幾乎要到和帝王平等的地步,但是這談何容易。於是他就拼命的喝酒賭博,一方面他覺得應該享受,另一方面因為他的自負,又將錢財看的極為清淡,不值一提。
李白和杜甫
在往來於開封和洛陽時候,中國歷史上兩個文壇的頂級巨星相遇瞭。
雖然李白比杜甫大12歲,但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般的友愛著,“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可見他們的親密。後來他們分別瞭,在春天,杜甫就作有《春日憶李白》詩,在冬天,就又作有《冬日有懷李白》。
杜甫非常佩服李白的詩的成就,稱為“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傾倒李白的才思;同樣“酒後見天真”,杜甫也很欣賞李白的醉態。然而杜甫對李白,也不是一味捧場,而沒有批評的。
他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是看到李白的飛揚驕躁,一事無成,也不知忙些什麼,而勸他收斂的。自然,李白自有李白內心的苦悶,也有自己的抱負,因為年齡和經歷教養的不同,這時杜甫也有不能完全理解的地方,可是總算盡瞭勸善規過的友道,所以他們友情日篤瞭。
傳說李白也有一首和杜甫開玩笑的詩:
飯顆山頭逢杜甫,
頭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因何太瘦生?
總為從來作詩苦!
(好像現在說幹嗎這麼瘦哇?)就兩人作詩的態度不同論,這種玩笑是可能的。但同時,李白也有送別杜甫的詩。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亦有分別後懷念的詩: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是寫別後的思念的——像汶水一樣,無窮無盡地流蕩著懷想!李白也何嘗忘瞭杜甫?總之,他們的友誼是在互相切磋,互相鼓勵,互相友愛的氛圍中成長著。
本來就有神仙的向往的李白,經政治上的失敗以後便更熱心起來,同時他的豪氣也不唯不滅,反而也更肆無忌憚起來,但是他內心裡是焦急著,苦悶著,有一縷苦無主宰的悲感在;這時瞭解他的也便唯有杜甫。
看見他“秋來相顧尚飄蓬”瞭,知道他“未就丹砂愧葛洪”,在別人以為李白“痛飲狂歌”為熱鬧者,獨獨杜甫明白這是“空度日”,在別人所隻見李白之亂蹦亂跳、自負自贊者,杜甫卻獨獨明白李白內心的深處卻是空虛。
後來杜甫以為李白政治上的失敗之外,再加上學道修仙也沒有成功,因此有“未就丹砂愧葛洪”之嘆,雙重的幻滅,籠罩著李白內心的苦悶,這恐怕是再對也沒有瞭。
距李白之死約三四年。別人以李白的佯狂為不近人情,別人以李白的佯狂為可以取笑,杜甫卻感觸到那是很深的悲哀;在一群愚妄者無不覺得必得李白而後甘心時,知道愛惜這一位天才詩人的恐怕也就隻有杜甫。杜甫對李白時時不放心,那深摯的友情尤其表露在此。
“政治犯”李白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前文我們提過,安祿山是李林甫培育起來的用於政治鬥爭的籌碼,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掌握大權,楊國忠和李林甫一樣,對上蒙蔽君王,對下欺壓百姓。安祿山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義,趁機起兵,,一路上基本都沒遇到什麼抵抗,很快就殺到瞭長安。唐玄宗聞聲而逃,禁不住士兵的憤怒,途中殺死瞭楊國忠和楊貴妃。
唐玄宗是個無為的皇帝,禍到臨頭隻想逃難,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老百姓聯名要求抵抗,最後唐玄宗逃往四川,留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佈防和抵抗。
李白是贊成抵抗的,雖然李白反對戰爭,可李白反對的是侵略戰爭。這時李白作有(蜀道難)一詩,是一篇政治性的諷刺詩。其中說:“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來幹什麼呢?)“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如果不抵抗,還不是和潼關一樣嗎?)“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傢!”(不要再在成都享樂瞭!)“側身西望長咨嗟!”(想到他們,真覺可以憤嘆呵!)
李白看到中原地區戰爭的慘狀,激起瞭他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這使他參加瞭永璘王事件。這是李白最後一次的政治活動。但這一次政治活動,和前一次,在動機上有著本質的不同瞭。上次是為功名富貴,為個人(至少這方面的成分大些),這一次卻是基於愛國思想瞭。
永王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這時唐玄宗命他為山南東路及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采訪等使,江陵郡大都督。意思是讓他保衛東南。他於是率師東下。但這是唐玄宗的意思。唐肅宗卻另有一個想法,怕永王璘一旦在江南立足,就可能和自己爭天下,所以當肅宗看到他真要東下瞭,便命他回川,要他伺候唐玄宗。他沒有服從。在他率軍到達廬山的時候,由於李白的大名和志願,便把李白請去瞭。
在永王璘沒有服從唐肅宗的調動回川以後,馬上就宣佈瞭高適為淮南節度使,來瑱為淮南西道節度使,加上原來的江東節度使韋陟,對永王璘采取瞭三面包圍的形勢。這樣一來,摩擦是不能避免的。一有借口,就可動手。果然不到兩個月的工夫,永王璘就被消滅瞭。這時是757年的二月。於是永王璘被稱為“造反”,而李白也成瞭政治犯。在獄中關押瞭一段時間後,被發配到貴州,路途中被赦免,李白於是又開始瞭他的最後一次漫遊,這時的他59歲,已是窮困潦倒。在他隨後的三年時間裡,在流浪與寄食中,心情是極其痛苦的,於是他一切認命瞭,從政與學道,兩大理想都失敗瞭。他流浪到安徽李陽冰(李白的叔叔)那裡時,病倒瞭,身體非常虛弱。他一生以大鵬自比於是仍以大鵬自居,寫下瞭最後的《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
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就是為中國人民熱愛的詩人李白的一生。他病死瞭,傳說他是撈月而死,讓他死得更有詩意些。他真死瞭,卻又傳說他沒有死,隔瞭幾百年的人還說又曾逢見他。他生前雖不得意,死後卻一直是在中國人民心裡被普遍地敬愛著。
瘋子李白
有人說李白是個瘋子,“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這是他自己承認的,還有,在他作過“捶碎黃鶴樓”的句子之後,因為有人譏諷他,他便又有詩道:“黃鶴高樓已捶碎,黃鶴仙人無所依。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看他一寫到“一州笑我為狂客”的時候,多麼得意,多麼眉飛色舞,就因為這在他是最過癮的事呵!
李白還經常喜歡“殺人”,當然這個是帶引號的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淥水曲》
陽酒樓三月春,楊花茫茫愁殺人!
——《猛虎行》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橫江詞》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泉明,不飲杯中酒。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什麼“愁殺”“笑殺”“狂殺”“醉殺”“惱殺”,這些極度的誇張的字眼,在別人是不常用的。這在一方面看,可以認為是像李白的一種口頭禪似的瞭,在不經意之中,就總是這樣誇大慣瞭罷瞭。然而在另一方面看,卻可以見出有他的性格所以使之然者,正因為他內心的要求往往是強烈的,所以他即使在不經意的時候也就如此流露而出瞭。
就表面上看,似乎李白所表現的不是人間的,可李白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樣有快樂和痛苦,不同的詩他的快樂比我們更快樂,他的痛苦也比我們更痛苦。李白的痛苦是一種超人的痛苦,因為要特別,要優待,結果便沒有群,沒有人,隻有寂寞的哀感而已瞭;李白的痛苦也是一種永久的痛苦,因為他要求的是現世,而現世絕不會讓人牢牢地把握,這種痛苦是任何時代所不能脫卻的,這種痛苦乃是應當先李白而存在,後李白而不滅的,正是李白所謂“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愁是萬古無已的瞭;同時,李白的痛苦又是沒法解決的痛苦,這因為李白對於現世在骨子裡是絕對肯定的。他不能像陶潛一樣,否定一切,倘若否定一切,便可以歸到“達觀”瞭;他也不能像屈原的幻滅隻是現世裡理想的幻滅,但屈原卻仍有一個理想沒有幻滅,這就是他的理想人物彭咸,而且他也果如所願地追求到瞭。李白卻不然,他沒有理想。名,他看透瞭,不要;他要的隻有富貴,可是富貴很容易證明不可靠;那麼,他要神仙,便是神仙也還是恍惚。那麼,怎麼辦呢?沒法辦!在這一點上,他之需要酒,較陶潛尤為急切,那麼就隻有酒瞭,也就是隻有勾銷一切瞭!
跑步机是最常见的家庭健身器材,这篇文章统计了京东所有入门级跑步机的销量、好评,经过价格加权得到最终排行,希望可以为大 ...
自6月24日起,2022CSP-J/S第一輪選手認證報名通道已經正式開啟!簡單來說,本輪認證報名可以分為三步:選手註冊—活動報名—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