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数据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次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初步的数据分析的应用—过程能力分析。什么是过程能力分析:听着过程能力分析这个名词大家可能会比较难以理解,其实过程能力分析是对现实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获得数据,与我们的期望进行对比,看看与我们的期望到底有多大的差别一个过程。期望一般都如:规格,目标等。
以一个连续型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为例子:一个企业生产,铅笔的长度是一个重要指标,其规格为150+/-0.2mm,为了知道目前生产铅笔的长度与规格的符合程度,计划每个小时随机收集10支并测量其长度,连续收集10个小时。根据数据收集计划,我们能得到100个铅笔长度的数据。使用Minitab软件对这100个数据实施过程能力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着100个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做出判断,如果数据不是正态分布,需要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变换,才可以利用Minitab中的连续型数据过程能力分析工具实施过程能力分析,否则即便做出了结果,但是由于计算是基于正态分布的相关公式,所以结果未必能指导我们的工作。数据正态性分析的结果如下图
通过数据的正态性分析,能看出来这有100个数据,目前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49.96,最大值为150.17,最小值为149.76等。那这100个数据跟规格比较,到底是什么情况呢?通过过程能力分析,就可以清晰了解,参见下图
分析结果告诉我们,整体的不合格率为9402.12ppm, 超上限的不合格率为273.10ppm,超下限的不合格率为9129.02ppm,通俗的来讲,这批铅笔的长度有接近1% 的不合格率,其中90%都是因为没有达到长度的下限而不合格。这个结果也提示了我们改善的方向,需要将加工中跟长度相关的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满足长度下限的要求。
有人可能会问到,那Within和Overall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Within中的参数都明显好于Overall的?其实这个跟我们采样计划有一定关系,起初采样计划为每个小时采样10支,连续采样10个小时,那每个小时的采样是一个子组,包含了10个长度数据,10个子组中的方差和均值可以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子组相关的参数(Within),10个子组包含了100个长度数据,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整体参数(Overall),具体算法,可以参见方差分析中相关的公式。将Within的Z值定义为短期过程能力Zst, Overall的Z值定义为长期过程能力Zlt。我们需要重点分析Zst和Zlt的差值,能更好的指导我们改善的方向。
统计学家已经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总结,确认了在没有异常原因的影响且过程稳定时,Zst和Zlt的差值一般为1.5,但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Zst和Zlt差值往往不可能精确的等于1.5,甚至很多时候,差值比1.5相去甚远,如上图2中Zst-Zlt=3.00-2.35=0.65,这个应该如何解释?其实很好理解,由于Zst是通过子组算出来的,它代表了子组的情况,Zlt则代表了整体情况,两者之间差值很小,则代表子组间没有什么差异,结合上面铅笔长度的例子,即在每个小时内生产的铅笔长度稳定性一般,每个小时和每个小时之间相比稳定且没有漂移,但是因为方差的累计性,整体铅笔长度会部分超标。通常Zst-Zlt<1.5时,我们认为,这个时候的问题出现在技术上,需要通过技术上的改良,来提升整体的过程能力,如:铅笔长度的案例,可能需要通过对设备的升级改造,或者工艺的再编排等手段,将每个小时内的长度做到分布更小,均值更靠近150. 图3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其Zst-Zlt=2.96> 1.5, 其含义为,每个小时内生产的铅笔长度比较稳定,但是可能因为某些原因的影响,其每个小时间生产的铅笔长度有一定漂移,导致整体过程能力不好。这种情况一般需要从管理上进行找原因和改善,找出每个小时和每个小时间漂移的原因并落实改善,确保每个小时和每个小时之间的生产稳定没有差异。所以在做过程能力分析的时候,对子组如何选取非常关键,子组的大小和间隔,将对我们合理获得和分析短期/长期过程能力产生影响。
总结:过程能力分析可以让我们知道产品符合规格的情况,其结果反映了产品加工过程的能力,所以称之为过程能力分析。同时合理选取子组,可以获得并分析短期过程能力和长期过程能力,通过分析结果,有效的指导我们工作的方向
上一篇
四大“醒”,包括 wake,waken,awake 和 awaken,它們意思相近,有的時候甚至感覺它們是一樣的,那怎麼區分它們呢?一、wak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