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沙原創 版權所有 歡迎轉發 敬請署名
如需收看更多文章,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話畫趣”
唐朝初立,儒、道、釋三教並行。國傢治理畢竟要靠經世治國的儒學正統。李唐皇室奉道傢祖師李耳為祖先,自然偏好道傢玄學。佛傢自鳩摩羅什廣譯佛經後傳播迅速,廣佈天下。三傢思想並行不悖,同時興盛。
這三傢相互影響,彼此借鑒,竟不斷融合,催生出一門包含三教,似道似佛,且儒且道的宗派來。
這一宗派借瞭外來佛傢的理論,與中國本土的儒、道思想積極結合,改造為徹底中國本土化的哲學宗派——中國禪學。
五、禪心畫印
這裡我們首先要把禪學和禪宗區別開來。禪學先於禪宗出現,是關於如何理解“禪”的一門思想學說,禪宗則是漢傳佛教八宗之一。禪宗裡充滿瞭禪學的精神,但禪學並不局限於禪宗傳授。
佛教禪宗分為南北後,其南禪一派更加徹底地與中國傳統思想結合,形成瞭中國禪學。可以說,中國禪學形成的標志性事件,便是禪宗的南北分宗。
以上這些禪宗和中國禪學的歷史,老沙不厭其煩一一道來,實在是因為中國禪學的出現、發展和成熟,是唐代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不僅對中國的社會思想,文化生活各方面產生瞭極其重大的影響,對中國的藝術領域更是帶來瞭全面的撞擊和改變。
這是因為禪學反復強調的“明心見性”、“直指人心”、“頓悟得道”、“自如境界”這些觀點背後隱藏的美學宗旨和哲學思辨完全與藝術的終極目標深深契合。
禪宗的究極宗旨便是“明心”。這個“心”是每個人天生具有的慧根和佛性,如果人能夠透過世俗紛紜的表象找到自己原本澄明的本心,那麼便可以頓悟,從而得到大智慧。所謂“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對於繪畫藝術來講,明心見性不也正是無上秘訣嗎?
繪畫若是單單拘泥於刻畫物的表象,隻重形式再現,那麼畫得再好終究也是死物。但若能透過所繪內容表達畫傢真實的人生感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義,那麼這樣由記錄表象轉成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和啟發,才是藝術感人至深的真諦。
於是唐代最傑出的那一幫藝術大師,將禪的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融會貫通,創造出最具中國獨特審美意蘊的藝術傑作。唐代的諸般藝術形式,不僅是繪畫,包括詩歌、書法、雕塑、音樂、舞蹈,皆是登峰造極。
弘一法師書 究竟清涼
禪宗不拘泥出身來歷,不講論資排輩。
六祖慧能一字不識,隻要心中透徹,佛性自生,便能超越師兄,一舉得傳衣缽。畫聖吳道子以孤兒身從民間一路走來,學兼百傢,無門無派,不拘一格,終成其大器。(見 老沙話畫系列 第三十九話 百代畫聖 )
禪宗講究人人皆有佛性,修行修的乃是本心,無需用外力強求,隻要心清涼瞭,佛性自現。
韓幹以真馬為師,不介意外界評價其與前輩畫法不同,不在乎皇帝下令要向他人學法,堅持真我,終成最偉大的畫馬宗匠。(見 老沙話畫系列 第四十三話 西域天馬 )
禪宗強調要“放下”,心境澄明,瞭無掛礙,方為上乘。
王維自然而然,瀟瀟灑灑,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的空靈心境描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的水墨雲山,恬淡平和,如羚羊掛角般不著痕跡。詩畫一律,深合禪意,被尊為山水畫南宗之祖。(見 老沙話畫系列 第四十一話 前世畫師 )
20d66597dda84790ec5794a8a68535aa王維詩意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由此可見,禪宗一步步發展,禪學一步步成熟,慢慢在心靈上浸潤瞭唐代的繪畫大師們,讓唐代的繪畫顯得那麼大氣磅礴,與眾不同。
六、唐畫巔峰
不光是禪學,儒傢的“原道”論和道傢的“重玄”論同樣興起,形成瞭唐朝三教並盛的局面,可謂是中國思想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繪畫本來就是國民思想的反映,思想極盛,繪畫也極盛。總的來說,唐朝繪畫有這麼幾個特點。
海納百川、開放包容——
唐朝國力鼎盛,疆域寬廣。帝國控制范圍遍及大半個亞洲,影響力輻射到東亞、中歐以及更遠的地方。國內民族多樣,文化多元,思想流派也有多種體系。這就使得唐朝有一種寬廣自信,大氣包容的國傢性格。而唐朝的繪畫藝術也是如此。
唐畫題材寬廣,大大突破瞭中國早期以人物畫為主的框架,真是百花齊放,百傢爭鳴。
人物畫方面有畫聖吳道子,有閻立本兄弟,有尉遲乙僧、薛稷、楊庭光等人。另外有專畫貴族婦女的張萱、也有善抓人物內心的周昉。
山水畫有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金碧山水,也有王維的水墨雲山。
還有畫煙波舟船的張志和,也有畫古木孤松的張璪。
有專畫馬的曹霸、韓幹,專畫牛的韓滉、戴嵩,畫猛虎的李漸,畫孔雀的邊鸞。
甚至一位畫傢不專畫一種題材,而是樣樣精擅。比如吳道子對於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舟車、畜獸,無一不精,無論壁畫還是長卷,都能揮灑自如,可謂窮丹青之妙。
從唐畫的風格來看,也吸收瞭多民族的藝術特點,體現出多元風格。唐太宗時有於闐國畫傢尉遲乙僧,定居長安作畫,名揚京師。他將西域和中亞的繪畫風格引入,包括濃墨重彩的凹凸表現技法,使中國繪畫藝術更得發展,愈加豐富。
再比如四大石窟之首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唐代壁畫最具特色。
b9b609251a63d432004fc14eb0fe4d2d莫高窟57窟 初唐 菩薩
其賦色之華麗,線條之流暢,神佛菩薩皆面目英俊,姿勢瀟灑,神態間豪邁雄強不可一世,已將異域外來技法與中華本土藝術融為一爐,化為己用,實是中國古代壁畫之巔峰。
不落窠臼、但求創新——
唐朝開放包容的國傢局面造成瞭寬廣大氣的國民性格,繪畫亦深受此影響。
初唐時,因前朝歷代名畫古跡毀壞殆盡,(見 老沙話畫系列 第三十話 禍起蕭墻 畫難下)太宗著力恢復,因此尚有一段時間崇古之風。中唐以後,國力鼎盛,繪畫大師輩出,而且均能不因襲舊法,不斷推陳出新,讓畫壇呈現出一片新興氣象。
吳道子在歷代前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首創瞭獨具特色的“蘭葉描”,將人物畫的高度推至巔峰。李思訓化青碧為金碧,開創瞭山水畫北宗。王摩詰以水墨寫雲山,被尊為山水畫南宗。王洽因不同凡響的潑墨作畫方式被譽為王墨。
除山水外,如宮室、番族、畜獸、花鳥幾門畫科,皆在唐朝始創。龍魚、墨竹、蔬果草蟲於唐末五代始創。國畫十門註1 中竟有八門於唐朝肇始,足見唐代畫傢開放進取,寬博大氣的創新精神。
跳脫物外、意在寫心——
從秦漢至魏晉到隋唐,隨著中國思想界從外儒內法轉成佛道老莊,再到三教融合從而禪宗大盛,中國人開始越來越關註個人內心世界的感受。
繪畫本就是思想的反映,因此唐畫也從“寄物”一步步轉為“寫心”。這個過程轉變裡禪宗的發展和影響無疑是起瞭最為重要的作用。
用禪宗的話講: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套用到藝術上,便是人人皆有藝術細胞,人人可成藝術傢。若是能心無雜念,無所執著,進入忘我的狀態,那便能收放自如,達到最佳的藝術境界。
唐代畫傢中領悟禪意最深的是“詩佛”王維。他本身和禪宗淵源極深,與六祖慧能的高徒菏澤神會是好友,常常往來交談。慧能圓寂後,神會請王維撰寫《六祖能禪師碑銘》以作紀念。
王維融禪入畫,境界高遠,筆墨淡泊,一派平淡天真,為後世的畫傢極力推重。而他這種超然物外,以山水寫心境的灑脫也深深影響瞭中國繪畫風格的轉變。
在他之後,越來越多的畫傢以山水為題材作畫,透過大自然的雲煙丘壑來表達對生命的理解。
及唐滅後而至五代,荊、關、董、巨 註2 四位大師一出,頓時如石破天驚,山水畫逐漸奠定起瞭中國畫主流的地位,歷經宋、元、明、清而至現代,愈來愈強,不可動搖。
而王維詩壇巨子的身份讓他在中國政治文化精英圈子裡也獲得瞭極大認同。宋、明兩代的文壇領袖蘇軾與董其昌,對王維推崇備至。
蘇軾說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註3
ad66ae791a34f63ac8bc679339dfb352東坡詞意 大江東去
而這種畫外詩意更使得董其昌將王維尊為文人繪畫的祖師。“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 註4
明 董其昌 《關山雪霽圖》局部
古時讀書不易,寒窗十年難換滿腹經綸。文人畫便是具有高級文化的知識分子,不以應酬交易為目的,隻為抒發內心感受而做的繪畫。
這樣的高級文化集體,內心豐富,自信清高。他們的繪畫,將中國畫對於心靈的探索和闡釋提高到瞭一個新的境界。這樣的發展和改變,對於中國繪畫是極大的推動作用。
。。。。。。
有唐一代,國力鼎盛,三教並榮,繪畫藝術得以大為發展。中國繪畫的所有畫科,重要畫法皆在唐朝確定基礎,代表形式廣度的山水畫和代表意蘊深度的文人畫皆是源流於唐朝。
可以說中國繪畫一路走來,自三代歷秦漢,經魏晉入隋唐。終於站穩瞭腳跟,挺直瞭腰板,消化融合瞭東西南北而來各方各域的文化營養,化為已用,形成瞭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
盛唐的中國繪畫,就像一位精力彌漫,青春盎然的英俊少年,帶著自信的笑容,散發出迷人的光芒,邁著堅定的步伐向我們信步而來。
。。。。。。
書至此處,仿佛意猶未盡。老沙寫唐朝篇總結,盡心竭力,分上、中、下三回,過萬餘字猶未能將大唐精彩概述完全。
隻因大唐文化之隆盛,實在是獨步千古。歷史長河中最最頂尖的那些個藝術巨匠,風雲人物竟都薈聚一時。彼此欣賞,相互傾倒,交流啟發,前後輝映,如巨浪般前後相疊,將中華文化之燦爛推向頂峰。
遙想千餘年前,正值大唐開元盛世,天和日麗,長空如洗。京師城內一處柳蔭樹下,裡三層外三層圍滿瞭人,當中一位絕色麗人正持劍而舞,如走龍蛇。四周歡聲雷動,觀者如雲,原來正是大唐第一劍舞者公孫大娘在施展劍器。
隻見公孫大娘一把劍施展開來,劍氣縱橫,矯若遊龍,氣象萬千,不可方物。
觀者中一位白袍狂士,雙目微閉,似心神皆醉。又有一位青衣文士,頷首微笑,似若有所思。另有一位少年,怔怔地看著劍光雷動,張口若呼,似欲喝彩。
公孫大娘舞劍已罷,施然而去,觀者各自散開。回去後,白衣狂士心有所悟,茅塞頓開,練成筆走龍蛇的狂草書,是為“草聖”張旭。
青衣文士觀劍舞而體會用筆之道,化為己用,成就蘭葉描絕技,是為“畫聖”吳道子。
少年慢慢長大,轉眼間年過五旬,烏絲也變成瞭白發。他早已離開京師,四海飄零。
這一日,他在白帝城竟然又看到瞭劍舞,瀟灑激越,酣暢淋漓,仿佛再次回到瞭年少時。
少年上前問詢,舞劍者正是公孫大娘嫡傳弟子李十二娘。佳人已逝,劍氣猶存,少年感慨不已,賦詩一首為念。這少年,便是“詩聖”杜甫。
公孫大娘舞劍器
老沙贊道:
絕世佳人,公孫大娘。
持劍起舞,名動四方。
風馳電掣,江海凝光。
成就三聖,大唐紅妝。
文末借杜工部詩四句為全話作結,感懷盛唐這個最偉大的藝術時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註4
註1:按北宋《宣和畫譜》記載,國畫十門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草蟲。
註2:指五代時期北方的荊浩、關仝,南方的董源、巨然四位山水畫傢。
註3:見北宋蘇軾《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註4:見明朝董其昌 《容臺別集》
註5:見唐朝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節選
前回文章:
老沙話畫在知乎專欄上約於每月初1號和每月中15號更新。 欲見更多前文,可以在微信中直接輸入“話畫趣”搜索同名微信公眾號。即刻關註並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