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早產兒日。
票圈的很多老師在分享關於早產兒治療、護理的科普知識以及前沿進展, 很是感動。感動於醫護專業人員的竭盡全力救助,感動於傢長父母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時的堅韌不棄,感動於當事人在煎熬中的咬牙堅持,以及感動於生命的如此不確定性以及如此之脆弱。
不同於其他哺乳動物,人類本來就是屬於“早產”的孩子,當人類幼崽出生後,至少需要2年的細心照料才能成為一個能自己走跑、能說話、能自己吃飯的獨立的“人”。
然而,有這麼一撥孩子他們來得更“著急” ,在孕37周前就迫不及待要看看這個世界,有些提前至28周甚至更早。據估計,每年全球有1500萬這樣的孩子出生,甚至更多,國內也將近百萬。
越是“著急”的孩子碰到的挑戰越大,此時的他們可能僅僅具備瞭人的基本形狀和基礎功能,他們的呼吸系統還不完善甚至不能獨立呼吸,他們的溫控系統還不健全,他們的大腦發育還差的很遠,甚至由於消化系統功能和消化酶的極度不完善,他們可能都不能自己喝奶。
這些挑戰,我們很多人都在行動,不折不撓的傢長、盡心盡力的醫護人員,以及日臻完善的營養產品提供商傢,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使得孩子預後的情況樂觀一分。
治,重要;防,更重要。因此從另一個角度提出的問題是:我們能否提前預防,減少早產的發生?
從目前的研究結論來看,並不很清楚造成早產的原因是什麼,隻能通過一些研究和分析去厘清一些可能的因素,給到孕媽或者打算懷孕的媽媽一些啟示。
首先當然是營養。直觀感受,從全球來看在經濟落後地區的早產發生率更高。通過對埃塞俄比亞的研究表明,孕期營養不量的婦女,發生早產的風險增加1倍。懷孕是通過媽媽一個人的嘴攝取2個人需要的營養素,為瞭增加營養素的攝入媽媽自身的生理狀態也會發生極顯著的變化,尤其在孕晚期的時候也是胎兒和孕婦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此時如若發生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必將導致不良的妊娠結局。
在我們的現在的生活中,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並不多見,而往往是一些微量營養素導致的營養不良被忽略。國內外都有研究報道,孕期貧血——一個非常常見的由於特殊生理變化導致的癥狀,與鐵、維生素B12的足量攝入有關,會增加早產發生的風險;孕期如果體內硒的狀態不佳,則孕晚期發生子癇(前期)、早產的風險都會增加……
我們一直在提倡孕婦科學平衡膳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對預防早產發生也很重要。
其次產前抑鬱是發生早產的風險因素。最近的一項meta分析結果表明,對比正常孕婦,產前發生抑鬱的媽媽發生低出生體重的風險是1.49倍,而早產的風險是1.40倍。
情緒問題似乎成瞭當前的另一種“流行病”,不分年齡段發生率都在增加,孕產婦也不能幸免。研究表明,全球孕婦產前發生抑鬱的比例在15%~65%不等,我們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的準媽媽發生抑鬱的比例大約在30%,即3個準媽媽中就有一個發生抑鬱,提醒我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瞭,否則影響的不僅僅是媽媽,還有發生早產的孩子。
抑鬱的發生,會使媽媽體內的HPA軸調控發生變化,使腎上腺分泌更多的皮質醇,從而使胎盤輸送營養素以及氧氣的能力受到影響,於是寶寶發生瞭早產。此外抑鬱的發生,也會打破媽媽體內的免疫平衡,影響媽媽的攝食行為,最終影響的是感染風險的增加以及營養素的充足攝入,可能導致早產。
第三,需要提一提空氣。空氣污染、PM2.5的增加,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剛在格拉斯哥結束的全球氣候大會,基於對人類生存命運的擔憂以及經濟的發展,各國“大腦”也是吵得不可開交。空氣污染也是能增加早產風險的,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報道,2019年因全球的空氣污染可能導致600萬新生兒發生早產,將近占所有早產兒的一半,由此可見潔凈的空氣對我們後代的繁衍是多麼重要。
早早早,我們不希望孩子來得過早。上面提到的營養、心理以及環境,可以看到都與我們的媽媽狀態相關。其實還有更多的風險因素已經報道,都與媽媽的健康狀體相關,畢竟十月懷胎是媽媽為腹中胎兒提供瞭整個的環境和微環境。
然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我們總是去關註到孩子,卻忽略瞭孕育孩子的這個人,產後如此,孕期同樣如此。雖是早產兒日,這點是否需要我們反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