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氣感效應及其運動變化規律

摘自 本人所著的《現代科學氣功原理及鍛煉方法》一書(www.songhuaqigong.com)第三章第二節

氣感效應及其運動規律的總結

氣感的運動表達是氣功練功體驗的主要內容,是氣功鍛煉機體主要運動效應組織——骨骼肌組織運動的顯性體現,是開展氣功運動原理研究的重要依據。

對運動機制的分析,最後是建立在對運動規律掌握的基礎上。上節的氣感體驗記錄是以鍛煉的時間為順序,對獲得的漸進式進階氣感進行詳細的表述,由於氣感運動變化比較紛繁復雜,不利於後續研究工作的開展,因此本節對上節的氣感運動變化做一個歸納總結,以對氣感運動的規律性有更清晰的認知。

一、氣感的種類

根據氣感在機體發生的部位,可以分為兩大類:體感類氣感和腦感類氣感。

(一)體感類氣感

體感類氣感指氣功鍛煉時機體外周產生的直觀感覺,其發生的部位在機體的外周組織。

體感類氣感的主要表達為“冷、熱、脹、痛、酸、緊、癢、輕、重、失聰、耳鳴”等感覺。

氣功鍛煉過程中,絕大多數氣感表達都屬於體感類氣感,是氣感的主要表達形式。

根據氣感產生和運動的具體位置,體感類氣感包括:始動源氣感和經絡氣感兩種。

始動源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最先產生氣感效應表達的機體部位。

始動源氣感是指始動源部位產生的氣感效應,是氣感循經運動的動力源。

經絡氣感是指產生和運動變化都發生在以經絡線為中心部位的氣感。

(二)腦感類氣感

腦感類氣感 指氣功鍛煉時來自大腦意識的感覺,多帶有情緒性的感受,這種感受在鍛煉過程中偶有發生。

腦感類氣感的主要表達為“愉快、喜悅、虛無、空寂“等感受。氣功鍛煉過程中較少出現,是氣感的次要表達形式。

二、各種氣感的運動變化規律和特點

對各類氣感運動產生機制的推理,是構建氣功原理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對體感類氣感(始動源氣感和經絡氣感機制)的分析,更是其中的重點。對各類氣感的運動規律和特點進行總結,是對氣感運動變化機制進行推理分析的重要依據。

氣感的運動變化主要涉及:產生的條件、產生的位置、表達的數量、強度運動變化的規律、運動的周期、氣感影響的范圍、操作對強度的影響等等。

下面對鍛煉過程中各種氣感運動的表達進行詳細的歸納總結。

(一)體感類氣感的運動規律及特點

體感類氣感主要分為始動源氣感和經絡氣感兩類 。

1. 始動源氣感的運動規律和特點

“始動源氣感”是機體所有氣感產生的動力源泉,根據氣感產生的條件,可分為“意守始動源氣感”和“節律始動源氣感”。

意守始動源氣感是指機體局部位置在持續“意守”操作下產生的始動源氣感。

節律始動源氣感是指在“意守”操作配合下處於激活狀態下的“節律點”位置產生的始動源氣感。

節律始動源和意守始動源最大的區別在於氣感產生位置和氣感產生的方式不同。

(1)“意守始動源“氣感的運動規律和特點

①產生的條件

“意守始動源”氣感產生的必要條件是“意守”操作,即大腦思維對機體某個部位保持長時間的持續性“意守”操作,這樣才有可能導致“被意守”部位產生氣感,成為“始動源氣感”,為後續的氣感能夠進行循經循行運動提供動力。

②位置

“意守始動源”的位置可以是機體上任何一個部位,隻要思維意守能夠對該部位進行長時間的持續性“意守”操作,都可以讓該部位產生氣感而成為“始動源氣感”。但是由於機體部位的差異性,會存在不同的被“意守”部位產生“氣感”的快慢和強度的不同,比如“下丹田”部位是“得氣”較佳的部位,而臀部則是“得氣”較差的部位。因此多數鍛煉都從“意守丹田”開啟。

③數量

大腦思維可以“意守”機體任意的部位產生“始動源氣感”,因此身體能夠成為“始動源”的位置數量可以說沒有限制。

④氣感的感覺表達

氣感主要為不同程度的“脹、緊、冷、溫、痛、酸、癢、輕、重“等感覺表達。

⑤氣感的運動變化規律表達

氣感的運動變化主要指氣感在強度變化和輻射身體區域范圍上的變化。

氣感強度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氣感的強化、顫化、消退等變化現象。氣感輻射身體區域范圍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氣感的泛化現象。

a.強化 是指氣感強度不斷提高的效應表達,主要表現為機體外周骨骼肌的弱脹、脹、弱緊、強肌緊的過程。

b. 顫化 是指當機體局部位置氣感強度在達到一個頂點後,在大腦思維對“高強度”氣感部位進行主動放松的控制下,氣感強度不再繼續提高,而是出現“肌肉輕微顫抖”的效應表達。

c.消退 是指氣感強度達到一定的高強度後,並沒有進一步的繼續提高,反而是逐漸減弱甚至最終消失的效應表達。

d. 泛化 是指氣功鍛煉過程中,氣感隨著氣感強度的提高,對主氣感區的外周進行輻射性擴佈影響,導致鄰近部位的機體組織也獲得某種“低強度的氣感”表達。如隨著“意守始動源“氣感強度的提高,其能量輻射范圍都會不斷的得到擴大,氣感輻射影響的區域范圍由原先的局部小區域不斷的擴大,以致最後在高級階段的輻射范圍可達整個軀體全身。

不同的“意守始動源”的氣感表達,其氣感運動變化的經歷的軌跡不盡相同:(a)“脹、緊“感的氣感變化軌跡經歷強化(弱脹、脹、弱緊、肌強緊)、顫化(弱緊、顫緊)、泛化的變化過程;(b) “溫、酸、痛”等氣感的變化軌跡經歷強化(由弱到強)、消退(逐步消退消失)的變化過程,沒有經歷顫化和泛化。

⑥氣感的變化周期

每個“意守始動源”的氣感運動都存在“強度變化周期”。即“意守始動源”氣感產生後並非一直都會保持處於某種強度的狀態,而會經歷一個具有氣感的產生、強度的提升、強度達到峰值、強度下降、氣感消退的一個強度波形變化周期,這個變化的周期也是一個“節律點“的時間周期。即使大腦思維一直保持對機體的某個部位進行長時間的持續“意守”操作,也仍然受制於“節律點”活動時長3~5分鐘的影響。每個周期時間過後,如果大腦還要維持原來的位置作為“始動源”,那麼大腦必須維持對該部位較強的“意守”操作。

⑦氣感的影響范圍

氣感影響的范圍是指“始動源”氣感所能引起多少條經絡響應並產生氣感循經循行的區域。氣感強度越高,泛化的范圍越大,其所能夠影響的經絡線就越多。從開始初級階段的僅僅一條經脈受到影響產生響應,發展到“兩條經絡並線”產生響應,逐步提升到“三條經絡並線”產生響應,以至於後期達到“全身性經絡”產生響應程度。

⑧意守操作對氣感運動的影響

意守操作對氣感強度變化有很大的影響。意守的操作主要包括對大腦思維中“意守的強度、意守的時長、意守的范圍”的控制,是氣感強度獲得提高最具技巧性的關鍵操作。鍛煉過程中,大腦思維意守機體部位的強度越強,時間越久,范圍越小,則氣感強度提高越快;如果意守部位的空間范圍越大,則氣感向周邊區域擴佈的空間范圍就越廣。

(2)“節律始動源氣感”的運動規律和特點

①產生的條件

“節律始動源氣感”的產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處於激活狀態的“節律點”位置,一個是該位置產生氣感成為“始動源氣感”。

因此隻有當大腦“意守”的機體部位和被激活的“節律點”位置相重疊時,“節律點”在“意守”的強化下,才能夠產生“節律始動源氣感”,成為動力源氣感,主導該部位范圍內的氣感循經循行運動。

②數量和位置

機體共有44個節律點,腹面22個,背面22個。

44個點具體的位置分佈大約在雙目下垂直線的腹、背面的軀幹外周上,呈左右前後對稱排列。腹面兩側各點的中線位置由上至下簡稱為腹1、腹2、……腹11點。腹1點約位於喉結下方的“天突穴”;腹2點位於“天突穴”下方約5厘米的胸部“紫宮穴”;腹3點位於胸部劍突位置的“中庭穴”;腹4、腹5點分佈在胸部劍突到肚臍之間的位置;腹6~腹11點則分佈在肚臍到會陰之間的位置。鍛煉時腹1~腹5點的位置感比較明顯,腹6~腹11點的位置感就比較模糊瞭,隻能夠做大概的判斷。背面各點位置與腹面基本呈前後對稱關系。

③氣感依次啟動順序

每次鍛煉開始後,各個節律點則具有固定的依次啟動的順序。

這裡把腹1點依次到腹11點的啟動順序稱為“腹面正序”,腹11點逆向到腹1點的順序稱為“腹面反序”。背1點到背11點稱為“背面正序”,反之稱為“背面反序”。

機體鍛煉時正常的啟動順序遵循“腹面正序“——“背面正序”的反復循環。

④氣感的感覺表達

和“意守始動源”氣感感覺一樣,同樣包含“脹、緊、冷、溫、痛、酸、癢、輕、重“的感覺表達。

⑤氣感的變化

氣感強度的變化與“意守始動源”氣感的變化情況一樣,同樣具有氣感的強化、泛化、顫化的變化過程。

⑥氣感的變化周期

正常情況下,“節律點”氣感都具有自身固有的產生、峰值、消退的節律性波形起伏變化周期,每個節律點的活動周期時長約為3~5分鐘。因此“節律始動源氣感”的活動周期也約為3~5分鐘。

⑦氣感的影響范圍

和“意守始動源”的影響特點一樣。

⑧意守操作對氣感運動的影響

意守操作除瞭對氣感強度變化具有重要影響外,還對“節律點”的固有啟動順序有很大的影響。強力的意守的操作可以導致節律點按照“反序”順序的方式依次啟動。不過由於這種啟動方式嚴重影響瞭機體正常的節律運動,不利於氣感強度的提升,因此不建議在鍛煉過程中使用。

2.經絡氣感的運動規律和特點

(1)產生的條件

經絡氣感的產生源於“始動源氣感”的產生,在其作為動力源的持續驅動下,氣感會在機體的固定線路(經絡)上產生並循經循行。

(2)氣感運動分佈

氣感的運動主要發生在以機體的一些特定線路(經絡)為中心的外周組織上。

(3)氣感的種類

根據氣感在經絡線上的運動特點,分為經絡移動氣感和經絡固定氣感。

經絡移動氣感 是指可以在經絡線上進行循經移動表達的氣感,是經絡氣感的主要表達方式。

經絡固定氣感 是指發生在經絡線的某一固定位置的氣感表達,一般都表現為氣感在經絡向前循行時在機體固定位置呈現的各種“阻礙感”的表達。

(4)位置和數量

氣感循行線路的數量和位置和傳統中醫的十二經脈、任督二脈的數量和位置有很大程度上的相符,但又不完全吻合。

在本人氣功鍛煉過程中,由於氣感運動的變化性以及大腦對身體感覺的模糊性,因此無法對氣感循行的線路進行準確的定位。

(5)氣感循經循行的順序

氣感循經循行於機體的順序,完全由“始動源”所處的位置所決定,“始動源”作為“氣感循經動力源”為氣感循經循行提供動力,機體那裡的位置能夠產生“始動源氣感”,氣感就會在那個位置開始進行氣感循經循行。正常的鍛煉狀態下,機體會按早“節律點“的依次啟動來產生“節律始動源氣感”,那麼氣感的循經循行順序則受控於“節律始動源氣感”的依次啟動影響范圍。

(6)氣感的感覺表達

經絡氣感主要包括“溫、脹、痛、酸、重、緊、失聰、耳鳴、惡心、眩暈“等感覺表達。不同的經絡氣感其感覺表達不盡相同。

經絡移動氣感的主要表達為:“脹、緊”等感覺表達。

經絡固定氣感的主要表達為:“溫、酸、痛、失聰、耳鳴、惡心、眩暈“等感覺表達。

(7)氣感的變化過程

經絡氣感的變化主要有氣感的產生、移動(速度和長度)、強化、顫化、泛化和消退的變化過程。

①氣感的循經移動(速度和長度)

氣感的循經移動指氣感能夠循經絡線進行“移動”的現象。這種現象由於類似於氣感從某個點傳遞到下一個點的感覺,故也稱為氣感循經“傳遞”的現象——“循經感傳”。

氣感在經絡上移動的速度的發展變化的,且循行的速度和長度的變化本質是一致的。氣感循行的速度就越快,氣感長度越長。氣感經歷的速度(長度)變化從開始的幾厘米長(/秒)、逐漸發展為十幾厘米(/秒)、幾十厘米(/秒)到最終的從“始動源”位置到經絡線末端的某條經絡線的瞬時全程“得氣”,達到瞭瞬間“全身性氣感擴佈”的速度。

②氣感的循經強化

指經絡線上產生的氣感,其感覺強度在氣功鍛煉過程中得到瞭不斷提高的表達。

不同的氣感,其氣感的強度的發展變化軌跡不同:a. 經絡移動氣感的“脹、緊”氣感的強度漸進時發展過程經歷:跳動、癢、冒泡、 蟻爬、蟻線粗、指粗線、兩指粗線、脹感、片狀、波狀、雲狀、肌緊、強肌緊、肌顫、泛化等氣感的變化過程。b. 經絡固定氣感的“溫、酸、痛、失聰、耳鳴、惡心、眩暈“等氣感的變化經歷“由弱到強,然後逐步消退消失”的過程。

③氣感的循經顫化

氣感在經絡上的強度達到瞭一定程度後出現的“輕顫”現象,此時氣感強度不再繼續提高,反而因“輕顫”現象出現而有所減弱。

隻有“脹、緊”感的氣感才出現循經顫化表達。

④氣感的循經泛化

循經泛化指經絡線上氣感覆蓋的范圍(寬度)由窄小不斷的擴大和擴散的現象,這使得原來有氣感運動勾畫出來的經絡線軌跡由清晰慢慢變得模糊以至於經絡線最終消失。

泛化現象是經絡移動氣感在鍛煉過程中氣感獲得漸進式進階發展的表達,其變化過程經歷:蟻線寬、指寬、兩指寬、片寬、波浪、雲狀、局部肢體擴佈、半身性擴佈、全身性擴佈的氣感變化過程。即表達為氣感的“並線循行”現象。

⑤氣感的消退

經絡線上的某些氣感在經歷強化的階段後沒有繼續保持存在,而是隨著鍛煉的持續會產生慢慢消退以至消失的現象。

經絡固定氣感會經歷消退現象。

(8)氣感的循行方向

氣感由“始動源”位置發起後,一般都是循經絡線向遠端——如指端、趾端、頭部的方向循行。每個“始動源”都具有自己優先啟動的經絡線,稱為“始動源主循行經絡線”。不同位置的“始動源”,其優先循行的線路和方向也不同。機體腹面5點和背面5點位置以上的機體始動源,氣感優先循行的方向為指向上肢指端和頭部;機體腹6~腹11點、背6~背11點區間位置的始動源,氣感優先循行的方向為指向下肢趾端方向。

(9)氣感的變化周期

經絡氣感受控於“節律點”的運動周期,即3~5分鐘的運動周期。氣感每次在經絡上的循行時間約為3~5分鐘。

(10)意守操作對氣感運動的影響

經絡氣感的動力來源於“始動源氣感”,因此“意念”會將大部分的“意守”操作放在催動“始動源”的氣感強度上,以保持經絡線上氣感的運動動力,使其獲得進一步的“強化和泛化”。隻是在有些特殊的情況,比如在氣感循行受到機體某處(腧穴)的阻礙時,會將一定的“意念”分配到阻礙點,提高阻礙點的氣感強度,以利於氣感的通行。

(二)腦感類氣感的運動規律和特點

1.產生條件

腦類氣感的產生並不需要特定的操作控制,其發生是伴隨體感類氣感的運動而發生的。

腦感類氣感的產生的頻率會隨著鍛煉的進階不斷的增多。

2.位置和數量

發生位置一般是在大腦,次數不定。

3.氣感的感覺

氣感的表達主要為“愉悅、快感”等心理性感受。

4.氣感的變化過程

產生後存在的時間短暫, 一般都會隨著“節律點”的周期而變化。

5.意守操作對氣感運動的影響

氣功鍛煉的高級階段,大腦思維的放松、安靜、專註程度越高,越容易獲得此類氣感的產生。

(三)氣感運動規律總結

根據上述的氣感運動變化,這裡可以總結出氣功鍛煉過程中氣感的基本運動規律:

1.始動源氣感的產生。氣功鍛煉過程中必然會在機體某個位置首先產生一個氣感,稱為始動源氣感。如果氣感首先產生於機體的某個位置的被意守操作,則稱該氣感為“意守始動源氣感”。

2.始動源氣感產生後,在後續的鍛煉過程中會經歷強化、顫化、泛化或消退的變化過程。

3.始動源氣感是經絡氣感產生的源泉。每個始動源氣感生成後,其必然會作為動力源誘發機體產生氣感循經絡線路進行循行移動的運動表達。不同位置的始動源氣感則會誘發處不同的氣感經絡循行線路。

4.經絡氣感在產生後,在後續的鍛煉過程中同樣經歷強化、顫化、泛化或消退的表達過程。

5.正常狀態下,機體有44個(腹面22個、背面22個)固有的位置,這些位置會在鍛煉過程中依次依序的產生氣感效應成為始動源氣感,並在該位置誘發出對應的經絡氣感沿經絡線路進行循行運動。

6.機體固定位置依次依序產生的始動源氣感都具有一定的運動周期(約3分鐘),因此將這些固定位置產生的氣感表達稱為“節律始動源氣感”。

對氣功鍛煉過程中氣感運動規律的掌握,可以說是本人進行氣功鍛煉實踐取得的又一個巨大成果,其結合氣功運動的機體最主要的效應組織為骨骼肌組織的發現,為後續開展的氣功運動機理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三、氣感分類運動線路圖

詳見http://www.songhuaqigong.com

四、其他氣感運動現象

(一)自發動現象

自發動現象是在氣功鍛煉過程中,人體肢體表現為不在自身大腦意識主動安排或設定下,自動發生的動作現象。

1.產生條件

氣功鍛煉的過程中,從獲得氣感感覺產生開始,就偶有發生,當鍛煉達到氣感循行大周天階段後,發生的頻率會更多。產生的條件是當氣感的循經運動對肢體的局部產生瞭一定的興奮沖擊時,迫使大腦不自主的產生肢體運動的傾向性沖動,於是即是大腦思維並不主動去支配上肢的運動,但肢體也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動作運動來配合這種氣感沖擊。此時大腦意識無需過多主動參與,肢體就會做出諸多的各種動作來(如太極的推手或舞蹈等動作)。

2.位置

靜坐式氣功鍛煉發生位置一般是在氣感循行於上肢時,上肢不自主的進行舞動。動作大時,也可能導致靜坐姿勢都會改變為躺臥姿勢,以配合腿部的自發動動作。

3.氣感的感覺

自發動的產生往往是由於氣感沖擊氣感循行線的阻礙點時由於阻力感較大所引起,因此氣感的感覺就像是有一個無形的氣感力量,來誘發大腦去支配肢體進行舞動。

4.自發動的周期

自發動現象的產生和消退同樣受控於“節律點”的周期,當“始動源”的氣感動力源消失時,自發動便可停止。

5.意守操作的影響

自發動現象是被動出現的動作現象,但如果加入人為的主導誘導“意識”,可加重、延長或提前終止自發動的動作。

(二)氣功的外氣現象

關於氣功的外氣,本人在後續專門的章節對其進行闡述。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提高madvr和svp4的硬件效率

我一直遇到一个问题。在各种群内讨论到madvr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说madvr多费硬件算力的时候,我却一直用GT1030播放madvr很好 ...

· 1秒前

戏剧【露水之爱】

演艺圈幕后的一次两性密谈,揭开了现实利益交织下的情欲诉求。人是现实的动物,从而注定要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宣泄彼此的爱 ...

· 1秒前

PS透視工具詳細解答

作者 | 羅耀 ·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這次帶來瞭20款提高工作效率的Ps擴展插件,沒有操作難度的插件就不講瞭。這篇文章的內容主...

· 3秒前

從崔永元到何猷君,新浪微博得罪大V有多蠢?

5月29日,賭王何鴻燊四房兒子何猷君吐槽“微博在搞事情”。事情的起因是,當天,距離賭王何鴻燊去世僅僅隻有3天時間,便有網友...

· 7秒前

大學學位類型都有哪些

很多同學大學(本科)畢業時候都會有兩個證書,估計很多人沒在意,畢竟優秀的你可能不知道單證人眼中羨慕的那個證--沒錯就是...

· 18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