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探針已被應用於分子診斷中,以確定臨床樣本(例如,純化的、原位的細胞和組織,或在固相中)和擴增後(主要在常規PCR中)的互補靶點。在80年代,Southern blotting法被用作PCR後的一個步驟,用互補探針確認擴增物的序列。
實時PCR(qPCR)的引入是分子診斷領域的一場革命。在擴增過程中,通過特定的探針識別擴增物,逐漸成為診斷中大量應用的金標準。探針不僅能確認擴增物的身份,而且還能進行定量分析。此外,特殊探針可用於分析擴增物的熔點。
1、用於實時PCR的探針
1.1、水解探針(「淬火」)
水解探針優先設計在離退火引物3′端3-10個堿基的位置。在探針的5'端,一個熒光色素被連接到C、A或T(由於固有的猝滅特性,從來沒有連接到G),作為標簽(大多數是FITC的衍生物)。此外,探針的3'端連接有一個猝滅劑。空間劑允許猝滅劑和熒光色素相互靠近,這是由它們的物理化學特性所決定的。它們的分子軌道可以相互作用,並發生猝滅(見圖1)。
圖1 | 熒光的猝滅
a 在猝滅過程中,受激電子的能量在回到其地相時不會透光,而是轉移到另一個熒光體上。當猝滅劑(Q)和受體/熒光劑(F)在其附近(0.1納米)時,猝滅是最有效的,這取決於F/Q的組合以及猝滅劑吸收和報告基團/熒光劑的發射之間的高度光譜重疊。
b 在大多數形式的猝滅中,主要是發生所謂的FRET猝滅。由於幾種弱的非共價相互作用,F和Q會在對方附近出現,也稱為碰撞猝滅。當兩者處於正確的方向和相互之間的距離時就會發生猝滅。F和Q之間的強疏水芳香基團在其他F和Q的組合中出現,如支持信標結構(也見圖4)。此外,這兩個分子之間的靜態耦合和變化的吸收光譜也會發生,這被稱為:靜態猝滅(這種相互作用對溫度和溶劑更敏感)。在實踐中,這兩種形式的組合經常出現。作為比較,兩個後續分子之間的距離是0.34納米。10個核苷酸之間的距離正好是34埃(dsDNA的螺旋結構中的一個扭曲)。
自由的、未結合的探針分子不顯示熒光(圖2)。水解探針(Tm值比引物高約10℃,最好是富含GC,但與序列的其他部分相協調)與變性靶點雜交的親和力比引物高(也更快)。這樣,探針在引物開始延伸之前就被結合瞭。
02cf1725908fa7933da5b4b982028e31
圖2 | 用水解探針猝滅
一旦帶有分離核苷酸的熒光標簽在自由溶液中釋放,就會開始發出熒光。猝滅劑也處於隔離狀態,但與熒光色素的距離太大,無法猝滅熒光
a 5′-氟色素(F)、MGB(三肽)、猝滅劑(Q)和間隔物的分子組織都在寡聚物的3′端。圖2b中概述瞭連接體。
b 連接在連接體上的熒光色素(F)的分子組織,通過在寡核苷酸的5′端加入胞嘧啶-dUTP。
c 實時PCR中5′-核酸酶活性的原理。靶點變性後,引物和水解探針都會與其中一條DNA鏈雜交。探針的設計方式是使其比引物更快速有效地雜交。探針必須對擴增物有很高的特異性。探針的位置在靶點的5′端附近。水解探針在溶液中,由於附著在探針上的非熒光猝滅劑(Q)的猝滅作用,不會自動發亮。一旦寡核苷酸與靶點序列完全退火,DNA的合成就從引物(和探針)的3′端開始。當酶遇到水解探針時,聚合酶的5′-3′-外切酶域將變得活躍,並逐個堿基地去除探針。在這個過程中,DNA的合成繼續進行。
在DNA合成過程中,DNA聚合酶到達雜交的探針。當遇到探針-靶點雜交體的雙鏈結構時,酶會逐步水解探針,水解3′-5′-糖-磷酸鹽共價鍵。
這樣,一個又一個的核苷酸被5′-3′-核酸酶活性釋放成可溶性的核苷酸單磷酸酯。第一個被水解的核苷酸是5′-末端的氟鉻單核苷酸復合物。一旦後者被釋放到溶液中,就會失去與猝滅劑的接觸,氟色素就會重新獲得其熒光特性(見圖1)。當DNA聚合酶水解第一個核苷酸時,探針的Tm值就會大大降低,以至於當它等於Ta時就會自發解離。水解探針的一種特殊形式是短MGB探針(見圖3a)。
圖3 | 小溝結合(MGB)
a MGB是一種二氫環吡咯三肽,對DNA分子的小溝有特殊的親和力。它增強瞭引物或探針的雜交能力。這樣,隻使用瞭普通數量的核苷酸的一半。
b中概述瞭傳統探針和MGB探針的雜交和隨後的融化過程。靶點的大小是27bp,5′端第5位有錯配(綠色野生型,藍色T/C錯配)。很明顯,與傳統探針相比,短的MGB探針具有更高的區分突變異和野生型的能力。
1.2、分子信標
分子信標是一個探針,它被組織成一個莖環結構的發夾。猝滅劑和熒光色素與探針之間有一個間隔,分別位於寡核苷酸的3′和5′端部,其相互作用方式與上述水解探針相同(圖4)。
e69beaaf09a52f54ef1d4ab0b0ab3af8
圖4 | 分子信標
分子信標的主要結構和示意圖顯示瞭熒光劑(F:EDANS)和猝滅劑(Q:DABCYL)。BHQ和Cy3的結構式。
a 分子信標的例子。分子的3′和5′側的垂直線表示互補發夾區。
b 經典的分子信標。間隔物在寡核苷酸的5′或3′端一側耦合,另一側是熒光染料(F)或猝滅劑(Q)。間隔物由一定長度的碳水化合物組成,以獲得彼此之間的緊密接觸,達到最佳的猝滅效果。
c 分子信標的示意性概述。用於靶點雜交的互補堿基形成一個環形結構(發夾)。
d 帶有額外核苷酸間隔物的熒光色素的位置概述,以改變FAM或TAMRA與BHQ猝滅劑的位置。
靶點特異性部分位於環路,而5-7個非特異性的、處於高Tm的雙鏈構象的互補性(特別是G/C)堿基,形成莖。3′端不能有「G」,環的Tm必須高於Ta 7-10℃。一旦設計出一個環,就可以填入特定的、獨特的探針序列的變異。在非過飽和條件下,環路是穩定的,信標不會發出熒光。隻有在PCR變性步驟中,環才會解離成一個開放的線圈結構。考慮到所有的雜交都是動態過程,信標與擴增物的雜交發生在冷卻到Ta的過程中,並且由於其較高的Tm而先於引物的雜交發生。隻有信標的特定部分會與靶點序列結合。
因此,它的5′端和3′端帶有猝滅劑和熒光色素,將被物理分離,猝滅將被停止,熒光可以被檢測到。所有未雜交的信標在這期間將重新獲得莖環結構。因此,必須在退火階段結束時測量熒光,3步循環方案是必須的。當聚合酶在延伸階段到達雜交信標時,它將解離。
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信標是通過何種機制解離的。然而,它必須保持完整,因為在qPCR過程中,表明遊離的氟色素的背景熒光不會增加。據推測,當溫度上升到72℃,信標與靶點模板解離時,熱力學特性會使信標處於原來的環狀結構。
1.3、「雙」探針(增強版)
需要兩個在相鄰的3′和5′端核苷酸上用供體和受體的熒光色素標記的探針。這些探針將在擴增的靶點上「頭對頭」雜交。供體和受體相互靠近,從而產生熒光(FRET:「福斯特共振能量轉移」)(見圖5a)。
53a5cfa76f0cc9ace91db4a54679a217
圖5 | 傅氏共振能量轉移(FRET)
兩個氟色體和激發電子之間的能量轉移參與瞭FRET。 a 首先,一個供體(D)氟色體被激發。然而,第二個氟色素,允許FRET,阻止受激電子正常返回到與光的發射有關的基態。相反,供體(D)的激發電子無輻射地返回到基態,而它的高能量含量則被轉移到第二個受體氟色素上,其中的電子反過來成為激發電子。兩個熒光體的特定組合導致熒光的轉移或信號的猝滅。
b, c, d 顯示瞭FRET在雙探針(b)、分子信標(c)和水解探針(d)的應用。
註:受體熒光劑(A)的熒光。供體(D)將其輻射能量轉移到受體(A)上。受體會變成熒光(A),但隻有當帶有供體或受體的兩個探針串聯雜交時才會這樣做。供體(F)將其輻射能量轉移到受體(Q)上。猝滅體Q吸收瞭激發能量,一個電子將被激發。這個電子也會返回到它的基態,而不發射光,隻要淬體(Q)和熒光劑(F)保持在彼此的附近,就不會觀察到熒光。一旦F和Q發生物理分離,能量轉移就不再可能,F將發出熒光。
這種技術也被稱為「雙雜交」(圖6)。雙重雜交經常用於高分辨率的熔點分析。
圖6 | 雙探針雜交(特定化學反應)
用引物和頭對尾的探針雜交的擴增物示意圖(錨式雜交)。來源 不可追溯的來源(重新繪制)
診斷科學編輯團隊收集、整理和編撰,如需更多資訊,請關註公眾號診斷科學(DiagnosticsScience)。
***
上一篇
allow 及物动词 1)允许,准许,同义词:permit, let 例句: She allowed me to interview her. 她允许我采访她。 2)同意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