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简史

华夏文明,始于易经文言中“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释义“有文章而光明也”。

狭义的中国历史只有几千年,史前史则达到上百万年,主要是指没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依据古人类学研究和考古地下发现,同时后世文献当中记录的传说资料,经过科学分析都具有重要价值。对远古先民的生活状况了解有着积极意义。

人与古猿的主要区别在于制造劳动工具,所以研究从最初的劳动工具“石器”入手,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古猿时期生活长达二、三百万年,据考证主要有元谋人约170万年前,蓝田人约60-80万年前,北京人约20-70万年。能打造石器和有用火遗迹,甚至可以保存火种,狩猎业十分发达。

旧石器时代

长达上百万年,占据史前史大部分时段。旧石器中期为早期智人,或称“古人”,如马坝人、长阳人、许家窑人距今10-20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万年,有河套人、峙峪人、柳江人、山顶洞人。

其标志特点:原始社会生活状态,能够使用弓箭和制造简单石器,有简单缝纫技术和掌握人工取火。社会由群婚、乱婚向班辈婚、族外婚过渡。晚期中国先民逐步进入氏族社会阶段。

新石器时代

距今一万年左右,如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等遗址;发现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为7000-8000年左右,中期5000年左右的有仰韶文化、红山文化、稍晚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

标志特点:氏族公社组合形成部落,逐步外婚制,部落氏族通婚,以血源为纽带氏族社会逐步过渡到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由父系社会过渡到母系社会为主,私有制开始出现,有联盟议事会,并推选军事长,首长由推举过渡到世袭。出现祭祀活动,能够生产玉器,陶器,甚至能生产铜;使用农具和饲养家畜等。

古史传说

盘古,传说中比“三皇”更早的开天辟地的人物,但故事简单,形成较晚,大约三国才出现。主要来源于南方蛮族神话传说。

三皇:教人结网驯服鸟兽的伏羲氏,教人构木为居的有巢氏,教人鉆燧取火的燧人氏,教人播种五谷的神农氏,以及身为女性、曾经补天造人的女氏(或云伏羲与女娲或云夫妻、兄妹)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姓姬名轩辕,与炎帝联盟,打败蚩尤和北方民族荤粥。后来在部落斗争中打败炎帝。都被后世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大量文献表明有许多精神和物质创造,如穿井、造船、制衣,定干支律历等。

唐尧传禅位虞舜,舜传于禹,期间主要对手是苗蛮集团,称“三苗”,经过长期战争,使其逐步融入华夏部落。

尧舜禅位要经过“四岳十二牧”的同意,禹破坏禅位传统,传位于儿子启,由此中国古代第一个世袭王朝产生,标志着原始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过渡。

14世17任(由禹算起),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约470年。

启之子太康荒政,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攻入夺取王位,后太康侄孙少康夺回,经过史称“少康中兴”,进入盛世。至十四代孔甲中落,三传至桀,被商汤所灭。

据考证王城岗遗址可能为禹都阳城,或在平阳、安邑、晋阳反复迁徙。已有官吏和军队,实行贡赋制度,在“二里头文化”中发现宫殿建筑遗迹,陶器中有大量酒器,说明粮食生产大幅度提高。国家产生和私有制基本确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天生玄鸟,降而生商。其祖契协助禹治水有功,舜任命为司马。自契传14代至汤,公元前1600年建立,前1046亡,共550年,17世30任。

商早期著名人物伊尹,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4位商王,也是道家和发明中药汤剂的重要人物。其中22任武丁在位50年,是商朝最强盛时期。诗经称颂“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王位继承由“兄终弟及”至26任庚丁改为“父死子继”。到纣王时期,周人天下三分有其二,商亡之势已成。

商代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物证的朝代,主要代表是甲骨文(5000字以上)和青铜文化(其中司母戊大方鼎832.84公斤)。农作物种植有稻、麦、粟、稷等。饲养六畜,酿酒、养蚕、白陶敷釉技术,玉器、骨器、漆器制造都有很好的技术。手工制作艺术水平有显著成绩和达到较高水平。早期中华文明发展到非常高的程度。

为古代第三个朝代,历时800年之久,以东迁为届,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可分春秋和战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型区。国家典制比夏商更加成熟,长期影响中国的后世社会生活与政治。

西周时期

始于前1046,止于前771,约275年,占周朝三分之一,共有君主12世。

其祖弃被尧任命为农官,号后稷,姬姓,九传古公亶父,追尊“太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胜利后对武庚及商人实施“三监”,回镐京称王。

后周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二次伐商,终于奠定统治基础。为巩固成果实施三个举措:营造东都,大行分封

,制礼作乐。周公摄政7年,达到周朝鼎盛。后归政于成王,被后世儒家渲染和崇拜的“圣人”之一。第二任成王第三任康王,史称“成康之治”,以明德(敬天、孝祖、保民)务实统天下。经历

“成康昭穆”至第10任历王,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共和”周公(旦公之后)、召公摄政14年,历王之子宣王继位共46年,史称“宣王中兴”。子幽王继位至前771年,西周灭亡。自文王共12任。

主要制度改革:

1.井田制:

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共产主义公有制,耕者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2.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3.国野制:

城为国,城外为野,分“君子、国人、野人”。君为权贵,国人当兵作战,野人专司农业生产。

4.礼乐文化:(古人评夏商周三代: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

制礼:五礼八达(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军礼)冠、昏、丧、祭、射、乡、朝、聘。

作乐:诗歌、音乐、舞蹈,与礼密不可分。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如“丧服之礼”,准五服以治罪(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东周时期

(春秋争霸阶段)

前770至前476年,由于王权衰微,诸侯轮流争霸。但仍“尊奉王室”。春秋五霸,涉及齐宋晋秦楚吴越,齐晋楚三强争霸史就是春秋争霸史。

—685齐桓公任用管仲,救邢存卫,联合中原伐楚,九次会盟,周天子赐其胙肉、仪仗,-651葵丘称霸。

-632“代齐败楚”而兴的晋国,周襄王召集诸侯会盟,晋文公称霸。

-575晋楚争霸三战,晋二胜一负,楚庄王胜时为霸主。

—546宋国向戌提议14国参加弭兵盟会,规定“晋楚之从交相见”,共同霸主,平分霸业。

-506吴败楚

-473越灭吴

大批小国被强国消灭,由前120个至春秋末不足三分之一。

华夷之争

面对四方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侵虐,齐、晋提出“尊王攘夷”。攘夷主要是针对楚国,秦出自东夷,齐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通过华夷之争,吸收大量新鲜血液,华夷共同融入大中华汉民族。

主要社会变化:

农业技术进步,大量出现私田,“井田制”转向“履田而税”。出现“书社”组织,由公社户口登记于国家籍册。

周初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弱,渐渐由卿大夫家族控制,如鲁国三桓后被阳虎掌权,郑穆公时七穆,宋国八家公族,齐改田氏,晋较早打击公族,故初期国力不衰。传统的“工商食官”制度和贵贱之别转向(士农工商)的职业之分,春秋社会已经“礼崩乐坏”。统治者开始制定一些明文法律治世;如-536年郑国“铸刑书”和-513年晋国“铸刑鼎”。

孔子及其思想-551-479

创建儒家学派,删订六经,其弟子汇编整理其言论而成“论语”。思想核心是“仁”,通过道德伦理思想贯彻到政治领域。首创私人讲学,主张因材施教。

战国阶段

250余年历史,主要是战国七雄,秦楚燕齐,晋分韩赵魏。战争规模明显扩大,长平之战(-263-260)赵军俘杀40万,秦灭楚用兵60万,铁兵器开始使用,新发明使用的“弩”,在弓箭威力之上,攻城用“云梯”,水战用钩拒。各国普遍实行征兵制。军事家和军事著作不断涌现,如秦国白起、王翦、赵国廉颇李牧,“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中期活跃一批张仪、苏秦、公孙衍等纵横家。为各国战争服务。

其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渐升,利用远交近攻东扩,政治改革最为彻底,改革执行连贯,与其他六国相比,发展经济、招揽人才成效显著。发挥地理位置优势,进可攻退可守,又长期与戎狄为邻使其形成强悍民俗。

-256秦吞并周王室,

-247嬴政即位,

-221统一六国。

战国时期经济进步明显,铁农具推广使用,耕作、施肥、灌溉技术开始应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商业繁荣,各国联系加强,天下九州的概念为统一奠定基础。

各国变法

魏国第一任国君魏文侯以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为师友,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治国,李悝为相国,颁布了《法经》保护私有财产和维护君主权威。实行“平籴法”稳定市场。吴起推行“武卒制”,西门豹兴修水利为魏国战国初期称雄创造有利条件。

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谨修法律而督奸吏,齐国大治。

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以术为核心,增加君主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赵国人慎到强调“势”,认为君主权威,“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势,术思维都与道家无为而治思维,实则独裁。成为早期君主专制理论。

-356年商鞅变法:

第一次变法令推行什伍连坐制,重农拟商。

第二次变法令,废井田,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推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耻于私斗,乡邑大治。”

通过变法运动,各国由宗法分封制逐渐转变为专制官僚制。普遍设立相位,或称相邦、令尹。又有将或将军,下一级武官为尉,协助君主秘书之官为御史,县设令、丞、尉,下有乡、里、什、伍,以郡统县,郡设守,兼掌边地军政民政。任官授印,将发虎符,考核称“上计”,与春秋不同,任人唯贤普遍现象,爵位不能世袭。

文化方面

由“学在官府”到“百家争鸣”,任布衣为卿相,任博士以议政,十分普遍。稷下学宫百余年不衰,兼容并蓄成为交流中心,吕不韦养食客3000,著吕氏春秋,积极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变革。

学派九流: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家。

孟子主张仁政和个人修养。

荀子与孔孟区别,反对性善论,认为人性恶,性善是后天教化的结果,重视礼仪教化,主张礼法并重,德主刑铺,成为古代后世君主治国原则。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

道家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学范畴,无形无象而无处不在,道是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反对仁政、尚贤;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庄子同样认为道是宇宙本源,强调道的主观性和不可知性。反对社会进步,排斥仁义礼乐,主张恢复人性,做到全真和心灵自由。

名家是以逻辑学为探讨对象的学派,流于诡辩,但在促进古人认识能力和思维深化,如公孙龙“合同异”:万事万物至小无内,是谓万物毕异。万事万物至大无外,万物毕同。还有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

阴阳家代表齐国人邹衍,发明五行学说。

杂家特点是兼儒、墨,合名、法。采纳各家未成体系,有“漫羡而无所归心”之弊,代表作《吕氏春秋》共160篇,是百科全书,哲学上受道家影响,提倡法天地,顺自然,赞同法家进化历史观,吸取儒家重民思想,实行德政,任人为贤。

形成有尚书,易经,春秋,左传,山海经,诗经,楚辞,战国策,孟子,庄子,韩非子。

科技方面

天文观测二十八宿体系形成,齐人甘德和魏人石申撰写“甘石星经”,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齐人扁鹊治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病,出现针、药、灸综合治疗法。“墨经”六篇文章对物理数学作了比较好的概念规律探讨。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公务员/事业编考试:2023最新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收藏使用

公务员/事业编考试:2023最新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 9秒前

情感上,你為什麼老是“記吃不記打”

說起記吃不記打的經歷,大約每個癡情女子都沒少經歷。那誰的故事其實蠻有普遍性——第一次失戀,13天沒吃飯。現在特別感激,不...

· 19秒前

Java开发环境安装与配置(干货详细教程)

安装JDK 下载java8 开始安装Java8 更改路径或者记住该路径等一下配置系统环境需要用到,直接下一步 安装jdk完成,它自动会 ...

· 28秒前

千足金、萬足金、足金有什麼區別?買哪種金更保值?

現在人們去珠寶店購買金的時候,千足金、足金、18K金、萬足金,讓人眼花繚亂,那麼這些金有什麼區別呢?哪種更保值呢?1、什...

· 38秒前

敬畏心理学:大脑的反应

@Stock Image 每当伊桑·克罗斯(Ethan Kross)发现自己陷入焦虑和消极的情绪时,他就会走五个街区到当地的植物园,凝视一棵 ...

· 47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