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四月份就要写的,结果因为毕业相关的事情忙到六月初,又在家摆烂拖到了现在hhh,希望还不算太晚,能给24考研的同学们提供一点小小帮助。本文的第一目的是总结自己过去一年多时间的考研历程,可以给之后的自己提供一些帮助,第二目的是希望24考研的同学们少走一些弯路,能以我的背景作为参考,融入自己的方法论体系里。
我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比较努力,理科成绩稳定在班上前三,我们班前三的水平大概是上交,武大,华工,然后开始学习化学竞赛,想着能凭借竞赛降分上华五,随后高一下学期开摆,上课不听课,下课随便玩,掉到班上四五十名,一直摆到高考。高二混了化竞省二,高考超常发挥40分,然后开始报学校。虽然高中比较喜欢化学,但是学到后面发现很玄学,有的地方很抽象,且逻辑不强,所以大学就不想学化学,想学更注重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计算机类专业。但是呢,当时只能擦边上本省的普通211,和计算机不强势的双非学校,鉴于自己肯定是要考研或者保研的,所以选择了211,并且当时准备转专业,所以选择了自己有优势的化学专业(分太低选不到电子类专业,也选不到机械控制自动化之类的工科专业)。上了大学之后,直接开摆,大学前两年摆大烂,两年加起来差不多学了10天,高数上65(学了两天,也是我大一上唯一学的两天),高数下挂,大物上挂两次(重修了两次,大三才过),大物下63,线代61(学了不到一天,老师海底捞),没学概率论,专业课中唯一与计算机相关的计算机综合基础也挂了(笑了)。虽然高考英语122(很一般),但是四级考了两次没过,单词全忘光,可以认为英语基础也很差。跨考原因放在后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流水账
我从21年10月份开始在mooc上看翁凯老师的c语言课(老师讲的不错,适合入门),看到结构体部分,然后开始看王道数据结构的网课,直到22年2月10号才断断续续看完,中间还有其他事就不展开了。期间没有做过一道题,因为我想给自己降低点难度,慢慢来,毕竟很久没学习且没基础,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学c语言要做pta,学王道要做课后选择题。2月10号到月底学完王道计组的课,3月初到3月20号学完王道操作系统的课,都是只看了王道网课没有做一道题。之后3月20号到6月20号,我只学了王道的计网,4月中学完的计网,这期间发生的事先按下不表,后面再说。
7月初开始二轮,因为我四门科目隔了太久没学忘光了,所以我二轮继续看了王道网课,这次只在草稿纸上写了选择题,错误的或者有收获的题目在书上圈起来。7月初到8月20号,我踩了个坑,数据结构学了五十天,因为我把线性表,栈,队列,树的王道课后题全在vscode上敲了遍,有时候一上午只能做两道题,看解析也要看好久。而且此时距离我第一轮数据结构已经过去五个多月,后面的排序我全忘光了,但是线性表这里又要用到排序算法,所以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我当时应该继续学完第二轮数据结构,再反过来1做线性表,栈,队列,树的算法题,而且只做真题,这样一个月就可以学完。
8月20号到9月10号,二轮计组。9月10号到10月20号,二轮os计网,除王道网课加选择题外,用xmind写了我自己的思维导图,因为这两门内容太多,不用思维导图的话脑子有点乱。
10月20号到11月20号进行三轮,我三轮主要是集中解决三门科目(除数据结构)的大题,用王道的强化课ppt,并没有看强化网课,因为看网课就来不及了,而且经过二轮我已经对408比较熟悉了,所以就通过效率更高的ppt学。王道把每一门科目常考的题型都分了类,我按照题型一类一类学下去,先看王道的方法总结,然后做该题型的历年真题。数据结构的大题的代码题我已经写过一遍,所以我把其代码题和应用题的复习留在后面的真题中。
11月20日-12月15号 408历年真题模拟考,边模拟考考边四轮408查漏补缺(此时408的很多知识点都不太熟悉了),因为时间不够,我202122年三年的真题都没有写。并且我对错的地方也没有及时去修补,时间实在是不够,15号又阳了,六天没有学习,好了之后身体也很疲劳,更没有精力去补408的漏了。
方法论
首先我们肯定要明确408要考到多少分才能上中科大计算机学院,个人认为120分就可以,所以我们先把目标定在120。个人认为,408要想考到120,只需要用王道的四本辅导书加历年真题就可以达到。王道是408辅导书系列的佼佼者,完全面向大纲编写,个人认为每年的408一百五十分中有至少一百三十五分到一百四十分是王道所涵盖的,吃透王道理论上可以拿到140分。但是从130到140,每提高一分所花的时间都越多,投入产出比越低,边际效用递减,面对通过性考试,这10分完全没必要拿,这时间放在数学上不香吗?408是比数学更难拿分的,即使一张看起来很简单的408卷子,你最后的得分也会因为各种边角的扣分而降低(因为408的分都是一分两分的拿,题目多,不像数学题目少)。我今年408是120分,选择题错了十个,大题扣了十分,其中选择题错的五个是王道没出现过的(个人感觉),另外五个是书上出现过的,但是我已经忘了(有一个是OF,CF判断溢出,我也忘了)。对于大题,计组第二题我把相对寻址忘了(两分没了),操作系统第一题往年真题出现过,痛失三分,真题做错了,但是没有时间去复习(本来是打算做完统一复习的)。数据结构的第二题是外部排序,今年很多人没有复习到,我复习到了,但是好像算错了,扣了几分。很多人觉得今年的外部排序是背刺,但我觉得这就是408考试的特点,知识点很广,很难拿分,每年都会有冷门边角料出现。历年真题有时间要多刷几遍,不放过真题里的每一个知识点,真题里有很多都是历年真题里出现过的,把握住应该拿的分。我历年真题模拟平均分是135左右,同学们可以做一个参考,最后分数应该是模拟分数少10-15分(因为很多都已经在王道课后题里做过了)。
其次,我们该如何拿到这120分呢?对于第一轮408,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理解上课讲的,遇到不懂的一定不能死磕,可以标记下后面再说。有些知识点遇到后面的知识点才能理解,或者说第二遍能更快的理解,死磕的话投入产出比很低。第二遍的话就是要开始形成一个体系,不能混乱,如果有混乱的地方,要用a4或者思维导图来理清楚。数据结构和计组大部分比较清晰,我把一些不清晰的地方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写在了笔记本上。os和计网我用思维导图理清楚了。在这里我不建议大家用别人的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自己脑子的脉络,是自己的思维习惯,自己做的才有用。当然,也可以看下别人是怎么做思维导图的。第三遍我攻克大题的时候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先重点突破往年最常考的,再看不经常考的,一定要一类题型一类题型来做,先看王道讲的方法,再自己做,再自己总结易错点易坑点(一两句就行)。
对于408做哪些题目,我只推荐做王道课后选择题的全部,大题中的真题,王道出的历年真题及解析,王道模拟卷的选择题。王道自己出的题,绝对不能死磕,甚至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纠结自己为啥错,只要是有争议性的直接跳过,这些题目有的是脱离考纲,有的是鉆牛角尖,有的是脱离出题人的意思的等等有很多问题,王道自己出的题不是权威,要以真题为主。王道模拟卷的选择题也是学有余力才做,把真题吃透了没题写了再做,大题也是挑着跟真题很像的做。
还有,有时候要分析什么地方会不会考,要考会考哪种形式(选择题,单独出大题,与别人结合出大题,大题中的一小问)。比如数据结构里面的kmp算法,你要理解这个算法的原理,可能理解整整两天才能理解,就算理解了也不能靠自己的理解写出代码,还是要背出代码才会写。kmp不可能考大题,因为它就一个代码模板,你咋考算法题嘛,算法题不可能考默写的,所以kmp只有可能考选择题,不需要了解具体的算法设计的细节,只需要了解思想,只需要会做选择题就行了。再比如计组的原码补码乘法除法,我当时花了一个星期去理解,后来发现根本没必要,为啥?乘法除法只会出现在选择题,或者大题中的一小问,只有2分,但是理解它需要化很多时间,而且还很难记,关键学了还不会做,不如战略性放弃。由此,我们能计算出哪里是投入产出比高的,我们的时间应该优先花在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方,有时间空余再去做低的。
流水账
22年3月份我开始跟着张宇学高数,用基础三十讲,看一章网课做一章三十讲的课后题,再做基础三百题,大概在5月中学完的高数,5月中到6月中,跟的李永乐的基础班,用的李永乐基础版的书,只做了书上的题目(为什么学的这么慢,3月中到6月中的事情下文会说)。6月20号到7月10号左右,跟的余丙森的基础班,用的他对应的辅导讲义。
7月10号左右就开始跟着张宇网课开始高数强化,学一章写一张18讲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因为还要分时间给408,所以每天学数学大概3-4h,直到8月20号才过完高数强化(要是再写对应的880或者660是根本学不完的),之后8月20号到9月5号跟着李永乐强化网课,用辅导讲义写例题课后题,9月5号到9月20号跟着余丙森强化网课,用辅导讲义写例题课后题。
9月20号我正式开始三轮,这三轮实际上还是二轮,因为我二轮并没有做练习册上的题,我计划是在10月20号完成高数线代概率论的题目。时间很紧,因为要留出时间做历年真题,做模拟卷,所以我就只能挑题做,我跟着小谭学长总结的660,880重点做的,660只做了高数部分(听说线代部分做的不好,概率论部分做余丙森的讲义就够了),880只做了高数下的部分,线代,直到10月20号写了300题左右。
10月20号到11月20号真题模拟穿插著专题训练查漏补缺,从22年到10年倒序模拟的真题,11月20号到12月15号,写了12套模拟卷,并且穿插查漏补缺。
方法论
个人认为计算能力一定是考研数学最最重要的能力,虽然我数一只有118分,但是我没有出现计算错误,我把该拿的每一分全部拿到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计算错误是不能避免的,我们只能减小计算错误出现的概率。我们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一定会犯错误,所以当你犯了计算错误的时候,你要做的第一点就是绝对不能去苛责自己,“哎呀我真是逆天,3×7都能算成28了…..”,“又忘记把e写上去了,我太逆天了”,而是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是人就会犯错误的嘛,这次错了,我使用正确的方法,这样下次犯这种错误的概率就小了”。
其次,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减少计算错误发生的概率呢?第一,规范草稿纸的使用,培养规范使用草稿纸的习惯。一开始我的草稿很乱,草稿纸哪里有空我就往哪里写,写的乱七八糟涂涂改改,一步错误之前算的白费,也没有办法去检查自己的计算。后来,我把在草稿纸上打草稿当成答题纸来对待,尽量不涂改,并且每一步写的整齐,让自己检查的时候可以看到清晰的每一步,有没有出现漏写算错等错误,这减少了出现计算错误的概率。平时我喜欢把a4长的对折起来竖着写,避免了不对折的时候宽的太宽而导致浪费的情况(个人习惯)。同学们可以打听下自己所在市里的考场的草稿纸是怎样的,一般来说草稿纸分为两种,一种是比a4小一点的,一种是a3(2张a4大小),做模拟卷的时候就可以把自己的a4换成这种草稿纸,更加真实的模拟考场。注意,在考场上要用新的草稿纸,要先把老的草稿纸交上去才行,并且考试之前要问考官,能用几张草稿纸(很重要),我考试中的时候用了两张草稿纸,想要第三张的时候考官说不行,导致我只能在试卷上打草稿了。第二,在规范草稿纸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出现计算错误的概率。我们做完每道题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这道题我是算对了,因为之后做完卷子最多只会留十分钟的时间检查,这十分钟的时间是不能将计算错误全部检查到的,并且草稿纸用一张收一张,要检查也没地方检查,除非重算,但是重算已经没时间了,并且代价很大,不如当时检查当时解决。我做一道题的时候会三步一回头,就是算了三步,就会停下一两秒去检查有没有错误,算完一道题之后,又会花几秒去检查整体的计算有没有错误,在写完一面草稿纸的时候,会花几秒再检查下这面,上交草稿纸的时候,又会再花几十秒检查一遍(这些秒数看个人习惯),由此我们出现计算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第三,把平时做习题的每一道题,当作真题来认真对待,认真打草稿,养成习惯,这样在考场上就能更加从容的应对,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跟哪个老师,用什么资料?说实话,我觉得对于讲课来说,每个老师都差不多(主观),更为重要的是老师的书好不好,毕竟课只听一两遍,书还是会翻很多遍的。对于高数来说,推荐张宇。张宇基础三十讲的第一讲挺不错的,给了很多前置知识,也把高数经常出现的小结论总结在了一起,即使到了十一十二月份,我也会经常翻看这一讲。并且张宇高数三十讲和十八讲的数一部分写的不错,所以我就选择了张宇;对于线代来说,不推荐李永乐。我是基础强化都跟的李永乐,用的对应的书,讲课的话还好吧,但是有很多时候都没有讲怎么证明的,“证明你别管,记就好了”,但是学习证明部分来拓宽思路,了解原理才更好。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个人认为,他的辅导讲义编的毫无逻辑,没有把体系和方法清晰的呈现出来,而是要你自己整理出来,这就导致跟完他的强化之后,脑袋里一团浆糊,然后你还以为是自己的问题,你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把体系和方法自己总结出来,并且编的有点低于考研的难度,没有适当的拓展,有些方法并没有讲出来。我后期一直在用张宇的线代9讲,编的逻辑清晰,有适当拓展,也推荐同学们使用。概率论推荐余丙森,辅导讲义基本覆蓋了考试题型,书也编的不错。对于真题解析来说,推荐李艳芳,她的解析很详细。真题只用做09年之后的,09年之前的真题被研究透了,已经融入到基础和强化当中去了,不推荐做,当然做了肯定有收获,但是性价比低,不如多做几张模拟卷,时间非常空闲的同学可以做。对于模拟卷,我们要知道每种模拟卷的定位是什么,再选择去做他们,推荐李林6(必做,比真题稍微难点,留在离考前稍微远一点的时间做),李林4(必做,难度和真题差不多,要留一俩套考前两三天模拟)。对于张宇8套卷,这卷子和真题风格相差大,计算量很大,有时候题目很新,我们做这种卷子的目的是练计算,练在考场上如果出现这种卷子心态怎么调整,练出现这种卷子怎么在规定时间内拿到最多的分,不要在意这种卷子的分数,明确目的。其他的模拟卷因为时间紧,所以我没做。数学b站up主推荐没咋了,思路很不错。
流水账
21年11月份开始准备四级,每天大概用墨墨背一两个小时,听力一个小时,写四级真题一两个小时,到考试的时候大概背了1000个四级大纲单词。随后22年1月份再开始背考研核心词汇,也是每天一两个小时,新词+复习大概200个左右(新词50),背完核心词就背大纲词。三月到六月,跟田静用句句真研看语法课,频率不高,今天看了明天可能就不看,平均一天最多半小时,这时候英语主要是作为高强度学习数学和408之后的休息。六月到八月初继续背单词,这时候单词全部背完了,大概背了8000词,每天复习也很快,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学完。八月初开始从05年开始写阅读,这时候重点还是数学和408,阅读也不能保证一天一篇,大概两三天做一篇看一篇解析,直到十一月中旬才写完20年之前的阅读,期间阅读课只看了唐迟对于2010年的四篇阅读的讲解。八月初一直到考试,每天三四十分钟就可以复习完250词。十一月中旬开始跟着石雷鹏搞小作文搞到十多天,看了四节课,期间写了几篇新题型和完型,十二月十号左右开始准备大作文,没听课,用晶婷老师的作文书背的模板,直到十五号阳了,二十三四五号一直在背,直到考前一天晚上才自己写了第一篇大作文。期间用20年真题模拟了下考试。客观题应该是错了两个阅读加两个完型,扣了五分,主观题四十分得了二十五分。
方法论
单词
单词是英语一中最基础的,我建议以单词app为主,anki为辅来背单词,单词app推荐墨墨(虽然要花几十块钱),助记很不错,anki主要是用来记忆自己容易记混的和总记不住的单词,不推荐纸质单词书(红宝书,恋恋有词),不容易坚持(会消耗更多精力,应该把精力放到更为重要的地方),记忆效果不好,还要用整段时间,投入产出比很低。另外我觉得只背5500词是不够的,还要把真题中出现过的单词都背一遍(墨墨里面有单词书),大概8000词左右,我总共背了9800词,超过8000词就有好多词根词缀已经背过了的。我们背单词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而不是会拼写,因为阅读和小三门都只要求看到一个单词知道意思就行,不需要你写出来,所以我们背单词时只要能看到一个单词知道它什么意思就行,不用记拼写,更不用标准的读出来(读是为记住服务的),至于作文要会写的单词,最多一千词左右,而且都不难,基本上背的时候就差不多记住了,到时候练写作文的时候多写写也就记住了。第一遍背新词的时候只用记一个意思,记住一个意思之后,下一遍再记另一个意思,这样你的成就感会更高,效率自然也会提高,比一次就把所有意思都记住的记法好太多了。我一般不用整段时间来背单词,早中晚刚来自习室时会背一会儿,吃饭上厕所等碎片时间会背一点,睡前会背一会儿,学408和数学累了的时候也会背一会儿当做休息,我觉得整段时间和精力最好的时候应该用在更为重要的专业课上,而不是英语。最后,背单词背了忘,忘了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心态放好,方法不对就调整方法,把记住的概率提高就行,几千个单词即使我们记住的概率很高,但是总有几个或几十个是总记不住的,这很正常。
阅读
阅读是考研英语最为重要的一个题型,客观题占比40/60。想把阅读做好,单词只是基础,技巧和掌握出题人的套路才是决定性因素。英语二的题目意思都比较直接,不会拐弯抹角,只要看得懂单词和长难句就能做对,但是英语一不行,英语一的题目会拐弯抹角,套路很深,需要对出题人的套路有一定理解才能做对。一开始做阅读容易出现看懂全文但是错很多的情况,这很正常,这是因为没有学习技巧掌握套路。该怎么掌握套路提高技巧呢?推荐唐迟对于2010年真题四篇阅读的视频解析,做阅读先做2010年的四篇,做完一篇看唐迟的解析。这四篇浓缩了唐迟整个的方法论体系,看完这四篇的解析,你对阅读的套路和技巧的理解会有着质的飞跃。看这四篇的时候可以别做太多笔记,推荐使用b站up鸟山学长的公众号“枯藤看天下”里整理的唐迟方法论思维导图,在这上面做笔记效率会更高。做完这四篇之后,再从2005年的阅读做起,时间紧的话从2011年做起,笔记可以记在思维导图上(这里的思维导图不同408,因为这里的整理很麻烦,自己整理容易不成体系,所以用别人的)。阅读文章里的长难句,常见句型也是有套路的,出题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固定,这要同学们自己在做阅读的时候总结。
语法和长难句
我是跟的田静用句句真研看她的课,静姐说过,考研语法和长难度讲究实用,不用在意一个句子到底是什么从句,只要能拆分,看得懂就行,所以用句句真研的时候,主打的就是实用,别看是一本书,但是其实没有多少,干货不多容易吸收,非常实用。学有余力的同学不推荐看课,只看书就行,课上讲的跟书上讲的一样,如果像我一样学完数学和408之后没脑子的,可以看课当做休息也是不错的。句句真研前半部分是讲的语法,重点注意下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中that或省略that(真题中更常见的是省略that)的区别,后半部分是讲长难句划分,重点注意从句嵌套,真题中常见。
小三门
小三门我都没有看课,只看了笔记,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因为看课投入产出比低。笔记我都是用b站利之学姐整理的,包括宋逸轩完型、唐静翻译和刘琦新题型。对于完型来说,它的性价比是英语所有题型中最低的,考试的时候也建议放在最后一个做,所以平时学习的时候我也是速成完型的,推荐b站晶婷老师的完型技巧视频,配合她自己整理的大概率选和不选词的笔记,参考利之学姐的笔记,再看b站其他的关于完型技巧的视频,写几篇完型差不多就可以了。对于翻译,因为实在没时间,我就粗略的看了下唐静笔记,写了一两篇就上考场了,但是我仍然建议要稍微多花点时间看笔记。对于新题型,新题型中最最最重要的题型是排序,排序很难,而且是一错错最少两个,一般错三个,还很有可能五个全错,我在考场上差点错三个,但是所幸自己觉得很不安,再检查了五分钟,最后终于把文章看懂,排序逻辑通顺,把三个都改回来了。最近三年都没有考排序,所以我觉得23年考的概率很大,把近十年的排序都做完了。虽然23年考了排序,24年考的概率低一点,但是仍然建议同学们重点学排序,某种意义上,排序和阅读差不多重要。建议同学们先看刘琦笔记学技巧,再把最近十年的排序都做完。至于新题型的其他题型,都比较简单,稍微花点时间学学就行。
作文
作文我分不高,没有花多少时间,参考价值不大。小作文我跟的石雷鹏,看四节实训课,之后配合学长小谭整理的笔记,练了几篇。大作文我没看课,只买了晶婷老师的作文书(高分写作技巧)(我没找到pdf版),还挺好用的,我背了背模板,考场上直接套。另外,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练练衡水体,可以用字帖,也可以在b站里学,有人教怎么写衡水体,最好买点考场上用的作文纸,平时在作文纸上练。我没练过,参考价值不大。
方法论
因为科计进复试之后不算政治,所以我花的时间不多,但是仍然建议至少考到60分(今年难度的话55分就行),因为会卡单科线。如果因为没学政治被卡单科线进不了复试,那么得不偿失,见过一个老哥数学408很高,但是政治只学了几天,最后53分被卡单科,我同学也因为政治只有57,出初试成绩到出院线的这半个月,每天难受的要死还哭了几次,虽然最后院线55,但我觉得同学们还是引以为戒,尽量上60分,少受点罪。
网课我跟的徐涛用的核心考案,因为时间紧张,只看了马原的部分,因为马原的哲学部分是一定要看课才能更好理解的,而且徐涛上课比较幽默,可以中午吃完饭后看看,学习专业课累了之后看看当做放松。史纲,毛中特,思修我觉得自己看书就可以理解,所以我只看了腿姐的冲刺小册子,配合b站up的思维导图食用。肖1000时间紧张的同学们可以按照学长小谭勾划的重点题做,不要关心正确率,错了很多非常正常,我们做肖1000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并记住考点,对了错了都无所谓,记住就好了。考研政治类的b站up很多,推荐学长小谭,利之学姐,空卡,蝶澈学姐。我经常用零碎时间听这些up整理的政治音频,走路听睡前听,挺不错的,学长小谭不仅会出带背音频,也会出anki,强推anki,非常有用!anki可以像墨墨背单词一样背政治知识点,能带来即使的反馈,挺不错的。带背音频各种各样,同学们按自己的需求食用。空卡还会出速成课,不推荐真把速成课当速成课第一次听,推荐把速成课当成自己学完之后的复习,再串一遍,效果还不错。这几个up都会出肖四背诵,自己按需食用。如果不知道跟哪个up主,面对选择困难症时,那么直接一路跟死学长小谭就行。腿姐也会在b站和公众号更新带背,强推早晚各一遍,挺不错的。
政治试卷有50分的选择题,50分论述题。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选择题上面,因为这是客观部分,能够自己把握,主观题拉不开差距。对于选择题,要多刷模拟卷的选择题,肖四肖八腿姐徐涛米鹏模拟卷的选择题都要做,12月份左右会出一个模拟卷选择题知识点汇总的pdf,那个公众号会推,建议买b站公众号推的pdf,挺不错的,我忘记我当时怎么买的了,当然也可以白嫖,考研qq群也会发。主观题。只用背肖四的大题或者腿姐几张纸,二者选一,背了脑袋里有墨水可以写就行,主观题拉不开差距。
我觉得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是基于两点的,一个是对自己的认识,一个是有充足的信息。
第一,对于自己的认识。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刚开始备考的时候是想着保中九冲华五的,最好能考上浙大和上交,但是由于刚开始不知道自己什么水平,所以选择了11408,在10月底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做最后的决定,下至本校,上至浙大上交北大软微都可以选。其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我知道自己最大的劣势是复试中的面试,以我的背景,在面试这种主观占比很大的地方会非常吃亏,这部分是自己把握不了的,所以我择校时就尽可能选择在总分中客观占比大主观占比小的,换言之就是初试占比大的,复试中机试笔试占比大的,复试中面试不看出身的。所以我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初试,初试要想拿到优势就必须保证初试要达到平均分或者是中位数(据经验来看中位数会比平均分低两三分),22年科大计专平均分是378,我觉得考研越来越卷,计算机比去年更加热门,所以觉得23年的平均分要在385左右,自己上科大的目标就是385。我后期在华科计学和科大计专之间纠结,我认为这俩难度应该差不多,因为22年华科计学平均分是370,但是22年湖北英语压分,安徽较水,会有五分差距,纠结的主要原因是学硕好考公,但科大学校更好,最后还是选择了科大(纠结了一个月)。
第二,充足的信息。建议大家多加考研群窥屏来获取信息,我加了十几二十个学校的计算机考研群(这些群可以直接搜名字可以加王道的),在考研群里有很多搞心态的,聊考研无关键政ghs的,引流的,注意别被搞,竞争对手这么多不缺那几个,记住自己的目的,只窥屏问问题就好了。在院校官网,公众号王道在线,灰灰考研等也可以获取信息。大家关注的院校应该包括,自己的目标院校同一档的学校,目标院校低半档或一档的学校,目标院校高半档或一档的学校,并且要持续跟进到报名截至最后一天。为什么呢?拿我自己举例,22考研北大软微连续第二年爆冷初试线只有350,所以23考研我认为它会回到自己应该有的价值线上,360是打底的,那么这样它就和浙大上交是一档的了,北大软微这个招两百个多个的蓄水池势必会吸引掉很多浙大上交水平的人,在这几个学校招生名额不变的情况下,比它们低半档到一档的南大和科大的分数线就不会较去年变化太大,应该是稳定发挥。但是,十月初上交缩招时,我没有多关注,我觉得上交比科大高一档影响不到我,这缩招的人应该都会去软微或者浙大。10月23号,南大公开保研人数,这意味着南大计专招生名额从40人缩减到15人。于是我就觉得我之前的博弈都没有用了,科大计专要炸了,因为南大的考前缩招,原来报考的人都会求稳来科大,原本这25个南大水平的人,至少有一半会求稳来科大,10月25号报名截止,我估计我12月底的水平可以保370分,正常发挥应该是380+,科大计专炸了我就不稳了,但是这两天时间我来不及考虑要不要跳车华科求稳,我只问了我自己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报了科大最后没考上科大但是能考上华科我会不会后悔,我的答案是不会,我能承担二战的后果,所以我就硬著头皮冲科大了。之后确实,科大计专要是不扩招,复试线会来到368,平均分会到393左右,这不符合科大计专的价值,但所幸扩招,科大也必定会扩招,我得以考上。当时我没有关注上交是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即使是高一个档次,也会影响到科大,产生连锁反应,上交的爆冷我不知道原因,但是南大爆冷情有可原。第三,旱水区。按照往年,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比安徽少5分,北京比安徽少15分,但是今年,个人认为安徽和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样,都比北京少8-10分,据考研群和身边同学反应,今年安徽政治主观题在32-34之间,英语25-28之间,说明今年安徽可能已经不水了,变成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区域。
2月初到3月中,早上8.30-9.00之间到自习室,学到11.30,吃饭午休,14.00学到17.30(当天如果睡得好就会17:00出去跑五公里,19.30才到自习室),19.00学到22.00,一周大概学6-6.5天,视睡眠质量为定,睡得不好晚上可能不去自习室。
3月中-5月中,因为口罩然后封寝室,我们寝室和隔壁寝室组了个自习寝室,白天学习,晚上打游戏看剧,打游戏看剧并不快乐,很痛苦,我没有心情玩,但是在寝室学效率很低也学不了,我也没有办法。这两个月我补了二三十部漫威,看了风骚律师的前三部,看了雄鹿抢七输给凯尔特人,游戏没打几把,平均每天大概学四个小时。封寝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有点抑郁焦虑,暴饮暴食胖了十斤。
5月中-6月中,封寝结束准备期末。5月中-5月底,因为之前上课我把能翘的都翘了,要签到的把手机给室友拿去签(去了也没听),所以期末是0基础准备7门考试,需要一定时间,中间见缝插针学了一些考研内容。6月初-6月中,年级集中了7-10天做化学实验,一做做一个白天,晚上还要写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之后期末考考了几天。
6月20号-9月初,早上8.30-9.00之间到自习室,12.30走,下午14.30到自习室,18.00走,晚上19.30-20.00之间到自习室,22.30走,一周学7天,没有固定休息时间,但是会因为太累或者没睡好休息一个晚上,大概两个礼拜休息一个晚上。
9月初到-12月底,和6月20号-9月初基本一致,但是下午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晚上会晚半个小时走。
9月30号到12月10号的时间记录
本来准备考完休息两个礼拜就开始准备复试,但因为初试消耗了太多心力,我没有劲去准备复试,所以就一直摆到2月中。到学校后毕(设导师催我去实验室做毕设,我知道我去了实验室就没时间准备复试了,肯定考不上了,所以尽力争取向导师说明原因,并承诺复试完之后立马去实验室,所幸导师理解,我就开始准备复试。
因为听说面试差距不大,所以我就all in机试。我看了acwing语法基础课和算法基础课的部分并做了相应课后题,然后跟着代码随想录刷了一百多道力扣,因为没时间了,所以历年真题挑了一些题做,最后机试做得一坨答辩。面试没准备多久,不出意外被拷打20min,最后复试成绩依托答辩。
虽然我复试成绩答辩,但我依然觉得,科计面试不存在歧视,很公平公正,对于跨考背景不会打低分,大家的面试分差距不大,复试成绩差距主要体现在机试差距上。对于机试准备,建议先把代码随想录挑的100多道力扣做完,然后一定要把机试历年真题做两遍!!学有余力再把acwing算法基础课过一遍,然后再做点力扣,最重要的还是把历年真题做两遍!!我武理机械跨考科计的同学复试90分,他也是没有计算机相关背景,但他机试做得好,所以复试成绩高。
但是机试只是能帮你考上,在选导师环节光机试是不够的,导师不怎么关注初试成绩,他们更关注的是复试成绩,但是复试成绩也不是很关注,他们最关注的是项目经历和科研背景。对于跨考同学来说,应该要早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之后学习对应方向的国外计算机四大名校的网课,做相应的lab,只需要做一门课,但是一门课至少要做一个月,所以推荐跨考同学初试完休息几天(不要超过一个礼拜)就开始卷,这样才能在选导师环节不陷入劣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科本科班>科本跨考>985科班>985跨考≈211科班>强势双非科班>211跨考,在211跨考里,数学>自动化机械控制>材料>生物化学环境。
在开始准备考研时,我的目标定在了浙大或上交计算机,保底也要上华科计算机(高中梦校可以说),对我来说,普通211 0基础跨考上交计算机这个跨度实在是太大,即使是上华科也非常难,虽然我相信自己付出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考上,但是随之而来的压力焦虑和对考研失利的恐惧笼罩了我的前半年,导致我前半年经常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想怎么上华科怎么上上交,会在梦里做题,久而久之导致有点习惯式的失眠,在每天高强度的学习中我只能睡6-7个小时,确实很痛苦。特别是在封寝时,我想学但无能为力的时候,痛苦达到了巅峰。但是之后慢慢的,我开始能够接受考研失利,我拥有了面对“失败”的勇气,即使上不了上交,上中科大也不错,上不了中科大上华科也不错,上不了华科上南理工也不错,上不南理工上本校也不错,上不了本校二战上本校也不错,二战上不了回老家考个编制也不错,一年考不上编制考三四年上也不错,考不上去流水线也不错…..我开始能接受失眠,即使是一晚上睡不着,那就睡不着呗,那就第二天继续学呗,我拥有了保底思维,这种思维让我慢慢的从失眠中走了出来。之后我接触了冥想和冥想的思维,我暑假会每天早晚跟着b站的冥想引导冥想10分钟,我看了b站up安大雄对强迫思维抑郁焦虑的视频,看了张朝阳讲他自己失眠的视频,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最终我没有因为心理因素而失眠了。在22年的后半年,我开始因为身体原因失眠了,因为长时间的久坐不运动,我的颈椎和腰椎出现了问题,白天做久了,如果下午不运动,晚上就坐不住,疼的学不了。即使运动了,但是晚上睡到第二天6点左右时,我的腰椎会疼,疼的睡不着,只能做起来睡,很影响第二天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了两个月,那段时间确实很难受,所幸有朋友可以倾诉,他们帮我度过难关。
初试考试之前和复试之前,我告诉自己,我已经在当前认知,背景,环境中做到了自己的最好,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收货颇丰,二战又怎样,二战再失利又怎样,即使天时地利不站在自己这边,至少自己做到了最好,那也是挺不错的,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初试考数学时,我一个半小时才做完选填,只剩半个小时时我还有三道大题,我当时慌了,心想这次肯定要掉下110了,应该是考不上了,但是我只慌了几十秒,我告诉自己慌乱只会让结果变的更糟,我想让结果变好就不要慌。初试考英语时,最后七八分钟我完型还没动,我也慌了,但是同样的,慌乱只会让结果变的更糟,淡定能在当前情况下做得更好,于是打铃时我刚涂完最后一个答案。
我们不需要过分懊悔过去,也不用过分焦虑未来,做好当下,无论过去和未来都是人生的一段历程,无论酸甜苦辣咸都是人生。我不喜欢“上岸”这个词,因为我觉得人生没有上岸,人生像一列火车,在每一站都只会短暂停留,然后开往下一站,到站只是一会儿,而在开车的过程中体验沿途的风景才是永恒(有点尬哈哈哈哈,意思了解就行)
通过我的背景可以看到,我的基础是如此之差,但是我为什么敢0基础跨考计算机呢?我想是高一上给了我自信,我相信给足我足够的时间,跨考是我可以做到的。我为什么要跨考计算机呢?在大二下的时候,我逐渐开始思考我以后要干嘛,到底要不要继续搞化学,在b站知乎等平台上了解之后,经过半年的了解之后,我在大三上做出了决定。我是从兴趣和就业两个维度来思考的,首先兴趣,经过大学前两年对化学的学习来说,我发现我对化学从喜欢到无感再到厌恶,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化学四大专业课(再加一个结构化学)来说,我喜欢的仅仅是有机化学,仅仅喜欢在题目上成环(化竞生最喜欢成环了),我不喜欢无机乱七八糟的背诵(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比较有趣),对物化分析还有结构也不感兴趣。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个人认为化学的理论并不重要,理论:实验=1:9,化学理论很难去指导实验,他是为实验现象所强行解释的,这就非常割裂,与我喜欢的理论和实验相互依存的理念相悖。且大学前两年我参加了科研训练和大创项目,去了很多次实验室,这也确实证明了我自己的想法。 重复性的实验让我难以产生成就感,每天把80%的精力投入到重复性的实验中,让我难以有精力投入到更为重要的思考中(再后来因为大四的毕业设计,我待在实验室两个月和研究生一个作息,也更加证实了我的想法)。再者对于就业,化学就业大致分为三条路,一条是走高校研究所,一条是选调或普通公务员,另一条是去私企。我觉得如果走高校研究所的话,就是以兴趣为主赚钱为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而要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以后去的高校的平台,至少要是我的母校211吧?要拿到211的教职,首先要考研选个好实验室,有资源平台(小概率),运气好可以转博五年毕业(小概率),如果运气不好,就要去外校读博(少则三年,多则五六年),再去做两年博后,运气好拿到211教职(小概率),拿到之后6年非升即走(这时三十多岁了,面临的环境很容易压着人喘不过气),运气好留了下来拿了副教授(小概率)。这条路极为艰辛,像走独木桥一样,稍有不慎坠入深渊,没有浓厚的兴趣走不下来,排除。第二条路gwy,化学招的岗位少,且别的专业也可以考。第三条路去私企,去私企肯定是以赚钱为主其他为辅,化学总要暴露在各种试剂里,且待遇好的概率不高。由此我确定自己并不适合学化学,即使有前两年的沉没成本,但我必须断臂求生,去选择一条更为适合自己的路,因为如果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走得越久,之后承受的代价就越大。为什么选择计算机呢?个人认为计算机的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注重软硬件相结合,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注重应用,这是我感兴趣的底层逻辑。再说就业,计算机的就业从概率上来说会比化学好一点。且我对其他工科并不了解(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控制),接触到计算机的信息比较多,还有我认为未来十几二十年是电子信息的时代,所以最终选择了计算机。最后,可能我基于我的个人经历还有接触到的信息,我的一些判断不准确,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之后我学化学会比计算机的就业好,至少我对计算机更为感兴趣,且这是我当下基于个人眼界和认知所做的最好的决定,所以我不会后悔。跨考原因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一句话,跨考要想清楚原因,这是你的核心动力,是相比科班而言的优势。
1.运动要贯彻考研始终。不运动到后期腰椎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会影响考研状态,因为节省运动时间来学习最后因为身体原因影响学习得不偿失。但是不要在运动上耗费太多精力和意志力,不要做让自己感到很累的运动,会影响学习状态,应该把精力留给学习,就比如不要做hiit,不用跑五公里,只要慢跑一两圈,走一两圈就行,当然这视个人情况而定。
2.可以买个坐垫和靠垫保护腰椎,买个午休神器趴着午睡。
3.如果思绪混乱,就把自己的思绪写在草稿纸上,然后按优秀级排序,选最重要的一个解决,再解决其他的。做数学题查漏补缺时,把自己要薄弱的知识点和对应的解决方法写在便签纸上,然后按投入产出比排序,一个一个解决。
4.合理使用手机。很多同学会在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包括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效率非常低,因为自己的学习本来就很艰难,这时候有手机在身边,会造成非常大的干扰,你会不由自主的把手伸向手机,一拿就是10分钟,放下去又要10分钟才能进入状态。即使是放下去,你的心里始终会惦记着手机,很分心,降低效率,这样一拿一放一次最少浪费半小时,一天拿个三四次,直接浪费两个小时,非常亏,就算把这两个小时用来休息也是赚的。所以建议同学们不要把手机带到自习室,或者进入自习室前就把手机关机,放在手不容易拿到的地方,或者用番茄todo在自习时间锁掉娱乐app,只留墨墨,anki能学习软件当做放松。
5.合理利用精力和意志力。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都是需要恢复的,避免竭泽而渔,要可持续发展。对于精力来说,我试过三次一天学11个小时,结果无一例外,当天晚上都因为大脑疲劳过度睡不着,且后面三天都会很疲惫,恢复不过来,得不偿失,最后我发现我明天学9.5h-10.5h之间是最好的,第二天刚好能够恢复过来,建议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每日学习时间。对于意志力来说,不建议同学们在寝室或家里学,因为这些休息的地方会诱惑着你去休息,你如果想学习,就会不知不觉的消耗意志力,也不建议做高强度运动,我们的意志力更应该放在学习上。
6.把平时的模拟考当成正式考试,那么正式考试就像平常考试一样。政治可以不用模拟考,只需要模拟其他三门就行。模拟考的最大目的是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平时考试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是考场上遇到的问题,所以平时模拟考一定一定要当成正式考试对待,平时模拟考遇到的问题考后要认真解决,减小正式考试时犯同样错误的概率,这样你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的概率大大提高。
自习室的位置上贴满了标签(之后又贴了很多)
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的一路支持,特别是rjh和 我的室友@奔跑的蜗牛 ,在9月到10月这最艰难的两个月里,是rjh听我倒苦水,鼓励我,在整个初复试过程中,是 @奔跑的蜗牛 和我一起交流经验,一起度过难关,祝贺他211化学成功跨考科大软院,9月高新区见。此文长达16000字,不能算是经验贴,只能说是流水账,感觉同学们能看到这里,如有地方能给同学们带来一点思路,我很欣慰,如没有收获,报意思!
谢谢rjh听我倒苦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