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B 2.0 中,我們引入瞭一個叫 Chunk 的數據結構用來在內存中存儲內部數據,用於減小內存分配開銷、降低內存占用以及實現內存使用量統計/控制,其特點如下:
Chunk 本質上是 Column 的集合,它負責連續的在內存中存儲同一列的數據,接下來我們看看 Column 的實現。1. Column
Column 的實現參考瞭 Apache Arrow,Column 的代碼在 這裡。根據所存儲的數據類型,我們有兩種 Column:
Double
、Bigint
、Decimal
等Char
、Varchar
等哪些數據類型用定長 Column,哪些數據類型用變長 Column 可以看函數 addColumnByFieldType 。
Column 裡面的字段非常多,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
用來表示這個 Column 有多少行數據。
用來表示這個 Column 中有多少 NULL
數據。
用來存儲這個 Column 中每個元素是否是 NULL
,需要特殊註意的是我們使用 0 表示 NULL
,1 表示非 NULL
,和 Apache Arrow 一樣。
存儲具體的數據,不管定長還是變長的 Column,所有的數據都存儲在這個 byte slice 中。
給變長的 Column 使用,存儲每個數據在 data 這個 slice 中的偏移量。
給定長的 Column 使用,當需要讀或者寫一個數據的時候,使用它來輔助 encode 和 decode。
1.1 追加一個定長的非 NULL 值
追加一個元素需要根據具體的數據類型調用具體的 append 方法,比如: appendInt64、appendString 等。一個定長類型的 Column 可以用如下圖表示:
我們以 appendInt64 為例來看看如何追加一個定長類型的數據:
unsafe.Pointer
把要 append 的數據先復制到 elemBuf 中;上面第 1 步在 appendInt64
這個函數中完成,第 2、3 步在 finishAppendFixed 這個函數中完成。其他定長類型元素的追加操作非常相似,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接著看看 appendFloat32、appendTime 等函數。
1.2 追加一個變長的非 NULL 值
而一個變長的 Column 可以用下圖表示:
47b0ad267023bc978d3b1f58813eaec9
我們以 appendString 為例來看看如何追加一個變長類型的數據:
上面第 1 步在 appendString 這個函數中完成,第 2、3 步在 finishAppendVar 這個函數中完成。其他邊長類型元素的追加操作也是非常相似,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接著看看 appendBytes、appendJSON 等函數。
1.3 追加一個 NULL 值
我們使用 appendNull 函數來向一個 Column 中追加一個 NULL
值:
2. Row
18dadedcaa01895bdb6f2434c4f016a1
如上圖所示,Chunk 中的 Row 是一個邏輯上的概念:Row 中的數據存儲在 Chunk 的各個 Column 中,同一個 Row 中的數據在內存中沒有連續存儲在一起,我們在獲取一個 Row 對象的時候也不需要進行數據拷貝。提供 Row 的概念是因為算子運行過程中,大多數情況都是以 Row 為單位訪問和操作數據,比如聚合,排序等。
Row 提供瞭獲取 Chunk 中數據的方法,比如 GetInt64、GetString、GetMyDecimal 等,前面介紹瞭往 Column 中 append 數據的方法,獲取數據的方法可以由 append 數據的方法反推,代碼也比較簡單,這裡就不再詳細介紹瞭。
3. 使用
目前 Chunk 這個包隻對外暴露瞭 Chunk, Row 等接口,而沒有暴露 Column,所以,寫數據調用的是在 Chunk 上實現的對 Column 具體函數的 warpper,比如 AppendInt64;讀數據調用的是在 Row 上實現的 Getxxx 函數,比如 GetInt64。
1. 老執行框架簡介
在重構前,TiDB 1.0 中使用的執行框架會不斷調用 Child 的 Next 函數獲取一個由 Datum 組成的 Row(和剛才介紹的 Chunk Row 是兩個數據結構),這種執行方式的特點是:每次函數調用隻返回一行數據,且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數據都用 Datum 這個結構體來封裝。
de33362ab57f411ed559582bf346a93f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易用。缺點是:
2. 新執行框架簡介
在重構後,TiDB 2.0 中使用的執行框架會不斷調用 Child 的 NextChunk 函數,獲取一個 Chunk 的數據。
這種執行方式的特點是:
tidb_max_chunk_size
的 session 變量來控制,默認是 1024 行。因為 TiDB 是一個混合 TP 和 AP 的數據庫,對於 AP 類型的查詢來說,因為計算的數據量大,1024 沒啥問題,但是對於 TP 請求來說,計算的數據量可能比較少,直接在一開始就分配 1024 行的內存並不是最佳的實踐( 這裡 有個 github issue 討論這個問題,歡迎感興趣的同學來討論和解決)。這種執行方式的好處是:
3. 新舊執行框架性能對比
采用瞭新的執行框架後,OLAP 類型語句的執行速度、內存使用效率都有極大提升,從 TPC-H 對比結果 看,性能有數量級的提升。
延展閱讀
(九)Hash Join
(八)基於代價的優化(七)基於規則的優化
(六)Select 語句概覽
(五)TiDB SQL Parser 的實現
(四)Insert 語句概覽
(三)SQL 的一生
(二)初識 TiDB 源碼
(一)序
上一篇